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ppt
《蚌埠医学院【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蚌埠医学院【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ppt(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出血性疾病,出血倾向,指止血和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易停止的症状,病因,血小板异常凝血异常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抗凝系统异常AT-纤溶异常血管壁异常,出血部位,有血管部位均可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点、瘀斑、血肿;鼻衄、牙龈出血;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内脏腹痛,低血压;女性月经增多,时间延长;小外伤后出血不止;严重可导致眼底出血、颅内出血,出血程度,轻度,500ml以下,无明显临床征象,怕冷、皮肤苍白,头晕乏力,立位时血压降低,脉搏增快;中度,500-1000ml,SBp12Kpa,眩晕、烦躁、心慌、尿少、紧张等;重度:1000-1500ml以上,SBp8-10Kpa,H
2、R大于120次/分,烦躁、出汗、四肢厥冷、尿少/尿闭、意识模糊等。,常用护理诊断,组织完整性受损:(Tissue Integrity,Impaired)与皮肤粘膜出血性损害有关,护理措施,1、观察 2、休息,减少活动 BpC50109/L,卧床 血小板计数20l09L时,绝对卧床休息3、饮食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 预防便秘,4、预防、减少出血(1)皮肤(2)鼻腔(3)口腔、牙龈出血(4)颅内出血(5)眼底出血 5、医护合作 6、健康教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的
3、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往往低于80l09L特点是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更新加快临床上将之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男:女为l:4。,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免疫因素(二)肝和脾的作用(三)其他 女性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Plt破坏增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临床表现,急性型 慢性型年龄 26岁多见 2040岁多见性别 无区别 女性多见诱因 多在发病前13周有感染史 不明显起病 突然,常伴畏寒、发热 缓慢出血症状 严重(常先出现于 肤瘀点、瘀斑、月经过多 四肢,尤其下肢为多)血小板计数 常20l09L 常3080l09L巨核细胞 增加或
4、正常,体积小,明显增加或正常,胞体大小正常,颗粒型多 胞浆颗粒少,无血小 血小板生成减少 板生成 血小板生成时间 约46小时 约13天病程 46周,80%以上可自行缓解 反复发作,迁延数年,辅助检查,1、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急性型发作期常20l09L,慢性型多为3080l09L血小板形态多数正常血块收缩不良、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束臂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2、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大多增加,但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诊断要点,广泛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减少,脾不大或轻度大,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以及具备以下任何一项:泼尼松治疗有效;脾切除治疗有效;PAIg(+),PAC3(+)
5、,血小板生成时间缩短,即可作出诊断。,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休息,防止创伤 避免应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抑制功能的药物抑制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药物氯噻嗪类、雌激素类破坏血小板药物奎尼丁、奎宁、氨基比林、消炎痛等两者作用抗肿瘤化疗药、氯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等,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一般大剂量强的松冲击疗法:5%GS500ml+甲基强的松龙1g,静滴,qd,连用3天,然后用强的松维持3060mg/d,po,3、脾切除,适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6月无效;激素治疗虽然有效但有依赖性,停药或减量后容易复发或需要大剂量维持(超过30g/d);激素使用有禁忌症禁忌症:年龄小于2岁,妊娠时
6、、心脏病等不能耐受手术、出血严重者,4、免疫抑制剂 5、大剂量丙种球蛋白0.20.4g/kg.d,qd,静脉滴注,用5天6、雄激素 7、血浆置换 8、输血及血小板悬液 用于抢救危重出血、外科手术、严重并发症、血小板20l09L者,一般不用于慢性型。血小板输入后存活时间短,反复输注易产生同种抗体影响疗效。,常见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 出血。2、焦虑 与病程迁延有关。3、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的保健知识。,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 2、病情观察 3、预防出血4、药物治疗护理,健康教育,(1)向病人讲清预防出血的保健措施,对于病人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儿童病人则需进一步向家长说明。以便家长帮助监督。(2)教
7、会病人进行自我监测,如观察皮肤粘膜的瘀斑、瘀点有无增加,有无尿、便异常,有元颅内出血的表现,发现以上异常应及时就医。(3)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保暖、预防感染。(4)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hrcoagulation,DIC,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其特点是先短暂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之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急性DIC多数病例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因,(1)感染性疾病最多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护理学 蚌埠 医学院 内科 护理 出血 性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13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