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客运专线站后四电工程建设监理规划主要技术标准.docx
《新建铁路客运专线站后四电工程建设监理规划主要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铁路客运专线站后四电工程建设监理规划主要技术标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建铁路客运专线站后四电工程建设监理规划主要技术标准1正线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250kmh,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线间距:5.Om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设计坡度:20%o,特殊地段3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列车类型: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运输调度方式:综合调度集中2其他线路主要技术标准长昆引入昆明枢纽联络线(双线)(昆明南至DKl169+928隧道口)设计时速120kmh,不设双层集装箱。3站后各专业主要技术指标:3. 1通信工程本线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传输系统、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数据网、专用移动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应
2、急通信系统、时钟及时间同步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通信电源、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通信综合网管系统、防雷及接地、通信线路、段(所)综合布线系统等。4. 1.1传输系统5. 本工程传输系统采用骨干层、车站中继、接入层的网络结构。6. 1.L1骨干层本工程新设SDH10Gbs骨干层传输系统,利用敷设于铁路两侧的不同物理径路的2条32芯光缆中的各两芯光纤,构成链型1+1MSP传输系统。7. 嵩明站设置SDH10GbsADM设备。8. 1.1.1车站中继层本工程新设SDH25Gb/s车站中继层传输系统,利用敷设于铁路两侧的不同物理径路的2条32芯光缆中的各两芯光纤,构成链型1+1MSP传输系统。嵩明站设
3、置SDH2.5GbsADM设备。接入层沿线各区间基站、信号中继站、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变配电所、通信工区等信息接入点设SDH622Mb/SADM设备。接入层传输系统提供2Mb/s通道、1OM/1OOM宽带数据的接入,兼顾区间应急通信的接入条件。沿线各车站、线路所、区间基站、信号中继站、电气化所亭、电力配电所传输节点组成2纤复用段保护环(无线1环、无线2环、信号电牵环)实现对接入业务的保护。区间警务区设SDH155MbsADM设备,就近接入相邻的无线基站、电气化所亭等通信接入点。9. 1.2电话交换和接入系统本工程不新设程控交换设备,利用曲靖、昆明南(云桂线新设)通信站既有程控交换机,本
4、段自动电话用户统一通过接入网系统分段分别接入上述2处交换机。既有电话交换机根据本工程需求扩容V5.2接口板等板卡。编号方案:沿线新增自动电话用户均采用接入网系统解决。利用既有程控交换机,通过接入网接入铁通当地交换机,分段纳入既有铁路电话交换网,统一编号组网,实现与既有铁路电话专网的互通。10. 1.3数据网数据网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11. 1.3,1核心层12. 本段核心节点利用云桂客专工程在昆明局调度所新设的设备,实现区域网络与骨干网络间数据的快速转发。13. 1.3.2汇聚层枢纽代建工程在昆明南通信站新设置汇聚节点,实现各数据接入点的数据流量高速汇聚与转发。2台汇聚路由器之间通过G
5、E光口进行直联,每台汇聚路由器以POS155Mbs(0)上联至归属的核心路由器,本工程负责与上级核心路由器互联。14. 1.3.3接入层接入节点设置在沿线各个车站站房通信机械室,配置1台接入路由器和1台接入层三层交换机,负责本地数据的接入、交换。接入节点路由器与汇聚节点路由器之间、接入节点路由器之间通过传输系统提供的155Mb/s通道互连构成环形网。以太网交换机与本站接入路由器通过GE接口互联,实现业务的高速上传,未配置数据通信系统设备的节点(如:区间基站等节点),利用MSTP传输系统的专线透传与汇聚功能,实现数据业务的综合汇聚、接入。15. 1.3.4网管网管系统采用分级分权模式,本段工程利
