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的诊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发性气胸的诊治.ppt(4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自发性气胸的诊治,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定义:,分 类,自发性气胸,创伤性气胸,人工气胸,分 类,自发性气胸,创伤性气胸,人工气胸,1.原发性气胸,2.继发性气胸,有无合并肺部疾患,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航空、潜水作业而无适当防护措施、从高压环境忽然进入低压环境、气压骤变、剧烈咳嗽、喷嚏、屏气、高喊大笑、抬举重物等用力过度。,1.常见诱因,2.临床分类,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闭合性(单纯性)气胸,(2)交通性(开放性)气胸,(3)张力性(高压性)气胸,临床上根据胸膜破口的情况及发生气胸后对胸膜腔内压力的影响,将自发性气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常见诱因,2.临床分类
2、,(1)闭合性(单纯性)气胸,脏层胸膜破裂口较小,随肺脏萎陷而闭合,空气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抽气后胸膜腔压力不再升高,表明其破裂口不再漏气。胸膜腔内残余气体吸收后,胸膜腔内恢复负压,肺随之复张。,(2)交通性(开放性)气胸,胸膜破口较大或两层胸膜间有粘连和牵拉,使破口持续开放,空气在吸气和呼气时自由进出胸膜腔。患侧胸腔测压为零上下,抽气后观察数分钟,压力仍无变化。,(3)张力性(高压性)气胸,胸膜破口呈活瓣样阻塞,吸气时开启,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破口关闭,胸腔内气体不能再经破口返回呼吸道排出体外。,二、临床表现,2.体 征,1.症 状,3.并发症,二、临床表现,2.体 征,3.并发症,(1)
3、胸 痛,(2)呼吸困难,(3)刺激性干咳,1.症 状,二、临床表现,2.体 征,3.并发症,(1)胸 痛,(2)呼吸困难,(3)刺激性干咳,病人多在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时突然出现尖锐刺痛或刀割样痛,吸气时加剧,多发生在前胸、腋下等部位。,1.症 状,(2)呼吸困难,为气胸的典型症状,呼吸困难程度与气胸的类型、肺萎陷程度以及气胸发生前基础肺功能有密切关系。如基础肺功能良好,肺萎陷20%,病人可无明显症状;而张力性气胸或原有阻塞性肺气肿的老年人,即使肺萎陷仅10%,病人亦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二、临床表现,2.体 征,3.并发症,(1)胸 痛,(2)呼吸困难,(3)刺激性干咳,由气体刺激胸膜产生,
4、多数不严重。,1.症 状,二、临床表现,2.体 征,3.并发症,呼吸增快,发绀望:气管向健侧移位,肋间隙饱满,患侧呼 吸运动减弱触:语颤减弱叩:呈鼓音听: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1.症 状,二、临床表现,2.体 征,3.并发症,气胸常见的并发症为:脓气胸、血气胸、纵膈气肿、皮下气肿及呼吸衰竭等。,1.症 状,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X线检查,(1)血气分析,(3)肺功能检查,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X线检查,(1)血气分析,(3)肺功能检查,可有不同程度低氧血症。,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X线检查,(1)血气分析,(3)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气胸侧透亮度增加,无肺纹理,肺
5、脏向肺门收缩,其边缘可见发线状阴影,如并发胸腔积液,可见液平面。根据X线检查还可判断肺压缩面积的大小。,气胸胸片,气胸CT,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X线检查,(1)血气分析,(3)肺功能检查,急性气胸者肺萎缩大于20%时,肺容量和肺活量减低,呈限制性通气障碍。,四、诊断要点,(1)突然发生的胸痛、呼吸困难和刺激性干咳。(2)有气胸的体征。(3)X线检查显示胸腔积气和肺萎缩。,五、治 疗,原则:排除气体,缓解症状,促使肺复张,防止复发。,1.对症治疗 2.胸腔减压 3.胸膜粘连术4.手术治疗 5.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五、治 疗,1.对症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吸氧:4L/min左右镇痛止咳有感
6、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五、治 疗,2.胸腔减压:(1)闭合性气胸,肺压缩20%者,单纯卧床休息气胸即可自行吸收,肺压缩20%症状明显者应胸腔穿刺抽气1次/12d,每次600800ml为宜。(2)开放性气胸,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排气,肺仍不能复张者,可加用负压持续吸引。(3)张力性气胸,病情较危急必须尽快排气减压,同时准备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或负压持续吸引。,五、治 疗,2.胸腔减压排气方法:(1)紧急排气(2)人工气胸箱排气(3)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连续负压吸引,(1)紧急排气,紧急时,可迅速将无菌针头经患侧肋间插入胸膜腔,使胸腔内高压气体得以排出。亦可在大号针头尾部绑扎一橡皮指套,在指套顶端剪一裂口后
7、将针刺人胸膜腔,高压气体从小裂缝排出,待胸腔内压减至负压时,套囊塌陷,裂缝关闭,外界空气不能进入胸腔。穿刺部位常在患侧锁骨中线外侧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2)人工气胸箱排气,此装置可同时测定胸腔内压和进行抽气,一次抽气量不超过1L,以使胸膜腔内压力降至02cmH2O为宜,必要时可重复一次。,(3)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连续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连续负压吸引,适用于经反复抽气疗效不佳的气胸或张力性气胸,一般采用单瓶水封瓶引流。胸膜腔积气多时,可采用双瓶引流。肺复张不满意时采用连续负压吸引。,局部浸润麻醉壁层胸膜后,进针少许,再行胸膜腔穿刺抽吸确诊。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
