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
《黑龙江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黑龙江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在全面振兴中奋力开创黑龙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依据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全域。规划期至2030年,展望至2035年。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地理区位独特,交通体系完善。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最东,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口岸和城市众多,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2、对俄经贸合作最前沿、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已经基本构建起以航空、公路、铁路及航运为主体,覆盖全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目前,全省除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外,已建成13个支线机场;各级公路16.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4700公里;由哈大、哈牡、牡佳、哈佳共同构成以哈尔滨市为中心的12小时高铁交通圈,极大改善了各地旅游的可进入性和便捷性。自然生态丰富,历史文化悠久。黑龙江省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以“三江、四湖、两泉、两林区”为代表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高、数量多、类型全。黑龙江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文化资源丰厚,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
3、化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欧陆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等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彪炳史册,共同孕育了豪爽、包容、时尚、进取的人文品格。现有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7项5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家国家级博物馆、4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基础。旅游加速发展,广受游客欢迎。我省现有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4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近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业快速发展,“北
4、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旅游总品牌以及“冰雪之冠,童话龙江”、“避暑胜地,清凉龙江”两大季节品牌深入人心,“哈亚雪”、“牡亚雪”黄金双线日趋成熟,冰雪、避暑、森林、湿地、自驾、边境旅游产品全链条、全业态、全领域发展良好,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二)机遇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东北地区和黑龙江省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东北振兴的重要政策文件,与乡村振兴、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政策机遇叠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为黑龙江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和政策指引。随
5、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旅游业全面复苏,新政策、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新潮流、新机会促使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和差异化发展,注重服务个性化和定制化,注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国内国际旅游需求迅速释放,成为拉动社会消费的重要产业。同时,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旅游业发展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国性冰雪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对我省冲击越发严峻。全省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包括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世界级旅游产品和目的地推出速度有待加快,全季旅游运营不佳,应对旅游季节性明显的手段
6、不足,涉旅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不健全,旅游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专业技能不足,产业综合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黑龙江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培育特色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良好生态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加快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握冰雪旅游、避暑旅游两大发展主线,
7、加快推动冰雪经济和旅游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守护好森林、江河、湖泊、湿地、冰雪等原生态风貌,积极发展边境旅游。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夯实旅游产业发展新基础,充分释放旅游业对促消费、稳增长、增就业、惠民生的巨大潜力和引领带动作用,探索旅游消费导向经济新模式,引领和带动区域旅游统筹协同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赋能产业、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助力“六个龙江”建设,推动实现“八个振兴”,奋力谱写黑龙江全面振兴新篇章。(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旅游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发展大众旅
8、游,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释放旅游业综合效能,促进发展成果主客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旅游业发展的赋能作用,坚持市场化运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智慧化赋能,推动旅游领域的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立足黑龙江,联动大东北,深化面向东北亚的旅游开放合作,培育区域旅游和国际旅游合作竞争新优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
