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讲稿: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
《外科讲稿: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讲稿: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9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周围血管和 淋巴管疾病,动脉血管疾病:动脉是供血通道无论是器质性改变(狭窄或闭塞),或功能性疾病(血管痉挛),都会造成供血不足,引起组织器官缺 血的临床症状。,症状学,一、疼痛:1、间隙性疼痛:A、肢体活动时疼痛:当肢体运动时,耗氧量增加,需要相应 的供血量增加。但由于血管狭窄或闭 塞而供血不足,引起肢体疼痛,临床上 出现间隙性跛行。随着狭窄或闭塞程 度的加重,间隙性跛行也逐渐加重。表现:由沉重、乏力、胀痛、钝痛到痉挛 痛,甚至锐痛。,B.体位性疼痛:肢体所处的体位与心脏平面的关系,也可 影响血供改变。当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时,抬高肢体供血减少,可诱发疼痛发生。而 下垂肢体,可增加血液供应缓解疼
2、痛。C.温度变化疼痛:寒冷刺激可造成血管痉挛疼痛加重。温暖时血管舒张,促进组织供血疼痛,缓解。如果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程度严重,此时,在温暖的热环境中,组织器官代谢 增强,血管虽有舒张仍不能提供相应足 够的血供,疼痛也会加剧。,2.持续性疼痛:严重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持续疼 痛存在,故又称静息痛。无论急性或慢性动脉阻塞,都可因组织 缺血及缺血性神经炎,引起持续性疼痛。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急骤而严重 的持续性疼痛。慢性动脉阻塞的缺血性疼痛,常是夜间 加重,病人不能入睡,常采取抱膝端坐姿 势,以求减轻疼痛。,二.感觉异常:1.沉重感:行走不久肢体出现沉重、疲倦,休息片刻可消失,提示为早期动
3、脉供血 不足。2.感觉异常:若动脉缺血影响神经干时,可发生麻木、麻痹、针刺感或蚁行感等 异常感觉。3.感觉丧失:严重供血障碍,缺脉肢体远 侧浅感觉减退或丧失。缺血进一步加重,深感觉随之丧失,足和手下垂及主动活 动不能。,三、皮肤温度改变:皮肤温度和通过肢体的血流量流成正相 关关系。在狭窄或阻塞时血流量减少,皮温下降。有动静脉瘘时,动脉血流量增加,皮温 升高。在恒温环境下,用皮肤温度计测试双侧 肢体相对应部位皮温,若相差2以上 有临床意义。,四.色泽改变:1、正常和异常色泽:正常皮肤温暖,呈淡红色。若皮肤色泽呈苍白色或发绀,伴皮肤温度 降低,提示动脉供血不足。2、指压性色泽改变:手指重压皮肤数秒
4、钟后骤 然放开手指,正常者局部发白,但迅速复原;异常者,放手后局部色泽久久不能复原;若为发绀区,指压后色泽不发生改变,局部 感觉发凉,皮肤感觉丧失,提示局部组织已 发生不可逆的坏死。,3.运动性色泽改变:静息状态下色泽正常,但在 运动后肢体远端皮肤呈苍白色者,提示动脉 供血不足。4、体位性色泽改变(Buerger试验):正常人抬高肢体70-80o 或高举过头,肢体远 端保持淡红色或稍发白。若仍苍白或蜡白色,说明动脉供血不足;再将肢体下垂,正常人色泽在10秒钟内复原,若复原时间超过45秒钟,并且色泽不均匀,进一步证明动脉供血不足。,五、形态改变:有下列三个特征:1.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2.杂音:
5、在有动脉血流速度骤变时,可闻 杂音或扪及震颤.如:动静脉瘘、动脉瘤动脉局限性扩张等。3.形态和质地:正常动脉富有弹性,但动 脉粥样硬化或炎症变后.扪检时感觉 动脉呈屈曲状、变硬或结节状改变等。,六、肿块:动脉性肿块常是搏动性,单个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的膨胀性搏动肿块,提示为动 脉瘤或假性动脉瘤,可伴有震颤和血管 杂音;肿块周界不清,或范围较大,可能是蔓 状血管瘤。,七.营养性改变:1.营养障碍性变化:由于缺血引起皮肤 松弛、汗毛脱落,趾(指)甲生长缓慢、变形发脆。长期缺血引起肌萎缩;2.溃疡或坏疽:好发于肢体远端,边缘 呈锯齿样不规则,不易出血,肉芽苍白,不易愈合。如若周围神经缺血,产生 剧烈疼
6、痛。3.肢体增长变粗:先天性动静脉瘘的病 人,肢体出现增长、软组织肥厚、骨 骼增长、增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Buergers disease,是一种累及血管的无菌性(或感染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动脉闭 塞性疾患。主要侵袭四肢的中小动脉,尤其是 下肢血管。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认为:1.外在因素:主要是吸烟,寒冷潮湿的生 活环境,或慢性损伤和感染。2.内在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 和前列腺素失调,以及遗传因素。(烟碱能使血管收缩,动物试验获得动物模型,戒烟后可使病情缓解。)(在病人血清中检查出有抗核抗体存在,在病
7、 变动脉中发现免疫球蛋白IgM、G、A和G3 复合物。),病理:1.始于动脉,然后累及静脉,由远端向近端 发展;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比较 正常;3.活动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改变,有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 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偶见巨 细胞;管腔被血栓堵塞;,4.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新生毛细血 管形成。动脉周围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包埋静 脉和神经;5.虽有侧支循环逐渐建成,但不足以代偿,因此,神经、肌肉和骨骼均出现缺血性 改变。,临床表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 一段时期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1.肢体怕冷,皮肤温度降低;2.皮肤色泽苍白或发
