XX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科技创新工作推进情况专题调研报告.docx
《XX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科技创新工作推进情况专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科技创新工作推进情况专题调研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科技创新工作推进情况专题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升XX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位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逐步落实。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22年监督计划,省人大教科文卫委联合科技厅专题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调研,了解我省在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创新主体培育、县域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及推进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有关情
2、况报告如下。一、科技创新工作推进基本情况(一)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科创十条落地有力有效。建立了科技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细化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制定113条工作举措,出台配套文件26个,以“清单制+责任制”推动,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其中,在建设创新平台方面,出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办法等7个配套文件;在优化创新生态方面,出台企业基础研究投入认定和后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等8个配套文件;在聚集创新人才方面,出台“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前置改革和实施办法等11个配套文件。各市(州)党委、政府压实责任推动落实,结合各地特点出台创新支持政策,如,德阳率先开展
3、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宜宾科创十条年均新增补助资金4万元,遂宁支持首批领军型创新团队,南充首次发放创新券等,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加快集聚创新人才。科技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XX省“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部署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引进用好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等重点任务。省科学技术奖设立“XX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首批奖励5名取得重大成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出台XX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试行),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科技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限制破格申报职称。2022年新增安排博士后专项资金9940万元,总量达到1、
4、06亿元,是20XX年资金总量的15倍;新增安排“天府英才”工程专项资金2、66亿元,支持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创造内生动力。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开展“先确权后转化”“先中试熟化再转化”、非资产化管理试点等先行先试改革,XX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4家国家试点单位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637项,新创办企业182家,带动企业投资近、89亿元。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成都高新区、XX大学、成飞集团等40余家单位从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评价、破解成果评价“四唯”问题、种业科技成果评价等9个方面开展试点,加快探索多元化科技成果评价XX经验。同时,启动科技体
5、制改革三年攻坚,部署实验室体系化运行、重大科技项目攻坚等12个方面攻坚任务。(二)高质量推进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天府实验室建设全面推开。作为国家实验室“后备队”打造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20XX年挂牌成立,2022年面向全球“揭岗挂帅”176个岗位,已聚集科研骨干330余人实体化运行;天府锦城实验室、天府绛溪实验室基础设施加紧建设,年内将正式挂牌。支持天府实验室建设的政策在抓紧完善,积极创建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在已建和在建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已有电磁驱动裂变聚变混合堆(Z箍缩)、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等3个国家重大基
6、础设施落地,正加速形成先进核能、天文观测、深地科学、生物医学、航空风洞等五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成都超算中心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供数据存储和算力支撑,构建“五集群一中心”的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多线打造重大产业创新平台。科技、发改、经信等部门对接国家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先后布局建设碳中和、稀土技术、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等6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个产业创新中心和13个制造业创新中心,有3个中心分别获批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0亿余元,成都研发基地预计年底全面建成,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初期总投资10.52亿元。(三)持续强化
7、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XX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和瓶颈技术问题。2022年,我省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研究出可集成频域宣布式单光子源,实现我国量子互联网研究“从0到1”的重大突破;研制交付全国产化大型涡扇航空发动机反推装置,进入挂机验证阶段;自主研制首架交付型C919机头和全状态新构型AG600机头,实现民机机头“XX造”;选育出“优迪899”(玉米)、“川康优6308”(水稻)等6个重大苗头品种。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科技厅启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聚源兴川”行动,20
8、22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支持中央在川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建设,累计引进18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1200亿元,入驻企业90多家。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已建成市州分中心12个、行业分中心10家。积极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83家。积极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和院士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等3支省级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62个,投资金额35、63亿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余项。开展“天府科创贷”试点工作,向735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1028笔,累计放贷36、6亿元。
