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骨干队伍“221”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
《高校辅导员骨干队伍“221”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辅导员骨干队伍“221”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校辅导员骨干队伍221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肩负着“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其核心要务是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决定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经历了初步建设与曲折发展、恢复重建、,辅导员岗位角色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嫁。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上
2、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动性大,辅导员职业素养不高、专业素养偏低,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偏低、聚焦问题局限、工等现实问题;辅导员工作性质不稳定、职业地位边缘化、职业等限制辅导员干事创业的职业认知偏见未得到彻底转变;辅导员对个人的职业认知不够清晰、岗位角色定位不够准确,高校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发展内涵认识不够深刻、职业能力提升策略不够清晰、职业道德内化途径依然存在一些障碍,高校等制约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核心问题客观存在。高校作为管理辅导员的责任主体,承担着选拔、任用、培养和教育辅导员的主体责任。高校在新时代党的教育思想指引下,求真务实,造就一支高质量辅导员队伍,是贯
3、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建成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积极探索辅导员培养路径,是与时俱进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现实需要。为此,本研究提出了高校辅导员骨干队伍“221”培养模式,并在XX大学体育学院开展实践探索,以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一、高校辅导员骨干队伍“221”培养模式的提出与修正(一)模式的基本构架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思想及高等教育理论为指导,依据“系统论整体效应原则”,遵循“模块化”运行方式生成的高校辅导员骨干队伍“221”培养模式,突破已有研究聚焦辅
4、导员本体应如何具备职业能力这一微观层面问题,尝试通过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即高校培养高质量辅导员,高质量辅导员队伍“反哺”高校并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学生。聚焦培养什么样的辅导员?用什么培养辅导员?怎样培养辅导员?培养效果如何?等人才培养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模式主题、模式内容、模式检验三个方面开展理论模型架构(图1),提出了221培养模式的六个构成要素(即培养目标、培养任务、培养系统、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实施效果评价),阐述了221培养模式的模块化设计思路(即划分为三个内容模块和三个时间模块),力图构建以培养过程(包括团队建设、教育引导、环境熏陶、实践操作、指导修正和内化提高
5、等环节)为横向结构、以培养阶段(包括认知摄取、吸收转换和运用实践三个阶段)为纵向结构的立体培养模式;横向上对照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辅导员核心素养、辅导员工作职责,纵向上依照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技能形成规律,做到思想教育与行为教育并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并重。221培养模式中的一个2是指用2/5的时间开展辅导员思想教育,组织辅导员学习四史、党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哲学与政治学相关知识、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以筑牢队伍的思想根基;另一个2是指用2/5的时间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为辅导员创造学习条件、搭建交流平台、完善
6、辅导员专业化(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知识)、职业化(社会角色理论、方法学、辅导员政策法规、高等教育法规政策、学生管理政策法规和法律等知识)、专家化(科学研究、管理学等知识)提升及发展制度,以锤炼队伍的本领业务;一个1是指用1/5的时间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财务健康、职业与社会健康教育,以夯实队伍的健康基础。(二)模式的修正设计制作了专家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该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指标筛选与意见征询。运用SP市县软件,分析各要素所得分值的算术平均值获知专家的“意见集中度”,分析各要素所得分值的变异系数,获知专家的“意见协调度”。平均值越高表明专家对该要素的意见集中程度越高,变异系数越小表明
7、专家对该要素的意见协调程度越高。经分析,各要素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o表1数据显示:专家对“培养目标培养任务两项的意见密集度较高(平均值接近9),意见协调度较低(变异系数较小),表明专家意见集中,对指标的认可度高且不用修改;专家对培养系统中的部分指标意见密集度低,意见协调度大,说明专家意见分歧大,需要做较大修改;专家对“培养内容”培养方法中的部分指标意见密集度不高,意见协调度较大,说明专家意见分歧较大,故可以暂时保留或做小的修改;专家对“实施效果评价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做小的修改。征询专家意见显示:第一,部分专家认为开展辅导员培养工作的主体是校院两级党委,从管理学角度而言,构成本研究培养系统的
8、学校系统与学院系统之间是管理主客体关系,而从研究实际看,学院系统才是该模式的特色和创新所在,故需要明确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第二,个别专家认为“培养方法”中的“运行方式”“实践路径”应属于该模式的独立要素,不可视为“培养方法”的指标;但大多数专家认为本研究中的“运行方式”“实践路径”恰恰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掌握培养内容而采用的特殊程序、方式和手段,体现了培养方法的特征和属性,是“221”培养模式的精髓,故属于“培养方法”范畴。经过反复意见征询,达成共识,专家一致认为“运行方式”“实践路径”符合培养工作的时空构成特征,既能体现培养阶段的延续性又能体现培养过程的广度和深度,故在理论模型中,应该
9、将其放入“培养方法”要素中。第三,大多数专家认为“实施效果评价”只评价辅导员显得单一且缺乏量化指标,因为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的因素较多,且在育人实践中,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是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引导和服务,故衡量指标应该从辅导员自身素质能力发展以及辅导员队伍工作实效的视角进行设置。在综合专家意见后,对“培养系统”“培养方法”“实施效果评价”三个要素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正,最终在保留了六个构成要素的同时,通过对要素性质的分析,厘清“221”培养模式的阶段要素与过程要素,明确了本研究重点是“培养高质量辅导员的方法”。二、高校辅导员骨干队伍“221”培养模式的内核与实施法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校辅导员骨
