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代谢.ppt.ppt
《脂质代谢.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脂质代谢.ppt.ppt(1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八章 脂类代谢,本章的主要内容,1.了解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4.了解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掌握血浆脂蛋 白组成和结构及其代谢,2.掌握脂酸的-氧化、酮体的生成 与利用及其调节,3.掌握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脂类的概念:,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脂类(Lipids),脂肪又称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类脂,胆固醇(cholesterol,Ch)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CE),磷脂(phospholipid,PL),糖脂(glycolipid,GL),DG:1,2-二酰甘油or 甘油二酯,TG:三酰甘油or甘油三酯,MG
2、:2-单酰甘油or 甘油一酯,第一节 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储能和氧化供能,1g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kJ,而1g糖彻底氧化仅供销能16.7kJ.,脂肪组织储存脂肪,约占体重1020%.,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空腹 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禁食13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85%,饱食、少动 脂肪堆积,发胖,三、参与代谢调控,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磷脂酰肌醇,三磷酸肌醇、甘油二酯(第二信使),四、保护内脏与维持体温,至今在体内尚未发现有9以上的去饱和酶,即在第10C与碳原子之间不能形成双键。,必需脂酸 指人体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提供的脂酸,有3种:,亚油酸(18C
3、:2,9,12),亚麻酸(18C:3,6,9,12),花生四烯酸(18C:4,5,8,11,14)(半必需),五、转变成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胆固醇,类固醇激素、Vit D3,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一、脂类的消化,小肠上段是主要的消化场所,脂类(TG、Ch、PL等),微团,胆汁酸盐乳化,胰脂肪酶、辅脂酶等水解,甘油一酯、溶血磷脂、长链脂酸、胆固醇等,混合微团,乳化,增加酶对脂类物质的接触面,利于酶的催化作用,二、脂类的吸收,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消化产物乳化成混合微团,扩散,小肠粘膜细胞内,重新酯化,载脂蛋白结合,乳糜微粒,门静脉,肝脏,第七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一、血脂二、血浆脂蛋
4、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三、载脂蛋白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五、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一、血脂,1.血脂:血浆中所含脂类的总称,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及游离脂肪酸等。,由肝脏、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2.血脂来源:,肠道中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储存脂肪动员释放入血。,3.血脂的去路:与脂的功能一致,进入脂肪组织储存;,构成生物膜;,氧化供能;,转变为其他物质。,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1.电泳法,按其移动的快慢,可将脂蛋白依次分为:-脂蛋白、前-脂蛋白、-脂蛋白,乳糜微粒在原点不动,CM,前,血浆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CM CM-VL
5、DL 2-前-LDL 1-HDL A-,血清蛋白电泳 血浆脂蛋白电泳 超速离心(琼脂糖凝胶电泳),2.超速离心法,按密度大小依次为:,HDL又可分为HDL1、HDL2、HDL3等亚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密度,尚有脂蛋白(a)(Lp(a))。游离脂肪酸(FFA)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颗粒,血浆脂蛋白分类示意图,(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主要由蛋白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但不同的脂蛋白的蛋白质和脂类的组成比例及含量各不相同。各种脂蛋白的功能亦不相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性质及功能,CM VLDL LDL HD
