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规范.docx
《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规范.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规范为全面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规范全省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集中监管仓运行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建立、运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运行管理。2.引用文件联防联控机制综发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 指南的通知(2020 220 号(2020) 255 号(2020)(2021)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
2、022)263号45号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 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冷链食品分级分类处置技术11号关于印发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71号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市监食经发2021)94号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立与运行技术指南等3个文件的通知WS/T77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1冷链食品采用冷冻、冷藏等方
3、式加工,产品从出厂到销售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食品,主要包括冷链畜禽肉、水产品等重点产品。5 .2集中监管仓具备进口冷链食品集中排查、集中管控、集中处置和产品外包装预防性消毒功能的场所。集中监管仓是进口冷链食品的入川首站。3.2. 1特殊仓(区)集中监管仓内用于放置问题货物的独立暂存间(区)。3. 3集中监管仓工作人员在集中监管仓工作的人员,包括作业人员和非作业人员。3.1.1 作业人员。指进入集中监管仓作业区工作的人员,包括装卸工、搬运工、掏箱工、叉车工、垃圾清理人员等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及环境的工作人员。3.1.2 非作业人员,指在集中监管仓非作业区工作的人员,包括驻仓工作组、业务技术负责人、
4、安保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等不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及环境的工作人员。4.集中监管仓的建立4.1 设立原则。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考虑进口冷链食品输入数量和运输路线,因地因势设立集中监管仓。各地集中监管仓在运行前,应报省应急指挥部市场监管组(省冷链物流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以下简称省冷链专班)备案。4.2 管理机制。为保证集中监管仓的有效运行,集中监管仓应在属地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设立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应由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商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海关、公安等部门(单位)联合组成。4.3 人员配备。集中监管仓应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以正确开展进口冷链食品装卸、搬运
5、、预防性消毒和核酸采样检测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应经过背景审查、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岗前培训合格及相关健康检查合格后登记入职。其中,对集中监管仓内预防性消毒、核酸采样和检测人员的配备与管理,由其所在技术机构按有关要求执行。4. 4选址与布局4. 4.1选址。集中监管仓应选址合理,所处位置应交通便利、不易发生交通堵塞,不应选择在:1)人群密集区域;2)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的地址;3)易发生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地区;4)周围有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5. 4.2布局。集中监管仓布局应满足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立与运行技术指南有关规定,避免
6、出现交叉污染。应根据防疫要求划分满足封闭式管理要求的工作区。工作区内人流和物流通道应分开,货物入库和出库通道应分开。工作区划分独立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设置独立的问题货物暂存间(区)以及密闭且远离冷库的暂存废弃物和垃圾场所。有条件的集中监管仓还可以设置司乘人员等待区,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和饮水、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物资。4.5设施设备。集中监管仓的设施设备应满足开展工作的要求,冷库设备、卫生防疫设施设备、业务信息系统设施设备等配置要求详见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立与运行技术指南有关规定。5. 集中监管仓的运行6. 1入仓7. 1.1入仓预约。进口冷链食品在进入目的地前,货主应在“川食
7、安追溯平台上向目的地集中监管仓进行入仓预约,并按照本规范之附件4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信息追溯程序要求,如实填报相关资料。预约申请提交成功后,等待系统审核,审核通过后预约生效;如未通过审核,则需要重新提交申请。进口冷链食品货主应按照预约确认时间提前安排集装箱运输工作,并在预约时间段内到达目的地集中监管仓。未按约定时间到达集中监管仓的,本次预约将被取消,进口冷链食品货主需要重新预约。8. 1.2查验卸货。取得预约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车辆凭入场预约确认信息,有序排队进入集中监管仓停车场。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应根据预约申报情况,查验拟入仓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追溯信
