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打印稿).docx
《国际投资学(打印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学(打印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一.国际直接投资FDI: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权、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国际间接投资FlI:投资者通过购置外国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区别:有效控制有效控制标准由国际投资主体所拥有外国公司股权比例确定.持久利益原那么IMF对FDl的定义为了在一个国外企业获得持久利益而进行的投资,在国外企业的管理中拥有实际的控制权。FDl的投资对象为实物资产Fn的投资方向为金融领域波动性比拟:FDKFII原因:1.FDl关注长期利益Fn关注快速金融收益2.从客体的流动性上看3.FD1投资动机多样化Fll只追求快
2、速金融收益-.2001年以来调量整理阶段1.投资规模2000年2006年(兴旺国家FDl流入量减少,开展中国家FDl流入平稳渐升)2.投资分布排名母国经济体东道国经济体1985199520051英国美国441162822中国香港中国481202423美国英国19852344日本美国1510519056德国美国493746831841777美国加拿大()365171X荷兰美国17281649中国中国香港7016410维尔京群岛中国香港46144加拿大美国2006年,世界主要投资国和地区排序:荷兰、法国、英国、日本、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中国香港开展中国家吸引投资90%以上集中在东南
3、亚、东亚、南亚,50%集中在中国,其它吸收FDl较多的国家还有印度、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3.投资业绩外向外国直接投资业绩指数一一国占全世界外向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比例与其占全世界GDP比例之比位居榜首者包括比利时和卢森堡、巴拿马和新加坡,此外荷兰、瑞典、瑞士和英国及其他兴旺国家也名列前茅。4.投资行业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已转向效劳业,主要集中在贸易和金融领域,两者2002年仍占效劳业外国直接投资内流存量的47%和流量的35%.供电、供水、电信和企业活动(包括IT带动的商业效劳)正在占据越来越显要的地位.例如,从1990-2002年,发电和电力配送方面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
4、值增长了14倍:电信、仓储和运输增长了16倍:企业效劳增长了9倍.第一产业(初级产品在FDl中地位明显降低,矿业、石油业、采掘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投资流向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形式出现了低股权安排、非股权安排、跨国企业间的战略联盟等跨国公司内部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公司网络)第三产业(在FDl中地位显著提高,增长快于其他部门金融业吸收FDl最多)5.投资方式国际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分化进入21世纪来,局部资金开始撤离股票市场,国际债券总体增长幅度十分可观,从其构成看,政府债券市场的开展更为迅速。欧元启动后迅速走向一体化的欧洲政府债券市场开始引起国际资本的关注。6.80年
5、代以来国际投资迅猛开展的原因:科技进步引起的生产力飞跃所导致的国际投资大开展国际金融市场大开展引起的FIl大开展国际政策环境白山化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7,为什么开展中国家在FDl中的作用在增强?(尤其是作为东道国):经济因素(经济增长率市场规模投资利润劳动力素殖)政治因素(改革加快,鼓励私营部门开展,允许外国资本介入提高开放化的程度,效劳业、金融市场自由化参加了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跨国公司战略因素(跨国公司体化战略)三,国际投资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一)就业和收入水平对母国影响对外投资相当于“工作出11,减少就业时机:另一方面,海外子公司和母国的业务往来,也会带来就业时机的增加.对外投
6、资产业重构,生产率增加,收入水平增加;另一方面,工作出口导致国内对劳动力需求下降,收入减少。对东道国影响就业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会带动12个相关就业,无论从就业数量还是质量上,对开展中东道国的影响最大.原因:1.开展中国家吸引新建投资较多2.开展中国家吸引劳动密集型投资较多二)进出口及国际收支水平对东道国影响(以我国为例)见教材24页表1-7我国吸引生产出口型FDl较多,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额的70%。在短期内,引进外资除直接增加外汇外,还通过加工贸易出口获取外汇。但从长期看,外资企业会将投资利润汇回母国,也会通过转移定价避不兑,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对母国影响短期内:对外投资,输出资金;对
7、外投资代替对外出口减少创汇长期内:海外广公司将利润汇回,对国际收支产生有利影响(三)示范和竞争效应跨国公司的优势: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组织、研发、规模经济。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对东道国同类企业有示范作用,同时也加大了东道国外乡企业的竞争压力,刺激其进行技术创新,效劳改善等。如果东道国企业的生产效率缺乏以与跨国企业形成竞争,那么可能被逐出市场或被购并,市场形成垄断或寡头的格局.(四)技术进步水平技术外溢作用,推动东道国技术、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1.FDI多采用成熟的标准化技术,东道国可以通过模仿和应用成熟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成功经验直接获得技术外溢效应。2.外商带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3.
