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和解剖学..消化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和解剖学..消化系统.ppt(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章 消化系统第一节 概述,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人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图61)。消化管 分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 分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胰和肝;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各段的管壁内,如唇腺、舌腺、食管腺、胃腺、肠腺等。,二、消化系统的功能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对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使其变成简单的可溶性物质如单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然后经小肠吸收入血液和淋巴营养全身,另一部分未消化吸收的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此外,还有免疫和内分泌功能。消化管壁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构成机体防御功能的第一道防线。消
2、化管的胃及小肠、大肠含有多种类型的内分泌细胞,可分泌多种激素。三、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消化管壁一般可分为四层(除口腔外),由管腔内面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图 62)。,1粘膜 是消化管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部分,又分为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三层。(1)上皮 是消化管壁的最内层。上皮的类型依部位而异(2)固有膜 由细密的结缔组织组成(3)粘膜肌层 为薄层平滑肌组成,内环外纵两层2.粘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3.肌层 口腔、咽、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4.外膜 为薄层结缔组织,第二节 消化管一、口腔(一)唇和颊(二)腭(三)舌1舌的形态 舌是
3、肌性器官,分舌尖、舌体和舌根2舌肌 属骨胳肌,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舌外肌 起于附近骨上,止于舌内,有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颏舌骨肌等,收缩时可以牵拉舌;,舌内肌 起止均在舌内,有舌纵肌、舌垂直肌和舌横肌,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形状。舌内外肌共同协调活动,使舌运动灵活,适于搅拌食物、吞咽、语言、发音等动作。3舌粘膜 舌的上、下面都被覆有粘膜,它由复层扁平上皮和固有膜组成,舌根部的粘膜内含有淋巴组织集聚成的小结节,称舌扁桃体。舌底面的粘膜较为平滑,背面则粗糙不平有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人的舌乳头有四种类型: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状乳头。味蕾 呈卵圆形小体,由支持细胞和味细胞组成,能感受
4、酸、甜、苦、咸等味,(四)牙1牙的分化 门牙、犬牙、磨牙(前磨牙和磨牙)2牙式:乳牙牙式为 2102;恒牙牙式为 2123;3牙的构造 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二、咽(一)咽的形态位置 咽是肌性器官,呈漏斗形,位于脊柱前面。(二)咽的分部 分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三)咽的组织结构 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三、食管上与咽相续,下经膈的食管裂孔与胃的贲门相接。食管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特点是:粘膜较厚,并形成79条纵行皱襞;肌层上端为骨骼肌,下端为平滑肌,中端混合。四、胃(一)胃的形态位置 胃大部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在腹上区;胃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二)胃的结构 胃壁
5、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其特点是:1肌层较厚,有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2胃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窝,3 胃粘膜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和三种腺体。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质充满粘原颗粒,排出后成粘液。上皮下陷入固有膜形成胃腺:(1)贲门腺(2)幽门腺(3)胃底腺:由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和亲银细胞构成。,五、小肠(一)小肠的位置与分部 上接幽门,下与盲肠相接,长57M,蟠曲于腹腔中、下部。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二)小肠的结构特征小肠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其特征是:1.腔面有许多环状皱襞和肠绒毛环状皱襞 是由粘膜 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环状或半环状结构;肠绒毛
