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目次前言III引言IV0.1背景IV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IV0.3成功因素IV0.4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IV0.5本标准内容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组织所处的环境4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4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44.4 环境管理体系55领导作用55.1领导作用和承诺55. 2环境方针二楚W55.3组织作用、职责和权限摹:56策划56. 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57. 1.1总则58. 2环境目标和策划实现目标y妥66. 2.1环境目标67支持77. 1资源77.2 能力
2、.,试77.3 意识77.4 信息交流77.5 文件化信息88运行88. 1运行策划和控制88.2应急准备和响应99绩效评价99. 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9.2 内部审核99.3 管理评审1010改进1010. 1总则10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10.3 持续改进11附录A12A.1总则12A.2结构和术语的说明12.3概念说明12A.4组织的环境13A.5领导作用14A.6策划15A.7支持18A.8运行19A.10改进21附录B(资料性附录)22参考文献24引言0.1背景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平衡被认为是即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基础。持续发展目标
3、的实现是通过平衡这三者的可持续性而达成的。伴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环境受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低效使用、废物处理不当、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以及问责制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这使得各组织通过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而采用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进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各组织提供系统性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条件,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本标准规定了使组织能够实现其为环境管理体系所设立的预期结果的要求。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向最高管理层提供信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长期成功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不同
4、的方案:一预防或减少环境不利影响,保护环境;一减轻环境条件可能对组织造成的不利影响;一帮助组织履行遵规性义务;一提升环境绩效;一采用生命周期的观点来控制或影响组织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以及产品废弃和服务的方式,以避免在生命周期内将环境负担无意间转移到其他地方;一实施环境无害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备选方案,以获得财务与运营收益;一与有关相关方交流环境信息。如同其他国际标准,本国际标准不意于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要求。0.3成功因素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由最高管理者领导的组织中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组织可利用机遇、特别是那些具有战略与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少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
5、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中、与其他业务优先项结合,并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全面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者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面临的风险和机遇。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其已建立了一个适当的环境管理体系。然而,采纳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得出最佳的环境结果。不同组织对本标准应用的不同归于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两个从事类似的活动,但具有不同的合规义务、环境方针的承诺、环境技术应用和环境绩效目标的组织,都可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细和复杂程度的不同,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组织的环境,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组织的合规义务,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
6、括组织的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0.4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运行模式是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PDCA)的思想。PDCA运行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个用于实现持续改进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该模式可应用于整个环境管理体系及体系中每个单独要素。关于PDCA的含义可简要说明如下:一策划:建立所需的环境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一实施:实施所策划的过程。一检查:依据环境方针,包括其承诺、目标、和运行准则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一改进:采取行动以持续改进。图1展示了本标准介绍的框架如何被整合到一个PDCA模式中,这可以帮助新的和现有的用户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
7、性。图I-PDCA与本标准框架之间的关系0.5本标准内容本标准符合ISo有关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一个高层次的架构,相同的核心文本,以及含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旨在有利于用户实施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能源和金融管理。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使用一个共同的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考,将其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加以整合。本标准包含用于合格评定的要求。一个组织如果希望证明符合本国际标准,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一一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或一一寻求对组织感兴趣的组织对其符合性进行确认,如客户,或寻求外部组织对它的自我声明的确认,或一
