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的解剖学基础.ppt
《肝移植的解剖学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移植的解剖学基础.ppt(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肝移植的解剖学基础,2,一、肝移植概述二、肝的解剖 一)肝的外形、位置及毗邻 二)肝静脉 三)Glisson 系统 四)肝的分叶分段 五)肝外胆道 六)肝的神经、淋巴三、肝的再生四、肝移植的网络资源(中文),讲授提纲,3,一、肝移植概述,1963年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的Starzl等人施行了首例临床原位肝移植。到1976年,也只有24%的成年人和33%的儿童肝移植后存活期超过1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器官保存技术和免疫治疗方法得到较大发展,尤其是环孢素A的发现和广泛使用。肝移植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明显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到1997年底,全球共施行62000余例肝移植,并以每年7000
2、余例的数量在递增,有移植功能存活最长已超过28年,肝移植1年存活率在先进的单位已超过80%。我国原位肝移植始于1977年,但无论在数量和存活率方面与国际先进中心尚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差距正在逐渐缩小。,4,原则上,当各种急性或慢性肝病用其他内外科方法无法治愈,预计在短期内(6-12个月)无法避免死亡者均是肝移植适应症。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肝移植已被成功用于60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依据疾病的性质,可概括分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脏恶性疾病、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和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一般认为,肝移植的绝对禁忌症是指患者在一定的临床状况下,肝移植的疗效或预后极差,而不应该成为治疗方式予以选择。肝移植
3、的相对禁忌症是指患者在一定的临床情况下,肝移植可能会产生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但某些情况下可取得满意的长期存活率。,适应症和禁忌症,5,二、肝的解剖一)外形、位置及毗邻,6,7,8,二)肝静脉,9,肝左静脉left hepatic veins肝右静脉right hepatic veins肝中静脉venae hepaticae intermediae,10,第二肝门The Second Porta Hepatis第三肝门The Third Porta Hepatis,11,经第二肝门横断面,12,13,三)Glisson系统,出入肝的管道有四种(淋巴管除外),其中肝固有A、肝门V、肝管均从第一肝门
4、进出,它们在肝内各级分支及属支均伴行,并共同为结缔组织鞘所包绕(A、V游离于鞘中,肝管贴于鞘壁),此管道系统称之为Glisson系统,14,肝门V,长约6-8CM,宽约1.5CM行径:胰颈后十二指肠上部后方肝十二指肠韧带肝门,主干,15,肝门静脉系的组成,Left Gastric,Right Gastric,Splenic,Inferior Mesenteric,Superior Mesenteric,Cystic,Paraumbilical,16,17,18,19,肝门静脉分支肝内分布,门静脉主干分支类型,20,肝门V 右支,横行向右,经横沟右端至肝右切迹而入肝,长约1-2Cm,与主干成12
5、0度夹角。后邻尾状叶,前下方为右肝管、肝右A。入肝实质前分为右前支、右后支,起始处常发出1-2支尾状叶支,21,肝门V左支,细长往左过横沟转向前下入肝直部,全程分为四部,均位于镰状韧带附着的部的深面,各部的主要分支为:横部 2CM 尾状叶支 角部 1CM 外上段支 矢状部 2CM 左内叶支 囊部 左内叶支、外下段支,22,肝固有动脉,来源于肝总A,在十二指肠韧带内居门V前,肝管左侧,偶有居后方者,在十二指肠上部上方发出胃右A,23,24,肝右动脉,经肝总管和门V之间行向右上方,入肝前多数发出1-2支胆囊A、尾状叶右A,终支分为右前叶A和右后叶A。由肝固有A发出的肝右A仅占70-80%,10%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植 解剖学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2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