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docx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中各个管理要素的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化工生产和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21109(所有部分)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GB30871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T37243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
2、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50770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GB/T50779石油化工建筑物抗爆设计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化工过程安全管理chemicalprocesssafetymanagement通过对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处置、操作等活动过程涉及的工艺、设备、仪表、电气等系统进行管理和技术控制,从根本上管控风险、消除隐患,预防化学品泄漏或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安全事故.3.2风险risk发生特定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的结合.3.3事故accident由于物质
3、或能量释放导致的人身伤害、环境破坏或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的级别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危险情形.3.4事件event不良后果未达到事故级别的危险情形.3.5首次开车firststartGup新建装置建设工程完工后,设备设施第一次投入生产运行,打通工艺流程,产出目标产品的过程.3.6开车前安全审查preGstartupsafetyreview在生产装置投入生产前对影响装置开车、投用的工艺流程、设备、仪表、安全设施、资源等各项内容进行安全条件确认的过程.3.7三查四定punchlist查设计漏项(包括不合理设计)、查工程质量及隐患、查未完工程量,对检查出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定整改时间.3.8变更c
4、hange企业内任何与化工过程相关的改造、停用、拆除或非同类替换的改变,以及对经过评审的管理方式和人员情况等进行的调整.注:变更包括企业在工艺、设备、除、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的改变.3.9残余风险residualrisk考虑已有风险削减措施后进行评估得出的风险值.3.10隐患UnsafeGcondition未辨识出的风险,或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超出人们对风险可接受水平的一种状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3.11安全领导力safetyleadership企业各层级领导者在管辖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带领
5、整个团队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能力.3.12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行为规范,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和意识的总称.3.13要素element过程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因素.3.14高后果风险riskwithSeriousconsequences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达到一定级别的风险.4管理要素4.1安全领导力4.1.1企业安全领导力主要指企业各级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能力,核心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能力(见A.1).4.1.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领导企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建立包括以安全愿景目标、安全发展战略、安全使命精神
6、等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良好安全文化.4.1.3企业主要负责人应领导企业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4.1.4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素养,包括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4.1.5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实施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选择懂安全、工艺、设备、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担任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建立懂安全的专业技术管理团队.4.1.6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领导企业建立以本导则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专业安全管理职责,为体系的有效运
7、行提供必需的财力保障.4.1.7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深入基层,宣传安全生产理念、了解基层安全生产状况、倾听员工建议,以个人良好的安全行为带动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自觉带头履行安全承诺,通过率先垂范,展示领导的示范力、行动力和影响力;通过制定和落实个人月度安全行动计划,带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确保安全领导力贯穿于基层员工中.4.1.8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重视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控,及时消除隐患,加大风险管控措施投入力度,完善监管机制,落实管理责任.4.1.9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重视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管理,在分析出所有生产安全事故事件技术原因的基础上,重点查清管理上的缺陷和不足.4.1
8、.10 1.10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开展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考核、安全管理体系评审、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外部安全审计等活动,实现安全管理量化评估考核.4.1.11企业应按照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力要求建立工作机制,明确企业其他负责人和各级负责人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安全领导力.4.1.12企业主要负责人及车间、班组各级负责人应及时奖励安全绩效突出的员工,并对其进行优先任命和提拔.4.2安全生产责任制4.2. 1安全生产责任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建立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根基.4.2.2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4.2.3 企业应结合每个嘉位的职责
