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一、学院概况3二、建设根底3一)区位环境优势显著3二)适应工业强省和区域经济开展需要的专业优势和效劳面向4三)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5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6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具备良好根底6六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根本形成7七建立了四个融合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7三、建设内容8一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8二树立为地方经济开展效劳的观念,扩大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规模11三)开发一体化课程,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17附件一:重点专业校企合作工程建设方案23一生物制药技术专业23(二)数控技术专业24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6四现代纺织技术专业27五光电子技术专业29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31七电子
2、商务专业33八空中乘务专业35附件二: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相关材料37一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各专业课程设置37二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房培训安排40附件三:数控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42一)我院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概况42二)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根本思路44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发46四)加强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师资队伍的建设63五)加强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训条件的建设69附件四: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74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74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课程开发思路81三、电子信息工
3、程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发83四、建设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师资队伍106五、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训条件建设112附件五: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116附件六: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117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一、学院概况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直属湖北省教育厅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全国重点建设师资培训基地;2004年12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6年12月被确定为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7年11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20
4、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立项建设单位;2007年12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校园占地面积1610亩,建筑面积51.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73亿元;教师总数1228人,其中专任教师819人,兼职教师287人;教授14人,副教授204人;14个系、57个专业;在校生数17364人;年办学收入1.2亿元;教学设备值万元;实训中心37个、实验室162个、校外实训基地183个;图书馆纸质藏书万册、电子藏书40万册。目前已具备了容纳在校生20000人、每年为社会输送6000-7000名高技能人才、年职业技能培训IOoOO人次的人才培养能力。二、建设根底(一)
5、区位环境优势显著学院地处湖北最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湖北省是我国工业大省,十一五期间,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确定了4个目标: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开展和提升效劳业;开展和完善根底设施与根底产业。以培育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石化、食品和纺织6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现代制造、网络通信、纺织、生物制药、电子商务和航空效劳等行业将会有大的开展。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在十一五期间,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交通通信枢纽,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效劳业中心,真正成为促进中部
6、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10个百亿产业,分别是光通信、移动通信、半导体、消费电子、激光、创意软件、生物医药、高科技农业、环保、现代装备制造业等,逐渐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现代制造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竞相开展的产业格局。近年来,以富士康、中芯国际、美国IBM等为代表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落户武汉中国光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近50家。这些企业入驻后,每年带来人才需求(指十一五期间)年均20万人以上,其中大局部是高技能人才。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学院实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产业依托,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障,也为学院效劳
7、区域经济建设奠定了根底。(二)适应工业强省和区域经济开展需要的专业优势和效劳面向多年来,学院针对湖北省经济开展战略和学院所在区域的产业特征,利用校企相依、产学相连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性职业院校专业布局适应面广的优势,灵活调整和设置光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空中乘务等专业。目前,学院已开设专业57个,有国家精品专业建设工程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0个。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光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现代纺织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空中乘务等专业已经具有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同类学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学院根据效劳区
8、域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利用学校+企业+社会的合作机制,根据东湖开发区及光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华中数控、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武汉联合药业集团等100余家企业签定订单培养协议,学院已为周边企业培养4000余名毕业生,成为开发区及光谷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开展所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利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机械、电子信息、管理、建筑、旅游等类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己累计为省内外培训职教师资2000余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年均IOoOO人次以上。(三)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学院成立了继续教育管理处、校企合作管理处等机构,大力推动产学结合,
9、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较早建立起了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曾为葛洲坝集团、平顶山煤矿、海南三亚机场、深圳热工仪表等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2001年,以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合作为标志,正式开展订单式培养,并在一系列省部级科研工程的根底上总结提炼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根本特征,建立起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目前全院14个系有20多个专业实行了订单式培养。2005年,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学院牵头,联合全省40多所职业院校和省内外120多家企业组建了湖北现
