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学》教案——第七章 交通民俗与旅游.docx
《《民俗旅游学》教案——第七章 交通民俗与旅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旅游学》教案——第七章 交通民俗与旅游.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七章交通民俗(第8次课2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认识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重要作用,了解中外各民族的独特交通方式及习俗,学习交通民俗的特点、主要类型和影响这种民俗产生发展的因素,以此一握交通民俗的一些基本知识,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交通民俗的含义、特征及类型;交通民俗的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模式。三、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案例、课堂提问、PPT演示四、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交通民俗概述;中国交通民俗;交通民俗旅游开发。2、教学设计。【背景分析】国绕走向世界的中国交通”交通工程中的工程伦理彰显大国风范的古代丝绸之路邮轮产业的前世今生中国高铁崛起之路中国大
2、飞机战略等主题,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切实将铸魂育人、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舞程思政内容】1.交通中国课程以丝刑之路与一带一路为纵线、技术与文化交流为横线的交互呈现,既展现了中国现代交通发展的历程,也展示了交通在民族认同、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国乐合作的作用。树立爱国的信念,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而骄傲II2.以中国青藏铁路重大交通工程为例,介绍交通民俗发展中展现出的国家意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要求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3.通过近些年我国在交通领域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去引导学生价值现、文化观的正确建立,
3、建立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促成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识。4.引导学生文明交通出行,遵守交通规则、绿色低碳出行。第一节交通民俗概述一、交通民俗概述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如道路或航线的开辟,桥梁的建筑,车船的制造和使用,交通管理的规约,交通信仰,送别与欢迎的仪式,交通动力的使用等等。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取食物与保证安全,需要不断地来回奔走、迁徙。原始人群的这种经常性地来回往返,最终导致了最基础的交通设施-道路的产生。为将所采的野果和所获的猎物搬运回驻地,这就需要一定的运输工具来完成这一任务,最初靠
4、手提肩扛就能完成物资运送工作,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交往的日益频繁,这己经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于是先进的运输工具就应运而生了。由驯养而来的牛马等动物首先承担了这一使命,随后出现了各种车船等代步运输工具。适应于异彩纷呈的各式交通运输工具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交通民俗也逐渐萌芽、发展、形成了。远行有远行礼仪;赶车有赶车的套路:舟船有舟船的信仰。交通民俗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1)地域性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的信仰、禁忌等等,在民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地域环境。北人乘马,南人乘船:马帮穿行在云贵川的崇山峻岭中,驼队跋涉在西北的沙漠上;黄河上漂着羊皮筏子,乌苏里江上行驶着桦皮船。特定的地域环
5、境选择了不同的交通民俗。(2)神秘性外出旅行无论对旅行者自身还是对其亲戚朋友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因为出门远去就意味着要经历跋山涉水之艰险,以及对不测事件的担忧这样的难题,为了减缓人们外出行路难的内心恐惧,于是就将平安的希望寄托于路途中神灵的庇护上,行路信仰和禁忌也就由此产生。陆路有山神信仰、树神信仰、石神信仰;水路则有妈祖信仰、龙王信仰等等。人们外出时和在路途中都必须对这些神灵予以真诚的敬仰和祭祖,不得对他们有任何的忤逆(不孝顺)和不礼貌的地方,这样也就形成了许多禁忌。(3)等级性各种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使用都有其严格的等级。古代的馆驿是供来往的驿使和官员休息和住宿的地方,根据过路官员的品阶和