9、,明确所有层级、各类岗位(含劳务派遣人员、实习生等)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一岗一责”.4.2.4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责任内容、范围、考核标准应清晰明确、便于操作、实时更新.4.2.5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应经主要负责人审定、批准后,以正式文件形式发布实施,确保每位员工及时掌握所在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4.2. 6企业应组织开展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I,并将该项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年度培训计划.4.2.7 企业应每年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修订:a)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b)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进行了调整的;c)企业生产经营内容
10、发生重大变化的;d)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事件后,在安全责任方面暴露出问题的;e)企业认为需要修订的其他情况.4.2.8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4.3安全生产合规性管理1.1.1 3.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合规性管理制度,明确合规性管理的主管部门,确定合规性管理程序和要求.1.1.2 企业应组织各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法定要求进行识别、获取、公布及执行.1.1.3 企业应建立法规标准管理工作程序,明确定期获取和识别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法定要求的渠道,定期进行适用性评估,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标准清单,并将新要求转化为企业的安全
11、生产管理制度或规程.识别范围包括但不限于:a)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b)相关部门规章;c)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发布的政策性文件;e)上级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1.1.4 企业应及时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中的新规定、新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1.1.1 3.5企业应将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法定要求应用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中.4.3.6 企业应成立合规性审核小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对执行中的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行为等的安全生产合规性审核,当企业发生事故、重大安全事件以及法律法规等发生重大调整时应及时对相关内容开展合规性审核
12、.对审核中提出的不符合项,应及时组织各部门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4.3.7 企业应将收集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法定要求、相关审核及整改情况记录,并及时归档.4.4安全生产信息管理4.4.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见A.2),明确责任部门,对装置规划、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及时收集获取,明确收集获取的时间间隔、途径、识别方法、应用管理等内容,保证安全生产信息及时、准确、完整.4.4.2 安全生产信息包括化学品危险性信息、工艺危险性信息、工艺技术信息、设备设施信息和其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相关化学品(包括废弃物)信息;b)规划及工艺技术信息;c)工程建设及安装
13、调试有关信息;d)设备设施信息;e)自控及安全仪表信息;f)相关公用(辅助)工程系统信息;g)同行业事故事件信息;h)同行业企业良好安全管理实践;I)企业需要收集的其他相关安全生产信息.4.4.3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a)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b)项目工艺技术提供商、设计单位或工程项目承包商提供的工艺信息和详细设计信息等;c)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设施信息;d)相关方提供的设备和管道完工试验报告、单机和系统调试报告、监理报告、特种设备及附件检验检测报告、消防验收报告、安全验收报告、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报告、设备检验检测报告等资料;e)同行业、同
14、类企业或同类化工过程的事故调查报告等资料.4.4.4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目录清单,并及时收集新的信息,对安全生产信息的获取、识别、使用、更新、归档等进行管理.4.4.5 企业应根据所获取的化学品信息,建立化学品反应矩阵、化学品与材质相容性矩阵.4.4.6 企业应保证相关人员(包括承包商人员)及时获取最新的安全生产信息,使其与岗位控制风险需求相匹配.4.4.7 企业合规性管理所需的法规、标准和安全生产信息的获取、识别、更新、归档可合并管理.4.5安全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4.5.1企业应对员工进行相关法律和风险教育,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通过强化知识和技能培训I,增强员工的安全
15、履职能力.4.5.2企业应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培训需求,编制培训计划,对培训资源建设与管理、课程设置、培训活动及人员管理、培训效果评估进行规范管理.4.5.3企业应制定岗位能力要求标准和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通过招聘符合任职基本条件的人员,及时开展教育、培训等,确保上岗员工符合岗位能力要求.a)建立岗位能力标准.基于岗位职责编制岗位说明书,从教育程度、专业知识和技能(含上岗资格)、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明确岗位人员应具备的任职资格.b)确定培训课程体系.依据各个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将岗位能力标准转化为培训目标,并依据培训目标和载体,确定各个岗位的具体培训内容(见A.3).4.5.4企业应
16、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并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开展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应重新接受车间级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4.5.5企业应按照下列岗位需求制定全员持续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a)各级领导层以提升守法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安全领导和管理能力、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为重点;b)专业技术人员以增强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尤其是风险评估与管控、隐患排杳治理、应急处置和事故事件调查分析能力为重点;c)操作人员以提升安全操作、隐患排查、初期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为重点.4.5.6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营的不同阶段和风险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a
