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ppt.ppt
《垂体.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垂体.ppt.ppt(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垂 体,垂体是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可分泌多种激素,调控其他多种内分泌腺。垂体位于垂体窝内,前后径1.0cm,横经1.0-1.5cm,高0.5cm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包块远侧部、中间部、结节部,神经垂体包块漏斗及神经部,中间,中间部,结节部,远侧部,漏斗,神经部,鞍区的正常解剖(左图:正中矢状面解剖示意图;右图:MR正中矢状面T1WI):(A=腺垂体,B=神经垂体,C=垂体柄,D=视交叉,E=灰结节,F=三脑室前部,G=乳头体,H=脚间池,I=桥前池,J=斜坡,K=蝶窦)。,垂体发育不良,脑垂体发育不良常见于体格发育低下儿童,约10%是由于人体生长素的特发性分泌不足造成,通常于幼
2、年期因个子低而就诊。其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血清生长素水平测定。CT和MR检查垂体可以正常,部分患儿可见蝶鞍和垂体腺小,垂体腺高度小于2MM,漏斗部不见,MRT1垂体后叶缺乏高信号,而在中间部可见小结节样高信号,是异位的垂体后叶组织。,本例垂体显示较小,上下径2mm.垂体后叶正常T1高信号缺失,垂体右前份见斑点状短T1信号影,垂体柄缺如,视交叉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蝶窦显示较小。,垂 体 腺 瘤,最常见,好发于40-50岁,原因不明,目前认为主要是垂体细胞的原发病变及下丘脑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或两者的共同作用。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腺瘤。病理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性、混合性腺瘤。大于1cm为大腺瘤,小于1c
3、m为微腺瘤。溴隐停治疗后瘤体可缩小。,腺 瘤 CT 表 现,大腺瘤平扫:垂体增大,向上突入鞍上池下部,继续增大,可压迫第3脑室下部,可造成脑积水。上缘呈对称性膨隆,多数见垂体柄偏斜、弯曲,蝶鞍改变。增强表现为均匀强化,有出血、坏死、纤维化或无功能瘤组织时,中心可出现低密度,钙化少见,约5%。微腺瘤平扫:直接征象是垂体腺密度和高度改变,间接征象是垂体腺上缘(鞍膈)的形态变化,垂体柄的偏移,鞍底的骨质改变。垂体微腺瘤可导致毛细血管丛受压变形,是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可靠指征。,垂体腺瘤伴囊变,垂体腺瘤为什么容易坏死、囊变,垂体前叶无直接动脉供血,而由发自颈内动脉和后交通支的垂体上动脉在正中隆起和漏斗部逐
4、渐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初级门脉系统),在汇合成几条长短不一的小静脉,沿漏斗干下行,在垂体前叶内再次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丛(次级门脉丛),供血于垂体前叶。垂体后叶的血供由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发出的垂体下动脉直接供血。,微 腺 瘤,颅 咽 管 瘤,发病率仅次于腺瘤。青少年、儿童多见,80%发生在40岁以下。起源于胚胎时期拉特克囊的上皮残留。分为鞍内型、鞍上型和混合型。鞍上多见。生长缓慢,不恶变,不转移。临床表现主要是由肿瘤压迫所引起的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和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C T表现,平扫:1.鞍区肿瘤轮廓、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型,鞍上多见。多数肿瘤呈较均匀低密度灶。另外少数呈低、等密度混合灶,极少数
5、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密度灶,原因是病灶内所含的角蛋白和钙质有关。钙化常见,约45%-85%,蛋壳样、弧形或块状。2.其他表现:蝶鞍的改变,鞍上池及第3脑室改变。增强:实质部分及囊壁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MR表现,依据肿瘤内不同结构、特别是瘤腔内容物不同具有不同表现。T1、T2均呈高信号,CT低密度,肿瘤内含有大量水化胆固醇结晶或正铁血红蛋白。T1低、T2高信号,但高于脑脊液,CT呈低密度,肿瘤内含有囊性坏死及残留上皮细胞,而且蛋白含量较高。T1、T2均低信号,CT高信号,含有大量角化蛋白和骨小梁。T1等、T1高信号,CT等密度,瘤体内缺乏胆固醇及正铁血红蛋白。T1低、高两种成分分离成层,T2呈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垂体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1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