8、一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附录A提供了解释性信息以防止对本标准要求的曲解。附录B显示了本版标准和前版标准之间广泛的技术一致性。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包括在IS014004标准中。在本标准中,采用了如下文字表达形式:“应”表示要求;“宜”表示建议;一一”可以表示允许;一一可以表示可能性或能力。标记为“注”的信息,目的是帮助理解或使用本文件。在条款3使用的“注释条目”提供额外的补充信息的术语数据以及包含有关术语的使用规定。条款3中的术语和定义是按照概念的顺序加以编排的,本文件的最后提供了按照字母编排的索引。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组织可利用该
9、标准来提升其环境绩效。本标准旨在被寻求用系统的方法来管理其环境责任的组织使用,以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本标准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该体系为环境、组织自身和相关方提供价值。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包括:一提升环境绩效;一符合合规义务;一实现环境目标。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无论其大小、类型和性质,并适用于组织从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其可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本标准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本标准可整体或部分被用于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如果组织声称符合本标准,除非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能够被纳入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并得到无排斥的实施,否则,是不可以接受的。2规范性引
10、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与组织和领导作用有关的术语3.1.1 管理体系统的用磁妨针和砺防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逊痢所需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重点关注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例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注2: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的结构、作用与职责、策划与运行、绩效评价与改进。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能包括整个组织、其具体及确定的职能、其具体或确定的部门、或跨一群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3.1.2 环境管理体系管理体系(3.1.1)的组成部分,用于管理环境因素(3.2.2),履行合规义务(3.2.9),以及应对风险和机遇(3.2
11、.11)。3.1.3 环境方针由其最高管理者(3.1.5)正式表述的有关组织(3.1.4)、环境绩效(3.4.11)的意图和方向。3.1.4 组织具有自身职能、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以实现其目标(3.16)的个人或团体注1:组织的概念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体经营者、公司、集团企业、商行、企事业单位、机关、合伙、慈善组织或机构,或部分或组合,是否合并,公共或私人。3.1.5 最高管理层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3.1.4)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注1:最高管理者拥有在组织内授权和提供资源的权力。注2:如果管理体系(3.1.1)的范围仅覆盖组织的一部分,那么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挥和控制组织那部分的人。3.1.6
12、相关方影响组织、受到组织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组织的决定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3.1.4)注1:“感觉自身受到影响”是指组织已知晓这种感觉。例子:客户,社区,供应商,监管者,非政府组织,投资者和员工。3.2 与策划有关的术语1 .2.1环境组织(3.1)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1:外部环境可能从组织内延伸到所在地、区域和全球系统。注2:外部环境可能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或其他特征来描述。3 .3.2环境因素组织(3.1.4)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3.2.1)发生或能够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1:一项环境因素可能造成一个或多个
13、环境影响(3.2.4)。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环境影响的因素。注2:重要环境因素由组织应用一个或多个准则确定。3.2. 3环境状况在某一个时间点所确定的环境(3.2.1)的状态或特征。O3.2.4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4)的环境因素(3.2.2)给环境(3.2.1)造成的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2. 5目标要实现的结果。注1:目标可能是战略性的、战术性的或运行层面的。注2:目标可能涉及不同的领域(例如财务、健康与安全以及环境目标),并能够应用于不同层面(例如战略、组织范围、项目、产品和过程的。注3:目标可能以其他方式表达,如预期结果、意图、运行准则、环境目标M
14、或由其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如目的或指标)来表达。1.1.6 环境目标组织(3.1.4)依据其环境方针(3.1.3)设立的目标(3.2.5)1.1.7 污染预防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3.2.4)而对过程(3.3.5)、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的采用(单独或综合),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注1:污染预防可包括源的消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和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或处理。1.1.8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3.1.4)和相关方(3.1.6)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
15、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注2:规定要求是明示的要求,如文件化信息(3.3.2)中的要求。注3:法律法规要求以外的要求一经组织决定遵照就成为了义务。1.1.9 合规义务(首选的术语)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被承认的术语)缪/(3.1.4)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舞(3.2.8)和组织选择遵守的其他凝注1:合规义务与环境管理体系(3.L2)相关:注2:合规义务可能来自于强制性要求,如适用的法律与法规;或来自于自愿性承诺,例如组织的和行业的标准、合同规定、操作规程、以及与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达成的协议。1.1.10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注L影响指与预期的偏差一一正偏差或负偏差。注2:不确定性是对某一事件的