9、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统筹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关系。以绿色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索旅游业发展新模式,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旅游发展相统一,使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科学统筹,协同发展。坚持一盘棋思维,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协同实施,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显著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加快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质量,全方位提升消费者“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体验性和舒适性,推动产业加快发展、提档升级。(三)发展定位以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为重要指引
10、,努力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充分发挥冰雪旅游资源禀赋高、产业基础好、市场影响大的优势,加快发展冰雪经济,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开发一批具有国际品质的冰雪运动和休闲度假产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核心圈,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和冰雪经济高地。全国夏季避暑旅游引领区。依托黑龙江省夏季平均气温20。C的独特气候优势,以及大森林、大界江、大湿地、大湖泊、大草原等多样化生态资源,以“避暑胜地,清凉龙江”夏季旅游品牌引领黑龙江高品质避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供给,大力推进“避暑+”旅游业态发展,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多业态的夏季避暑旅游发展体系,培育黑龙江旅游业
11、发展新增长极,打造全国夏季避暑旅游引领区、世界级避暑胜地。中俄文旅交流合作示范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发展边境旅游”重要指示,充分发挥边境线长、边境口岸多、边境风光独特等优势,进一步强化前沿意识、开放意识、改革创新意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繁荣发展,加强中俄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拓展合作空间,开通旅游绿色通道,丰富边境旅游、中俄跨境旅游产品,探索建立跨境旅游合作机制,构建边境旅游发展新模式,打造国家边境旅游改革创新样板,创建中俄文旅交流合作示范区,有力支撑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体验区。依托黑龙江省四季分明的气候优势和全国
12、生态示范省的优良基础条件,发挥森林氧吧、温泉冷泉、湿地绿肺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度较高、带动性较强的综合性产业优势,以中高端旅居康养、健康旅游和康养度假为重点,以大众生态康养旅游为基础,推进康养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培育发展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康养旅游示范区、康养旅游综合体,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体验区。(四)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融入东北地区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旅游业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旅游产品供给、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旅游产业链市场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旅游发展活力和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
13、胜地、全国夏季避暑旅游引领区、中俄文旅交流合作示范区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体验区。特色文化旅游发展效果显著,旅游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建设初见成效。到2030年,全面融入东北地区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基本建成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全国夏季避暑旅游引领区、中俄文旅交流合作示范区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体验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典型示范建设成果显著。展望2035年,
14、全面建成产品多样、业态多元、品牌知名、基础完善、服务优质的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全国夏季避暑旅游引领区、中俄文旅交流合作示范区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体验区。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全面发挥,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特色文化旅游强省”建设全面展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全面建成。三、推动形成旅游业发展新格局(一)构建“三纵一横”旅游通道中纵通道。以哈尔滨为起点,经绥化、伊春至黑河。支持建设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伊春、黑河等特色旅游消费城市,以哈大高铁为纽带,以黑河暧理机场、伊春林都机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为支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旅游产业走廊。东纵通道。北
15、起抚远,经同江、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至牡丹江。以鹤大高速为纽带,以抚远东极机场、建三江湿地机场、佳木斯东郊机场、鸡西兴凯湖机场、牡丹江海浪国际机场、绥芬河东宁机场为支撑,形成以界江界湖界岛、华夏东极、“醉美龙江331边防路”等为核心吸引的特色旅游产业走廊。西纵通道。北起漠河,经加格达奇、齐齐哈尔至大庆。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纽带,以漠河古莲机场、加格达奇嘎仙机场、齐齐哈尔三家子机场、大庆萨尔图机场为支撑,形成以多样性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吸引的特色旅游产业走廊。横向通道。以哈尔滨为中心,东经牡丹江到绥芬河、东宁,西连大庆至齐齐哈尔。以绥满铁路、绥满高速为纽带,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牡
16、丹江海浪国际机场、大庆萨尔图机场、齐齐哈尔三家子机场、绥芬河东宁机场为支撑,提升沿线资源品类品质、空间聚集度和城镇通达性,构建绥满旅游通道游憩网络空间格局,辐射带动沿线文旅产业升级,提升对东北亚和境外主要客源地的服务保障能力,形成以欧陆风情、文化遗产、林海雪原、大美草原、工业旅游等为核心吸引的特色旅游产业走廊。(二)打造“三圈两带”旅游板块冰雪旅游核心圈。哈尔滨一牡丹江一鸡西1台河一伊春一绥化一黑河一大兴安岭一齐齐哈尔一大庆哈尔滨。以哈尔滨为核心,联动黑龙江重点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制造等城市,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雪乡、林海雪原等冰雪旅游特色IP为核心,依托高速公路、铁