6、勋爵,待遇有所区别。官大住大厅,官小只能住小厅,表现出严格的等级观念和制度。(4)行业性因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口趋繁荣,我国传统交通运输行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陆上的各种车把式、脚夫(包括马帮与驼队)、轿夫、水上的船家、筏子客、各重要交通站口、码头的店家、脚行与牙行(代运商)等,在业务方面都有各自的活动领域和技艺传承,并形成了各自的操作规范、旅途规矩、行话、信仰、禁忌等一系列行业习俗。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交通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由于各地环境的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交通民俗,根据交通民俗的载体-交通的不同存在形式,可以将其分为陆路交通民俗、水路交通民俗、空路交通民俗等三种类型。(1)陆路
7、交通民俗迄今为止,人类最古老而且仍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是步行。对这一方式最初的改进就是路。路从存在之日起就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活动提供了通道,而且路的特点必然随着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呈现出新的形式。在以道路为起点的交通设施和以步行开始的交通工具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人们在交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陆路交通民俗。交通设施-道路道路是路的总称,因其大小、形式和用途,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形成多种各具特色的民俗事象。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栈道是我国陆路交通的一大奇迹,也是非常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古栈道本身可以进行旅游开发,更重要的是
8、旅游开发时,可以以古为鉴,有意识地使用栈道这种交通设施,增加旅游者的交通乐趣。纤道。是古代水上交通的陆路辅助设施,为纤夫提供拉纤的通道。这种道路曾经普遍存在于各地的水上交通线。现今不仅有如浙江萧山、绍兴、上虞的浙东运河古纤道,而且还有西南一些地区现在仍在使用的纤道。盘山道和石阶路,民间创造出的适合山地地形起伏较大的道路。盘山道的形式,有石阶式,也有平面式。狭窄的盘山道只能通行人或牲畜,宽阔的盘山道可以通行各式车辆。石阶路在山地交通中应用得更广泛些。冰雪道是冬季严寒地区利用天然河道,或用冰雪人工修建的道路。冰雪道路可以通行滑板类交通工具,如雪橇、爬犁、冰床,也适合行人使用冰鞋或滑雪板。城镇道路在
9、民间传统上,根据路的大小和用途,分别称为街、巷、弄、胡同。弄和胡同,现在都己经作为旅游资源在开发。北京民俗旅游中,串小胡同,看四合院,颇受旅游者欢迎。桥梁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是为了使道路跨过江河、湖泊、海峡、山谷或人工建筑物所修建的建筑物。传统的桥梁,按其建筑材料,可以分为木桥、石桥、砖桥、铁桥、竹桥和藤桥;按其结构,可以分为梁桥、拱桥、浮桥、索桥和吊桥。石桥。主要有蹬步、梁桥和拱桥。蹬步乂称踏石,多设在水浅的河流溪涧上,把石块按一定距离有规律地安放稳固,连接河流两岸。梁桥是我国石桥采用最多的形式,现存的很多石桥属于这种结构,以福建滨海地区最为集中,晋江安平桥为其中之最。拱桥是石桥的主要形式
10、,早在东汉时代,我国已开始建造石拱桥,现存最古老的是河北的赵州桥。另外著名的侗族风雨桥为石桥之变异形式,有拱桥,也有梁桥,上有亭廊,以避风雨。木桥。木桥的历史比石桥还悠久,最迟在西周时代,中国人己经在渭水上建造梁桥和浮桥。木桥的形式很多,有多跨式木梁桥、木拱桥、浮桥、吊桥等。索桥。是以竹蔑、藤条或铁索等作为索具架在河涧之上,以便通行的设施,主要流行于西南和西北地区。其形式最古老的是溜索,以后不断改进,出现了双索桥、多索桥、多索网状桥、多索多孔索桥等。-其他设施在各重要交叉路口及交通沿线都有凉亭、车马店、关塞、货栈、码头之类供客人歇脚、食宿、存取货物之用,它们都是民间传统交通设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11、分。补充阅读资料我国多种多样的桥现代交通迅猛发展,越湖跨河的桥梁类型众多、构造别致、瑰丽多姿。A我国最长的竹索桥一珠浦桥。在都江堰市,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山的内外两江,桥全长340米。它由24根五寸的竹索,用竹蔑编织而成。A我国最长的铁索桥一一沪定桥在四川沪定县的大渡河上,它建于1706年,净跨100米。铁索桥由13根铁链组成,9根承底索,两边各有2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重约1.5吨,由近900个扁环扣联而成。A我国最长的石桥一安平桥。又叫五里桥,在福建省泉州市境内,长约265公里,至今己有8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坚硬的花岗石砌筑的,桥的中亭上有一副对联:世间有佛同此桥,天下无桥长此桥J
12、确实天下没有比这再长的石桥了。A我国最短的石梁桥一锦带桥。此桥在杭州西湖中,它长度仅1米。如果你稍不留意,从桥上走过,还不知道己过了桥。桥旁的清清湖水,千姿百态的山石和绚艳的花木,更衬托出锦带桥的幽雅有趣。A我国孔数最多的石桥宝带桥。这座T-年石桥屹立在澹台(tantai姓)湖和大运河相通的河面上,是从前苏州通往杭州的必经之路宝带桥是我国孔数最多的石拱古桥,全长317米,共有53孔。聪明的建桥工匠把形态多姿的石塔、石狮等雕刻修建在桥上,用来装饰桥面,增添了风采。A我国最重的石梁桥一一虎渡桥。它架设在福建省漳州九龙江上。桥墩上巨大的石梁每根均有1米多宽,1米多厚,20米长。最大的石梁长23.7米
13、,宽1.7米,厚1.9米,重达200多吨。A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拱桥一一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赵县城南2.5公里处,南北飞架于汶河之上。赵县古称赵州,故世人多称赵州桥”、赵州大石桥”。赵州桥,建于隋代开皇至大业年间(595-605年)。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石桥铭序记载:赵郡汶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距今己有1400年的历史。资料来源胡杰:古桥撤趣,载中国旅游报,1997-3-27(2)。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有直接附着于人体的工具,如扁担、背篓等,各种车辆、动物,以及用于冰雪路上的雪橇等等,是交通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车辆是我国陆路交通中使用历史较长,范
