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流行病防治.ppt
《畜禽流行病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流行病防治.ppt(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畜禽主要流行病及其防治,一.猪链球菌病(一)病原:C、E群链球菌。我国流行的猪链球菌均属C群,对外界抵抗力强,70.50分钟,煮沸3分钟才能死亡。(二)流行病学:各种年龄各种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可经多种途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秋季多发。新疫区的发病率、传播速度均可高于老疫区。(三)病程一般为28天,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70%80%。,.淋巴结脓肿型:主要由混群引起,多见于颈下淋巴结,咽部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有的关节肿胀,病程一个月以上(以慢性为主)。.败血型:往往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2.倒地不起,呼吸急促,很快死于败血症。病程稍长的,精神萎靡,腹下有紫红斑,便秘或腹
2、泻,尿含血液,有的猪有鼻漏,喜饮,眼结膜潮红,一般在1218小时死亡。,.脑膜脑炎型:多发于八周龄仔猪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2.5度,有的中后期体温正常,有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磨牙,伏卧,继而后肢麻痹,四肢做游泳状甚至昏迷不醒.病理剖检:胸部及四肢下端呈紫红色,胸腔及腹腔内常带有黄色液体,肺淤血,肝脾肿大充血,出血。脑炎型的可见脑膜和脑实质充血和出血。,(四)防治:头孢,阿莫西林,大群拌料,病猪肌肉注射。,二猪附红细胞体病(一)病原:该病原结构分类应属于立克次氏体目。附红细胞体病1928年在动物体内检出,1932年印度首次发现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寄生于红细胞或血浆内。(病猪表现黄疸,贫
3、血,发热),(二)流行病学:四季可以发生,夏季发病率高,呈地方流行性,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以母猪和仔猪多见。传播途径:吸血昆虫、手术、人工受精,另外经胎盘垂直传播。,(三)症状仔猪主要见皮肤苍白、黄疸,肥猪一般食欲下降三天后才出现体温升高,4041.5,最高可达42。腹泻,粪便带黏液性血液,后肢抬举困难。全身颤抖,叫声嘶哑、怕冷拥挤在一起。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可视黏膜前潮红,后期苍白。轻度黄疸。耳尖裂干,边缘向上卷起。两耳发红,全身皮肤红紫。四肢蹄冠部青紫,血凝不良。,(四)病理:肝肿成黄棕色,胆汁浓稠脾大而软。全身淋巴结肿大,胸腔,腹腔积液肾苍白。(五)1.核弹头+增免多毒抗(一天1次,
4、核弹头首量加倍连用23次),(四)防治 贝尼尔4mg/kg体重 肌肉注射 阿散酸180ppm 拌料 四环素、土霉素15mg/kg 体重肌肉注射或拌料 914 10-15mg/kg体重 肌肉注射,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蓝耳病(一)病原:RNA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遍北美,又称神秘病,1996年传入我国大陆。(二)流行病学: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传播途径:呼吸道。本病于寒冷季节多见,一般是晚秋发病,冬天流行,春天缓和。,(三)症状:年龄不一,症状不一。1、种母猪: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发情
5、期延长.不孕,妊娠母猪感染后,食欲废绝,高热(40以上)多发生早产,后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产弱仔,预产期延后,流产后,精神好转,有食欲,但无乳,乳头变红,皮肤发绀.耳朵发蓝,所以称蓝耳病。2、新生的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轻瘫,腹泻,粪便粘稠,后多稀薄,脱水,消瘦,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80%,甚至100%,耐过的猪生长缓慢。,3、仔猪:1月龄内仔猪最易感,体温40以上,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腹泻,拥挤在一起,共 济失调,后躯麻痹,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死亡率达100%,4、育肥猪:易感性较差,有 的厌食和呼吸困难。5、种公猪:发病率(2-10%)散发,不发热,呼吸困难、消瘦。,(四)病
6、变:肺呈褐色或黄褐色肝变,卡他性肺炎。(五)诊断:1、每窝有20%以上死胎。2、8%以上的母猪流产。3、哺乳仔猪死亡26%以上。(六)防治:主要控制继发感染采用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对种猪进行预防接种。,四.副猪嗜血杆菌病 又称纤维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近两年来,我国副嗜血杆菌在养猪场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规模化猪厂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爆发,导致较严
7、重的经济损失。,(一)流行病学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是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目前只有较大的化学实验室在做实验室检验,故一般养猪厂不易及时得到正确诊断,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的关系,如果猪发生过蓝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时,副嗜血杆菌病易乘虚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猪有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
8、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嗜血杆菌病的存在可加剧它们的病情,使病情复杂化。,(二)临床症状急性型:往往首先发病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肤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腕关节、肘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产。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肘关节,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
9、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三)剖检变化 解剖时可见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有纤维性或浆液性炎性物渗出,胸水、腹水增多,肺脏肿胀、出血、淤血,有时肺脏和胸腔发生粘连,这些现象常以不同的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四)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尤其是剖检病变),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在血清学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实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本病主要与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而典型的胸膜肺炎则引起的病变主要是纤维
10、蛋白性胸膜炎,并局限于胸腔。,(五)防治措施 地米考星,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克林霉素,病猪采用肌肉注射,大群拌料。,五.猪圆环病毒感染,1.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形式.该病原1982年首次发现,后被确认为猪圆环病毒(PCV)。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北爱尔兰、西班牙、新西兰、丹麦等国家对该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PMWS)是由猪圆环病毒型引起的,1999年,我国河北、北京首次发现PCV。,2.流行病学: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还可经垂直感染,发病率通常为8