6、L LP(a),蛋白质 0.52 510 2025 4550 2231,TG 8095 5070 812 36 310,PL 57 15 20 2030 1923,CE 3 1012 4042 1517 2640,Apo A C B48 C B100 E B100 A AC(a)B100,合成部位 小肠粘膜 肝细胞 血浆、肝 肝、小肠 肝细胞,功能 转运外源 转运内源 转运内源 逆向转运 抑制纤溶 甘油三脂 甘油三脂 胆固醇 胆固醇 酶原激活,(三)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三、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Apo作为脂蛋白的结构成分,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7、(1)结合和转运脂类;双性-螺旋结构,(2)调节酶活性;,(3)作为脂蛋白受体的配体。,Apo至少有20种,分为ApoA(A、A)、(B100、B48)、C(C、C、C)、D、E、F、J及Apo(a)。,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LCAT),特殊的脂质转运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LTP):,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磷脂转运蛋白(PTP),甘油三酯转运蛋白(TTP),肝脂肪酶(hepatic lipase HL),LCAT,胆固
8、醇的酯化(血液中),RCOSCoA 脂酰CoA,ACAT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胆固醇的酯化(细胞中),HSCoA,载脂蛋白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载脂蛋白,Apo 来 源 分 布 功 能,A1 肠、肝 HDL、CM 激活LCAT、识别HDL受体,A 肠、肝 HDL、CM 激活HL、抑制LCAT,B100 肝 LDL、VLDL 识别LDL受体,C 肝 CM VLDL HDL 激活LPL,(a)肝 Lp(a)抑制纤溶,CETP 肠 HDL 转运胆固醇,PTP 肠 HDL 抑制磷脂,E 肝 CM VLDL HDL 识别LDL受体及肝LRP,主要脂蛋白受体,受体 识别的Apo 识别的Lp,LDL受
9、体 ApoB100,E LDL VLDL(ApoB100.E受体),ApoE受体 ApoE CM残粒,VLDL残粒 LRP(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清道夫受体 修饰的ApoB100 修饰的LDL(修饰的LDL受体),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一)乳糜微粒(CM),1.合成部位及来源:小肠粘膜细胞内合成。食物,2.主要代谢变化:新生CM从HDL获得ApoC、E转变为成熟的CM,Apo C激活肝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从而使CM中的TG反复水解(90%以上),表面过多的ApoA、C及磷脂、Ch转移给HDL,并从HDL处接受CE(CETP协助)。成为 富含胆固醇酯、apoB48、ApoE 的CM
10、残粒。,*代谢变化:,新生CM(小肠),血,成熟CM(血),CM残粒(肝摄取),TG、Ch apoB48、A,LPL,TG、Ch apoB48、A apoC、E,CE apoB48apoE,乳糜微粒(CM)代谢过程,新生的CM,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CM,部分ApoA,HDL,ApoC、E,成熟CM,Apo C+,LPL将CM中的TG水解,FFA、Gly,CM表面过量的ApoA、C,PL,Fch,HDL,CEPT促进Ch酯化,CM残粒,迅速被肝清除,被LRP清除,Apo B100、E受体清除,3.清除方式:迅速被肝脏清除,一半通过LRP,另一半则通过ApoB100E受体。,4.生理功能:转
11、运外源性TG。,CM特点:CM颗粒大能使光散射,密度小。空腹血中不含CM!饭后血清,4过夜形成奶油层。,(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1.合成部位及来源:主要是肝脏合成,禁食时小肠粘膜细胞少量。肝细胞内的PL、CE及ApoB100、E与新合成的TG形成新生的VLDL。,2.主要代谢变化:与CM相似。从HDL获得apoC、E转变为成熟的VLDL,Apo C激活肝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从而使VLDL中的TG反复水解,表面过多的ApoC及PL、Ch转移给HDL,并接受HDL的CE(CETP协助)。成为富含ApoB100、E 的VLDL残粒(旧称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代谢变化:新
12、生VLDL 成熟VLDL 残粒(IDL)(肝)(血)(部分肝摄取),LPL,TG、Ch、PL、apoB100、E,TG、Ch apoB100、E、C,TG、CE apoB100、E,CE apoB100,LDL,LPL,新生VLDL,进入血液,VLDL,HDL,成熟VLDL,ApoC+,LPL水解其中的TG,FA、Gly,VLDL表面的过量的ApoC、PL及Ch,HDL,CETP促进HDL的CE到VLDL,VLDL颗粒逐渐变小,ApoB100、ApoE含量相对增多,密度逐渐增加,VLDL残粒(IDL),小部分被肝细胞上的LRP摄取,部分被ApoB100、E受体摄取代谢,约50%被LPL、HL进
13、一步水解去除TG,其表面的ApoE移至HDL,同时CEPT促进CE从HDL移至VLDL残粒,富含CE和ApoB100的LDL,VLDL 的代谢过程,3.清除方式:大部分通过ApoB100、E受体清除;一部分则通过LRP清除;少于50%的VLDL残粒被LPL和肝HL进一步水解,转移表面ApoE给HDL并接受CE,最后转变成为LDL。,4.生理功能:转运内源性TG。亦具逆向转运Ch功能。,VLDL亦为较大颗粒,当血中水平升高时,血清外观呈乳浊,但4过夜不形成奶油层。,(三)低密度脂蛋白(LDL),1.合成部位及来源:一部分(约50%)由VLDL转变而来,一部分是肝脏合成。,3.清除方式:LDL的降
14、解主要通过LDL受体途径,其中6570 血浆LDL是依赖肝脏的LDL受体途径降解。,4.生理功能:转运肝脏合成的Ch到周围组织。亦具逆向转运Ch功能。,2.主要代谢变化:接受HDL的CE。,LDL受体途径,LDL与受体结合,氨基酸,胆固醇,内质网,4.构成细胞膜,LDL受体途径的生理意义在于:,该途径能反馈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抑制内质网Ch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活性),并反馈抑制LDL受体合成(抑制其基因表达,称负调节或降调节),使细胞避免胆固醇酯的过量堆积;,受体对LDL具有高度亲和性,使细胞在血浆低浓度胆固醇条件下能得到所需的胆固醇。,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yl
