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县人大常委会于2023年3月份成立调研组,就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近年来我县实施完成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目前正在实施的富资水许村至丰口河段治理工程现场,参观学习了黄山区浦溪河治理的先进经验,并组织召开了部分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充分收集多方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中小河流的基本情况、治理进展及谋划情况根据2012年全国水利普查资料,我县流域面积在200一3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有7条,分别为昌源河70公里、富资水47公里、街源河41公里、练江23公里、武强溪(营川
2、河)13公里(我县境内)、云源港(皂汰源)13公里(我县境内)、丰乐河11公里(我县境内)。自2010年水利部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始,我县加大跑省、跑部力度,积极对上争取,已对练江、丰乐河、昌源河、富资水部分河段进行综合治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8个,治理长度41、9公里,总投资23300万元。特别是2021年防汛抗旱水利提升中小河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我县有8个项目列入计划,总投资34510万元,治理总河长52、9公里。目前已完成扬之河新管至牌头河段治理工程建设,总投资4530万元。正在实施2条,分别为富资水许村至丰口河段、昌源河梓杞里至马南河段,总投资8780万元。(今年准备实施1条,为丰
3、乐河郑村桥至埸田河段,总投资3720万元,5月份可开工。)治理后的上述河段防洪标准镇区段达到20年一遇,村庄段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大大提高,群众的出行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达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标准,提升了两岸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2022年我县水利部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我县中小河流现状,对练江、丰乐河、昌源河、富资水、街源河5条河流的流域进行了总体治理方案编制,目前5条河流总体治理方案均已通过省水利厅审查。二、存在问题(一)河流众多,治理任务艰巨繁重。我县河流众多,5公里以上河流有54条,总长度838、1公里。7条中小河流中,目前丰乐河、练江、富资水通过治理和拟实施项目治理
4、,治理率可达100%,昌源河治理率44%,但仍有部分河流和河段未能治理,处于不设防状态,河床下切、埸坝损毁、河堤倒塌、耕地受损情况时有发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两岸生态遭到破坏,有些河流治理迫在眉睫。(二)投入不足,地方配套比例过大。目前我县中小河流治理主要靠国家单一资金投入,在拓宽资金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方面还存在短板。虽然我县下大力气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部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但与我县中小河流状况及周边区县中小河流治理的投入相比显得投入不足,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大,列入国家计划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2532%;列入省级的,配套比例5660%,县财政不堪重负,影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
5、施。(三)线型征地,户多复杂交地迟缓。由于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用地是线型的,征地任务由项目所在乡镇负责,一个项目往往治理河长七、八公里,涉及的地块可能多达几百个农户,有少数农户常年在外联系不上,个别农户事不关己不配合,造成项目交地时间迟缓,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极易造成工程超工期。(四)重建轻管,综合效益仍需提升。中小河流治理不仅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水利工程,也是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工程。但少数乡镇、村和部门对治理工作的站位不高,认识不足,缺乏统筹谋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不密切,中小河流治理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后监管不到位,
6、部分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轻管,个别建好的水利设施遭到人为损坏,主要原因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移交给当地乡镇运行管理,而乡镇政府没有专项管护经费,只能交由所在村管护,造成运行管理制度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三、意见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治理合力。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要更加明确并落实县直有关部门、乡镇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环节的责任。县发改、财政、水利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的机遇,超前谋划我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和项目论证、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更多资金投入;资规部门要逐步把河道