16、后果或其发生的可能性的了解或认知缺乏的状态,包括部分缺乏的状态。注3:风险的特点通常涉及到潜在事件“做SO指南73:20093.5.L3中定义)与球”(在ISO指南73:20093.6.1.3中定义),或两者的结合。注4: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包括情况变化)与相关的事件发生可能性”(在ISo指南73:20093.6.1.1中定义)的组合来表示。1.1.11 风险与机遇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利影响(机遇)。3.3 与支持和运行有关的术语3.3.1 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获得预期结果的本领3.3.2 文件化的信息需要组织(3.1.4)控制和保持的信息,以及包含这些信息的媒介注1:文件化信息可
17、能以任何形式和承载媒介存在,并可能来自任何来源。注2: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一环境管理体系(3.1.2),包括相关过程(3.3.5);一为组织运行而创建的信息(可被称为文件);一实现结果的证据(可被称为记录)。3.3.3 生命周期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资源中采集或产生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注1: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设计,生产,运输/交付,使用,报废处理和最终处置。修订自:GBT24044:2008,3.1“(或服务)”已加入该定义,并增加了“注1”3.3.4 3.4外包(动词)安排外部巡(3.L4)执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逊(3.3.5)注1:尽管外部组织是在管理体系的
18、范围外(3.1.1),但外包的功能或过程是在体系范围内。3.3.5 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注1:过程可形成也可不形成文件。3.4 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3.4.1 审核获取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审核准则符合情况的系统的、独立的、文件化的过程血注1:审核可由组织G蹈自己执行或由其他方代表其执行。注2:审核可以是组合式审核(组合两个或多个专业)。注3:免除在被审核活动中的责任或消除偏见和利益冲突可以证明独立性。注4:“审核证据”包括与审核准则相关且可验证的记录、事实陈述和其他信息:而“审核准则”则是指与审核证据进行对比时作为参照的一系列政策、程序或要求
19、(328),在ISo19011:2011中3.3和3.2定义。3.4.2 符合满足要求(3.2.8)。3.4. 3不符合未满足要求(3.2.8)注L不符合与本标准的要求和组织(3.1.4)为其自身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附加要求有关。3.4.4 纠正措施消除不符合产生的原因和防止其再发生的措施注1:不符合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3.4.5 持续改进提高级(3.4.10)的重复性活动。注1:提悬绩效应与礴整惊劭相关联,才能根据缪?(W切/一则高耳麒弦网注2:活动不需要在所有领域同时进行,也并非不能中断。3.4.6 有效性所策划得活动以及预期结果实现的程度。3.4.7 参数运行条件或状态、管理或状态的可测量
20、的表述。来源:IS014031:2013,3.153.4.8 监视确定某个体系、某个过程(3.3.5)或某项活动的状态注1:为了确定状态,可能需要实施检查、监督或严谨的观察。3.4.9 测量确定值的遴防。3.4.10 绩效可测量的结果注1:绩效可能与定量或定性的发现有关。注2:绩效可能与活动、过程(3.3.5)、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3.1.4)的管理有关。3.4.11 环境绩效与环境因素(3.2.2)管理相关的绩效(3.4.10)注1:对于一个环境管理体系(3.1.2),可能依据组织(3.1.4)的环境方针(3.1.3)、环境目标(3.2.6)或其他准则,运用参数(3.4.7)来测量
21、结果。4组织所处的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组织须明确与其目的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事项,这些事项应包括能够影响组织或受组织影响的环境状况。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b)与这些相关方有关的需求和期望(如:要求):C)这些要求和期望中哪些会成为其合规义务。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须明确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在确定这个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 4.1所提及的外部和内部问题;b) 4.2所提及的合规义务;C)其组织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d)其活动,产品和服务;e)
22、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一旦确定了范围,所有在这个范围内的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都应纳入环境管理体系。应保持范围的文件化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4.4 环境管理体系为取得预期的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组织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在4.1和4.2中所获得的知识。5领导作用5.1 领导作用和承诺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
23、织的业务过程;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e)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h)促进持续改进;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注:本标准所提及的“业务”可从广义上理解为涉及组织存在目的那些核心活动。5.2 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环境方针:a)适合于组织的目的和组织所处的环境,并与其活动、产品与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相适应;b)为建立环境目标提供框架;O包含保护环境的承诺,包括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
24、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注: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可持续资源的使用、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或其他相关环境事项(见4.1)。d)包含履行合规义务的承诺;e)包含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环境方针应:一作为文件化信息保持;一在组织内得到沟通;一可为相关方所获取。5.3 组织作用、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在组织内得到分配和沟通。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权限,以:a)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6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6.1.1至6