10、代制造、湖北电子信息和湖北旅游三大职业教育集团,为产学合作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以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为重点。课程改革方面坚持做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相结合。按照一教双证的要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大力推进综合课程与双证课程的开发。近两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探索成为学院教学改革的主体,开发了一批表达岗位工作任务的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思路,实施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集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较有代表性的有产品教学、单元教学、工作室教学
11、、顶岗实习教学、工程教学等。(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具备良好根底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校企合作的原那么,努力推进真实生产和仿真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集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满足专业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网络。先后建成了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制造技术中心、光电子技术中心等37个多功能实验实训中心(含162个实验实训室);学院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包括富士康、华为、海尔等行业领先者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有180多个校外实习和就业基地;并与海尔集团等企业共建了海尔培训中心、华中数控培训中心、激光应用技术实训中心等共享型的生产性实训
12、基地。(六)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根本形成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注重双师素质的培养与双师结构的优化。包括积极从企业引进人才,输送骨干教师到企业培训,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先后派遣40余名教师前往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学习、培训和讲学。自2000年以来,学院新增专任教师近400人,其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骨干110余人;获得硕(博)士学位的教师250余人;企业兼职教师到达2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比例逐年提高。根本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七)建立了四个融合的教育质量
13、管理体系为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学院于2003年引入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了三级管理与三级督导相结合、教学实施与教学督导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学院在实施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实现了四个融合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标准相融合,将学院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融合,将学院常规工作检查与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相融合,将学院日常教学督导机构与IS09000贯标管理机构相融合。三、建设内容(一)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1.校企合作总体目标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抓住学院所处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乃至武汉市经济快速开展、
14、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工程建设两大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以此为根底,完善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赢根底上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打造中央财政支持的5个、地方财政支持的3个品牌优势较强的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通过改革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学院内涵建设中突出存在的以职业能力为根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结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集生产实训、虚拟仿真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和柔性化管理体系;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建设等问题。2
15、.推进校企合作具体内容(1)专业建设通过校企深度融合,重点建设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生物制药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现代纺织技术、光电子技术等5个重点专业,由地方财政支持的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空中乘务等3个重点专业。其中,数控技术、现代纺织技术两个专业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二年制改革的典范;其余光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六个专业,成为湖北省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建设的标杆。以紧密而稳定的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形成内联度、共享度高,适应区域产业行业开展需要的特色专业群;整合专业建设成果,形成8个专业包。以此为根底,带动学院整体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2)课程设
16、置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的长效机制,以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2门,其中,到达省级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27门、国家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10n(力争有3门左右能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开发反映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64门。新编具有工作过程导向特色的教材100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2部,省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32部。(3)培养方案依托职教集团等校企合作平台,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创新多样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工作任务导向、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的1+1(学校1年+企业1年)模式,适应生物制药行业生产特征的短时制与全程式结合模式,“全订单一一全过程模式
17、等。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达100%,其中订单式和工学交替式(含半工半读)的培养规模到达办学规模的60%左右,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到达100%。调整专业教学方案设计要求,使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以及工学交替、工程教学等作为常规培养模式及教学环节的专业到达100%。将勤工俭学和生产性实习实训相结合,进一步标准和完善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与专业学习相一致的顶岗实习制度。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形成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4)师资建设根据重点专业及所带动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引进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专业带头人31人;引进骨干教师6人,培养骨干教师70人;选派1
18、46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使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人数到达80%以上;长期聘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398人,使专业教师队伍中来自于企业的教师比例到达50%以上,保证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讲授和指导。(5)研发课题新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等9个研究所,使学院研究所到达12个,为教师搭建科研及技术开发与效劳的平台,为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技术开发与效劳提供理论和条件支撑。建设期内,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不少于25600人次(含2007年完成的10020人次),其中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不少于IlIIo人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技术开发与效劳包括纵向、横向科技课题,新技术、新