7、管理红线范围内的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调整出来,以利项目如期顺利实施。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二)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质量是发挥治理综合效益的基础,更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管并重的原则,严格履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四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招投标、建设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管,实现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确保每个工程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三
8、)注重统筹协调,发挥综合效益。中小河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防灾减灾、岸固河畅、自然生态、安全经济、长效管护的治理原则,对我县尚未治理的中小河流进行全面系统规划、系统治理。注重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的协调,避免照搬城镇河道建设标准和千篇一律的样式设计,将治理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健身步道打造等有机结合,既确保河道行洪通畅,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四)完善管护机制,强化运行管理。要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建后管理,克服“重建轻管”和“重建轻养”,探索建立管护主体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到位、监管有力的河道管理模式,发挥工程长期效益。一是深
9、化管理体制改革。要组织对河道工程确权划界,合理区分河道工程性质,明确产权关系,赋予中小河流治理建后管护“河长制”新的内涵,将河道治理责任和管护责任明确到人;建议每个项目按设计使用寿命,每年由县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对竣工项目按运行管理制度进行专人管理。同时要深化小型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二是加强河道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范围对河道实施全面管理,建立完善的日常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要加大水利行政执法力度,严禁在河道保护范围内乱采、乱挖、乱堆、乱建等违法行为。三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要重视乡镇水利队伍建设,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充分发
10、挥其在中小河流管理维护中的关键作用。和挺起中国式现代化产业“脊梁”一一XX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海阔三山雨,花明五岭春。闽粤琼三省,一衣带水,一脉相连,地理连续,生态类似,人文相亲,历史交融。作为中国大陆通往四大洋的咽喉之地,古往今来,中国90%以上的贸易都是通过这里输送,因此,这片“风水宝地”常开风气之先。时代的浪潮冲刷出海岸线上一颗颗明珠,它们以制造业起家,背靠中国,面向世界。6月8日一30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深入XX省、XX省、XX省产业生产一线,走进工厂、走进车间、走进园区,试图读取闽粤琼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意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建设以实
11、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顶梁柱”,如何强化支撑、发挥其“当家”作用?这里有答案。走向高端:咬定“创新”不放松广汽埃安的产线上,自主设计的超级跑车百公里加速仅需1、9秒;宁德时代的车间内,搅拌均匀的浆料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被均匀涂覆在6微米薄的铜箔上;格力电器的展厅里,让硬币在运转的机器上不倒、让气球在洗衣机内不破等众多创新产品令人大开眼界“格力电器从消费领域到工业领域的突破,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要掌握核心技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介绍,公司现有近8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5万人,设有16个研究院、152个研究所、1411个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
12、(电机与控制)。目前,格力电器实行研发经费“按需投入、不设上限”。“也就是说,假如今年研发需要100亿元,我们就投入100亿元,需要200亿元就投200亿元。”董明珠说。截至今年5月,格力电器已累计申请专利110398件,其中发明专利57866件。在XX省,像格力电器这样注重创新的企业比比皆是。数据显示,XX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至2022年,XX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6、9万家,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企业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居全国首位。当前XX省研发人员达到130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拥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
13、水平创新团队。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尽管闽东山高海阔交通不便,但XX省宁德市抓住了创新的“牛鼻子”,谋得了宁德时代、青拓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发展,以及宁德市整个产业集群的未来。从首发钠离子电池到首发麒麟电池,从电动船舶到电动重卡,从无人矿山到自主换电现在,宁德时代的电池在生产线上组装完成后销往全球。依托宁德时代,宁德市先后引进80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全球知名的锂电新能源产业。笔尖钢被誉为不锈钢皇冠上的“明珠”,其生产难度极大,对各项材料性能要求高,体现了研发和精密制造的能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我国在笔尖钢上曾长期依赖进口。青拓集团与“卡脖子”技术“死磕”,让纯国产圆珠笔