17、)新建装置试车前,企业应对参与装置试车的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I,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装置试车工作;b)当安全生产信息变更或风险变化时,企业应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对相关人员(包括承包商人员)进行培训;c)企业应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设施的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技能培训;d)同行业或本企业发生事故事件后,企业应及时组织教育培训I,分享经验,吸取教训I.4.5.7企业应定期对在岗人员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等进行岗位履职能力评估,对不能胜任的岗位履职者开展再培训I,对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及时进行岗位调整.4.5.8企业应会同劳务派遣单位,按照企业员工培训标准,
18、开展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管理工作.4.5.9企业应定期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和优化的依据.4.5.10企业可通过导师带徒、在职教育、线上线下教育、仿真培训、实训基地培训等方式,拓展培训渠道,提升培训效果.4.5.11企业应建立教育培训档案,保存员工的教育培训记录,明确保存期限.4. 6风险管理4.6. 1企业应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范围、方法及风险管控要求等,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直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融入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风险监控,保证风险处于受控状态.4.7. 6.2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风险分级管理
19、标准,对辨识出的所有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4.8. 3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贯穿装置的工艺开发、规划设计、首次开车、生产运行、检维修、变更、废弃等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以及作业过程,针对所处阶段或评估对象特点选择适用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管理活动.4.9. 4危害辨识应涵盖但不限于:a)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b)厂区选址和平面布局不合理导致的危害;c)企业潜在的风险对相关人员安全的影响;d)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危害;e)操作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f)设备设施失效可能存在的危害;g)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h)变更所引入的危害;i)建(构)筑物潜在的危害;j)自然灾害对企业带来的危害;k)企业潜
20、在的风险对厂外相关方的影响;I)外部环境对企业安全的影响.4.10. 5企业应选用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对所辨识出的危害实施风险评估,确定残余风险是否可以达到政府、企业的相关风险可接受标准要求.4.11. 6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包括可接受风险的管控措施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的管控措施清单(见A.4).4.12. 企业应针对不可接受风险的管控措施清单逐项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和削减措施,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跟踪落实情况,确保风险削减措施按要求落实.4.6.8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制度,通过定期排查隐患的方式实现风险监控.4.6.9企业应依据可接受风险管控措施清单,明确每项
21、风险管控措施的责任人、检查频次、检查具体内容和发现问题后的处置要求等,将已有风险管控措施的检有和验证纳入日常检直内容,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企业应通过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全面辨识新的危害并纳入风险管理程序.4.6.10企业应建立高后果风险清单,对高后果风险按4.6.9进行风险管控.4.6.11企业应随时关注外部环境和国家法规及标准规范的变化情况,及时对高后果风险的残余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其风险可接受.4.6.12企业应每年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编制风险管理报告或建立管理档案,并归档保存.4.6.13风险管理报告或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风险分析的分析依据、分析范围、分析时间、参加人员、分析方法、分析内
22、容、分析结论、不可接受风险削减措施的落实和跟踪情况等.4.7装置安全规划与设计4.7.1安全规划4.7.1.1在建设项目前期论证或可行性研究阶段,相关单位及人员应开展危害辨识,分析拟建项目存在的工艺危害,当地自然地理条件、自然灾害和周边设施对拟建项目的影响,以及拟建项目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对周边防护目标的影响.4.7.1.2在工厂选址、总平面布局时,应符合有关设计标准的要求,并按照GB/T37243的要求进行定量风险评价(QRA),开展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计算,以满足GB36894所规定的个人与社会可容许风险标准.建设单位应提供项目的危害辨识报告和定量风险评估报告.4.7.1.3
2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建及新建化工项目应建设在合规设立的化工园区.4.7.2安全设计4.7.2.1企业应委托具备国家资质要求的设计单位承担建设项目工程设计职责.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两重点一重大)的大型建设项目,其设计单位资质应为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相应工程设计化工石化医药、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行业、专业资质甲级.4.7.2.2 涉及精细化工的建设项目,设计前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4.7.2.3 在建设项目基础设计阶段应开展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建设项目的工艺包设计文件应包括工艺危险性分析报告,设计单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 化工 过程 安全管理 AQT 3034 2022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9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