6、用枢纽代建工程在昆明局调度所设置数据网业务网管和VPN网管,对本网内的业务进行管理。网管系统具备接入昆明铁路局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标准接口。16. 1.4移动通信系统17. 1.4.1核心网根据全路GSM-R网络技术规划和长昆客运专线所处的位置,本系统利用昆明核心网设备。昆明核心网为在建工程(由云桂线投资,纳入昆明枢纽提前实施),按既有考虑。对于昆明核心网,本段工程不进行新设和扩容,仅进行相关数据生成和修改,满足本线无线子系统的接入需求。扩容昆明GRIS服务器1套(含修改相关数据和增加用户许可证)。长昆客专昆明局管内基站GPRS经昆明SGSN、GGSN与昆明GRIS相连,接入昆明局CTC中心。1
7、8. 1.4.2基站子系统长昆客运专线GSM-R系统新设基站子系统(BSS),包括基站控制器(BSC/PCU)、编译码和速率适配单元(TRAU)以及沿线的基站和弱区设施等设备。本段在昆明南新设基站控制器BSC/PCU设备,在昆明调度中心移动交换机所在地设置1套TRAU设备,接入昆明既有移动交换机,本段新设基站接入本工程设置的BSC/PCU设备。长昆客专正线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子系统采用单网交织覆盖方案,覆盖电平满足95%时间地点概率下92dBmo19. 1.4.3弱场覆盖隧道的覆盖采用光纤直放站加漏泄电缆的方式解决,并做交织冗余覆盖。本工程采用阻燃型5/8漏泄电缆,距轨面4.54.8
8、m高度处。漏泄电缆卡具按照Inl间距设置,每隔9m设置1处防火卡具。本工程在每处漏缆配盘接设备馈线前加装直流隔断器。漏泄电缆挂设在隧道内须避让隧道内接触网、防灾等专业设置的接触网网上隔离开关、接触网补偿吊索、防灾风机等设备。20. 1.4.4系统频率规划及干扰防护本工程将采用7小区带状复用模式,频率分组见下表:表2-2频率分组表组号ABCDEFG频道号100O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1010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171018系统的具体工作频点将在下阶段工作中根据电磁环境测试情况作进一步调整。3. 1.5调度通信系统调
9、度通信系统由调度所型调度交换机、车站型调度交换机、调度台、值班台、其他各类固定终端(电话分机)、网管终端及录音仪等设备组成。通过调度所调度交换机与GSM-R系统互连,实现有线和无线调度业务互通(列车及相关作业人员配置移动终端)。4. 1.6会议电视系统会议电视系统由会议电视中心设备、会议电视终端、图像显示设备、摄像机以及网管设备等组成。会议电视系统采用数据网进行承载,基于H.323架构、星型组网,采用H.264压缩编码格式。本段工程利用云桂工程在新设MCU,通过传输系统提供通道与昆明局既有MCU进行级联。在各个车站会议室分别配置会议电视终端1套(包括1台H.323会议电视终端、1台ICCD摄像
10、机、1台42”电视、调音台、功放、2个音箱、1个麦克风),MCU到车站会议电视终端之间逻辑上采用星形结构组网方式。5. 1.7应急通信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由应急中心接入设备、应急传输通道和应急通信现场设备组成。本段利用既有昆明局应急中心设备,并考虑适当的扩容。在曲靖北、昆明南综合维修车间配置1套现场事故抢险设备。采用野战光缆接入、5.8G宽带无线接入、BGAN海事卫星接入等多种方式将事故现场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信息传送到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间的应急通信网络。6. 1.8时钟及时间同步系统本段工程利用昆明通信站既有的数字同步设备,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为本线各通信子系统提供
11、同步时钟信号。传输系统设备分段从昆明的BITS设备引接所需的主用定时信号,从相邻贵阳北BITS设备引接备用定时信号。传输系统的接入层设备分段从骨干传输层输入外同步时钟信号。7. 1.8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本工程在沿线车站两端咽喉区、隧道口、通信机房(包括区间基站、隧道外直放站)、信息机房、信号机房、防灾机房、行车室、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配电所等处设置视频采集点。并为客服视频监视系统预留接入条件。各通信机房、信号机房、信息机房、防灾机房、车站行车室内设置固定半球摄像机;各区间通信基站外设置室外定焦固定枪式摄像机,基站铁塔或抱杆上设置室外变焦带云台枪式摄像机;各隧道外直放站、信号中继站外设置室