6、 是在环状皱襞或粘膜表面由上皮和固有膜向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2.具有发达的肠腺:由上皮下陷入固有膜中形成的单管腺,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亲银细胞、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组成。,回肠纵切,空肠纵切,(三)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消化吸收六、大肠(一)大肠的位置和分部1.盲肠和阑尾2.结肠 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3.直肠(二)大肠的结构特点 大肠口径大,肠壁薄,管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具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三)大肠的功能吸收水份、电解质、维生素;形成粪便。,小肠绒毛和肠腺,结肠纵切,第三节 消化腺,一、唾液腺(一)大唾液腺的位置(二)唾液腺的组织结构结缔组织被膜深入腺实质将其
7、分为许多叶和小叶。腺组织分为腺泡和导管1腺泡 是腺体的分泌部,呈泡状或管泡状,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按腺细胞的形态和分泌物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三型。浆液性腺泡 由浆液性腺细胞构成,该细胞多呈锥体形,其内粗面内质网丰富,顶部含许多酶原颗粒,分泌物为稀薄而清的液体,富有酶物质(淀粉酶)和少量粘液。粘液性腺泡 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胞质顶部充满粘原颗粒,。核常被挤到基部压成半月状或扁平形,当分泌物排出时,核又复圆或椭圆形。其分泌物为粘稠液体,主要为蛋白多糖。混合性腺泡 由浆液性腺细胞和粘液性腺细胞两种细胞构成,其分泌物兼有粘液和浆液。,2.导管 是分泌物排出时所经过的管道,称排泄部。为上皮性管道,可分为
8、闰管、分泌管和排泄管。闰管 是与腺泡直接相连的最细的一段,较短,管壁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分泌管 又称纹状管,与闰管相延续,管径粗,管壁为单层高柱状上皮,核位于细胞上部。排泄管 由分泌管汇集成小叶间导管,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管径较粗,管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小叶间导管逐级汇合成一条总导管,开口于口腔。(三)三对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 结构近似,但各有一些特点。,1.腮腺为纯浆液性腺,闰营较长,有分泌管,间质中常见脂肪细胞。分泌物中淀粉酶多,粘液少。2.颌下腺为混合性腺,大多为浆液性腺泡;粘液性和混合性腺泡较少,闰管短,分泌管较长,分泌物含淀粉酶少,粘液多。3.舌下腺为混合性腺,以粘液性腺泡和混合性
9、腺泡为主,少数为浆液性腺泡,无闰管、分泌管不明显分 泌物以粘液为主(四)唾液腺的功能 分泌唾液,湿润0腔粘膜,滑润食物;分泌淀粉酶,能水解淀粉;唾液有清洁口腔和杀菌作用。,二、肝()肝的形态位置。肝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其大部位于有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在左季助区。上邻隔,下面左叶邻胃。方叶下面接触幽门,右叶邻右肾上腺,右肾、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等。肝可分为上、下两面和前后两缘,肝上面隆起贴于膈又称隔面,其表面借肝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肝下面凹陷,借“H”形沟分成四叶;即左叶、右叶、方叶和尾叶。“H”沟的横沟为肝门,有肝管、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和
10、神经出入,右纵沟前部为胆囊窝,后都有腔静脉窝,左纵沟前方有肝圆韧带,后方有静脉韧带。,(二)肝的组织结构。肝的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并富有弹性纤维,被膜表面大部有浆膜覆盖。肝门处结缔组织特别发达,并随肝门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伸入肝实质内构成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并将肝实质分为许多小叶,称肝小叶.l肝小叶 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体,长约2mm,宽1mm,成人肝约有5O10O万个肝小叶,小叶之间以少量法缔组织分隔,每个肝小叶中央都贯穿一条静脉称中央静脉,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成不规则的、相互连接的板状结构,称肝板,相邻肝板互相吻合连接,其间是窦状的肝血窦,肝血窦与肝血窦通
11、过肝板上的孔相互沟通,在切片中,肝板的断面呈索状称肝素。相邻的肝细胞之间有细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一胆小管。,(1)肝细胞 是构成肝小叶的主要成分,是多角形的腺细胞,其特点是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是肝细胞进行功能活动的供能站,内质网与肝细胞内物质的合成有关,粗面内质网与蛋白质合成有关,滑面内质网对肝细胞糖原合成及解毒有关,高尔基复合体与肝的分泌活动有关,肝细胞相互连接,相邻肝细胞之间又有胆小管,故每个肝细胞有三种不同接触面,即相邻肝细胞间的接触面,肝细胞与肝血窦的邻接面。肝细胞与胆小管的邻接面。(2)肝血窦 肝血窦是扩大的毛细血管,位于肝板之间,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血窦