8、绀;3.感觉异常;4.典型间隙性跛行疼痛,以后出现静息痛;5.长期病变引起组织营养不良变;6.患肢远侧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7.患肢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出现复发性 游走性浅静脉炎。,临床分期:(Fontaine分类法:)I期:无明显症状,仅有麻木、发凉感。检查皮肤 温度较低,色泽较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踝/肱动脉搏动指数0.9;期:患肢活动后出现间隙性跛行。根据行走距 离分为:a200m;b200m。肤色更苍白,皮肤干燥,肌萎缩等。期:以缺血性静息痛为主要症状,持续性、夜 间更甚,抱膝端坐,皮肤色泽暗红,可伴肢 体浮肿,此时组织濒临死亡;期:除以上症状外,趾(指)端发黑、干瘪、坏 疽或形成缺血
9、性溃疡。如果继发感染,干性 坏疽变成湿性坏疽,引起全身毒血症。,诊断要点:1、大多数病人是青壮年男性,多数有 吸烟嗜好;2、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症状;3、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4、患肢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 消失;5、一般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等,易致动脉硬化的因素。,检查:1、一般检查:A、记录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B、皮肤温度测定,双侧肢体对应 部位皮温相差2 以上;C、患肢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不能 扪及;D、抬高肢体试验(Buerger test)阳性,提示肢体严重缺血。,2、特殊检查:A、肢体血流图:利用容积描记仪测定并记录双侧肢体 搏动血流强弱、波形图像,平坦或消失,表示动脉阻
10、塞程度;B、超声多谱列检查:听诊动脉音强弱,并 记录波形幅度。还能显示动脉形态、直 径和血流速度。也能测定踝/肱指数(正常值1.0);C、动脉造影:可明确狭窄或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其他动脉缺血性 疾病鉴别:1、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发病年龄多数在45岁 以上,常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 血症或糖尿病史。病变常位于大中动脉,x线 检查可显示动脉血管壁有钙化斑。2、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活动期 常有赤沉率增快,免疫球蛋白升高。动脉造影见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开口处狭窄 或阻塞。3、糖尿病足:由糖尿病引起肢体坏疽,都有糖 尿病史,并尿糖阳性,血糖升
11、高等实验室检 查阳性发现。,预防和治疗:原则是着重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一般处理:严格戒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不能采用热疗,以免增加组织耗氧 量而加重症状;对症处理,可用镇静剂和止痛剂,但慎用成瘾性药品;患肢适当锻炼,以促使侧肢循环建立。,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1、阴寒型;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用温和汤加减。2、血瘀型:宜活血化瘀。用活血通脉饮、血府逐瘀汤加减。3、湿热型或热毒型:宜清热利湿治疗。用四妙勇安汤加减。4、气血两亏型:多属久病不愈,体质虚 弱者。以补气养血辅以活血化瘀,用顾步汤加减。,西药治疗:主要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1、前列腺素E1(PGE1
12、):用法:100-200u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 静滴qdX2周为一疗程。2、a受体阻滞剂和受体兴奋剂,如妥拉苏林等。3、硫酸镁液:以新配制的2.5溶100ml qdX15次为一疗程,间隔2周 可再进行第二疗程治疗。4、低分子右糖酐:也有一定疗效,因降低 血粘稠度,对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和改善微循环。,其他处理:1、有溃疡形成伴感染者,需选用有效的 广谱抗生素。2、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血氧浓度,改善 组织缺氧状态。,手术治疗:一、腰交感神经切除术:适用于腘动脉远侧动脉狭窄的病人。先试行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若阻滞 后皮温升高1-2提示为痉挛因素为 主,可考虑施行此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同
13、侧2-4腰交感神经 节和神经链。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效果不理想。,。,二、动脉重建术:1.旁路转流术:适用于主干动脉闭塞,并且闭 塞动脉的近端和远端仍有通畅的动脉通道。2.血栓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的动脉阻塞。3.广泛的动脉阻塞,如腘动脉三支均已闭塞,可试用 A.大网膜移植术,以提供侧支循环建立。B.分期动、静脉转流术,原理是利用人工动 静脉瘘,使动脉血逆行经静脉灌流,4-6 月后再次手术结扎瘘近端的静脉。以上方法效果有待进一步追踪。三、创面处理及切肢(趾)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发生在全身大、中动脉,但以腹主
