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1.ppt
《感染性心内膜炎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1.ppt(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rdits,定义: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的一种炎症。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按病原体、起病缓急、病情凶险程度及预后不同,分为急性与亚急性两型。,概 述,急性心内膜炎特征:中毒症状明显;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感染迁移多见;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心内膜炎特征:中毒症状轻;病程数周至数月;感染迁移少见;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病因和发病机制1、基础疾病:毒力强、侵袭性和黏附性高的细菌大量进入血液,可侵犯无基础心脏病的心内膜,引起AIE,主动脉瓣、二尖瓣受累较常见。大多数 发生于伴器质性心脏病的
2、患者。引起SIE。*据统计IE患者中,80%左右有风心病,815%有先心病,210%无器质性心脏疾病。,2、致病微生物: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急性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亚急性者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 3、侵入途径:按微生物入侵途径分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VE)静脉药瘾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发病机制,高速射流冲击心或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 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微血栓(这为细菌的粘着创造了条件)反复的暂时性的菌血症使病原体聚积成团,粘附在血栓上,形成感染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因致病力强的细菌引起,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3、、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为多见。这些细菌毒力较强,起病急,病情重,常继发于其他部位的感染,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如脑膜炎、肺炎、血栓性静脉炎等,有时伴有其他器官的转移性化脓病灶。通常发生于正常心脏。,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个别亦有发生于原无心脏病的基础上,本病病原多为草绿色链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产硷杆菌和肠球菌等。少数为霉菌感染,其中以念珠菌为多。感染途径: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常与口腔手术有关,肠球菌常发生于泌尿道手术或流产分娩后,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霉菌感染常发生于心内手术后。,口腔局部手术、流产、分娩或泌尿道手
4、术,心脏手术或呼吸道感染,细菌均可进入血流,由于机体防御机制,多不产生危害。但当细菌附着在已有病损的心瓣膜或心内膜时,则局部有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沉积,包绕细菌,形成赘生物,吞噬细胞对细菌难以发挥吞噬作用,当赘生物破裂、脱落、细菌多次释放入血流,形成反复慢性菌血症过程。导致栓塞。激活免疫系统,引起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心包炎、微血管炎、脾大等。,发病机制,病 理,赘生物形成导致瓣叶破损,穿孔或腱索断裂 栓塞 迁徙性病灶 免疫系统激活,Li Xuenong,赘生物特点(Features of vegetation),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息肉状/菜花状,污秽,灰黄色,干燥质脆,易脱落 赘生物由纤维蛋
5、白,血小板及白细胞聚集而成,赘生物可造成瓣叶破坏、穿孔、腱索断裂以及心内脓肿。,心脏 基本病理变化有病损的心瓣膜或心内膜上有赘生物形成。,全身 1、赘生物破裂形成大小不等的栓子,随血液可致脏器及周围动脉栓塞,如肾、脑、脾、肠系膜及四肢等的动脉,导致组织缺血和坏死。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多并发肺栓塞。2、致病微生物刺激细胞和体液免疫,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脏器,引起皮肤、黏膜、关节、肾小球的炎症。,二尖瓣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1、感染的全身表现:发热:伴寒战、出汗 进行性贫血:感染抑制骨髓 全身疼痛、关节痛、肌痛 进行性脾肿大,可有触痛 2、心脏改变:杂音改变:出现新的杂音及原有杂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性 心内膜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0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