15、CoA: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ACAT)-催化Ch酯化.,(四)高密度脂蛋白(HDL),1.合成部位及来源:肝脏(主);小肠(少);血中CM、VLDL的GT被LPL降解后脱落的表面成分亦形成HDL。,表面消耗的PL、Ch从细胞膜、CM和VLDL处补充,随CE内移HDL变为球状;表面ApoC、E转移至CM、VLDL后成为成熟的HDL3。,HDL3 接受Ch并酯化内移,还接受CM、VLDL脂解后的表面成分成为HDL2。,2.主要代谢变化:新生HDL为圆盘状双脂层结构。其表面ApoA1激活LCAT水解卵磷脂,产物溶血磷脂(释放入血)和CE(转入HDL核心);,HD
16、L代谢过程,CM、VLDL,CM、VLDL残粒,新生HDL,LCAT,HDL3,肝 外 细 胞,Ch,CM、VLDL(细胞膜),PLChApoAC,CE,LCAT,Ch不断得到,HDL2,LCAT,HDL1,Ch Apo E,HDLR,CE,VLDL,LDLR,CETP CE,LDL,LRP,肝外LDLR,饱和,降调节,无饱和现象,HL选择作用HDL2水解TG、PL,肝,HDL循环,小肠,HDL2与CM、VLDL的脂解(LPL活性)密切相关。如缺乏Apo C,则LPL活性降低,CM、VLDL脂解减弱,HDL2含量降低。如冠心病、糖尿病时,血浆HDL2/HDL3比值(临床评价AS和冠心病的危险性
17、)下降。,HDL2再增加CE并从肝外组织获得ApoE,成为 HDL1,另HL选择性作用于HDL2,水解TG和PL(兼),使HDL2 转变成为HDL3。故正常人血浆HDL1中极少,仅摄入高Ch时增加,HDL1又称HDLc。,3.清除方式:HDL主要被肝脏的HDL受体清除。,4.生理功能: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被认为是抗AS性脂蛋白。,(五)脂蛋白(a)Lp(a),合成部位:肝脏代谢:独立的脂蛋白参考值:高度偏态分布 大多数血浆Lp(a)0.2g/L临床意义:血浆Lp(a)0.3g/L与As呈正相关 致As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传统的危
18、险因素无关 与传统的抗危险因素无相关性,各型血浆脂蛋白的比较,CM VLDL LDL HDL Lp(a),来源,小肠粘膜细胞,关键酶,LPL,主要功能,肝细胞合成,LPL,血VLDL肝合成,ACAT(内质网),转运内源性Ch,肝及小肠,LCAT,逆向转运胆固醇,转运外源性TG,转运内源性TG,肝细胞,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六)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空腹血浆中的脂类水平高于参考值上限者称为高脂血症。临床常见的有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临床上通常将空腹血浆中一种或几种LP含量明显升高称高脂蛋白血症。诊断标准:成人 TG 2.26mmol/L 胆固醇 6.21mm
19、ol/L,世界卫生组织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6型。,高脂蛋白血症分型,类型,LP变化,血脂变化,病 因,LDL受体基因(已发现200多种突变型),受体阴性突变;受体前体加工缺陷型突变;受体结合缺陷型突变;受体内吞缺陷型突变;再循环缺陷型。,第四节 三酰甘油代谢,一、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二、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三、脂酸的合成代谢四、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一)部位 肝、脂肪组织和小肠(二)合成原料及酶类 原料:甘油、单酰甘油(MG)及脂酸 酶类:脂酰CoA合成酶 脂酰CoA转移酶(三)合成过程 单酰甘油(MG
20、)途径:小肠 二酰甘油(DG)途径:肝、肾,一、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以肝、脂肪组织及小肠为主。,脂肪细胞合成、储存、动员脂肪,小肠脂肪 CM,肌肉,肾,心,动员 FFA,肝糖 脂肪 VLDL,食物脂肪(外源),CM,CM,VLDL,FFA,脂肪代谢概况,合成脂肪(内源),1.甘油一酯途径,CoASH,DG,2.甘油二酯途径,葡萄糖,磷脂酸,TG,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脂肪的动员,概念: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3种脂肪酶作用下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称脂肪的动员。,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其活性受多种激素调节
21、,故称激素敏感脂肪酶。,脂解激素: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肾上腺素、胰 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E1。,脂肪动员的激素调节作用,ATP,cAMP,5-AMP,TG脂肪酶,ATP,ADP,甘油三酯,甘油,脂肪酸,胰高血糖素 生长素肾上腺素,脂解激素,+,胰岛素,抗脂解激素,腺苷酸环化酶,无活性,蛋白激酶,有活性,蛋白激酶,+,无活性,有活性,+,+,甘油代谢,甘油二酯,磷脂,CO2+H2O,糖,糖异生,(二)脂酸的氧化,脂酸-氧化是在脂酰基-碳原子上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和与-碳原子之间断裂的过程。,饱和脂酸的-氧化,此过程是在一系列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代谢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1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