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区“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docx
《龙安区“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安区“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安区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通知龙安区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安区在安阳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相关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保护,努力打造山青、水秀、天蓝、树绿、气爽的生态美丽家园。依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市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自然资办函202034号),龙安区区委、区政府组织自然资源、发改、财政、生态环境、
2、水利、湿地保护、林业、农业、住建等部门,编制了龙安区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在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安阳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导下编制而成。规划结合龙安区实际、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自然资源禀赋等,提出了符合龙安区实际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重大工程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规划适用于龙安区行政区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及其管理工作,是规划期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规划基准年2020年,规划近期至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总体概况与生态系统现状一、总
3、体概况1 .自然地理地理区位龙安区位于安阳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4,114。20,北纬36。01,36。05。东临文峰区,西与林州市接壤,南连汤阴县、鹤壁市鹤山区,北接殷都区。区域总面积约366平方公里。龙安区临近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安林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和国道107线,南距省会郑州187公里,交通便利。地形地貌龙安区地势西部高、东部低。最高点在马家乡虎头寨西南,岭头村西北马鞍山处,海拔607米;最低点在田村街道处,海拔高度约70米。西部为低山,岩石裸露,植被不甚发育,水资源欠缺;西南部为丘陵区,属太行山东侧山前丘陵的一部分,呈弧形展布,标高100242米;东部为冲积、洪积平原,
4、属太行山东侧洪积平原一部分,与沮河、洪河冲积平原相互交错,为太行山与山前平原的过渡区域。气象水文龙安区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9C,年平均降水量为542.6568.1毫米。春夏秋以偏南风为最多,冬季则以偏北风为主,大风多集中于春季。全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龙安区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区域,境内主要河流包括:沮河、洪河等,属海河水系。水库包括:小南海水库、彰武水库、龙泉水库等。泉水有南海泉等。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境而过,南与汤阴县韩庄乡驸马营村交界,北与殷都区南流寺村交界,区内工程全长18.44公里。地质环境龙安区地层属华北地台沉积类型,主要为第四系覆
5、盖区,地层主要有石炭系(C)、二叠系(P)、新近系(E)和第四系(Q),岩体主要由石英砂岩、沙质泥岩、泥岩及砂砾岩等组成。龙安区位于太行山复背斜东翼,主要断裂层分布于汤阴县地堑北端的汤东断裂(Fl和汤西断裂(Fj与安阳市断裂(F1)交汇处。2 .自然资源生物资源野生动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兽类、鸟类、昆虫等;野生动物兽类包括狐狸、黄鼠狼、松鼠等8种;爬行类动物包括乌龟、鳖、青草蛇等18种;鸟类包括乌鸦、喜鹊、灰喜鹊、麻雀等19种。猫头鹰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昆虫分农作物益虫和害虫两大类共30余种,包括瓢虫、草青蛉、赤眼蜂等。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是温带阔叶落叶树种,少数为针叶常绿树种类型。截止2020
6、年底,林木覆盖率约为18乳木本花卉包括白兰花、山茶花、含笑花等80余种;多年生草本花包括兰花、菊花、芍药等100多种;多肉多浆植物类包括仙人掌、昙花、蟹爪兰等20多种。土地资源根据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2020年龙安区土地总面积36620.34公顷,其中耕地13643.87公顷,林地9947.89公顷,草地3082.7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36.86公顷。三线划定面积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0290.00公顷、城镇开发边界4476.00公顷,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823.47公顷。生态红线包括太行山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
7、线面积192. 82公顷,太行山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30.65公顷。生态红线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97%o截至2020年底,龙安区自然保护地有1处,安阳马鞍山省级森林公园,面积2250公顷。水资源根据2020年安阳市水资源公报,2020年龙安区水资源总量0.715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234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6329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152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956-2016年系列)0.55亿立方米相比增加0.1651亿立方米,与上年0.7702亿立方米相比减少0.0551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及利用现状截至2020年底,龙
8、安区载入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种5种,分别为煤炭、铁矿、水泥用灰岩、霞石正长岩和石膏矿;矿产地7个,其中大型2个、中型4个、小型1个。煤炭属安阳市重要矿产,也是龙安区的优势矿种,保有资源量0.74亿吨;霞石正长岩为龙安区特色矿种,分布在善应镇九龙山一带,保有资源量1.1亿吨,位居安阳市第一位;石膏矿分布在小南海一李家庄一带,保有资源量0.9亿吨;水泥用灰岩矿集中在马鞍山一带,保有资源量7.1亿吨。截至2020年底,龙安区内采矿权共有12个,采矿权登记面积共14.3707平方千米。其中煤矿2个,熔剂用白云岩矿1个,石英砂岩矿1个,石膏矿2个,水泥用灰岩矿2个,霞石正长岩矿2个,长石矿1个,建
