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分类与治疗.ppt
《冠心病分类与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分类与治疗.ppt(7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心肺复苏(CPR),院外心脏骤停预后的真正改善,特别是经过电除颤者,更应强调CPR按压频率和幅度标准的重要性,每次按压后胸廓要回弹恢复原状,尽量减少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对院前大多数心搏骤停成人患者,由目击急救者只做胸外按压(单纯CPR)与传统CPR(按压并行人工呼吸)的复苏效果相仿,但对儿童而言,传统CPR更为适合。,2010 CPR指南的亮点1.“ABC”步骤更改为“CAB”2010年AHA的CPR和ECC指南最新变化是将成人和儿童患者(不包括新生儿)基本生命支持(BLS)中“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步骤改为“CAB”(胸外按压、气道、呼吸)。其重要意义是缩短一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
2、.其理由:大多数心搏骤停者为成人,这些患者早期CPR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如按ABC顺序,现场施救者开放气道、口对口呼吸、放置防护隔膜或其他通气设备都会导致胸外按压延误,改变了CPR顺序,能使胸外按压开始的更早,通气延迟时间更少;,ABC顺序中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对现场施救者开始做最难,相对开始就胸外按压可使更多心搏骤停者获得CPR,特别是对不能或不愿做人工呼吸者至少做了胸外按压。2.2010年CPR和ECC指南的主要变化1)简化BLS流程:2010年指南强调发现心搏骤停者立即启动EMS系统,对无呼吸或不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成人患者马上做胸外按压。2)单纯心脏按压 鼓励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只
3、做单纯胸外按压,其实际上更容易行单纯胸外按压,EMS调度人员可通过电话对施救者进行指导。3)先行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前即行胸外按压(CA.B顺序优于A.BC)。胸外按压可即刻开始CPR。即开始30次按压比先给2次通气时间耽搁更少。,4)确保高质量CPR 方法上更重视确保实施高质量的CPR。适当的胸外按压是强调提供合适的按压幅度和频率,注重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回弹恢复原状,尽量避免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推荐的成人按压幅度由(45 cm)改为至少5 cm,100次/min.5)加强团队协作 3 2010年指南继续强调的要点1)早期识别 成人突发心搏骤停是根据有无反应和呼吸来判断的。心搏骤停患者最初可能
4、是叹息样呼吸,甚至疑似癫痫。,2)减少按压中断 有效胸外按压是持续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或复苏终止,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任何不必要的胸外按压中断(包括超过暂停按压行人工呼吸所需的时间)都会使CPR的成功率降低。3)脉搏检查并不重要 弱化施救者检查脉搏的重要性。假定发现一个人突然倒地,无反应、无呼吸或异常呼吸(叹息样呼吸),现场急救者不应去试着检查脉搏,而应立即启动EMS系统。4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ES)可影响“生存链”的多个环节,包括对心搏骤停的预防措施,心搏骤停的救治,以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患者预后的改善。,1)气道管理 对成人新的工类推荐:使用二氧化碳
5、波形图定量分析和监测气管插管位置和复苏效果。可用口咽气道作为心肺复苏过程中气管插管气道管理的替代。2)心律失常治疗 在安全性和潜在疗效新证据的基础上,腺苷被考虑用于稳定、单一宽QRS波形,且固定、单形态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对有症状或不稳定的心动过缓阿托品治疗无效时,推荐静脉注射(IV)变时激动剂可替代体外起搏,同样具有治疗效果。,3)复苏流程图 新的ACLS心脏骤停复苏流程图,替代传统的框架和路线模式。两种流程调整和简化模式把重点放在对预后有最大影响的干预措施上。重点放在高质量、最少中断CPR,针对心室颤动(VF)无脉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VT)除颤,建立血管通路、给药,气管插管。4)应用生理
6、参数 如按压频率及幅度、胸廓回弹恢复、按压中断持续时间、通气频率及幅度,均可作为适时监测和优化CPR质量的指标,也建议使用易行的生理学参数,如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02),胸外按压放松时动脉压力或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指南推荐可根据PETC02结果监测CPR质量和对ROSC的判断.,5 心脏骤停后的救治 要加强对ROSC患者全身反应综合征的认识,进行多学科优化干预才可能使神经功能良好和改善出院生存率。其早期死亡多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脑功能损害。对心搏骤停ROSC患者而言,可以实施综合合理的治疗方案。心搏骤停后早期救治及主要目标:维护及优化ROSC后患者心肺功能
7、和重要器官的灌注;转运至适合的医院或综合心搏骤停后救治的监护病房;鉴别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采取干预性治疗;优化体温控制治疗,有益神经功能恢复。,冠 心 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心绞痛(angina pectoris)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临床症状为胸骨后及心前区阵发性压榨样的疼痛,常放射至左上肢。,心绞痛也可发生在心脏瓣膜病(尤其主动脉瓣病变)、肥厚型心肌病、未控制的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等患者。冠状动脉正常者也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等原因
8、诱发心绞痛。某些非心脏性疾病如食管、胸壁或肺部疾病也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需注意鉴别诊断。,稳定型心绞痛 最常见,多由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因素所诱发。多在体力活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 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及自发性心绞痛,有可能发展为心肌梗塞或猝死,也可逐渐恢复为稳定型心绞痛。夜间或休息时发作.变异型心绞痛 为冠状动脉痉挛所诱发。属于自发性心绞痛,休息时也可发病。,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意见,将心绞痛分型如下,心肌组织氧的供需失衡,即心肌需氧冠脉供氧。,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图 心肌供氧与耗氧的关系,心肌缺血(心率、张力均),冠脉血流量和氧供应的决定因素,冠状动脉
9、和心肌供血,病理生理(1)心肌对氧需求量、冠脉供血不足血氧供需失衡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稳定型心绞痛发作(2)粥样硬化斑块变化、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3)冠脉血管痉挛变异型心绞痛治疗:冠脉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有限 心肌氧需求量:有效措施 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对胸痛患者的评估(现病史),需详细了解患者胸痛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性质:
10、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少部分患者可能无上述症状,仅主诉胸部不适,这可能与患者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有关,但一般不会出现针刺样疼痛。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可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l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如走快路、爬坡时诱发,停下休息即可缓解,多发生在劳力进行时而不是之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症状。,有参考价值的既往史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对于有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既往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典型的脂质代谢紊乱