14、动脉远侧及髂-股-腘 动脉最为多见,最后累及腘动脉远侧主 干,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下肢 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多见于男性,年龄多在45岁以上,随年 龄增大而增多。,病因学: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认为高脂血 症、高密度脂蛋白低下、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为高危因素。发病机制:1.血管内膜受损及平滑肌细胞增生;2.动脉血管壁脂代谢紊乱,脂质浸润在 动脉壁积聚;3.血流冲击动脉分叉部位造成剪切力,造成慢性机械性损伤。,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发病年龄 多见于45岁 青壮年多见 血栓性浅静脉炎 无 常见 高脂血症 常见 常无 高血压等 受累血管 大、中动脉 中、小动静脉 其他部位
15、动脉病变 常见 无 受累动脉钙化 可见 无 动脉造影 广泛性不规则狭窄 节段性闭塞,病变近、和节段性闭塞,远侧血管壁光滑 硬化动脉扩张、扭曲,治疗:主要是对易患因素加以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预防作用。1、非手术治疗:降低血脂和血压,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 侧支循环。2、手术治疗:A.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percutaneous tranluminal angioplasty):对单个或多处短段狭窄者有效(气囊扩 张后用支架固定);B.内膜剥脱术:用于短段的主动脉-髂动脉治疗;C.旁路转流术:用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搭桥术。,雷诺氏综合征 Raynads syndroe,小动脉阵发性痉挛,受累部
16、位出现苍白 及发冷、青紫及疼痛、潮红后复原的典型 症状。常为寒冷刺激或情绪波动时发病。传统上将单纯血管痉挛引起,无潜在疾病,病程往往稳定者,称雷诺氏病;若血管痉挛伴随有其他系统疾病的称雷 诺氏现象;病情较为严重,可发生手指坏疽。,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于下列因素有关: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感染及 疲劳等。多见于女性,病情常在月经期加重,因 而认为与性腺功能有关。病人常有交感神经亢奋状态,用交感神 经阻滞剂可以缓解症状。往往有家族史,故认为与遗传有关。血清免疫学检查多有阳性发现,提示与 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好发于手指,常为双侧性,偶尔可累及 面颊及外耳,和足趾
17、。顺序出现苍白、青紫和潮红。早期多在寒冷季节发病,一次发作持 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随着病情进展,不仅发作频繁,持续时 间延长,即使在高温环境下遇冷也可 发作。挠动脉搏动正常。,治疗:早期可采取保暖方法;吸烟者应戒烟。药物首选削弱交感神经肌肉接触传导类 药物,如胍乙啶与劲酚苄明(氧苯苄胺)合用,也可用妥拉苏林或利血平;利血平可作肱动脉注射0.5mg溶于2-5ml 等渗盐水中;前列腺素E1(PGE1)。长期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区域性交 感神经切除加上胸交感神经切除术,但效果不肯定。,动脉栓塞 Arterial embolism,病因和病理:主要是血栓所致,主要来源是:1.心源性:如风湿性心脏
18、病、冠状动脉硬化 性心 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室壁血 栓脱落等;2.血管源性:如动脉瘤或人工血管腔内血 栓脱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3.医源性,动脉穿刺插管断裂异物或内膜 剥脱继 发血栓等;4.其他,如空气栓子、骨折时脂肪栓子、分娩时羊水栓子、癌瘤栓子等。,脱落栓子常引起,肺、脑等内脏器官栓塞。周围动脉栓塞以下肢为多见。早期引起血管痉挛,以后血管内皮细胞 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血管腔内继发 性血栓形成;严重缺血6-12小时、组织发生缺血坏死。,临床表现:特点是起病急,症状明显,发展迅速,预后不良 甚至截肢,需积极处理。临床表现概括为5P;1、疼痛Pain:由于血栓至血管痉挛和近端动 脉内压
19、突然升高引起疼痛,以后远端演 变为持续性疼痛。轻微肢体活动均诱发 剧烈疼痛,故强迫于患肢轻微屈曲体位;2、苍白Pallor:由于患肢动脉供血减少或停 止,静脉排空所致皮肤苍白及皮温下降;,3.无脉Pulselessness:拴子阻塞平面以下,动脉 搏动明显减弱,以至消失;4.感觉异常Paresthesia:由于周围神经缺血,导 致栓塞平面远侧感觉异常、麻木甚至消失;5.麻痹Paralysis:运动功能障碍,腕踝关节下垂;6.全身影响:阻塞血管管腔愈大,对全身影 响愈大。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左心衰竭 甚至死亡。组织坏死释放钾盐,引起高血钾症、酸中毒;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导致MOD。,诊断和检查: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讲稿 周围 血管 淋巴管 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2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