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绘就美丽中国建设的省域精彩篇章关于浙江生态省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努力绘就美丽中国建设的省域精彩篇章关于浙江生态省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绘就美丽中国建设的省域精彩篇章关于浙江生态省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努力绘就美丽中国建设的省域精彩篇章关于浙江生态省建设的调研报告生态省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浙江生态省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浙江生态环境保护这条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使绿水青山发挥出持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20年的接续奋斗,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美丽浙江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成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深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之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2、中心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先后走访温州、丽水、XX、绍兴、湖州、杭州等6个地市和10余个村镇和企业,向各级党政干部、基层群众、企业负责人等座谈了解、现场请教,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调研组深刻感到,生态省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挖掘好、守护好、传承好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重要思想、时代价值与领袖风范,对于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基本情况改革开放后,浙江省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全国第十二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四位,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3%。这是一条经济快速增长的道路,也是一条拼环
3、境、拼资源、拼能耗的传统工业化之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进入高发时期,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城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高消耗、高污染、高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浙江先期遇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面临“先天的不足”和“成长的烦恼”。如果再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社会将难以持续发展。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站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对省情国情世情以及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洞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
4、色浙江”,成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把生态省建设作为绿色浙江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亲自担任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程组织制定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紧密结合浙江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为浙江建设生态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明了方向。20年来,浙江历届党委政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砥砺前行,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一系列改变浙江、影响深远的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引领全国、引领时代的标志性成果,推动浙江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一是实现了从“制约的疼痛到绿色发展走在前列、生态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的巨
5、大飞跃。率先发展的浙江面临缺地、缺电、缺水的窘境,资源供给不足、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制约着高质量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浙江绿色发展综合得分居全国各省区前列,美丽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靓丽最厚重的底色。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升级版有序推进,六大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提升全面完成,新旧动能得到有效转换。2022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较2002年下降63、8%、91、7%o“两山合作社”实现山区26县全覆盖。浙江以占全国设的土地、4%的人口、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创造了全国6、26%的国内生产总值。调研了解到,湖州关停大批印染、蓄电池“小散乱”企业
6、,产值和效益倍增,真正在“腾笼换鸟”中实现“凤凰涅槃”。全省生态经济化水平持续提高,“丽水山耕”等一系列高附加值品牌走红市场,开化一桐乡等一批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迅速成长,以淳安下姜村、安吉余村为代表的万千乡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农林采摘、精品民宿、研学培训等新业态,如星辰闪耀成为美丽经济发展“引力场”。二是实现了从“成长的烦恼到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前列、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增长点的巨大飞跃。曾经的浙江污泥浊水并不少见,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经过20年的努力,一系列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稳步推进,四轮“811”生态环保活动顺利收官,“五水共治”成为全国治水典范,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形成
7、品牌效应,一批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XX市向水晶产业“开刀”,“黑臭河”“牛奶河”再无踪影;台州市将“化工一条江”转化为“最美母亲河”,生态绿道串联起山水田园浙江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率先达标,2022年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2002年的61微克/立方米降到24微克/立方米,省控以上断面优良水质比例由2002年的42、9%提高到97、6%,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总体环境质量稳居长三角第一、改善幅度全国领先,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持续提升,涉环境信访投诉量连续7年下降,实现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评价“两个第一”。浙江的天更蓝、地更
8、绿、水更清,卷羽鹑鹉、中华秋沙鸭、香鱼等“稀客”纷纷回归,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三是实现了从城乡生态环境治理不平衡到美丽乡村走在前列、大美浙江全域彰显的巨大飞跃。20多年前,浙江广大县城农村建设明显滞后、环境脏乱不堪,“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当时农村的常态。经过20年的努力,“千万工程”持续深入实施,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一体推进,全省域整体大美图景逐步呈现。县、乡、村、户的“四级联动”和美丽乡村“五美联创”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不断迭代升级,小城市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建
9、设等组合拳持续出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城乡风貌得到整体提升。全省生活垃圾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1191个小城镇基本消除脏、乱、差现象。全省美丽乡村覆盖率达9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测评全国第一。四是实现了从制度保障不足到生态文明制度创新走在前列、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巨大飞跃。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但起初浙江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相关法规制度也存在不少薄弱点和空白区,法治实施体系不够高效,法治监督体系不够严密,法治保障体系不够有力。经过20年的努力,
10、浙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渐构建完备,数字赋能创新变革,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不断迭代,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整体跃升。全面搭建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生态环境保护领域“1+N”法规体系基本形成。首创四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率先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制度,在全国最早推行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资源环境有效使用制度,成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试点省,建成涵盖50万家企业、归集170亿条数据的生态环境数据仓,生态文明智治、法治、共治特色之路越走越宽。五是实现了从生态文化尚未在全社会扎根到共建共治共享走在前列、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自觉自为的巨大飞跃。改革开放后,生态文明理念在浙江也是处于社会主流意识边缘,环
11、保工作往往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企业超标、偷排、漏排导致污染情况时有发生。经过20年的努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省上下共识,社会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组织六五环境日浙江主场活动等生态环境主题宣传,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公益巡回演出、全民生态运动会等系列主题活动。全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沆公众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嘉兴模式入选中国推动环境保护多元共治典范案例,“嘉兴经验”写入了联合国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截至2022年,累计创成国家生
12、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2个,两项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六是实现了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到发挥生态环境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走在前列、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国之美的巨大飞跃。20世纪末浙江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浙江在生态环境管理模式、科技支撑等方面依然是滞后的。经过20年的努力,浙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党Gs,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评价体系,排名相当于全球24位,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成功承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