19、工艺、新设备等应用方面的培训,带有研制性质的技术攻关等),年均技术开发和技术效劳经费到款额450万元。(6)实训基地通过建设,建成一批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虚拟仿真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其中,新建34个实训室,改造升级36个实训室,使数控技术、光电子技术等8个实训中心到达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带动学院其它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新增校外实训基地84个,使生产性实训到达实践教学总量的80%。为配合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实训教学条件建设需要,新建一栋面积为15000平方米的第二工业实训中心。3.选择重点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学院将在生物制药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现代纺织技术、光电子技术、计
20、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空中乘务等专业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校企的深度融合。重点专业校企合作工程详细建设方案见附件一。(二)树立为地方经济开展效劳的观念,扩大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规模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号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采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结合、弹性学制、学分制等多种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1.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
21、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开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根底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鼓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开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要实
22、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开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等经济和社会开展的诸多方面,都需要我们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教育改革,加快高技能人才教育开展。2.加大对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力度的意义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把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摆上更高的战略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实现高技能人才教育的快速开展。我院积极响应了国家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教育的号召开展帮扶当地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此工程的成功不但表达了我院作为全国示范性院校的风范,同时有助于加快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23、,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者的作用,使企业获取更大的开展空间,同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给我院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更利于我院的长远开展。3.牢固树立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企业开展效劳的观念。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开展的新形势和湖北省高职教育整体布局与开展情况,结合中部地区、湖北省和武汉地区经济开展需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开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扩大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规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逐步确立了学院的开展目标、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24、社会效劳等立足湖北、辐射全国、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效劳的办学定位。4.社会效劳积极主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示范作用开始显现。(1)广泛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学院利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管理、建筑、旅游等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培养中级人才职教师资(即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并积极参与扶持相关中职学校的教师转岗培训,加大对湖北省设计工业学校、罗田理工中专等省内学校对口专业培训附件一),累计培训职教师资3000余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养与鉴定年均100Oo人次以上。2003年12月至2005年7月,根据中法政府协议,学院“中法湖北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聘请法国工
25、程技术专家和教育专家,举办了三期职业教师培训班,为来自全省44所职业院校的教师以及神龙汽车的职工进行了培训。(2)积极开展科技效劳工作。学院地处湖北最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周边高新技术企业林立,大学和科研机构密集,占地理和教学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效劳工作。社会弱势群体的再就业培训。我校作为全国示范性建设院校,积极发挥学科技术优势,先后进行再就业阳光工程的培训,主要针对社会下岗职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进行从计算机根底到计算机应用等根本技能的培训。在职职工的技能培训。学院与中铁十一局,竹叶山集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武汉分公司等大型企业长期开展在职职工培训
26、,并先后承当并完成了神龙汽车公司温度、湿度控制系统技术改造等20多个技术开发工程,与海尔集团合作在学校设立了海尔电子培训中心。学院华泰机电技术研究所先后开发出限电器、调频教学电台、微放管自动测试台等十多种新型实用产品,其中多项获国家专利,通信设备过压保护用气体放电管多路多参数自动测试分选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学院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效劳湖北先进单位称号,是近几年来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高职院校。(3)采取多种学习方式,不断扩大社会和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人才培训规模。菜单式培训。在职业培训中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企业对职业岗位上知
27、识和技能的菜单式要求,按点菜的方式,配置出灵活多样、实践性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培训教学方案。为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掌握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全日制教学。2004年,应竹叶山集团人才资源部对局部员工实施物业管理岗前培训的要求,经双方初步协商后,我院拟制物业管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对培训学员采用脱产方式进行全日制学习。学员应按学院要求在学习培训期内住校学习(住宿安排待进一步落实),学院对学员将按全日制普通学员的管理方式,严格进行学习考勤和生活管理。培训师资以现场的管理师和工程师及实训指导教师为主,学员以实习、实训操作为主,课堂理论教学为辅.弹性学制。
28、开展学分制弹性学制培训试点工作,为在职职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在职职工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弹性学习时间,接受高级职业资格培训和高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学员在2-5年内到达规定学分后,经过技能鉴定和毕业考试,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证书。学分制。积极推行学分制,实行双证沟通,建立与各种工学结合方式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以利于学员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支持学员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因材施教,满足学员多样化、个性化开展需求。强化时间教学环节,吸收企业参与制定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评价标准,坚持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
29、价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改革学员学业考核方式和管理制度,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考评体系。加强教学管理根底工作,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5.扩大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规模的方案(1)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全面启动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完成全部实验实训设备采购的招标工作。完成新建27个、改扩建24个实习实训室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并投入使用。新增校外实训基地37个。(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重点专业为主,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5人,引进和培养双师素质骨干教师30人。选送32名教师到国内外一流技术大学进修,选派39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聘用