8、组织,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置入,用2把弯止血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达肋骨上缘,于肋间穿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此时可有突破感,气体溢出。,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置入,立即将引流管顺止血钳进入胸膜腔;侧孔位于胸腔23CM.,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置入,切口间断缝合12针,并结扎固定引流管;引流管结于水封瓶,各接口处必须严密,以防漏气;.,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置入,1.经套管针插管术2.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正压连续排气法),(3)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连续负压吸引,一个无菌引流瓶,内装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瓶口用带两个圆孔的橡皮塞封柱;长、短两根玻璃管分别插入圆孔;长管应在水面
9、下1-2 cm,且保持直立,另一端与病人的胸腔引流管相连,短管作为空气通路,负压吸引排气(负压连续排气法),(3)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连续负压吸引,负压吸引排气(负压连续排气法),(3)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连续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护理,1.引流装置的位置 胸腔闭式引流主要是靠重力引流,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并应放在特殊的架子上,防止被踢倒或抬高。,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护理,2.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 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瓶应用紧密的橡皮塞,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长玻璃管置于水面下1-2cm,并保持直立位。水封瓶被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更换水封瓶或引流装置,然后松开止血钳,鼓励
10、病人咳嗽和深呼吸,排出胸膜腔内的空气和液体。引流管脱落,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作进一步处理。,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护理,3.引流管的长度 引流管的长度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过长时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过短时病人翻身或坐起时易牵拉到引流管。4.负压的大小;10-20cmH2o,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护理,5.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装置保持无菌;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浸湿及时更换;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60cm100cm,防止引流液逆流;定时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护理,6.观察和记录 注意观察长
11、玻璃管内水柱波动,水柱波动反映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并准确记录。,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1.胸腔引流管安置一般4872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量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2.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边,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立即用纱布覆盖伤口。3.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3.胸膜粘连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气胸。将化学粘连剂(如滑石粉、红霉素、四环素粉针剂)、生物刺激剂(如支气管炎菌苗,卡介苗)或50%葡萄糖等注入或喷散在胸膜腔,引起无菌性变态反应性胸膜炎症,局部炎症渗出,使脏层和壁层胸膜增厚、粘连,减少其破裂的可能,从而达到防治气胸的目的。,4.手术治疗,慢性气胸(病程超过3个月);反复发作的气胸;张力性气胸闭式引流失败者;双侧性气胸,尤其是同时发生者;大量血气胸;胸膜肥厚所致肺膨胀不全者;支气管胸膜瘘伴胸膜增厚者均应考虑手术治疗。,5.原发病及并发症的处理,治疗原发病及诱因,积极预防或处理继发的细菌感染(如脓气胸),严重血气胸除进行抽气排液和适当输血外,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严重纵隔气肿应作胸骨上窝穿刺或切开排气。,Thank You!,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13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