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马克思ZY基本原理”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ZY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ZY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ZY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ZY哲学的一种表现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2、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
3、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二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木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11、ZG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ZY观点B.折衷ZY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ZY的观点12、“马克思ZY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ZY的活的灵魂:具
4、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ZY、神秘ZY的观点D.辩证唯物ZY决定论的观点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J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15、荀子说“不积踪步无
5、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1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17、发展的实质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OA.辩证法的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ZY观
6、点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O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2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2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
7、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2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ZY哲学的影响是()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ZY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ZY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ZY哲学是绝对真理D.对马克思ZY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2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2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
8、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7、唯心ZY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28、马克思ZY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2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3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31、在SH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SH发展的性质取决于()A.GJ政权的阶级属性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32、SH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9、BC.SH存在和SH意识的关系问题3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SH意识形态的性质.SH生产力的性质.SH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SH的关系问题)A.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3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纯粹是必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3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唯物Z Y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36、S U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3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B.纯粹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B.宿
10、命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D.人民群众的SH实践)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3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3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SH意识形态B.政治falv思想C.GJ政权D.政体40、我国SHZY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SH存在决定SH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41 .商品是:()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为市场交换
11、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42 .商品的木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43 .价值的本质是()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SH生产关系:44 .一定SH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45 .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46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47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
12、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48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SH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SH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49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50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SH必要劳动时间;51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
13、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52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A.一切SH共同存在的现象;B.私有制SH共同存在的现象;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D.资本ZYSH特有的现象;53 .剩余价值来源于()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54 .资本ZY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55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
14、周转方式不同;56 .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57 .资本ZY基本矛盾是()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SH化和生产资料资本ZY私人占有的矛盾;58 .资本ZY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59.资本ZY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60资本ZY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C.资本ZY基本矛盾;61.产业资本是()A.生产资本:
15、B.工业资本;C.62 .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流通阶段;B.生产阶段;63.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G-WPWG;C.PW,G,TP;64.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A.G-WPW,G,;C.PWG,W-P;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B.资本ZY基本矛盾运动;D.资本ZY竞争激烈;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S H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C.购买阶段;D.售卖阶段;B. WPW G, G;D.W, 一G WPW,;B.WPW, 一G W;D.W, -GWPW,;65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
16、式是()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6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A,生产剩余价值;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67.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68.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69.资本的周转速度和()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B.实现剩余价值;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B.速度方面研窕资本的运动;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产品的
17、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70 .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71 .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品资本;D.流通资本;72 .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73 .SH总资本(SH资本)是指()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B.
18、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74.研究SH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SH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C.活劳动的耗费;D.物化劳动的耗费;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C.SH总产值的构成问题;D.75.生产成本是(),资本Z生产费用;B.实际生产费用:76.利润本质上是()A,成本价格的产
19、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77 .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78 .利润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7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80.成本价格是由(),固定资本形成的;B.流动资本形成的C,所用资本形成的;D.所费资本形成的81 .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82 .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就转化为()C.利润;D.利息;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83
20、.生产价格是()A,预付资本加利润;C.成本价格加利润;B.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84.自由竞争资本ZY向垄断资本ZY过渡的根源在于()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C.资木ZY的基本矛盾;D.竞争的结果85.资本ZY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 S H总资本急剧增加;B. S H就业率明显提高;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86.垄断的形成是()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GJ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87 .主要资本ZYGJ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B
21、. 19世纪中期;A.18世纪末期;C. 19世纪末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88 .垄断利润是()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89 .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A.垄断统治;B.垄断利润;C.自由竞争;D.资本ZY私有制90 .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91 .垄断资本ZYGJ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A.垄断统治;B.资本输出;C.国际垄断同盟;D,占领殖民地92 .各种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练习题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96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