11、者,临床医生应予高度重视。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但不能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筛选冠心病的常规手段。,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首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其次,应积极处理各种危险因素。关于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1)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d)可降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服用(I类适应证,证据水平A级)。,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应用者,可采用氯吡格雷替代治疗(1I a类适应证,证据水平B级)。2)受体阻断药可减轻心肌缺血,并可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
12、病死率,无禁忌证的心肌梗死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应服用(I类适应证,证据水平A级)。指南推荐使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以能缓解症状、心率不低于50次分为宜。,3)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里程碑式的一大进展,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指南推荐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服用这类药,使总胆固醇低于468 mmolL、LDLC水平低于260mmolL(I类适应证,证据水平A级)。对极高危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或ACS患者)应强化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使LDLC降至207 mmolL以下(1I a类适应证,证据水平A级)。在应用他汀类药
13、物时,应定期监测肝酶(转氨酶)及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肝脏损害和肌病,特别是采用强化调脂治疗时,应严密监测药物的安全性。,4)指南推荐所有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不全、高血压及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均应使用ACEI类药物(I类适应证,证据水平A级)。关于改善症状、减轻缺血的药物治疗 指南指出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的药物联合使用,其中有一些药物,如受体阻断药,同时兼有两方面的作用。目前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主要药物包括3类:受体阻断药、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药。,1)对无禁忌证者,受体阻断药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受体阻断药能降
14、低心肌梗死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再梗死和死亡的风险。同时具有和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于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也有效。在有严重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紊乱、有明显的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禁用受体阻断药。外周血管疾病及严重抑郁是应用受体阻断药的相对禁忌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可小心使用高度选择性受体阻断药。没有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缺血,如变异型心绞痛,不宜使用受体阻断药,这时钙拮抗药是首选药物。2)硝酸酯类药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药,能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绞痛症状。硝酸酯类药会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使心率加快,因此,常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受体阻断药或非二氢吡
15、啶类钙拮抗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对由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引起的心绞痛,不宜用硝酸酯类药物,有造成昏厥的危险。3)指南建议,长效钙拮抗药可作为初始治疗药物,而不一定在其他药物无效后才使用或加用,此点与国外同类的指南有所不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血管重建治疗 对于无心肌缺血或轻微缺血,即缺血低于10者,药物治疗的生存率明显优于血管再成形术治疗。相反,如中度或中度以上心肌缺血者,缺血范围超过10者,给予血管再成形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对无心肌缺血或轻微心肌缺血患者,血管重建应该用于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者。,男性,45岁,体重80公斤,
16、公司总经理,忙碌一上午后,突然出现心前区、胸骨后有闷感、压迫感、紧缩感。疼痛放射至左肩、左上臂及颈部,出冷汗。既往有高血脂,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曾经有多次劳累后出现以上症状,休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可缓解。该病人的可能诊断?治疗措施?注意事项?,指南对适应证的建议以国际通用的方式表达如下:I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有益、有用和有效。类,指某治疗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其中II a类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有效;II b类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
17、推荐应用。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证据水平A级,指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汇总分析;证据水平B级,指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试验;证据水平c级,指专家共识和(或)小型试验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 强调早期住院治疗及治疗策略的具体措施 1.1 策略的选择 2007年指南与2002年指南均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一旦人院,则应当开始进行标准化治疗。即除非禁忌,否则均应开始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抗凝治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a受体拮抗剂和噻吩并吡啶类药物。而2007年指南给早期保守治疗策略和早期有创治疗策略进行了规定,见表1。,12 抗心肌缺
18、血和抗心绞痛治疗121 硝酸甘油的应用 2007年指南建议每隔5分钟应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4mg,共3次,之后再评价需要与否应用静脉硝酸甘油。并且明确指出ACS后48小时内有静脉硝酸甘油指征,但决定使用它以及所使用的剂量不应当影响其他已经证明能够降低死亡率的治疗(如ACEI)。尤其是,在类指征中提出当患者同时有收缩压90mmHg或者较基线减低30mmHg、有严重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而又没有心力衰竭症状和右心室心肌梗死,不应当使用硝酸盐类药物。,122 受体阻滞剂 2007年指南首先指出时间重要性,没有禁忌证情况下在24小时内给予口服受体阻滞剂;在就诊时合并高血压情况下可以使用静脉受体阻滞剂。1
19、23 ACEI和ARB 2007年指南指出在没有明确禁忌证和低血压(收缩压100mmHg或者较基线减低30mmHg)情况下,若存在心衰或LVEF40,则应在24小时内口服ACEI,升级为I类建议、A级证据;反之,若没有心衰或LVEF40 者,24小时内口服ACEI药物也可能有益,为类建议、B级证据。,对于不能耐受ACEI和有临床和心力衰竭放射学证据或LVEF降低的UANSTE-MI患者,均应当使用ARB类药物(I a)。124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由于使用非类固醇类的抗炎药物(阿司匹林除外)会增加死亡率、再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破裂的风险,因此2007年指南推荐UANSTEMI患者停用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冠心病 分类 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97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