8、在华的FDI创造了就业时机并培养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4.FDI通过增大外部竟争压力刺激国内企业参与竞争5.社会责任趋势外商传递技术到其供给链上的相关(企业跨国蜜蜂:传播社会责任,和谐进步,实现可持续开展。)(五)产业结构水平产业结构一一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二产业:效劳业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FDI对东道国和母国均有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对东道国而言(开展中东道国):直接带动资源进入制造业,通过技术外滋促进技术进步对母国而言:转移衰退产业集中资源开展优势产业问题,产业空心化(母国)-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
9、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是:I.高度兴旺的国家和城市,将大局部物质生产部门都转移到了欠兴旺的国家和城市。2.物质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明显减少,进口逐渐增加并超过出口,以致出现国内物质需求依赖外部进口的供求结构,造成贸易收支(主要是工业品贸易收支)恶化甚至转向逆差.典型国家:美国(六)资本形成效应对东道国影响:两缺口理论两缺口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HB钱纳里等提出的,他们认为开展中国家要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率,就必须处理好投资与储蓄、进口与出口的关系AS=C+S+T+MAD=
10、C+I+G+X设T=G那么S+M=I+X有S-I=X-M如果储蓄小于投资,就会出现储蓄映口:如果出口小于进口,就会出现“外汇缺口.其解决方法是引进外资,以刺激出口,提高储蓄水平,到达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目的。FDl增加东道国资本存量且绿地投资效果大于跨国购并FDI会带来后续性追加投资FDl会带动母国相关企业追加辅助性投资FDI会增加东道国投资时机,刺激更多来自世界各国或者本国投资对母国影响: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巨额利润也可以加速母国资本积累,但如果跨国公司外向程度太高,对外开展脱离母国,那么会对母国国内资本积累产生不利影响。(七)产业平安效应产业平安:宏观含义一国制度安排能保证产业结构合理,各产业能
11、有活力地持续开展中观含义一行业内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有-定规模,有可持续开展能力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西方主流优势理论一、厂商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斯蒂芬海默SHymer在1960年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开始中提出1、理论的前提条件市场的不完全性传统假设多以完全竟争市场为前提A.什么叫市场完全?市场具有效率、信息不产生费用、没有贸易障碍、公平竞争B.市场不完全的表现:政府政策的不完全性关税、进口限额等政府其他管制,如价格管制、利润管制等IJ然的不完全性:产品与要素市场、规模经济2、理论解析(1)美国对外投资在于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2)市场不
12、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3)如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运行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对外投资就不可能发生:(4)由于存在不完全竞争,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给(技术优势,先进管理,资金,信息,国际声望,销售,规模经济等);(5)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具有人文,地域,制度等优势,但跨国公司仍具有净优势.3、理论核心内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垄断优势,通过FDl,其垄断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打败东道国同类企业成为寡头垄断厂商。简而言之,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更可能是出于寡占竞争的需要。4、评价积极方面:(1)垄断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代替完全竞争来解释
13、国际资本流动:(2)把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区别开来;(3)可以很好的解释跨国公司的横向与纵向投资.消极方面:(1)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无法解释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行为:(2)没有涉及区位选择的问题.理论开展:将垄断或者寡占优势的解释从物质资产优势转移到技术、管理等无形资产上.世界经济将变得越来越像美国经济,即大公司遍小整个大陆,藩透几乎每个角落.二内部化理论1、理论的思想渊源1937年科斯企业的性质企业在市场机制下交易、活动,会产生交易本钱,而企业内部组织是一种低本钱有效的生产联系方式.交易本钱一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本钱。事前本钱一签合约、搜寻信息、协商
14、条件事后本钱保证合同履行的监督本钱2,理论的开展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中对企业内部化从交易本钱方面做了进一步阐述: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本钱,较高的利润:因此,传统的小公司会被多部门的大企业所取代。即:交易活动的内部化.该阐述对现代工商业的起源做出了解稀。3、内部化理论的假设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上经营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出于节约交易本钱的考虑,企业会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内部化跨越国界便产生了跨国公司4、市场内部化的收益与本钱比拟市场内部化的收益:用内部行政命令取代市场交易,大大降低市场交易本钱和交易时滞。对