17、路、机场等有效衔接,提升多进出通道点对点直达能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谱系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哈亚雪”、“牡亚雪”黄金双线,依托“亚雪公路”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廊道,提升“哈一亚一雪一镜”冰雪旅游度假带集聚水平和辐射功能。草原森林旅游核心圈。哈尔滨一绥化一伊春一大兴安岭一齐齐哈尔一大庆一哈尔滨。以草原、森林旅游产品为特色,以大兴安岭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伊春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综合开发为重点,完善公路交通网络,提升机场、铁路保障能力,提高旅游接待设施品质,打造全国生态价值转换示范样板。湿地生态休闲核心圈。哈尔滨一伊春一鹤岗一佳木斯一双鸭山t台河一鸡西一牡丹江一哈尔滨。依托湿地、江河、田
18、园等生态资源,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支持绿色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拓展自然康养、生态农业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丰富湿地观光、科普研学、观鸟摄影等生态产品供给体系,提升智慧生态旅游首位度,打造全国绿色旅游引领地、样板地。沿江沿湖旅游带。支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连环湖等大江大湖形成沿江沿湖旅游带。培育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船旅游、健康养生、边境商贸、冰雪运动等特色旅游产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深度开发沿江、沿湖、湿地、冰雪等旅游资源。推进黑瞎子岛创建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进程,推进嘉荫一萝北龙江三峡、黑河沿江游、同江一抚远沿江游、密山一虎林饶河边境风
19、情游等精品游船线路建设。边境开放旅游带。牡丹江一鸡西一双鸭山一佳木斯一鹤岗一伊春一黑河一大兴安岭。以“中国两极穿越”自驾线路为亮点,以边境游、跨境自驾游为特色,以“神州北极”、黑龙江大桥、度辉一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龙江三峡、“华夏东极”、虎头旅游景区、兴凯湖、镜泊湖等为特色旅游吸引物,贯通边境旅游风景道,构建集边境游、民俗游、沿江游、湿地游、湖泊游为一体的G331自驾旅游廊道。(三)优化旅游城市空间布局旅游枢纽城市。高水平建设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支持哈尔滨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魅力、文化特色鲜明的东北亚旅游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哈尔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发挥哈尔
20、滨市作为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集散地的优势,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聚力打造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牵引极。增强枢纽城市的国际航空运输能力和航空、铁路通达能力。建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至哈尔滨西站的机场轨道交通专线,提高空铁联运转运效率。打造枢纽城市集聚功能区,吸引旅游科技、旅游装备、旅游服务、旅游运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提升枢纽城市的服务能力和辐射功能。旅游集散城市。支持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黑河等重点旅游集散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旅游消费中心城市。明确各旅游集散城市关键吸引物和旅游主题,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主题旅游集群。增强集散城市与主要客源地之间的航空、铁路、公路运输能力,
21、提升与主要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通达能力。特色旅游城市。支持绥芬河、海林、铁力、汤旺、嘉荫、漠河、塔河、抚远、同江、密山、虎林、萝北、勃利、爱辉、饶河、杜尔伯特、梅里斯、肇东等充分挖掘、整合自身特色,建设特色旅游城市。加大主打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提升铁路、高速公路、机场通达能力。根据资源禀赋和客源市场需求,加快完善特色旅游产品,培育本地市场认可度高的旅游品牌。四、打造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络(一)着力提升航空交通服务水平优化航空运输布局,加快推进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发挥枢纽机场辐射带动功能,扩大支线机场覆盖,构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机场体系,提高重点旅游地区的航空运输通达性。支持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建
22、设,增加至俄蒙日韩、北美、欧洲及东南亚的国际航线,以及至国内中心城市和港澳台航线,积极推进抚远至哈巴罗夫斯克市冬季临时客运包机业务。推进齐齐哈尔、佳木斯、黑河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新建鹤岗、绥化、亚布力机场和牡丹江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一批通用机场建设,形成覆盖全省的通用航空网。鼓励重点旅游城市增加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客源地直航航线航班,优化旅游旺季航班配置。(二)加快提升铁路交通服务水平完善全省高速铁路网,加强沿边铁路建设。打通省际省内交通关键节点,加强骨干线路衔接,形成地区联通、全国通达的快速客运网络。以优化区域铁路交通连接为目标,根据市场需要推动开行伊春、亚布力、五大连池、
23、加格达奇、漠河、五常等重要节点旅游列车,以市场化方式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城际和市域(郊)列车,优化配置旅游枢纽城市、旅游集散城市、特色旅游城市、特色旅游目的地列车班次,提高铁路站点交通换乘便捷度。(三)全面形成高等级旅游公路网络推进市地高速公路全连通,实施一批国省道建设改造项目。推进哈尔滨都市圈环线、鹤哈高速鹤岗至伊春段、铁科高速铁力至五常段、北漠高速五大连池至嫩江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引导各市地对有客运需求的5A级旅游景区开辟客运线路。加强国省道路网改造提升,打通“哈亚雪长”黄金旅游线路。增强普通干线公路网通行能力,加快推进“醉美龙江331边防路”改造工程,打造全省无障碍通行网络。(四)
24、提升口岸跨境旅游服务功能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进一步强化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快推进开放平台和重要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便利化程度。提升黑河、绥芬河、东宁、同江、抚远、黑瞎子岛、萝北、塔河、虎林、密山、饶河等重点口岸旅客过境服务能力,推动黑河中俄跨境跨江索道、东宁界河桥建成投入运营,推动饶河四季通关浮桥建设。提升口岸旅客通关查验效率,推动哈尔滨航空口岸实施更加便利的入境签证政策,加大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等航空口岸开放力度,推进黑河谖理机场、漠河古莲机场、抚远东极机场等航空口岸开放,支持具有条件的口岸申请设置进出境免税店。开展中俄国际公路旅游客运服务,开展跨境旅游包车业务,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旅游业 质量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9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