12、宽大而不规则,血液从肝小叶周边经血窦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血窦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此外,其壁上还有一种具吞噬功能的枯否氏细胞,内皮细胞扁平而薄,其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窗孔,孔上无隔膜,内皮外无基膜,内 皮细胞之间常有较大的间隙,因此,肝血窦壁通透性大,除血细胞和血小板外,血浆中各种成分均可通过内皮细胞窗孔和细胞间隙,这有利于肝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物质和排出分泌物。枯否氏细胞体大,呈不规则的星状。能作变形运动,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可吞噬细菌和异物颗粒。,(3)窦周隙或Disse隙 是肝细胞与肝血窦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在肝细胞与血窦之间除内皮细胞外无其它屏障结构,因此,血浆内的各种物质(除血细胞和血小
13、板外)都能自由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窗孔进入窦周隙与肝细胞充分接触,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间进行物质交换。(4)胆小管 相邻肝细胞连接面之间,局部胞质凹陷形成胆小管.胆小管管径小,它们在肝细胞间连接成网格状管道,,2 门管区 出入肝门的三个主要管道(门V、肝A和肝管)外包结缔组织,总称肝门管。3 肝的血循环,门V 小叶间V 肝血窦 中央V 小叶下V 肝V 下腔V肝A 小叶间A 4胆汁的排泄路径肝细胞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囊 胆囊管 胆总管 十二指肠,(三)肝的功能 分泌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成年人每日输出胆汁500 1000ml 参与代谢,身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的分
14、解和合成都在肝内进行,并可贮存在肝内,当机体需要时,再将这些物质释放到血液中以供利用。具有防御和解毒功能,肝血窦内的枯否氏细胞有强大的吞噬能力,可吞噬随血流进入肝内的细菌和异物颗粒。肝细胞可将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经肾排出体外;在胚胎时期,肝有造血功能。三、胰(一)胰的形态位置 胰是人体中重要的腺体,位于胄的后方,相当于第1、2腰椎高度,横位于腹后壁,呈长棱状状,可分为头、体、尾三部,头被十二指肠所包绕,尾与脾接触。,(二)胰的组织结构胰表面仅覆以薄层疏松结缔组织,不形成明显被膜,结缔组织深人胰实质内将腺分隔为许多小叶,但在人类,小叶分界不明显。胰腺实质可分为外分泌部
15、和内分泌部两部分。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经导管排入十二指肠,在食物消化中起重要作用;内分泌部是散在于外分泌部之间的细胞团,它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调节。1外分泌部 为复管泡状腺,包括腺泡和导管。腺泡 为纯浆液性腺泡,腺细胞呈锥体形,胞质顶部含许多酶原颗粒,基部胞质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及高尔基复合体,可分泌多种消化酶。,导管 分闰管、小叶间导管和主导管。闰管与腺泡相连,为单层扁平上皮,闰管逐渐增粗,汇合成小叶间导管,小叶间导管较粗,管壁为单层立方或低柱状上皮,有散在的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许多小叶间导管汇合成一条主导管。贯穿胰腺全长,在胰头部与胆总管汇合,开口
16、于十二指肠乳头,主导管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导管可分泌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包括钠、钾、磷酸盐和重碳酸盐等。,2内分泌部 位于外分泌部之间,由大小不等的内分泌细胞团一胰岛组成,成人胰岛估计约 100万个。在HE染色切片中,胰岛着色较浅,细胞团大小不等,细胞间含有丰富的有孔型毛细血管,细胞的分泌物可直接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胰岛主要由以下四种细胞构成。A细胞 约占细胞总数的20,胞体大椭圆形,核居一侧,胞质含粗大的分泌颗粒,多位于胰岛的外周。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可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抑制糖原合成,故使血糖升高。B细胞 约占75,多分布在胰岛中央部,体较小,胞质内含有细小颗粒,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者可
17、使血葡萄糖转变为肝糖原,可降低血糖。若胰岛素缺乏,则血糖升高,发生糖尿病。,D细胞 约占5,能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可调节A、B细胞的分泌活动,D细胞均匀分布于胰岛内,散在干A、B细胞之间。PP细胞 近来发现人和某些动物的胰岛内存在分泌胰多肽的细胞,称PP细胞,细胞数量少,胞质内有分泌颗粒,胰多肽可抑制胃肠运动,减弱胆囊收缩。,第四节 腹膜一、腹膜及腹膜腔腹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能分泌浆液,对脏器有固定、保护和润滑等功能,腹膜可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衬于腹壁、盆壁内面。脏层覆盖于脏器表面。脏壁两层相互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腹膜腔,男性腹膜腔是完全封闭的,女性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于官、阴道通于体外。二、腹膜的形成物腹膜从胞壁移行至脏器或自一脏器移行至另一脏器时,形成了网膜、系膜和韧带。1网膜 是连于胃的腹膜,有小网膜和大网膜。小网膜 是连于肝下面与胃小弯及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腹膜。大网膜 是自胃大弯下垂至骨盆线,又返折至横结肠的腹膜,由四层浆膜构成。2系膜 是腹后室的腹膜壁层返折至肠管脏层的双层腹膜,它将肠管固定于腹后壁,如小肠系膜。3韧带 也有双层腹膜形成,可悬挂和固定脏器,腹腔内各器官间均有许多韧带相连。4隐窝及陷凹 腹膜腔内脏、壁两层之间形成一些间隙,大者称陷凹,小者称隐窝。,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1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