8、息等信息。查验运输车辆司机、随车人员的核酸检测证明等相关信息,做到既严格防控又不层层加码。资料信息齐全的,按集中监管仓现场指挥有序进入卸货区卸货;完成卸货后,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引导司乘人员进入等待区;对运输车辆内壁、门把手和方向盘等高频次接触表面进行全面消毒。缺少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等资料或与预约填报资料信息不一致的,引导至集中监管仓特殊仓(区)进行核实处理,加强防护措施。5.1.3入仓登记。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应详细记录入仓货物来源、运输车辆、报关、货主、提货单位等信息,登记表格式样详见附件9进口冷链食品入仓登记表(常规货物)、附件10进口冷链食品入仓登记表(特殊
9、货物)。5.2仓内作业1 .2.1核酸采样和检测。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人员、环境及进口冷链食品等开展核酸采样和检测,有关采样和检测要求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之附件12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执行,具体流程详见集中监管仓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与检测程序(附件1)。5 .2.2开展预防性全面消毒。消毒人员按照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等要求开展消毒作业,对货物外包装表面进行六面消毒,并详细记录消毒情况。在特殊仓(区)开展预防性全面消毒时,应加强-6-人员个人防护。有关流程详见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
10、食品预防性消毒程序(附件2)。5. 2.3仓内货物码放。在消毒作用等待期间,集中监管仓应以运输车辆为单位码放进口冷链食品,即一车货物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并建立堆垛卡(内容:入垛时间、产品名称、产地、运输车辆信息、数量),离地隔墙,防止交叉污染。5, 3出仓5.3. 1出仓通知。经核酸检测阴性且预防性全面消毒的进口冷链食品,由集中监管仓出具加盖有XX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专用章”的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出仓证明(附件11)后,通知提货单位(货主)提货。进入特殊仓的进口冷链食品,应增加核酸抽样样本数,经预防性全面消毒、核酸检测阴性后,由集中监管仓通知提货单位(货主)在期限内补齐相关资料,办理出仓手续
11、;未补齐的,报请属地应急指挥部同意后移交相关部门查处。5 .3.2出仓登记。出仓时,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应登记出仓信息,建立管理台账;督促提货单位(货主)在川食安”追溯平台上传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出仓信息(单位名称、出仓时间、司机信息等);未完善相关信息,不得出仓。5.3.3提货出仓。提货单位(货主)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提货。6 .应急处置6. 1制定预案。集中监管仓应制定货品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应急处置预案,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并加强应急演练。7. 2阳性货品处置。货品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迅速启动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有关流程详见集中监管仓货品核酸检测阳性处置程序(附件3)。8. 3接触阳性
12、货品人员的处置。对接触阳性货品及其同批次货品的工作人员进行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其中接触频次较高的工作人员采取7天居家健康监测,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9. 4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员的应急处置。应依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等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处置工作。7.追溯管理7.1 企业责任。进口冷链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应如实记录本环节产生的追溯信息,确保追溯范围内上、下游企业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沟通,使得企业可从上游企业获得信息并向下游企业提供信息。进口冷链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应能识别并确认本企业在进口冷链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中的作用和位置,确定追溯单元。7.2 集中监管仓责
13、任。集中监管仓应依据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信息追溯程序(附件4)有关规定,完整真实记录追溯单元来源信息、去向信息、产品信息、检验消毒信息(包括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单证信息、集中监管仓出仓证明信息、核酸检测结果信息、消毒证明信息)等信息,并确保能与追溯单元关联,实现上下游信息有效衔接。7.3 平台报送。集中监管仓应根据国家平台数据项要求,确保其业务信息系统中涵盖国家追溯平台所有数据项,并将相关数据项信息及时报送至省级追溯平台,再通过省级追溯平台报送至国家追溯平台。7.4 记录保存。集中监管仓追溯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产品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法律法规另有规
14、定的除外。7 .5信息查询。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信息可在公开渠道按需求、按权限进行查询和提取。8 .人员管理8.1 明确工作要求。集中监管仓应以制度形式明确各岗位对教育、资格、培训、技术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要求。8.2 实施管理程序。集中监管仓应依据集中监管仓工作人员管理程序(附件5),对人员进行选聘、培训、监督和闭环管理,每日开展健康监测,定期开展核酸检测。9 .环境管理9 .1明确工作要求。集中监管仓应以制度形式明确仓内环境条件的配置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10 2环境管理程序。集中监管仓应依据集中监管仓环境管理程序(附件6),对环境进行监测、控制和记录。10 .设施设备管理10.