10、干队伍“221”培养模式从“辅导员素质基础与能力本位相结合、角色发展与应用导向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形成长效机制相结合”三个维度创新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体系,确保内容的实用与实效、方法的实用与活用双提升。实施中借助方法承载内容,剔除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内容和方法,将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有效融合,重点对“培养方法”中的“运行方式”和“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一)221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根据体育专业辅导员工作实情,学院每年划拨40学时组织辅导员开展院级培训。院级培训遵循“模块化”运行方式,将40学时划分为2/5、2/5、1/5共3个学时模块,将培养内容划分为意识形态教育、素质能力提升、健康教育3个模块,
11、学时模块对应内容模块如图2所示,培养工作对标所设置的过程目标和阶段目标,分步、有序、按计划开展,以实现辅导员培养系统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二)221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意识形态教育为统领,筑牢队伍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感观思想,它源于社会存在,是人的观念、观点、概念、思想和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辅导员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力量,辅导员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之一,提高辅导员队伍意
12、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理想信念坚定、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有水平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学院在确保辅导员坚决拥护“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从确保辅导员抓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育人中心工作的同时自觉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引导力,在确保辅导员有效开展四史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好育人育才工作,三个方面强化辅导员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创新工作机制,严格选聘辅导员。20xx年7月以前,学院按年级配备辅导员,按班级配备班主任,全院1027名学生配备了辅导员和班主任24人
13、,大量教师投入学生工作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却导致了大量负面问题积累,如:学工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队伍整体工作效率低;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重叠、推诿,学生只认班主任不认辅导员,辅导员角色尴尬;班主任陷入大量学生事务,而辅导员工作清闲且责任小;育人环境单调、育人工作缺乏深度。育人工作改革势在必行。学院结合XX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党政联发20193号)、XX大学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暂行办法(党政联发201910号)文件精神,通过多次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自20xx年秋季学期起,在校内率先实施辅导员培养工作改革;破除学院的学生管理双轨制,逐步取消班主任,由辅导员带班管理学生;实行辅导
14、员按专业贯通式带班,依据专业布局配备辅导员,营造专业氛围,着力打造专业特色和专业气质,全面发挥同专业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接力跑作用,激发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比拼赶超,形成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特色;制定体育学院辅导员设置办法体育学院辅导员选聘办法体育学院辅导员选拔工作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严格落实辅导员选拔和准入制度,严把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品德品行入口关,从思想政治、道德品行、师德师风、工作作风、基本能力和健康状况等方面严格考察和选聘辅导员。通过层层选拔、好中选优,学院于2020年9月成功组建了一支辅导员骨干队伍(图3),迈出了高质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第一步。树立政治意识,提升辅导员的凝聚力和向心
15、力。紧扣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学院加强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力度,增强辅导员文化自信,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20xx年9月以来,学院积极发挥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党员大会、学生工作大会、校园安全教育大会、教职工大会等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通过会议开展政治学习、理论教育,将参会情况考核纳入到首席辅导员、十佳辅导员、辅导员年度人物、优秀辅导员评选指标内容;每年11月开展优秀辅导员评选和表彰活动,营造了争创先进典型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安全建设长效机制。学院党委邀请校外专家、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学校督导、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领导、学校优秀辅
16、导员代表、学院首席辅导员,在每学年9月、12月、3月、6月第一周周末为全院辅导员做集中培训、专题报告,组织辅导员开展党的教育思想与理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的学习活动,树立“校园安全的首位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意识,提出“辅导员开展宣传思想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是确保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工作原则。挖掘榜样力量,激发辅导员的工匠精神。学院充分发掘本土、本校资源优势,发挥“云岭先锋”“红土地大讲堂”“农民院士大讲堂”的阵地作用,组织辅导员向“农民院士”朱有勇“、燃灯校长”张桂梅学习,将榜样”脚踏实地真作为、心怀事业勇担当”的信念内化提高、运用于实践;发挥榜样力量、时代楷模
17、精神培育团队爱岗敬业、钻研实干、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和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挖掘先进人物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根植于辅导员血脉之中,不断激励辅导员用立德树人的决心、琢玉成器的工匠精神践行育人工作。学院将党建活动室与工匠精神活动室融合建设,营造浓郁的职业文化环境,熏陶和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激励辅导员尊重职业、尊重技术技能、尊重劳动;举办围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创新育人载体等主题的学术论坛、专题活动。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载体,打破党建与辅导员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实现党建促业务的良性局面。以素质能力提升为核心,锤炼队伍的本领业务职业素质能力是辅导员的立身之本。学院不断拓宽辅导员知识储备口径,
