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方剂学.ppt
《中兽医方剂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兽医方剂学.ppt(6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方剂学基础,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教学目的】掌握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熟悉治法与其适应症。掌握方剂的组成与原则。了解常用的剂型及其特点。,【教学内容】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发展简史。治法及其适应症。方剂的组成及原则。中药的剂型及其特点。,大纲要求,方剂学基础,绪 论,方剂学基础,一、概念 方剂,通常叫做处方或汤头。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方-有“法度”和“准则”的意思 剂-有“配合”和“调和”的意思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课之一。,方剂学基础,绪 论,二.方剂学的发
2、展简史,绪 论,二.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方剂学基础,绪 论,三.学习方剂学的方法1、首先要深刻理解每首方剂的组方原理,掌握方剂的配伍变化,熟悉其功用、主治及临床运用等。2、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方剂,比较其异同。,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相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后于方药形成的一种理论。2当治法已经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3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治法:是在辩清证候,申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3、。二.常用治法(一)汗法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作用:汗法不仅能发汗,凡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使气血通畅,营卫调和,皆是汗法的作用。适应症: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水肿病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症者。分类:由于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法有辛温、辛凉、补阳、滋阴之别。,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二).吐法 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适应症:咽喉痰涎壅阻;顽痰停滞胸膈;宿食留滞胃脘;误食毒物尚
4、在胃中。注意:此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但刺激咽喉,胃脘,引起呕吐易损正气,且较痛苦。,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三).下法 下法、又称泻下法,是运用泻下作用的方药,通过泻下通便,使积聚体内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水饮等有形实邪,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适应症: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分类:根据病势的缓急、病性的寒热、体质的强弱等不同,下法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注意:下法易伤正气,应以邪去为度,不可过量。对于老年体虚、产后血亏、月经期、妊娠期及脾胃虚弱者应慎
5、用或禁用。,方剂学基础,(四).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所谓和解者,是指和解表里之意,专用于治疗半表半里的证候。适应症:疟疾,肝脾不和,肠胃不和,伤寒邪在少阳,气血不和,营卫不和。分类:常用的有和解少阳,开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五).清法 清法,又称清热法,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以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实证的一种治疗方法。里热证多为外邪入里化热或五志过极化火所致,涉及病证常有温热、火毒、暑热、湿热、虚热等,就其性质而言,有虚、实之分;就病因、发病阶段
6、而,有卫、气、营、血之别;并有不同脏腑病位之异。,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分类:清热法的使用范围较广,运用时根据其病因、病情发展的阶段及热邪所范脏腑部位的不同,清法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之别。,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六).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适用于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分类:由于寒邪所在部位不同,寒邪与阳虚的程度不同,因而温法中又有温中散寒、温暖肝肾、回阳救逆之区分。,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七).消法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
7、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等。注意:消法,属于攻邪的范围,治疗实证。体质较虚,使用消法时,应兼用补益药,以防损伤正气。,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注意:消法与下法虽皆治有形之实邪,但两者有所不同。下法是对于病势急迫,形证俱实,必须急下,并且可以从下窍而出的情况下使用。消法则是对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渐积而成,病势较缓,而多虚实夹杂,必须渐消缓散而不能急于排除的病情而设。但两者亦可配合使用,并依据病情之寒热,与温法、清法合用,若涉正虚者,又需与补法配合
8、应用。,方剂学基础,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八).补法 补法是通过补养的方法,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归于平衡。适应症:适应于各种虚证。应用补法时,应根据气血阴阳诸虚损部位及五脏亏损之不同,分别确定治疗原则,其中补气与补血,虽各有重点,但气为血帅,补血可佐以补气。如因大出血而致血虚者,须补气以固脱。补阴与补阳,亦不可截然分开。,方剂学基础,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方剂的分类是根据方剂的剂型组成和剂量的大小与病情的轻重和临床经验而分。1.按剂量大小分:大方 小方 2.按方剂的性质分:缓方 急方 3.按剂型的性质分为十剂:宣 通 补 泻 轻 重 滑 涩 燥 湿 4.按临床经验分:古方 时方 经验
9、方,方剂学基础,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古方:是从前人经验的总结而来。特点:药味少,一般在6味药以下,力量集中 要求:诊断正确 优点:药味少,容易记 缺点:诊断难 论点:用药如用兵,兵多自乱。,方剂学基础,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时方:是在古方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发展而来。特点:药味多,一般在12味药以下,力量分散 要求:全面治疗 优点:药味多,全面撒网,易诊断 缺点:药味多,难记 论点:用药如用兵,兵多将广。,方剂学基础,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经验方:又叫密方 是在古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长期应用临床经验的加减变化而总结获得。特点:药物的针对性强 要求:集中力量,重点攻击 优点:治愈率高 缺点:不公开
10、论点:用药如用兵,独选其能。,方剂学基础,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中医方剂传统分类法介绍:一.“七方”说“七方”说源于素问玉真要大论,金成无己正式提出“七方”名称。伤寒明理药方论序说:“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本方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七方”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位的上下、病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作为制方的依据。,方剂学基础,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所需的重剂;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轻剂;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奇方是指由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偶方是指由双
11、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复方则是两方或数方组合的方剂。,方剂学基础,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二.“十剂学”“十剂”即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注解:“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三.病证类方 首推五十二病方,其他代表作有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方剂学基础,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四.按治法分 按治法分亦称功能分类,即以方剂的功效来分类归纳方剂。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八阵”,清汪昂的医方集解是功效分类的代表作。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分为补养、发表
12、、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及救急良方共22剂。,方剂学基础,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成方。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偏,通过合理的配伍,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综合作用。在方剂的配伍用药组合中,根据药物的功能作用可以分为:君 臣 佐 使四个方面。,方剂学基础,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一.组方原则 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君药 用的药物。药力居方中之首。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臣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兽医 方剂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1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