15、1 明确工作要求。集中监管仓应以制度形式明确仓内设施设备的精度、等级等技术要求。10.2 设施设备管理程序。集中监管仓应依据集中监管仓设施设备管理程序(附件7),对设备进行检定/校准、期间核查、维护和维修,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11 .其他11.1 1外部采购。集中监管仓应选择优质的供应商,采购所需的消毒试剂、核酸抽样检测和消毒等服务,确保消毒证明、核酸检测报告及出仓证明的准确性、可靠性。11.2 质量控制。集中监管仓应通过人员监督、消毒过程评价、消毒效果评价、实验室间质控考核等方式,对集中监管仓的核酸采样检测、预防性消毒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11.3 其他要求。进口冷链畜禽肉和
16、水产品为重点入仓产品,其他类别产品可基于风险参照集中监管仓管理。本规范实施后出台的防疫要求,在本规范未修订前按照最新防疫要求实施。附件:1.集中监管仓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与检测程序2 .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程序3 .集中监管仓货品核酸检测阳性处置程序4 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信息追溯程序5 .集中监管仓工作人员管理程序6 集中监管仓环境管理程序7 集中监管仓设施设备管理程序8 .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流程图9 进口冷链食品入仓登记表(常规货物)10 .进口冷链食品入仓登记表(特殊货物)11 .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出仓证明附件1集中监管仓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与检测程序1 .目的保证集中
17、监管仓内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人员及环境等的核酸采样和检测。3 .工作程序12-3. 1机构与方法的选择集中监管仓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人员、物品及环境等的采样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采样和检测应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附件12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相关要求进行。4. 2标本采集和处理3.2.1人员口咽拭子。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露出两侧扁桃体,采样人员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人员两侧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
18、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可采取数个口咽拭子放置于同一管中进行混检。5. 2.2物体及环境标本。参考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技术规范(WS/T776-2021)推荐的方法,采样拭子充分浸润病毒保存液后在表面重复涂抹,将拭子放回采样管浸润,取出后再次涂抹采样,重复3次以上。对表面较大的物体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6. 2.3污水标本。参考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WS/T799-2022),用无菌聚乙烯瓶采集污水样本,采样体积为300ml。可根据现场条件和检测需求确定水样采集方式,如瞬时水样(采样点位某一时间随机采集的样本)或混合
19、水样(同一采样点位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样本);如无法采集足够体积水样,可采集污水的拭子标本,参考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技术规范(WS/T776-2021)推荐的方法,用拭子浸入吸附污水,将拭子放回采样管浸润,取出后再次浸入污水,重复3次以上,对每个污水采样位置应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7. 2.4采样质量控制。进行人员、物品、环境样本采集时,应在采样前及采样过程中至少设一个现场空白样本,以进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 3标本保存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当尽快进行检测,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C(2。C8。C)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C或以
20、下保存(如无-70。C保存条件,则于一20。C冰箱暂存)。4. 4标本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当尽快送往实验室,标本室温(25。C)放置不宜超过4小时。如果需要长途运输,应采用干冰保藏,难以获取干冰时,可使用冰袋、冰排等低温运输。5. 5核酸检测35.1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应当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严格按照SOP进行样品的处理、核酸提取和核酸扩增,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核酸开展检测工作。6. 5.2检测质量控制。实验室应按照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3号)要求规范开展室内质控。每批检测至少有1份弱阳性质控品(第三方质控品,通常为检出限的1.
21、5-3倍)、3份阴性质控品(生理盐水)。质控品随机放在检测样本中,参与从提取到扩增的全过程。实验室应常态化参加国家级或省级疾控机构组织的室间质评。对检测量大的实验室,可适当增加室间质评频率。不按要求参加室间质评的,或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的,应通报批评并上报国家卫健委,待室间质评通过后方可开展核酸检测。7. 6结果报送实验室应当在12小时内向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报送检测结果。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置工作。附件2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程序1.目的保证集中监管仓对进口冷链食品的预防性消毒效果。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的预防性消毒。3 .消毒程序3.1 机构与方
22、法的选择集中监管仓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消毒技术机构,开展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工作。消毒方法应按照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及有关规定确定。3. 2低温消毒剂的配制预防性消毒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实施单位)应选择合法有效的、经过国家卫健部门产品卫生安全评价和备案的低温消毒剂,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要求配制低温消毒剂,建议使用前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含氯消毒剂)。在确保消毒效果情况下,宜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消毒产品,避免过度消毒。4. 3消毒设备调试实施单位在消毒设备使用前,应先对消毒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参数满足工作要求。5. 4预防性消毒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低温消
23、毒剂的使用范围、作用剂量和作用时间等要求,采用专用消毒设备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六面消毒处理,务必确保消毒剂足量全覆盖消毒对象表面。为避免人为消毒的不均一性,推荐优先选用自动化消毒设备。6. 5消毒记录实施单位应做好每次消毒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消毒日期、消毒地点、消毒范围、消毒对象、消毒程序、消毒剂配制、消毒剂浓度和用量、作用时间、消毒方式、消毒器械使用、个人防护等。7. 6消毒质量控制集中监管仓应确定消毒效果评价单位,督促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和评价工作。8. 6.1消毒过程评价。实施单位应在每次消毒后依据WS/T77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开展过程评价,评价整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进口 食品 集中 监管 运行 管理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0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