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障碍性的疫病.ppt
《猪繁殖障碍性的疫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繁殖障碍性的疫病.ppt(9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猪繁殖障碍性的疫病,疫病的种类,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感染乙型脑炎猪圆环病毒感染链球菌病布病附红体病,猪瘟(Swine fever,Hog Cholera),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病 原,猪瘟病毒(HC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 一个成员。病毒粒子直径40-50nm,基因组为单股RNA,约12kb长。HCV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之间,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既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又有交叉保护作用。,流行病学,猪是
2、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感染猪从口、鼻及泪腺分泌物、尿和粪中排毒。康复猪在出现特异抗体后停止排毒。强毒在猪群中传播快,造成的发病率高。慢性的感染猪不断排毒或间歇排毒。可垂直传播。持续的先天性感染对猪瘟的流行病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急性型慢性型迟发性(1ate-onset)“温和型猪瘟”(非典型猪瘟),症 状,呆滞、弓背、低头垂尾、食欲减少、停食 体温升高(41-42),白细胞减少 眼结膜炎,多量分泌物 病猪便秘,随后下痢 步态不稳、后肢麻痹。皮肤充血、紫绀或出血 病程1020d,死亡率很高。(几小时,几天),急性型:,急性期:食欲不振、精神萎顿、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
3、。病程几周。第二期:食欲、体况,体温基本正常;但仍有白细胞减少。第三期:病猪重现症状,体温再次升高,直至临死前不久下降。生长迟缓,有皮肤损害。病程100d以上。,2.慢性型:,3.迟发性(1ate-onset):妊娠猪 流产、木乃伊、畸形、死产、弱仔颤抖 初胎死亡率高 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但有免疫耐受。出生 后几个月表现正常,随后有猪瘟症状。,“温和型猪瘟”(非典型猪瘟)症状不典型体温4041左右。耳、尾、四肢末端皮肤坏死、发育停滞 后期行走不稳、后肢瘫痪,部分跗关节肿大 可分离到毒力弱的猪瘟病毒,但经易感猪传 几代后,则毒力增强。,症状:发烧重叠拥挤成堆沉郁消瘦,眼睑肿大、眼结膜潮红发炎分泌
4、液增多急性死亡猪全身皮肤散发出血点(斑),尤以耳、四肢末端、腹部及臀部最明显,先便秘后下痢体表污脏不堪精神沉郁共济失调后肢麻痹,神经症状:共济失调猪因腿部疾患引起的鹅步,感染猪常虚弱,蹒跚,呈犬坐式,全身皮肤呈紫红色,衰弱,后躯麻痹,起立困难,病 理 变 化,1.急性和亚急性型:多发性出血:淋巴结、肾脏、脾脏、会厌软 骨病变最有诊断意义。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卡他性、纤维 素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脑炎病变:血管袖套现象,内皮细胞增生,小胶质细胞增多和局灶坏死。,2.慢性型:回肠、盲肠和结肠黏膜坏死和钮扣状溃疡 肋骨钙化,肋软骨联合处、肋骨近端形成明显横切线。浆细胞增多症和肾小球性肾炎,3.迟
5、发性:死产的胎儿全身性皮下水肿,腹水和胸水 胎儿畸形,小脑、肺、肌肉发育不良 生后不久死亡仔猪,皮肤和内脏有出血点 胸腺萎缩,外周淋巴器官严重缺乏淋巴细胞和生发滤泡,下颌淋巴结肿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淋巴结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或红黑色外观,肿大的淋巴结外周出血,肾脏点状出血,肾脏皮质点状出血,脾出血性梗死,脾脏边缘呈紫黑色、边界清楚的隆起斑块,咽喉头、会厌骨出血点,扁桃体出现脓疱,并且严重出血,在含尿的膀胱黏膜上可见点状出血,膀胱黏膜点状出血,小肠,胃、肠道浆膜、黏膜出血,肺散在出血斑点,肺脏中点状出血,心外膜出血,心内膜出血,脑部静脉出血,肋膜有出血斑点,盲结肠黏膜上单个及融合溃
6、疡,大肠黏膜的纽扣状溃疡,结肠纽扣状溃疡,发病后期或慢性感染猪:盲肠、结肠黏膜面呈现纽扣状溃疡,临床诊断:典型的急性猪瘟鉴别诊断:PRRS、链球菌病、败血型副伤寒、猪丹毒、猪肺疫,六、诊 断,实验室诊断 1.检查病毒抗原直接荧光抗体试验(法定)扁桃体、脾、肾和回肠冰冻切片 特异性单抗2.检查特异抗体中和试验、ELISA 检查亚临床感染3.病毒分离鉴定:4.动物接种试验:兔体交互免疫试验,本动物,推荐使用的免疫程序(商品肉猪)为:2025日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以上每猪每次均用4头份剂量的猪瘟活疫苗。若母源抗体不高,哺乳仔猪也不安全,可采用超前免疫,但二免提早到2530日龄,三免5060日龄