25、.1.4的要求所需的过程。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a) 4.1所提及的问题;b) 4.2所提及的要求;O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且,应确定与环境因素(见6.1.2)、合规义务(见6.1.3)、4.1和4.2中识别的其他事项和要求相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一一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非预期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一一实现持续改进。组织应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潜在紧急情况,特别是那些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潜在紧急情况。组织应保持下列内容的文件化信息: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一一6.L1至6.L4中所需的过程,其程度应足以让人确信这些过程是按策划进
26、行的。6.1.2 环境因素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联的环境影响,并考虑生命周期的观点。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应考虑:a)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b)异常情况和合理可预见的紧急情况。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适当时,组织应在其各层次和职能间沟通其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一环境因素及相关环境影响:用于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一重要环境因素。注: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与不利环境影响(威胁)或有益环境影响
27、(机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6.1.3 合规义务组织应:a)确定并获取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b)确定如何将这些合规义务应用于组织;c)当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考虑这些合规义务。组织应保持其合规义务的文件化信息。注:合规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6.1.4 措施的策划组织应策划:a)采取措施管理其:1)重要环境因素;2)合规义务;3) 6.1.1所识别的风险和机遇。b)如何:1)将这些措施整合和实施在其环境管理过程见6.2,条款7,条款8和9.1),或其他业务过程;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见9.1)。当策划这些措施时,组织应考虑其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
28、要求。6.2 环境目标和策划实现目标6.2.1 环境目标6.2.2 环境目标组织应针对其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环境目标,此时须考虑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及相关的合规义务,并考虑其风险和机遇。环境目标应:a)与环境方针一致:b)可测量(可行时):c)可监视;d)予以沟通;e)适当时予以更新。组织应保持环境目标的文件化信息。6.2.3 策划措施以实现环境目标策划如何实现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a)要做什么;b)需要什么资源;c)由谁负责;d)何时完成:e)如何评价结果,包括用于监视实现其可测量的环境目标的进程所需的参数(见9.1.1)组织应考虑如何能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融入其业务过程。7支持7.1 资源组
29、织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7.2 能力组织应:a)确定在其控制下工作,对组织环境绩效和履行合规义务的能力有影响的人员所需的能力:b)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这些人员能够胜任工作;C)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培训需求;d)适当时,采取措施以获得所必需的能力,并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注:适当措施可能包括,例如:向现有员工提供培训和指导,或重新委派其职务;或聘用、雇佣胜任的人员。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7.3 意识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都知道:a)环境方针;b)与他们工作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相关的实际或潜在的环境影
30、响;O他们对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对提高环境绩效的贡献;d)不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未履行组织的合规义务)的后果。7.4 信息交流7.4.1 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与外部信息交流所需的过程,包括:a)信息交流的内容;b)何时进行信息交流;c)与谁进行信息交流;d)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策划信息交流过程时,组织应:考虑其合规义务:一一确保所交流的环境信息与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的信息一致且真实可信。组织应对与其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交流做出响应。适当时,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其信息交流的证据。7.4.2 内部信息交流组织应:a)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环境管理体系的
31、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交流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b)确保其信息交流过程能够促使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对持续改进做出贡献。7.4.3 外部信息交流组织应按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及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外部信息交流。7.5 文件化信息7.5.1 总则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包括:a)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b)组织确定的实现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必需的文件化信息。注:不同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的复杂程度可能不同,取决于:一一组织的规模及其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一一证明其履行合规义务的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一一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的能力。7. 5.
