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2024.docx
《免疫组化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组化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202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免疫组化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2024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IHC)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和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免疫组化技术就应用于病理诊断,对于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扩展了人们对于各种疾病及肿瘤形成过程的认识,提高了病理诊断与研究水平。但是,随着免疫组化的广泛应用,发现免疫组化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深入研究免疫组化原理和技术,必须熟悉各种抗体真阳性反应部位,实现实验室间免疫组化标准化,使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发挥最大的辅助作用。在病理诊断中,随着各种抗体新的用途不断被发现及越来越多的新型抗体的出现,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分类、预后判断等方面产生了
2、重大的影响。由于免疫组化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深入研究免疫组化原理和技术,并努力实现规范化的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组化在病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作用。1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组织切片中抗原的数量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对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由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因此通过免疫组化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酶、荧光素、同位素、金属离子等等)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IHC所用标本主要为两大类: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其中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石蜡切片。石蜡切片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而且能长期保存;石蜡
3、切片中使用的甲醛固定剂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的影响,但可进行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中首选的组织标本制作方法。2.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目前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临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对于反应性增生还是肿瘤性增生,可用免疫球蛋白(Ig)的轻链抗体检测B淋巴细胞增生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性来区别。在滤泡反应性增生时,滤泡反应中心的细胞不表达细胞凋亡蛋白(bcl-2),bcl-2阴性;而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由于90%以上肿瘤性滤泡细胞有bcl-2的高表达,bcl-2阳性。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素(Cyding),核抗原(Ki-67)通过对肿瘤细胞增生的程度作出评价,从而
4、提示增生细胞的良恶性。2.2确定肿瘤分期肿瘤分期是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与是否浸润、有无淋巴管或血管侵袭密切相关,而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可以判断肿瘤是否浸润、有无淋巴管或血管侵袭。层黏连蛋白和IV型胶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清楚的显示基膜的主要成分,用于区分原位癌和浸润癌,一旦上皮性癌突破基膜为浸润癌,未突破基膜为原位癌;显示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标记物第八因子相关蛋白、D2-40等则可清楚显示肿瘤对血管或淋巴管的浸润。因此对许多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及有无血管或淋巴管浸润,免疫组化结果作为主要的鉴别依据。2.3细胞属性的判定通过特定抗体标记出细胞内相应的抗原成分,来判定细胞的属性,确定肿瘤的来源。如细胞角蛋白
5、(CK)是上皮性标记,CK阳性提示肿瘤为上皮源性肿瘤;降钙素抗体是甲状腺髓样癌特有的标记;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提示是甲状腺滤泡性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AS)仅见于前列腺上皮;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则提示胶质肿痛CD20和CD79a阳性则提示B细胞淋巴瘤;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阳性提示肿瘤为平滑肌源性;胃肠道间质瘤中原癌基因蛋白产物CD117阳性;血管源性肿瘤中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阳性等等。2.4确定来源不明的转移瘤的原发部位对于来源不明的转移瘤,用免疫组化技术有助于确定恶性W瘤的组织学来源,进一步确定原发部位。如角蛋白抗体(CK20)在胃肠道癌、胆管癌、胰腺癌中阳性,而
6、在肺癌、乳腺癌、肾癌中阴性;Tg阳性可考虑甲状腺转移;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支持肉瘤的诊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AS)阳性可考虑前列腺转移;甲状腺球蛋白阳性可考虑甲状腺滤泡细胞癌;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结蛋白(DeSmir1)、肌红蛋白(MyOgIObin)阳性可考虑横纹肌肉瘤5-100蛋白阳性支持黑色素瘤的诊断;等等这些都为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依据。2.5对未分化恶街中瘤的分类未分化恶性肿瘤包括癌或肉瘤,在HE切片上由于肿瘤的未分化而缺少肿瘤细胞的起源特征不能分类,初步区分组织学类型用非特异性抗体,在其基础上再选用特异性抗体做进一步鉴定。如分化差的癌可
7、显示Vimentin或S-100蛋白,有时淋巴瘤可以表达上皮膜抗原,一些黑色素瘤表现出角蛋白,这同时也强调了在肿瘤诊断中应使用一组抗体而不是单个抗体。2.6进一步分类不同器官与组织交界处肿瘤由于重叠的特征,在一些组织器官交界处的肿瘤,仅凭组织学基础对肿瘤进行分类很困难。如胃肠道梭形细胞肉瘤是肌肉起源的平滑肌肉瘤,是间质起源的胃肠道间质瘤(GlST),还是神经起源的神经鞘瘤;同样发生于组织交界处的肿瘤有睾丸胚胎癌与精原细胞癌,两者较难区别,且治疗与预后显著不同,但用免疫组化检测角蛋白就较易于区别角蛋白阴性则为精原细胞癌,而角蛋白阳性则为胚胎癌。2.7及时准确的发现微小转移灶采用常规病理方法难以检
8、出的实体瘤转移称为微小转移灶。在常规组织切片中,辨别单个或几个车轮性肿瘤细胞很难,淋巴结内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与某些癌的早期转移有时也不易区别,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的发现微小(癌)转移灶。对乳腺癌而言主要是腋窝淋巴结的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患者预后差,这对进一步治疗和预后判断十分有意义。2.8与治疗和预后有关的免疫组化标记物与治疗及预后有关的标记物主要分以下为三类:肿瘤基因标记物如癌基因C-erbB2、c-myc、P53蛋白等,卵巢上皮性癌中P53的过表达与肿瘤的扩散、分化、术后残存癌灶呈正相关;乳腺癌中表达C-erbB2的浸润性癌患者预后差;肺癌中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增高,PTEN
9、基因表达减弱,提示肿瘤预后不良。(2)细胞增殖性标记物:肿瘤细胞增生是否活跃直接影响者临床的治疗与预后,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67、PCNA,cycling等可对肿瘤细胞的增生做出评价,表达指数越高,表明其增殖指数越活跃,恶性度增高,预后不良,其中以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较为明显;在对乳腺癌的研究中发现Ki-67、EGFR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并与激素受体的表达呈负相关。(3)类固醇激素受体: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等,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如对乳腺癌中ER、PR的检测,有助于决定临床治疗中是否需要加入内分泌激素阻断治疗,并能判断预后,ER及PR阳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 临床 诊断 中的 应用 2024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0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