9、筑石料用灰岩矿1个。3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龙安区常住人口272224人。全区辖3个镇、2个乡、6个街道:龙泉镇、善应镇、马投涧镇、东风乡、马家乡、田村街道、文昌大道街道、文明大道街道、太行小区街道、中州路街道、彰武街道。下辖21个社区、175个行政村。人口密度约为744人/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6.11%。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21,2020年龙安区生产总值166.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为3.50亿元,第二产业总值为124.73亿元,第三产业总值为37.8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3亿元,年均增速14.53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6亿元,年均增长6.4
10、1机二、生态系统类型省级规划中明确龙安区属平原生态涵养区,属于典型的农业生态系统,是维护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龙安区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龙安区西部的低山、西南部的丘陵区,包括马鞍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9947.89公顷。草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马家乡与善应镇的交接地带,其他乡镇零散分布,草地总面积3082.72公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河流等,面积1324.15公顷。农田生态系统包括山地丘陵区坡耕地等。城镇生态系统主要集中在东风乡、文昌大街街道、彰武街道、田村街道等,是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
11、区域。第二节生态修复工作及成效一、生态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效龙安区对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河流、水库水质等级得到提升,河渠黑臭水体全部清除。截止2020年底,已实施了安阳市龙安区张二庄里沟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安阳市龙安区彰武水库周边煤矿塌陷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5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矿山恢复治理总面积1436.55公顷,其中自然恢复面积1195公顷,工程治理面积214.55公顷。已建成绿色矿山4座,生态结构明显改善。彰武水库国考断面水质类别由2016年的II类提升到2020年的I类,洪河六孔桥市考断面水质类别由2016年的劣V提升到2020年的IV类,考
12、核断面年平均值均全部达标,小南海水库水质类别稳定保持在In类,地表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完成了洪河、沮水渠、六六渠、万金北干渠和铁西排洪沟等5条河渠12.35公里黑臭水体整治,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全部清除。十三五期间林业方面通过开展山区造林,丘陵山区森林植被逐步得到恢复,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小,强度减轻,地质灾害明显减少;开展廊道绿化,形成了城区防护林带,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二、农业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效十三五期间,龙安区对农业空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颇有成效,并扎实有序的开展受污染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龙安区通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厕所改造、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以及饮用水源检测等措
13、施,2020年底完成全部31个村庄综合整治,完成率100%。全区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并通过验收。全区6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己全部配套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全区农业空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2020年底,龙安区完成对重污染区域的严格管控,确保严格管控区域内不种植可食用农产品;完成对7万亩(其中2万亩已进行了安全利用)中轻度污染区域的土地安全利用工作,确保安全利用区域内不种植超标农产品。三、城镇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效龙安区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底全面实现两降一升”目标,PMl0、PM2.5日均浓度降至109微克/立方米
14、、59微克/立方米,全年优良天数增加至196天。强化土壤污染源头治理,完成全区重点企业土壤详查和治理修复任务,废蓄电池回收试点工作全面开展。推进绿色生产,落实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全面推行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加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园区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改造。大力推进百城提质工程建设,城区全面实现有机更新,由原来的7平方公里增加到16平方公里。大力实施城市绿化,新建龙安公园、洪河示范段、街头游园等绿地、公园29个,新增绿地面积34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43机新建改建停车场、农贸市场等一批公共建设项目,城市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城市管理目标先进区。第三节机
15、遇与挑战一、面临的重大机遇1 .生态强国战略带来生态建设新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实现生态强国的重大战略。切实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是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完善生态系统功能、充分发挥森林、草地、水体、湿
16、地、土壤等要素的碳汇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双碳目标的最有力措施。2 .生态强省目标带来绿色发展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是绿色发展理念,是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要实现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及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奋斗目标,各地都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3 .大美