32、2创建和更新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a)识别和描述(例如:标题、日期、作者或参考文献编号);b)格式(例如:语言、软件版本、图表)与媒介(例如:纸制版、电子版);C)对适宜性和充分性进行评审和批准。8. 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环境管理体系及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应受到控制,以确保;a)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其是可获得的和适宜使用的;b)其受到充分的保护(例如:防止泄密、防止使用不当或完整性受损)。为了控制文件化信息,适用时,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一一存储和保护,包括保持其易读性;一一变更控制(例如:版本控制);保留和处置。组织应识别所确定的对环境管理体系策
33、划和运行所需的的来自外部的文件化信息,适当时,应对其予以控制。注:“访问”可能指只允许查阅文件化信息的决定,或可能指允许并授权查阅和更改文件化信息的决定。8运行8.1 运行策划和控制组织应建立、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实施6.1和6.2所识别的措施所需的过程,通过:为过程建立运行准则;按照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注:控制可能包括工程控制和程序。控制可能按层级(例如:淘汰、替换、管理)实施,并可能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组织应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评审非预期性变更的后果,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任何不利的影响。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受控或可施加影响。应在环境管理体系内规定对过程实施控制或
34、影响的类型与程度。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组织应:a)制定控制措施,适当时,确保考虑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在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提出环境要求;b)适当时,确定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O与外部供方(包括承包方)沟通其相关环境要求;d)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的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方面信息的需求。组织应保持必要程度的文件化信息,以确信过程已经按策划进行了实施。8.2 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针对6.1.1中识别出的潜在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所需的过程。组织应:a)按策划的措施准备响应,以预防或减轻紧急情况所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b)对实
35、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出响应;c)采取与紧急情况和潜在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适宜的措施,以预防或减少紧急情况的后果。;d)可行时.,定期试验策划的响应措施;e)定期评审并修订过程和策划的响应措施,尤其是发生紧急情况后或进行试验后;f)适用时,向相关方,包括为组织工作的人员提供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的信息和培训。组织应保持必要程度的文件化信息,以确信过程已近按策划进行了实施。9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1 .1.1总则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环境绩效。组织应确定:a)什么需要被监视和测量:b)适用时,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C)组织评价其环境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和适当
36、的参数;d)何时实施监视和测量;e)何时应对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和。适当时,组织应确保使用经校准或经验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并对其予以维护。组织应评价其环境绩效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组织应就信息交流过程所确定的,以及合规义务所要求的有关环境绩效的信息进行内部和外部沟通。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的证据。9 .L2合规性评价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评价其合规义务符合情况所需的过程。组织应:a)确定其合规性评价的频次;b)评价合规性,必要时采取措施:C)保持其合规情况的知识和对其合规情况的理解。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证据。9.2 内部审核9
37、.2.1 总则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实施内部审核,以提供下列环境管理体系的信息:a)是否符合:1)组织自身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2)本标准的要求:b)是否有效地实施和保持。9.2.2 内部审核方案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内部审核方案,包括实施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计划要求与内部审核报告。建立内部审核方案时,组织应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影响组织的变化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组织应:a)规定每次审核的准则和范围;b)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与公正性:C)确保向相关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内部审核方案实施和审核结果的证据。9.3 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按
38、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包括对如下内容的考虑: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状况;b)以下方面的变更:1)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外部和内部事项的变化;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义务;3)其重要环境因素;4)风险和机遇。c)环境目标的实现程度:d)组织环境绩效方面的信息,包括以下方面的趋势: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2)监视和测量的结果;3)其合规义务的符合情况;4)审核结果。e)资源的充分性;f)来自相关方的有关信息交流,包括抱怨;g)持续改进的机会。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一一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一