14、写字也能丝滑流畅。目前,宁德市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吸引了100多家中下游精深加工企业进驻。高端的产品不仅源于制造技术的创新,还来自设计的创新。位于佛山市的XX工业设计城内,聚集了设计研发企业303家、工业设计师8700多名。极具现代感的工业设计产品在海外大受欢迎,“设计+科技”“设计+供应链”等正推动佛山制造不断向价值链更高端攀升。走向“智”造:生产场景耳目一新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框架在传送带上徐徐前进,机器手臂上下转动安装零部件,零星可见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做着检查广汽埃安的智能生态工厂里安静、整洁、有序,焊装车间无人化程度已达到99、7%o“目前产量是每天大约2台车。从20xx年投产
15、至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超120%,今年3月和4月销售连续突破4万台,稳居主流电动汽车市场前三位。”广汽埃安副总经理郑纯麒说。走进XX新华源科技集团的纺织工厂,一台台自动化机器正在高速运转,抓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自络、打包码垛偌大的车间里,这一整套流程只需要几个工人负责巡视和简单操作。今天的纺织业,早已不是“千人纱、万人布”的“热闹”场景。新华源科技集团生产技术部常务副总经理刘显煜介绍,现在纺纱车间万锭用工可降至12人左右,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吨纱能耗降低35%,产品品质也得到提升。品质和效率提升背后,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数字化转型后,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智能
16、纺纱设备和检验检测仪器,应用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纺织大数据管理平台,利用5G、工业互联网、视觉技术等优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刘显煜说。凭借在行业首创机器视觉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广汽埃安实现全零件全方位品质监控,打造零缺陷产品。他们率先应用超声波探伤、3党视觉跟踪等全工序无损工艺,实现纳米级精准控制;通过精细化焊接管理定制每个焊点最优参数,焊点强度对比行业提升10%。当“智”造的东风吹进传统产业,席卷而来的不止生产过程的变革,还有生产模式的焕新。在XX省XX市双驰实业体验店,站在脚型数据采集设备上,15秒就能生成一套数据,让你第一次足够了解自己的脚。这是双驰实业和中科院团队联合研发的设备,
17、采用柔性压力传感技术和3党实感机器视觉识别技术,获取消费者足部特征及健康数据;再通过大数据智能生产系统,就可以定制一双个人专属“XX鞋”。XX市“看家产业”孵化出行业新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传统最小订单量要求,在生产成本仅提升20%30%的情况下,实现不同品牌、混色、混款、混码、混植同时在线生产,解决传统鞋业高库存的顽疾。”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彪说。相比原来单条线每年5万元的营业收入,现在可实现单条线每年营收9万元。走向绿色:岁月静好里的金山银山热带绿植环抱厂房四周,各色鲜花在路边盛放,你无法想象这是来到了一家钢铁厂位于XX省XX市东海岛的宝钢XX钢铁有限公司。他们自称绿色钢铁“梦工厂
18、”。XX钢铁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令军表示,XX钢铁从精品生产、智慧制造、绿色环保、零碳工厂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率先在行业内实现“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安静的水控中心里,整合了全厂15个分散水系统控制室,实现全厂水系统集中监控,打通了“取、制、供、用、排、回用“各环节的信息流。“我们采取海水、雨水、地表水三水联供的取水方式,满足钢铁厂的生产用水。”XX钢铁能源环保部水控中心值长曹文龙介绍。目前,全国首座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已在XX钢铁开工建设,预计年底投产。这套集成氢气和焦炉煤气进行工业化生产直接还原铁的生产线,投产后对比传统工艺同等规模铁水产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
19、碳排放50万吨以上。在闽粤琼依山傍海的“制造王国”里,到处都在上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XX省,九牧集团数字化精密注塑车间空无一人,不开灯的生产线、不时闪烁的信号灯改变了传统下班停工的生产节奏,实现了工厂24小时高效运转。黑灯之下,10多台工业机器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生产工作。智能化的生产线、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不仅让产品的生产效率复合提升35%,产品不良率降低5%,同时,能源用量减少7%,能源利用率显著增强。在XX省,广汽埃安打造的零碳工厂,导入智能照明系统,数字化自适应亮度调节,年节省74%照明用电;佛山安德里茨打造的绿色工厂,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设计,实现雨水循环再利用,同时整厂使用光伏发电在XX省,昌江县海尾镇海边,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审查的小型反应堆玲珑一号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探索绿色能源的多功能示范。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玲珑一号”利用其小巧玲珑的优势,不仅可以发电,还能给园区供气、供暖、制冷并淡化海水,甚至搭载在科考船上。山海相拥,岁月静好。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最南端的开明之地,总能率先引领变革潮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抓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挺起中国式现代化产业“脊梁”O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9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