9、推进14家科技专营机构建设,实施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服务,推出“创业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成长贷”等40多款特色科技金融产品,扶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全力推动科技园区提质增效。科技厅组织实施高新区“双提双升”计划,制定实施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支持跨高新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水平,8个国家高新区在20XX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中排位全面提升。19个省级高新区加快发展主导产业,推进科技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持续提档升级争创国家高新区。2022年,高新区在稳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凸显,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支撑,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10、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持续加强企业研发投入引导。科技厅启动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20XX年落实企业补助2302、3万元,撬动企业研发增量15、1亿元;市州补助2375万元,有效调动各市州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2022年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研发后补助门槛。积极落实企业创新税收优惠政策,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73、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3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45%。近十年,企业研发支出年均增长18、4%,对全省研发增长的贡献达到56、3%o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通过财政税收等各项政策持续引导,开展R&D活动的企业比重
11、持续提升,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逐年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增长,创新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20XX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是20xx年的3、8倍;科技型中小企业1、48万家,居全国第六位、西部首位。依托企业搭建的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增长、能级提升,共牵头建设近500个国省级创新平台,占全省总量的近60%,并建有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380个。(五)科技助力县域创新发展创新型县(市)探索县域创新推进模式。金堂、什那、隆昌3个首批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2022年通过验收。什那、隆昌建立了一把手抓创新的工作机制,隆昌成立了科技创新促进委员会;金堂、什那建立了定点专人服务企业创新工作机制;隆昌与
12、重庆荣昌共建国家畜牧科技城“双昌”示范区,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下的科技协同创新路径。科技特派员助力县域创新驱动。科技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设立科技特派员服务与创业、在线科技服务补助等项目,加强特派员服务团队建设和激励支持。建成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在线服务平台135个,“一县一团”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实现全省县(市、区)全覆盖。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与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标准和要求存在一定落差。(一)科技创新政策协同落地有待加强调研发现,一些创新政策在部门间配套衔接不够,在省
13、一市(州)一县(区)各级间缺乏统一安排,导致政策落地难、政策覆盖不到位。有在川中央院所提出,由于单位在双流注册、社保在武侯购买,存在单位科技人员无法申请天府新区区级人才计划,新进员工不具备天府新区购房资格、子女读书受到学区限制等难题;有高校反应,单位根据各种财务及监管规定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与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政策的实施产生冲突,导致政策执行难;XX省出台的创新政策在一些市级高校院所面临落地难。此外,审计监督的“刚性”与科技创新的“柔性”需求存在一定冲突,缺乏顺畅快速的协调解决机制,使得科研单位执行创新政策瞻前顾后。(二)战略科学家储备与人才激励有待强化虽然我省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
14、,但战略科学家等顶尖人才仍然较少、作用发挥不够,引领争取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资源竞争力不足。以院士为例,我省共有两院院士65人,不足全国的4%;院士平均年龄接近76岁,80岁以上的资深院士约占60猊非民口单位院士超过一半,未能充分融入我省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奖励对创新的激励不足。改革开放40多年来,每年省级科学技术奖奖励数仍维持在300项左右,且近年取消了省级以下政府奖励,有影响力的社会化奖励未能有效补位,而近20年全省研发人员增长了2倍,研发经费增长了26倍,发明专利年授权量增长了77倍,科技奖励面与万众创新的大格局以及科研人员对社会认可的强烈需求形成较大反差。(三)产业技术创新能
15、力有待提升缺乏产业链创新领先者和领跑者,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点产业研发在外、高端产业低端化的短板仍然明显。科技型企业孵化能力不强,孵化器孵化资源及孵化成效均与先进省份有明显差距。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有短板,不同程度存在产业链短、缺乏龙头企业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中,攀枝花帆钛、XX江油、自贡沿滩等省级高新区面临土地储备不足、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已达上限等难题,部分高新区排放指标偏高、环境容量不足,制约了高新区聚集成势。科技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水平偏低,三支省级科创基金有两支进入退出期,全省创新投资基金总体规模较小,带动社会资本作用有限,科技成果产业化缺乏多元化的社会资本投入;
16、科创企业价值判断标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主动开发科技金融产品、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不足,科技金融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四)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创新型企业偏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居全国第11位,不到广东的1/5和江苏的1/3,与中部的湖北、安徽、湖南也有明显差距;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约为江苏的1/5、广东的l4o企业研发活动水平偏低,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不到广东、江苏的1/5和浙江的1/3,投入强度仅居全国第21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偏低,科技创新缺乏稳定的平台支撑。企业投入虽占到全省研发支出的一半以上,但与全国企业研发投入总体占比仍有20个百分点以上
17、的较大差距。三、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党的二十大为我省科技创新标定了坐标方位,指明了奋进方向,明确了实施方略。科技创新工作应着力于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切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聚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显著提升我省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一)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科技创新使命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成为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成为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我国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强大的
18、科技,只有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赢得战略主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确立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我省科技创新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按照报告指引的方向,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等方面下深功,锻强板、补短板,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好担当国家使命、服务战略全局,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XX贡献。(二)进一步强化政策创新力度,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人大 教科文卫 科技 创新 工作 推进 情况 专题 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8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