12、外定焦固定枪式摄像机。各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设置室内/外一体化快球摄像机;各电力配电所设置室内一体化快球摄像机、固定半球摄像机、室外变焦带云台枪式摄像机;各车站咽喉设置室外变焦带云台枪式摄像机;各隧道口设置室外变焦固定枪式摄像机。其中隧道口、基站铁塔/抱杆、电力配电所的室外摄像机均带红外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区域节点设备、I类视频接入节点设备、口类视频接入节点设备、视频采集点设备、用户终端构成。本工程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由IP数据网承载。8. 1.9通信电源各车站、信号中继站、区间基站、光纤直放站、综合工区、电力配电所通信机械室等由电力专业提供二路可靠电源至通信机械室,并设置电力配电箱。
13、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开闭所、电力配电所由牵引变电专业提供二路可靠直流电源至通信机械室。本工程根据通信设备用电需求,分别设置-48V直流电源及UPS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系统采用-48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为各车站、信号中继站、区间无线基站等信息接入节点的传输接入、GSM-R、调度系统等直流用电设备提供-48V直流电源供电。同时分别配置2组蓄电池组,2组蓄电池后备时间车站为1小时,区间为3小时。采用不间断交流电源(UPS)系统、后备电池组为各车站、综合维修工区、区间基站等节点设置的各种网管设备、会议电视设备、综合视频监控设备、FAS值班前台等交流用电设备提供交流电源供电
14、。根据工程需要UPS设备配置1组蓄电池组,后备时间车站为1小时,区间为3小时。本工程光纤直放站远端机设备自带UPS设备及蓄电池,由电力专业提供切换后的AC。9. 1.10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本工程范围内的通信机房的通信电源设备的电压、电流进行监控,以及对通信、信号的环境进行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远程监控单元、复示终端等组成。本段工程利用枢纽代建项目在昆明南通信站设新设监控中心(SC),沿线各通信机械室、远离通信机械室的信号机房设RTU设备,实现对通信机房电源的监控以及对通信、信号机房环境条件的监控。在通信、信号综合维修车间等处设置复示终端设备。直放站环境监控信息由无线专业收集后,通过OMC-T网
15、管与电源及环境监控中心互联统一纳入动环监控系统。10. 1.11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本段工程在昆明局新设综合网管系统设备,传输及接入系统、数据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会议电视系统、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等系统网管接入昆明局新设综合网管系统。11. 1.12防雷及接地系统12. 1.12.1防雷系统无线GSM-R铁塔及天馈线系统防雷铁塔顶部应安装避雷针,利用防雷引下线引下至接地体,防雷引下线需作防锈防盗处理;避雷针高度应保证天线及铁塔在避雷范围以内,GSM-R基站设备自带防雷模块,光纤直放站设备自带C级防雷,隧道外基站和光纤直放站馈线进入室内接设备前加装避雷器。
16、电源系统防雷电力专业引入2路独立的外供电源至各通信机械室内,电源系统防雷采用多级防护。在通信机械室内,电力专业负责在交流配电设备处设B级防雷装置,通信专业负责考虑C级防雷要求。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防雷根据铁运2011144号铁路通信设备雷电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要求,沿线综合视频控制系统视频线、控制线和电源线进入通信机械室时,接入其他设备前分别采用浪涌保护器进行防护。室外摄像机采用浪涌保护器对设备进行感应雷防护。室内、室外线缆防雷根据铁运2011144号铁路通信设备雷电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要求,对超过50m的室内数据线、引入室内的线缆进行防雷保护,在通信机械室内通信设备侧设置浪涌保护器。13. 1.
