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导管和手术部位院感防控.ppt
《三大导管和手术部位院感防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导管和手术部位院感防控.ppt(6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大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和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防保感控处,主 要 内 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控制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防控制措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预防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等级医院评审要求,1、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2、目标性监测指标符合管理要求,体现持续改进。,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控制措施,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是指原来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2、行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或拔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AP),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本身的原因,高龄原有基础疾病的危重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或并发症。,医源性因素,医疗操作技术治疗方法药物因素等如机械通气时间长、支气管镜检查、长期使用H2受体阻断剂等。,7,VAP 发生的两方面因素,口咽部细菌定植 污染分泌物误吸,8,VAP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口咽部致病菌定植口腔护理经口插管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误吸合适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合适的患者体位(仰卧位,30-45)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管导管避免重插管,口腔护理,口鼻咽腔分泌物、呕吐物、损
3、伤后积血等应行口鼻咽腔冲洗。改变微生物定植,减少细菌数量维持口腔的防御体系防止细菌向下呼吸道移行,优选气管导管的插管途径,经口气管插管Orotracheal intubation操作简单;可用大管径导管,气流阻力小;吸痰方便。固定困难;影响彻底口腔卫生;大多数患者意识恢复初期,可因烦躁不安或难以忍耐而导致过早拔管撤机,导致重复插管,增加VAP风险。,经鼻气管插管Pernasal tracheal intubation患者耐受性好,易固定,不影响口腔卫生和进食,能延长导管保留时间,但插管管腔较小,容易导致痰液引流不畅、甚至阻塞管腔;容易引发鼻窦炎。,推荐经口气管插管,合适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气管
4、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前端气囊具有密闭气道、防止漏气和误吸的作用,理想的气囊内压力:阻断气管导管与气管壁间的漏气不影响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12,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检测,手捏气囊感觉法以手捏气囊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作为判断标准气囊压力表测量法定量充气法采用“最小封闭压力”与“最小封闭容积”方法确定气囊压力,杜斌,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4,10(27):710-712.,患者体位,半卧位与仰卧位相比,临床诊断VAP风险可降低53%;仰卧位与俯卧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无禁忌症时,床头抬高3045,声门下持续吸引,Meta分析显示,使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可以降低VAP发病风险,尤其是早发型V
5、AP的发病风险。但是对死亡率无影响。,减少重插管减少回路管道的更换频率密闭气管腔内吸引系统呼吸机及相关装置根据其理化性质选择适当消毒方法,其他措施,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防控制措施,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 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1 最普遍的感染路径:穿刺点部位皮肤的病原菌定植在导管尖端并随之进入导管隧道,1卫生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6、定义,18,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1、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所用各种医疗用品和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时间和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有疾病或携带/感染病原体的医护人员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20,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2、置管后应当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
7、:无菌纱布为1 次/2 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 次/周 每天评估,应当尽早拔管,导管不宜常规更换,2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及时更换输液管路且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如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 小时内拔管怀疑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 拔除导管必要时应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预防控制措施,2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 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1。诊断原则,同
8、泌尿系统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1卫生部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1、导尿操作过程中,外部细菌植入膀胱而感染2、细菌沿留置导尿管内腔上行至膀胱而感染3、留置尿管与尿道黏膜之间的生物膜通过缓释细菌反复引起泌尿道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途径,25,导尿管置入术的使用指征,解除尿路阻塞;允许神经元性膀胱功能失调和尿潴留的病人导尿;泌尿道手术或生殖道手术的病人;危重病人需要准确记录尿量。,只有当病人病情需要时才放置导尿管,根据需要决定置留时间。不能仅仅为护理病人的工作人员方便而插管。,26,导尿管置入术的禁忌症,病人能够自主排尿仅为获得尿培养或某种诊断检查如尿电解质而采集尿
9、标本 对尿失禁病人安置留置导尿管而代替一般护理。,2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要点,1、医务人员在置管操作和维护尿管时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2、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3、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要点,4、置管后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5、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
10、触碰到收集容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要点,6、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7、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要点,9、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10、按照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报告,多重耐药菌患者应实行接触隔离,并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四、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SSI),是
11、指继发于手术操作形成的伤口中的感染。外科手术必然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SSI分类,浅表切口SSI,深部切口SSI,器官/腔隙SSI,皮肤,皮下组织,深部软组织,器官/腔隙,浅表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表浅切口流脓,有或没有实验室证据。2、通过无菌操作从表浅切口留取组织或液体标本并培养出微生物。3、至少有下列感染症状或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和外科医生有目的地开放表浅切口,除非培养阴性。4、外科医生或主治医师已经诊断。应该有临床症状和体征支持。,下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管 手术 部位 院感防控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9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