39、一有关持续改进机会的决议;一一环境管理体系变更的任何需求的决定,包括资源需求;一一环境目标未实现时,如需要,所采取的措施;如需要,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过程融合的机遇;任何与组织战略方向有关的结论。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10改进10.1 总则组织应确定改进的机会(见9.1,9.2和9.3)并实施必要的行动来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发生不符合时,组织应:a)对不符合做出响应,并在适用时:1)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并纠正不符合;2)处理善后,包括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b)通过以下方式来评估采取行动消除不符合原因的需求,以确保不符合不再发生或不在别
40、处发生:1)评审不符合;2)确定不符合的原因;3)确定是否存在或是否可能发生类似的不符合。c)实施任何所需的纠正措施;d)评审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的有效性;e)必要时变更环境管理体系。纠正措施应与所发生的不符合的影响(包括环境影响)的重要性相适应。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下列事项的证据:一一不符合的性质和所采取的任何后续措施;一一任何纠正措施的结果。10.3 持续改进组织应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以提升环境绩效。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使用指南A.1总则本附录给出的解释信息旨在防止对本标准的要求的错误理解。虽然这些表述的信息和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其并不打算增加、减少或
41、以任何方式修改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中的要求应以一种系统的或整体的角度来阅读,用户不得抛开本标准其他条款来单独解读其中的特定语句或条款。本标准某些条款的要求与其他条款的要求有相互关联性。例如:组织需要理解其环境方针中的承诺与其他条款规定的要求之间的联系。对变更管理是组织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确保能够持续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更管理在本标准的许多要求中得到体现,包括:一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见4.4),一环境因素(见6.1.2),一内部沟通(见7.4.2),一运行控制(见8.1),一内部审核方案(见9.2.2),和一管理评审(见9.3)。作为变更管理的一部分,组织应处理计划内和
42、计划外变更,确保这些变更的不利的后果不会对环境管理体系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变更的示例包括:一计划的对产品、工艺、设备或设施的变更;一员工或外部供应商的变化,包括承包商;一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和相关技术的新信息;一合规义务的变化。A2结构和术语的说明.本标准的条款结构和一些术语发生了变化,以提高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一致性。然而,并没有要求本标准的条款结构或术语必需应用于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也不需要使用本标准的术语替代组织自身使用的术语。组织可以选择使用适合于其业务(运作)的术语,如“记录”、“文件”、或“协议”,而非“文件化信息。A.3概念说明除了条款3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外,为避免误解,本附录又
43、提供了对所选的下述概念的说明。一本标准中,“任何”这个词的使用意味着挑选或选择。-“适当的”和“适用的”这两个词是不可互换的。“适当的”意思是适合于或适于的,并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自由;而“适用的”意思是有关的或应用的可能性,并意味着如果可以做到的,它应该去做。-“考虑到”这个词的意思是有必要思考这个话题,但可以不考虑。“考虑”意思是有必要思考这个话题,且必须考虑。-“持续的”表示持续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但是会有中断的时间间隔(不像“连续的”表示没有中断的持续)。因此,宜使用“持续的”来描述改进。一本标准中“影响”被用于描述组织变化的结果。“环境影响”这个术语特指组织带来的环境变化的结果。-“确保”
44、一个词意味着职责可以被授予,而不是责任。一本标准使用了“相关方”这个词;和“利益相关者”是同义词,因为它代表着相同的概念。本标准使用了一些新的术语。下面给出一些简短的解释,以帮助新用户和那些使用本标准以前版本的用户理解。-“合规义务”这个短语取代了本标准之前版本所采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短语。新短语没有改变本标准以前版本的意图。-“文件化信息”取代名词“文件,”并取代本标准以前版本采用的“文档”和“记录”。为了区分通用术语“文件化的信息”的意图,本标准现在采用短语“保留文件化的信息作为的证据”表示记录的意思;用短语“保持文件化信息”来表示记录以外的文件。短语“作为.的证据”并非是满足法律证
45、据的要求,而只是表明需要保留的客观证据。一短语“外部供方”意味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外部供应组织(包括合同方)一从“识别”到“确定”的变化旨在与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术语相协调。“确定”意指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没有与前一版标准要求不同的意图。-“预期结果”是组织拟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想要达成的结果。最低限度的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和实现环境目标。组织可以为其环境管理体系设置附加的预期结果,例如,为符合其保护环境的承诺,组织可以建立一个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的预期结果。一短语“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包括为本组织工作的人员和那些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如承包方)。它取代了以前版本使用的短语“为其工作的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和“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但新短语的意图与以前版本并没有不同。一前版标准中使用的概念“指标”已涵盖在术语“环境目标”中。A.4组织的环境A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1条旨在针对可能对组织管理其环境职责的方式产生影响(正面或负面地)的重要事项提供一个高层次的、概念性的认识。事项是指影响组织实现其设立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重要课题、争论与探讨的问题或变化的环境。与组织环境相关的内外部事项可包括但不限于:a)与气候,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地使用,现存污染,可用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的环境状况,这些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