13、动,“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湖州被授予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0P15)期间举办“浙江日”活动,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ite党NationSEnVironnlentPrOgranIme)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参观走访浙江时感叹,”在浙江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二、主要经验做法2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支持美丽浙江建设,总在关键时刻提要求、出思路、教方法。浙江牢记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奋力拼搏、闯关探路,逐渐探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
14、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一系列务实管用、富有成效的经验做法。(一)坚持对标追随、循迹笃行的政治自觉,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作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开创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发展与保护、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各级党政干部和全省人民因认同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坚持一体学习、一体领悟,坚持讲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持续擦亮这一重要理念发源地的金字招牌。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组织研究阐释、开展溯源工程,打造学习、
15、宣传、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阵地。在主题教育中深化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教育全省党员干部自觉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的排头兵。(二)坚持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的辩证统一,始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这些年来,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治调结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进循环经济“991”升级版。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已形成年产值超千亿新兴产
16、业集群10个、超百亿80多个。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推动省级以上制造业类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率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开展“山海协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绿色共同富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金字招牌持续擦亮。(三)坚持规划引领、抓手牵引的方法策略,始终把战略性举措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规划是生态省建设的龙头,必须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生态省建设要突出重点,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浙江坚持以“八八战
17、略”为总纲,紧盯生态省规划纲要目标不动摇,注重加强规划实施管理,提升规划落实质量,每年编制生态省建设发展报告。紧密结合发展形势,及时调整规划策略,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丽浙江”,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在落实规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做法就是,必须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性举措和战略性抓手。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以“991”行动计划和“4121”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实施“千万工程”和全域大花园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全域美丽,不断深化美丽建设内涵;坚持实施“811”系列行动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出“五水共治”组合拳,全面提升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四)坚持制
18、度为本、改革驱动的体系支撑,始终把完善环境治理体系作为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建设生态省,需要法制的规范、引导和保障。浙江坚持下好改革创新的先手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以制度创新驱动改革深化,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亩均论英雄”“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等系列改革,持续深化土地、水电气、环境资源、金融等要素配置改革。以法治创新护航生态省建设,用好地方环境立法权,构建起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核心的“1+N”生态环境地方法规规章体系。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赋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创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率先开发浙江环境地图,
19、在全国率先建成运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整体跃升。(五)坚持公众参与、自觉自为的全民行动,始终把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建设生态省,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省建设的良好氛围。浙江一以贯之大力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推动生态环保人人参与、人人担责,形成久久为功的全民行动。推进绿色理念进万家,弘扬生态文明道德规范,把环保行为规范写入民规民约,以设立“生杰日”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深入开展生态示范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等活动,营造以绿色社
20、区、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等“绿色细胞”为主体的绿色生态文化,倡导以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为内容的绿色生活方式。不断创新公众参与模式,培养民间环保社团和志愿者,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六)坚持勇于担当、勇立潮头的使命担当,始终把坚决扛起生态文明政治责任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党政“一把手”是本辖区生态省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生态省建设全面负责;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领导,不是一个好领导。浙江历任主要领导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定下的工作推进机制,担任美丽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每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全省推进大会,强化党对生态省建设的全面
21、领导。牢固树立“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的政绩观,落实好领导干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优化政绩考评体系,在全国最早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机制,全面建立部门责任清单,探索实行党委(党组)书记生态环保工作述职制度,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赔偿责任追究机制,促使全省上下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推动、相关部门协同、社会公众参与的一体化工作格局。三、感悟与启示通过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浙江生态省建设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关怀指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
22、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研究其丰富内涵、精髓要义与时代价值,切实把浙江生态省建设的经验总结提炼好、学习运用好,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路举措和具体成效。(一)生态省建设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情怀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伟力,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加快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省建设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深厚家国情怀、人民情怀、生态情怀。离开浙江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对浙江生态省和生态文明建设给予关怀、作出指示、提
23、出要求。浙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和战略擘画,推动浙江城乡秀美、处处如画、步步见景、绿富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浙江迈出重大步伐、生态成为发展的新优势。浙江生态省的实践,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远的历史站位、坚定的人民立场、宽广的国际视野、高超的战略智慧,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伟力,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领袖风范。新征程上,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二)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和迫切需要,必须坚持人
24、民立场,增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使命感责任感。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多期盼、更高要求,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20年来,浙江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作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重大工程来抓,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把青山绿水、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新征程上,必须更加深刻领悟发展是为了谁,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意愿,把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努力 美丽 中国 建设 精彩 篇章 关于 浙江 生态 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9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