11、%-10%,也可达20%。3.临床症状: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一般6-14周龄多发,病死率90%以上。病猪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皮肤苍白或黄疸。有的呼吸困难、腹泻,个别的出现神经症状,大多数淋巴结肿大2-3倍,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4.病理变化:肌肉萎缩,皮肤苍白,有20%的病例出现黄疸,病猪肾肿大苍白,体积增大到正常的5倍,肝脏出现不同程度萎缩,淋巴结肿大,肺肿胀、坚硬或似橡皮,表面有灰褐色小叶,胃肠道也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5.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变,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与鉴定,抗体水平检测。6.防制:无特效药。用黄芪多糖,大群饮水,病
12、猪肌肉注射。,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1957年首次发现,1964年将该病原命名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由于该菌与林氏放线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于1983年将其划归放线杆菌属。1.病原:猪胸膜肺炎放线菌G-,目前有12个血清型。我国主要为7型(2、4、5、10也有)。,2.流行病学:6周至6月龄猪最易感(其它猪也可感染),4-5月份和9-10月份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50%以上。传播途径:呼吸道,也可通过猪与猪直接传播。,3.症状:潜伏期:1-7天(1)最急性:突然发病、体温41.5以上,多见于断奶仔猪,废食,短时腹泻、呕吐,开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耳、腿、体侧皮肤发绀,后期呼吸困难,犬坐式,临死前口鼻
13、流血性泡沫样分泌物,于24-30小时死亡。(2)急性:体温升高40.5-41,不愿站立,厌食,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病程短的24-36h,长的4-5天。,(3)亚急性及慢性:由急性转化而来,体温稍高或正常,呼吸道症状,咳嗽,消瘦,病程达5周。4.病变:肺充血,水肿,肺部炎症,急性多间纤维素性炎,胸膜带血积液,有的脏器粘连;慢性,肺出现脓灶样结节,肺纤维素性炎。,5.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通过细菌分离鉴定,革兰氏染色进行确诊。6.防治:药物治疗:氟苯尼考20mg/kg体重 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另外可用多西环素。,七、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
14、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多种动物不同疾病或病型的统称。包括动物的局部性或全身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性腹泻、败血症和毒血症。1.病原: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一般无荚膜、无芽胞、有鞭毛。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较复杂,由菌体(o)抗原、表面(k)抗原、鞭毛(H)抗原、以及菌毛(F)抗原组成。到目前为止至少有O抗原173种、K抗原103种、H抗原60种、F抗原也正陆续被鉴定。,引起猪水肿病的大肠杆菌能产生一种生物活性物质-水肿因子。引起禽类发病的血清型主要为O抗原,引起仔猪黄痢和白痢的大肠杆菌主要有K和F抗原。(一)、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1、流行病学: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母猪的肠
15、道、产道及周围环境中,因此带菌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的各种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仔猪黄痢最易发生于1-3日龄的仔猪,早的出生后12小时内发病。往往在同窝仔猪中的发病率达80%以上,病死率较高。仔猪白痢多发于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发病的大多是生长快而肥壮的猪。起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可达90以上。猪大肠杆菌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寒冷的冬季及炎热潮湿的夏季多发生仔猪白痢和黄痢,饲料改变,天气湿冷,气候多变时多发仔猪水肿病。第一胎仔猪的发病率较高,呈地方流行。,(1)仔猪黄痢:临床上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粪便为特征。临川症状:潜伏期
16、短,生后12小时内即可发病,长的13天。同窝仔猪相继发病,排黄色浆糊状稀粪,内含凝乳块,很快消瘦,昏迷而死,病程35天。病理变化:尸体严重脱水,胃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小肠壁变薄,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粘膜坏死,胃内有酸臭凝乳块。肠小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出血。,(2)仔猪白痢:特征 排灰白色腥臭浆糊状稀粪临床症状:病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腥臭,腹泻次数不等,病程23天,长的1周,很少死亡,能自行康复,但仔猪生长发育迟缓。病理变化: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脱水,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病变。,(3)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断奶后仔猪的一种毒血症。其临床特
17、征是突然发病,病程短促,头部和胃壁等处出现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本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临床症状:病猪感觉过敏,结膜充血,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等处出现明显的水肿。体温一般正常。,神经症状明显,表现为肌肉颤抖,阵发性抽搐,盲目运动或转圈发展为共济失调,麻痹和倒卧,四肢呈划水样,多数病猪于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分钟或几天内死亡,病死率高达90以上。病理变化:胃壁及肠系膜水肿最为明显。胃喷门区粘膜水肿增厚达2cm以上。水肿夜为胶冻状。小肠,大肠,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腹腔,胸腔和心包腔中有过量渗出液。有的有出血性胃肠炎。,2.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视诊,必要时
18、可进行实验室检测。要与魏氏梭菌,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相区别3.防治:加强分娩舍的卫生及消毒工作,定期对母猪进行预防性投药;加强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定期进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庆大霉素,喹渃酮类药物,氟苯尼考,阿米卡星。,(二)禽大肠杆菌,包括急性败血症,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眼炎,关节炎,肉芽肿及脐炎。1.流行病学:各种品种及不同日龄的禽类都可感染发病。传播途径:消化道,还可经呼吸道,人工受精或自然交配,种蛋传播。该病容易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2.症状与病变:1)急性败血型:突然死亡,病程较短,死亡后的病鸡病变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畜禽 流行病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1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