30、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65人左右。(3)教学资源库建设:以自主开发和购置优质教学资源相结合方式,完成7个重点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开发专业教学包4个、课程包19个、网络课程22门。完成数字化图书资源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采购工作,完成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建设的采购招标及主要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初步建立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并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4)社会辐射与效劳能力建设:开发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职教师资培训包,完成中西部地区职教师资培训每年不少于500人次。校企合作培养企业职工每年不少于2000人次。培养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不低于1000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不少于10000人次
31、。派出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工程,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效劳,面向社会和企业在职职工开展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提高培训,每年2000人次。继续做好与省内和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对口交流与支援工作,至少再与省内1所高职、西部地区1所高职开展对口交流与支援,培训中西部院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300人次,全面发挥示范性建设院校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向国外宣传我国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全省高职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和声誉。境外就业培训与交流300人次左右。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相关材料详见附件二。(三)开发一体化课程,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32、1.积极开发一体化教学课程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别离或一门课程、一个实践环节单独操练的做法,强调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表达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学院拟在数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两个专业中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到假设干工程之中。数控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方案详见附件三。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方案详见附件四。2.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蔑设,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根本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肩负
33、着重要使命,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取决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适应改革开展和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只有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根本保证。(1)明确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我院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按照新形式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以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高素质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具体的建设思路为:一是重视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协调开
34、展,将双师素质的提高与双师结构的优化并举,特别注意强化专业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效劳能力的培养,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在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教学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建设,提高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二是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造就一批在行业和企业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技术专家;三是以产学合作为桥梁,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讲授的机制;四是以教育部正在推进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国家和省级高校教学名师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五是进一步推进人事分配
35、和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教师特别是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鼓励机制。建设目标:总的目标是通过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建设,使我院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成为全国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典范。近两年的具体目标为:根据重点专业及所带动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培养专业带头人近30人;引进培养骨干教师60余人;每年选派70多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使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人数到达80%以上;平均每年聘请200名左右来自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大师、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到专业教学团队中,使专业教师队伍中来自于企业的教师比例到达50%以上,保证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上述兼职教师讲授和指导。(2)根据国家高技
36、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建设要求,结合我院师资队伍的现状,切实规划、落实、执行一体化教师建设的各项建设任务和建设内容统一教师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将新形势下高职开展对师资的新要求、新压力转化为教师自我提升、自我开展、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需要将高职示范性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转化为每位教师的内在需求,促使每位教师再学习、再实践、再提升,自发自主的提高完善自己的职业专业能力及适应新形势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等各项能力。为此,学院需要组织一系列的学习、发动、讨论、研究,聘请国内高职届的知名专家、学者、校长等专业人士来院讲学,从根本的新名词、新概念入手,引导教师学习理解研
37、究新的高职教育理论,明确努力方向,自觉实践,不断提升内在素质。重点抓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建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建设是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它目前也是制约高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开展的一个瓶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示范基地建设的水平和成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建设实际上成为了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此项工作,首先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开展要求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资格标准进行科学的界定,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实现学院的建设目标。切实加强双师素质的培养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随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教育教