17、安阳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新机遇安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科技创新能力区域领先、产业实力区域领先、城市规模能级区域领先、基本公共服务区域领先、生态治理能力区域领先、文旅融合发展区域领先、社会治理效能区域领先、党的建设水平区域领先、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以活力古都出彩安阳的新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龙安区作为安阳市西部重要区域,为实现生态治理能力区域领先、“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安阳”的目标,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二、面临的挑战1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依然存在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社会的
18、发展与进步密不可分。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矿业是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物质来源。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然会对地表植被、地形地貌等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矿产资源开发制度不完善、方式不合理、综合利用率低等依然是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当前情况下,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依然存在。2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展有待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展两者良性互动、相辅相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困难,生态功能重要脆弱地区人地关系复杂、治理难度加大。3 .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随着龙安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9、城镇空间进一步拓展将导致生态空间受到挤压,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国家相继出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等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控制生态退耕,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热切期待,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总之,生态修复困难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使命光荣、任重道远。第二章问题与评价第一节生态空间问题识别一、矿山历史遗留问题多,修复任务艰巨。截止2020年底,全区持证矿山12个,其中生产矿山3个、停产矿山8个、在建矿山1个。入库自然资源部历史遗留图斑数166个,已修复图斑数31个,未修复图斑数135个,造成土地资源损
20、毁167公顷,其中自然恢复53公顷,需工程治理114公顷。有责任主体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4个,需治理面积9.78公顷。已创建绿色矿山4家,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2家。为逐步修复受损的土地,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地形地貌,消除历史遗留图斑和地质灾害隐患等,龙安区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已建立龙安区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对新建矿山、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分阶段安排和部署,加快恢复治理进程。未建成绿色矿山的正常生产矿山,改造升级后逐步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二、地质灾害呈长期易发态势,治理任务依然繁重。龙安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集中,西部及西南部低山丘陵
21、地区,沟岭纵横,地形地貌起伏变化较大,具有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地质环境条件。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增加,人为不可控因素增加,地质灾害风险持续高位运行,防范应对更为复杂,地质灾害呈长期易发态势。截至2020年,龙安区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受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制约,分别分布于马家乡、善应镇、马投涧镇等乡镇,崩塌4处,滑坡6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6处,山体裂缝1处。威胁人口3340人,潜在经济损失28170万元。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会造成生态空间与植被结构、地质环境等被破坏,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仍需加强。三、水土流失造成了生态环境
22、恶化,亟需治理。龙安区西部山丘区,马家沟小流域、三泉寺小流域、东坡村小流域、龙洞村小流域、小南海小流域,沟壑纵横,山脚处或海拔较低处土层相对较厚,山体高处地带土薄石厚,植被稀少,地形复杂,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轻度19平方公里,中度1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旱涝危害程度,降低了土地生产力;泥沙输入下流河道,造成河、库淤积,降低防洪能力,造成水源涵养功能减弱,使小流域内水土资源逐渐减少。亟需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减少对下游河道的淤积,有效预防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四、水生态基础薄弱,生态流量不足。彰武水库是安阳市主要调水水源,通过五八
23、英雄渠向洪河调水,万金总干渠向铁西排洪沟调水,对区域水系进行生态补水,但由于大量工业用水取自彰武水库,挤占生态补水量,造成洪河上游河段断流、干涸现象突出。洪河上游无天然径流,其河流水量主要来源于安阳宗村污水处理厂尾水,受上游来水减少、水资源开发不合理、污水入河以及闸坝阻隔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生态用水被挤占、河流纵向连通性差、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导致水生态功能恢复与修复难度高。第二节农业空间问题识别一、耕地质量不高、局部破碎化,制约农业发展。龙安区耕地面积13643.87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7.25%,耕地有限。耕地质量国家利用等别以中等地(771等)为主,总体水平不高,耕地质量有待提升。龙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龙安区 十四 国土 空间 生态 修复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0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