17、12.2接地系统本工程车站、区间各通信机械室采用综合接地方式,并按铁运2011144号铁路通信设备雷电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执行。通信机械室设接地汇集排,包括工作保护接地汇集排、室外接地汇集排。工作保护接地汇集排用于连接直流电源系统的正极、机房内的设备机壳、室内电缆屏蔽层、防静电地板金属支架、室内金属电缆槽等。室外接地汇集排用于连接外部入室电缆的屏蔽层或保护钢管。通信机械室内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应采用星型接地结构。严禁在接地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铁塔单独设置地网,铁塔地网与区间机房、车站信号楼或综合站房等建筑物环形地网边缘距离大于15m时,接地阻值不大于10o距离小于15m时,铁塔地网与建筑物地
18、网外环形接地体焊接连通,接地阻值与建筑物地网一致。区间新设基站机房、直放站机房、铁塔、通信电缆等设施,当其距离综合地线在20m以时,宜就近与贯通地线引接线等电位连接,接入铁路综合接地系统中。当距离大于20m时,可不与贯通地线连接。14. 漏泄同轴电缆、避雷器、馈线接地卡等均需可靠接地,保护地线接综合地线。15. 1.13通信线路16. 1.13.1干线光缆富源北至昆明南沿铁路两侧电缆槽道内分别敷设1条不同路由的GYTZA5332B1阻燃型干线光缆。根据信号专业安全数据网的要求,从富源北至信号中继站(DIKloO6+190)、信号中继站(DlKlO57+475)至信号中继站(DKlo70+720
19、)、信号中继站(DlKlO83+220)至信号中继站(DIKlo95+525)、小团山线路所(DIKIl64+300)至昆明南(DKIl72+952)两侧预留电缆槽分别再敷设一条GYTZA538B1阻燃型光缆。车站、区间信号中继站、无线基站、电气化所亭皆采用干线光缆环引方式引接,车站及信号中继站引入双侧光缆,无线基站、电气化所亭等只引入同侧向光缆。3L13.2短段光缆区间警务区、区间电力箱变等采用8芯短段光缆就近接入区间通信接入点。当区间电力箱变距离通信接入点距离较近时,直接从接入点至箱变变电站敷设8芯短段光缆解决电力远动光纤需求,例如基站处箱变。当区间电力箱变距离通信接入点距离较远时,利用无
20、线直放站近端至远端敷设的光缆中的4芯光纤,在远端至箱变敷设8芯短段光缆,并在直放站远端处接续,解决电力远动光纤需求,例如无线直放站处箱变。17. 1.13.3长途干线光缆基本盘长为3km,困难特殊地段允许特殊盘长,但通信机械室及通信站引出第一盘光缆应采用标准盘长。18. 1.13.4光缆通过新建铁路桥梁、隧道、路基、站场时,沿预留电缆槽(沟)敷设;光缆过轨利用站前专业预留过轨钢管;光缆引下桥梁利用桥梁专业预留的锯齿孔及滑槽设置电缆槽引下。19. 2信号工程20. 2.1行车调度指挥系统长昆客专行车调度指挥系统采用调度集中(CTC)系统。CTC系统由调度中心系统、车站系统、调度中心与车站及车站与
21、车站网络子系统三部分构成。本段纳入昆明局新建调度所管辖,新建1个行车调度台(长昆云南台),管辖富源北(含)至小团山线路所(不含),含富源北、曲靖北、嵩明,共3个车站,正线里程约172kmo小团山线路所(含)至昆明南段纳入昆明枢纽CTC调度台管辖。21. 2.2列控系统22. 2.2.1闭塞设备23. 长昆客专正线本段采用列控中心编码控制的ZPW-2000系列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区间设置信号标志牌,列车运行以列控车载设备显示作为行车凭证,反方向按自动站间闭塞行车。路基、桥梁地段区间信号标志牌应安装在接触网支柱上。24. 中继站设置按ZPW-2000轨道电路的控制电缆长度不超过7.5km,困难地段
22、不超过IOkm的要求设置中继站。本段设中继站10个。3. 2.2.2列控系统长昆客专正线采用CTCS-3级列控系统,作为本线运营动车组的主用列控模式,CTCS-2系统作为本线动车组的降级备用列控模式。长昆客专玉昆段RBC的覆盖范围为新晃西至昆明南(含),并与相邻长昆湖南段的RBC覆盖范围衔接,实现长昆客专CTCS-3级列控系统的全线贯通覆盖。本段共包含富源北、曲靖北、嵩明、小团山线路所、昆明南沪昆场(云桂工程)及10个信号中继站。4. 2.3联锁系统本段各站采用安全冗余结构的计算机联锁系统。本段纳入集成范围的有富源北、曲靖北、嵩明、小团山线路所共4个车站的联锁设备。根据本线采用调度集中的控制方
23、式,车站联锁系统采用专用控制终端,控制与显示采用鼠标+显示器方式。根据车站道岔设计,配备相应的道岔转辙装置、转辙机,并采用断电保护措施。正线上的道岔采用外锁闭、多点牵引控制的方式,并实现挤岔监督报警功能。通过速度在160km/h以上的18号及以上号码道岔增加密贴检查装置,无祚轨道区段采用在钢轨双侧设置,在钢轨外侧安装。5. 2.4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应满足铁道部运基信号2010709号关于印发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的通知”、运基信号2011377号关于印发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安全要求的通知和科技运200836号客运专线铁路信号产品暂行技术条件汇编的技术要求;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主要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建 铁路 客运 专线 站后四电 工程 建设 监理 规划 主要 技术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0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