38、学原那么方式的改革,双师素质成为了高职教师的首要要求,针对目前的师资队伍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的现状,学院要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途径,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机制,创造条件和时机鼓励教师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工作岗位,锻炼实践,提升双师素质,胜任教学工作,创新重构新形势下学院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到达兼职教师充分融入日常的专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充分利用发挥兼职教师的优势和作用重新评价审视新形势下兼职教师在学院专业教育教学中特别是示范性建设中的作用,充分认识到兼职教师对于示范性建设的特殊意义,组织细致的调查研究,以人本,积极探索适应需要的结合实际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加点兼职教师库的建设力度
39、,建设一支适应学院开展需要的优化的兼职教师队伍。积极探索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立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开展要求、符合高职教育开展规律、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在原有的三级建制、二级管理、重心下移的根底上,进一步科学地界定学院和二级院系专业教学团队的管理职能,强化目标管理,管理重心下移。加强专业教学团队校级宏观决策调控的职能,建立促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各项教师管理制度,包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关于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方法、教师双师素质资格认定标准、关于引进高层技术、管理人才
40、管理方法、关于引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方法、教师培训管理方法、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训管理制度教师指导实习实训管理细那么、楚天技能名师管理方法等。(3)成立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大经赛投入力度,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各项保障一是成立由分管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院领导挂帅、各级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管理组织机构,明确机构和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职责,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上级有关部门和学院应筹措专项资金,确保建设任务的按期落实。3.蔑设一体化教室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验、实训、考证等于一体,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教
41、师在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原理,又可以进行实践动手训练。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别离的传统授课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能够穿插进行,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对学校统一投资建设的一体化教室应该根据各专业课程要求配备根本的实践设备和材料,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气氛和环境;其次,还要根据课程工程自己开发制造一些小的实验实训设备。这个实践过程对老师和学生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实践过程。第三,与有关企业共同建设生产、研发于一体的教室。附件一:重点专业校企合作工程建设方案(一)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了更好的把握专业建设开展方向,本专业组成了由周边4家企
42、业的有4名高级技术人员、3名专任教师参加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研讨活动。主要活动事项为:期终、年终教学反应信息分析与评价;专业教学方案修订研讨与审查;课程改革研讨与论证;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方案、教学方案研讨与论证。从2004年开始,本专业先后与武汉同和生物技术、湖北黄石李时珍药业集团、武汉友芝友生物科技公司等三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订单培养学生151人,占本专业在校学生的25%,直接就业105人。由校企双方联合提出工程,每年围绕工程组织一次DIY工程报告会。学生在进行工程分析研究的根底上,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检索科技文献、撰写工程综述、作公开演讲。现已编
43、辑成册DIY工程文集三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4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人;具有高级工种考评员资格和GE(美国通用)公司层析技术教师培训资格证书的专任教师各2名。为黄石李时珍药业集团、武汉同和生物技术提供了有机物中重金属含量测定、提取物母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等6个工程的技术效劳。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现有生物技术根底、仪器分析、生物与化学技术等8个实验室和制剂工艺、微生物技术应用、药物分析检验技术等3个生产模拟实训室。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拥有设备仪器470多台套,总价值达780多万元。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个。(二)数控技术专业学院早在1994年就在机械类各
44、专业开设了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1999年应华中数控股份的要求,合作开展订单式数控中级技术人员的培养并开办本专业。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单元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2006年二年制数控技术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近年来,在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改革的根底上,对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综合课程开发、双证课程开发以及相关教材开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单元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学院依托数控
45、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行了湖北省科技重点工程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提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特征,并以这些特征为根底,构建起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该工程的研究成果被教育部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操作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在全国推广。2005年,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教学方案,企业提供局部设备和师资并参与培养过程。这一模式推进了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率到达94%以上。2004年,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
46、举办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在湖北赛区比赛中,学院三名学生获得湖北省数控技术能手、湖北省数控技术标兵称号,学院获得大赛团体一等奖。两名选手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大赛,均荣获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一等奖。数控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兼职教师6名,其中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占50%,青年教师都具有数控高级工以上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教师占44%,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33%,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占33%o其中4名教师参加过中法职业教育师资培训,5名专任教师的企业工作年限超过7年,5名教师获得数控工艺员证书,5名教师具有数控机床操作中、高级考评员资格。在社会效劳方面,先后为中原电子集团、709所、9603
47、工厂、武汉航空仪表厂等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效劳和职工培训效劳。2002年至2003年,学校投入1200余万元建成能根本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数控实训基地。2004年,数控实训基地被授予国家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称号。该基地现有与数控技术专业相关的各类技术中心8个,其中传统机床80台、各类数控机床77台,仅各类机床的价值就达2000余万元。多年来,学院凭借与行业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数控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的顶岗实习和专业教师的挂职锻炼。为探索政产学合作之路,学院于2006年牵头成立了湖北现代制造技术职教集团,该集团包括湖北省机械汽车行业投资促进中心、华中数控股份、凡谷电子、中元电子集团、长江融达电子、717研究所等政府及几十家大型企业、科研院所。本专业学生可以安排到职教集团单位参加实训或顶岗实习;企业的员工也可以到学院学习、培训,产学合作实现了双赢。(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本专业坚持立足湖北、面向中西部、突出为地方经济效劳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一懂两会懂冲塑模具设计、会进行冲塑模具制造、会经营管理)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2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