15、内部流转的中间产品制定转移价格,提高整个公司的整体利润.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比方,绕过贸易壁垒进行投资、充分利用东道国优惠政策等.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知识产品的市场机制失效。(针对垄断优势理论提出)市场内部化的本钱;资源本钱整体市场被分割,不能利用规模经济优势。通信联络本钱-广公司保护公司技术与财务秘密,与母公司联络本钱增加.国家风险本钱-面临东道国的政治风险。(战乱外汇转移国有化)管理本钱跨国公司管理全球子公司,管理监督本钱增加。对两者进行比拟:当:市场内部化收益外部市场交易本钱+内部化本钱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跨国市场内部化.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背景:美国学者雷蒙德-弗农(R
16、aymOndVernOn)(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提出.用产品周期的概念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2.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lifeCyCle),简称PLC指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分为导入期(IntrodUCtiOn)增长期(GroWth)成熟期(MatUre)衰退期(Decline)导入期:新产品刚进入市场,在创新企业所在国家及其它工业兴旺国家里产生逐渐增加的需求:创新企业占据技术装断地位,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资金增长期:产品销售量上升,利润迅速增加,次兴旺国家开始仿制这种新产品,技术垄断被打破,但未完全扩散。重要的生产要
17、素,资金、技术成熟期:技术开始痛型,其它厂商可以较容易获得产品技术知识,原有创新国失去垄断优势地位.开展中国家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逐渐升温,并开始仿制重要的生产要素:资金衰退期:新产品成为标准化产品,更多厂商进入产品市场,大批量生产,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降低,本钱在竞争中占主要地位,厂商间展开剧烈竞争,最初的创新企业的优势完全丧失.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原材料3.理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产品生命周期四阶段更迭的必然结果。假设世界上存在着三类国家:新产品的创新国(兴旺国家)新产品的模仿国1(次兴旺国家)产品的模仿国2(开展中国家)产品的生产将依次在三类国家间转移转移过程:导入期一产品主要满足
18、本国市场的需求,只有少量产品出口到次兴旺国家。创新企业具有技术垄断优势,生产未转移,国际直接投资未发生.增长期次兴旺国家开始仿制,并为了维持市场份额采取限制进口政策,创新国跨国企业绕过贸易壁垒向海外扩张。兴旺国家向次兴旺国家FDl原因:绕过贸易壁垒FDI防止技术外溢(技术产品的市场机制失效)而内部化成熟期次兴旺国家越夹越多仿制,开展中国家经历增长期内次兴旺国家的经历过程。兴旺创新国和次兴旺国家均向开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兴旺国家、次兴旺国家向开展中国家FDl原因同增长期衰退期技术垄断优势完全丧失,降低劳动本钱成为第一要旨,产品生产完全转移到开展中国家.4.评价优点:从产品技术的角度答复了企业为什么
19、要到国外去投资和为什么能到国外去直接投资,也答复了到什么地方投资的问帽局限性:只能用于解释一般正常产品不能量化地描述事件之间的时间差,对实际决策帮助不大不能很好地解择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FDI该理论认为母国丧失垄断优势才对外投资.事实上,许多跨国在保有垄断优势的同时还对外FDL或凭借垄断优势对外投资产品生命周期不-定最终走向衰退,日本的汽车和电子工业不断创新,改造,防止了产品的标准化和老化5.该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产品的创新要不间断要迅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新产品,迅速利用其有限的时间段,出口创汇适时建立子公司,不能因为贸易壁垒而放弃对方市场四.厂商增长理论1.理论开展(经过两个阶段)195
20、6年彭罗斯对外投资与厂商增长指出:任何一种企业都具有FDI的倾向,这是经营规模扩张的表现,这种扩张取决于厂商特有优势(管理优势、技术诀窍、知识产权等)。1960年后,该理论得以完善.建立起厂商的行为模式。2.理论内容假设前提:公司所有权、经营权相别离;厂商经理可以在相当独立程度上做出决策.厂商规模与经理报酬之间的关系比与厂商利润之间的关系更紧密。理论内容:厂商经理偏好扩大规模,而非增长利润,FDl是厂商经理追求增长最大化的自然结果。3.理论分析厂商经理的扩张战略是以降低股东红利来实现的.4.比拟经理控制下和股东控制下的FDI经理控制股东控制遇到好时机才扩张(出现折线的原因)A在任何时间下销售量
21、大于B早作出海外扩张决策A点C有弯折为股东等待契机才进行海外扩张五.比拟优势理论1.理论产生的背景微观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根本都可以得出结论:只有拥有雄厚资本和高技术的大企业才能拥有独占市场的优势,才能有能力从事对外投资。70年代中期以后,口本学界开始对举断优势理论提出异议.从口本的情况分析,对外投资的主体大都是中小企业,所拥有的是易为开展中国家所接受的劳动密集型技术优势。至70年代以来,日本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教授提出了比拟优势理论(又称作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不仅在日本,而且在欧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被认为是“小岛设想,“小岛主张,小岛方案,小岛清模型.2.理论内容国际直接投资应该从本
22、国己经处于或者即将处于比拟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是东道国具有比拟优势或者潜在优势的产业。这种投资可以使东道国因资本、技术的限制而未显现出来的比拟优势表现出来,扩大两国间的比拟优势差距,实现更多、获益更大的贸易。3.比拟优势理论的观点国际投资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从比拟本钱上统一,都应以最大限度发挥本国比拟优势为目的.比拟优势理论分析的口本对外投资属于贸易创造型.判断比拟优势应从本钱比率出发,而并非基于绝对本钱.转移边际产业时,应从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开始,可以产生更大的比拟优势.4.比照拟优势理论的评价比拟优势理论所分析的是兴旺国家对开展中国家的产业和技术转移所研究的对象是日本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投资 打印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2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