18、实施固本培元“强基础”、角色互换“练本领”、结对帮带“取真经“、领路搭桥“蓄实力”等举措,旨在规范辅导员的仪表仪态、形象气质、文明礼仪、言行身教,提升辅导员的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文案工作能力、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固本培元“强基础”。学院紧扣新时代育人工作特点及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重视辅导员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储备,重点培养辅导员运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能力,以构筑辅导员高位发展平台。一是实施辅导员职业知识储备工程,每两周开展1次学习讨论,每学期开展1次辅导员职业知识测试,20xx年9月2021年9月来,共完成35人次的培训和测
19、试,回炉辅导员3人次;二是实施辅导员全员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选送辅导员赴省内外高校接受先进育人理念和提升职业能力交流培训,依托全省、全国优秀辅导员培养项目进行辅导员培训,截至目前,全院辅导员参加校外培训率达到100%。角色互换“练本领”。辅导员工作是一项“接地气”的工作,为了让辅导员适时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向、掌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帮助其发现新问题、掌握新方法,实现育人工作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学院实施了辅导员与学生角色互换的“育人反思与促进机制”,开创了角色认知、角色发展、育人发展的新局面。按照“育人反思与促进机制”要求,规定辅导员根据带班情况,每学年必须要开展为期一周的身份互换工作,在此期间
20、,辅导员的带班工作暂时交由“班级两委”(班级的班委和团支委)代管,辅导员以“学生”身份参与所带班级的学习、生活、活动等。在角色互换期间,辅导员完全接受“班级两委”的管理。辅导员在全面体验学生生活、班级生活过程中,要从学生角度了解班级的特点、了解班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接受班级管理的体验中引发反思,为重回岗位后的修正工作提供依据。通过角色互换体验,帮助辅导员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对能力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诉求,了解学生对当前育人工作内容和方法的接受程度;通过角色互换体验,帮助辅导员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方法、抓工作重点的能力,使其更加关注个人的职业能力和育人水
21、平。结对帮带“取真经”。学院整合优质师资,全面实施“结对帮带工程”,聘请思想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强、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老领导担任带教老师,与辅导员结成对子,依据师徒制开展“一对一”传帮带工作。学院党委对传帮带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一是制订明确的结对帮带绩效分配和考评体系,由学院党委和学院督导不定期对结对帮带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学期对帮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定级、公示;二是规定结对帮带的内容和形式,带教老师做到传经验、传方法、传技术、传技巧,做到帮成长、帮成才、帮成事,做到带师德师风、带业务、带项目、带特长。通过师徒一起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班级、深入运动场馆开展师生交心谈
22、心,在师父的言传身教、指导纠偏、引导扶持下,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奉献意识得到了明显转变。领路搭桥“蓄实力”。为了实现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的安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学院实行“分层培养工程”,即在培养辅导员“懂育人、会育人、能育人”三个能力层面上领路搭桥。一是学院独立开展集中培训,向辅导员系统全面传授新时代育人工作的基本原理、原则、内容、方法和技巧等相关知识,培养其成为“懂育人的人;二是与其他学院联合开展交流互动、经验传授、研究探讨,引导辅导员跨学科互学、开展交叉学科互用,帮助辅导员形成科学、实用的育人知识体系,具备运用育人知识的能力,培养其成为会育人的人;三是邀请省内外专家
23、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辅导员成长研讨会,传授特殊环境、事件和时期下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素质和要求,引导辅导员掌握解决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创造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培养其成为能育人的人。以健康教育为抓手,夯实队伍的健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最可宝贵的财富,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康就是生涯,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干事创业的资本。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健康水平,是实现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确保辅导,学院全面推进辅导员大健康教育。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是重点。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决定着大学生心
24、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为了确保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心理健康,学院实施了“排除易爆品工程”,落实“辅导员集体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体心理咨询疏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每学期组织辅导员参加1次心理健康测试、1次心理健康咨询、1次团建活动,适时了解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辅导员的心理事件预防能力和心理治疗能力,帮助辅导员建设消除心理安全隐患的能力。为了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一是学院每学期召开2次辅导员研判学生心理健康专题会议,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1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辅导员具备处理简单心理问题的能力、具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具备敏锐的心理健康甄别能力;二是学院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辅导员 骨干 队伍 221 培养 模式 探索 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9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