7、。,免疫程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大量死亡。因为病猪的耳部发紫,又称“猪蓝耳病”(Blue-ear disease)。近年来,我国流行一种严重的高度致死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新型毒力更强的PRRSV变异株引起。,病 原,Nidovirales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与马动脉炎病毒在生物学、结构和遗传上相近。对热、敏感,脂溶剂、
8、去污剂敏感。可分为美洲型和欧洲型,两者之间交叉保护性差,我国流行株为美洲型。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的NSP2存在基因缺失。,传染原:病猪和带毒猪 感染母猪有明显排毒,如鼻分泌物、粪便、尿。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和不断向体外排毒。,流行病学,持续感染 Persistent infection,传播途径:呼吸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同圈饲养,频繁调运,拥挤)垂直传播(公猪感染后3-27d和43d的精液)(怀孕中后期的母猪和胎儿对PRRSV最易感染)猪场卫生条件差,气候恶劣、饲养密度大,可促进本病的流行。,病 毒 致 病 特 点,PRRSV,吸入、食入、交配、咬伤、针头,粘膜、肺、局部巨噬细胞,局部LN、病毒血
9、症(感染后12h),全身LN、组织巨噬细胞,临床疾病,亚临床疾病,康复或持续感染,排毒,母猪,流产、死胎、木乃尹化胎儿,初生仔猪,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乳猪/生长猪,死亡率升高、生长慢,育肥猪,生产能力、饲料消耗降低,公猪,性欲降低、精子数和活力降低,临床症状,母猪病初精神倦怠、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母猪出现重新发情的现象。早产仔猪在出生后当时或几天内死亡,大多数出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哺乳猪断奶前死亡率可高达60%,仔猪有多种症状,而眼睑和结膜水肿具有特征性,继发细菌感染增加。,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10、,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在感染病毒后48h、60h、72h剖检猪,可见腹膜、肾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脂肪和肌肉等部位发生水肿、肺水肿。流产胎儿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PRRS诊断-病毒分离与鉴定,一、病料 肺脏、淋巴结、心、血清二、细胞 Marc145、CL2621、PMA三、鉴定方法 血清学:IFA,SN 分子生物学:RT-PCR,DIG-Prob问题:疫苗病毒株的干扰,病料问题(死胎的自溶等),PRRS的预防与控制,同步断奶生产、全进全出 4560天隔离期、2130天气候适应期;处理粪便,防止 仔猪接触PRRSV和其它病原体;繁育猪群要保持稳定,以减少成年猪之间或成年猪与其后
11、代间PRRSV传播;分群饲养,分群哺乳.改进饲料、注意营养(维生素、氨基酸等)定期药物预防注意饲养环境(空气)、定期有效消毒,改进饲养管理,控制激发病因,PRRS 疫苗,活疫苗 Ingelvac PRRS-德国 Ingelvac ATP PRRS-美国 Suipravac-西班牙2.灭活疫苗Resp PRRS/PigHPtM(含PRRS和副嗜血杆菌)Resp PRRS/PigHPEtM(含PRRS、副嗜血杆菌)PRRomiSetM(Bayer公司于1997年)自家疫苗(Bayer公司+Immtech Biologics公司),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
12、s,PRV)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猪伪狂犬病的特点,以神经症状为主的两周龄内仔猪大批量发病、死亡。母猪繁殖障碍为特点的怀孕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者弱胎。任何年龄的猪耐过PRV急性感染后,均能形成潜伏感染。在一定的条件下,潜伏状态的病毒能被激活,引起复发性感染并向外散毒。,伪狂犬病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从世界各地分离的毒株都能呈现一致的血清学反应,但毒力则有强弱之分。,病 原,流行病学,多数哺乳动物易感,猪和鼠类是最主要的自然宿主。健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本病亦可经消化道,皮肤伤口传染。从感染猪的精液分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繁殖 障碍 疫病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1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