14、围最广的交通工具。按车轮数量,可以分为独轮车、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等等:按动力,可以分为人力车和畜力车:按车轮质地和结构,可以分为有辐车、无辐车、木轮车、快轮车、胶轮车等;按车辕数量:,可以分为单辕车和双辕车.独轮车,又称小车、羊角车、鸡公车等等、各地叫法不一,适用范围广,山地平原均可使用。两轮车,大多数畜力车采用两轮结构,如蒙古族的勒勒车、陕西等地的硬辕车、旧时北京的马拉轿车,以及现代的自行车等均属此类。三轮车属人力车,有载人载货两种。四轮车是畜力车,稳定性较好,但对路况要求高,既可载人,又可载货。-动物类交通工具动物除了用于牵引车辆之外,还可以单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民间常用的动物主要有马
15、、牛、驴、骡、骆驼、耗牛、狗、羊和驯鹿等等,一般称之为牲畜,多数既可以骑乘,也可以载物。-其他类交通工具包括冰雪类交通工具和直接附着于人体的交通工具。使用于冰雪路上的交通工具有狗或马拉雪橇:驴或骡拉爬犁;冰鞋和滑雪板也是常见的冰雪交通工具。直接附于人体的交通工具,适用于以人载物的交通方式,主要有扁担、背篓、背架、绳索、布或皮袋、滑竿、轿子等等。(2)水路交通民俗江河湖海本来是隔断人类交通的天堑,但是,当人类受到自然现象的启发,使用技术和工具征服它们用来航运的时候,江河湖海就被赋予了路的意义,成了陆路以外的重要交通通道。而且人类逐渐认识到,水路交通的运输量和速度是传统的陆路交通无法比拟的,从而不
16、断地整治江河、开辟航线、挖掘运河、建造舟船,使水路交通的范围口益扩大,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水路交通民俗。水道及其他交通设施-水道。水道又可以称为航道或航线.按其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天然水道和人工水道;按其所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内河水道和海上水道。在水道中,航运安全、使用频繁的水道,又被称为黄金水道。世界各地都有众多的江河湖海,对其进行开发,就构成了交又分布航运网道。另外还有各种类型的运河和水库等人工水道设施。一一其他交通设施。路中还有很多其他设施和航运有密切的关系,如渡口、港口、船闸、航标等。在现今的旅游开发中,这些都是宝贵的民俗风情载体,对它们的开发利用,还处在初步阶段,应该受
17、到应有的关注。舟船、筏船的历史非常悠久,最原始的就是独木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地发展到了现今的通海巨舶。舟船按其材料分,可分为木船、桦皮船、兽皮船、鱼皮船等。筏的问世可能比独木舟还要早是人类最早的水路交通工具之一。筏大致可分为竹筏、木筏和皮筏三种。这些筏子应用于旅游活动中,己经成了广大游客喜爱的一项节目。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1)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是适应于当地自然环境的需求而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反过来,自然界的地理、气候、水文等因素也作用于交通工具,使得人们在使用交通工具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俗特点。在地域上,平原地带道宽路直,大型车辆易于通行,而山区则道路崎岖,多用牲口驮
18、物,在水网地带,则是以舟代步。在气候上,南湿北躁,因此南方舟相较多,北方则是马车纵横,特别是在炎热的沙漠中,由于骆驼优良的耐旱耐沙特点,成了沙漠之舟。(2)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加强,原有交通设施和工具逐渐不能适应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而要,人们迫切需要有新的更为先进的交通工具和设施来填补这一空缺,正是由于不同时代人类需求的不同,导致了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在以新代旧的过程中,原先的交通民俗也必然受到挑战,宜至发生动摇,最终为新的交通民俗所完全取代。以水上运输工具为例,最初的浮水器具都是一些现成的稍作加工即成的东西,如一段树干、数个葫芦、皮囊等.但这些浮具尚不能将人
19、体从水中完全托起,更谈不上物资的运输了,于是古人就发明了用竹子、牛羊皮等编排成的筏子。然而,筏子作为航行工具毕竟有其不可克服的种种缺陷,于是我们的祖先又开始了到(剖开、挖空)木造舟”时代。随后船体渐趋增大,质量也越来越高,直至现今的通海巨舶”。以筏、船为载体的水上交通民俗也随着筏、船的代代更替而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产生、传承、变异和发展着。例如,明清时盛行于大运河上的漆潼船会到现今则只能以复原的方式展现于世人面前了。(3)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民俗文化是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承并享受的文化事象,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俗旅游学 民俗旅游学教案第七章 交通民俗与旅游 民俗旅游 教案 第七 交通 民俗 旅游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2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