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ppt
《中药学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总论.ppt(6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 药 学,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中药学、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等基本概念。本课程介绍了342味常用中药的来源、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使用注意(其中掌握药物200味,熟悉药物100味,了解药物42味。课件均配有原生态标本插图及中药饮片标本插图。为方剂学及临床各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药学的学习方法,一、总论部分:抓住中药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特点。二、各论部分:(一)概述部分讲共性,很重要(二)具体药物:1、首先要能按各章节熟记药名,写出正确的药物名称,也就掌握了主要功效。,中药学的学习方法,2、掌握每一章节的代表药物的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来带动
2、一般药物的学习。3、注意比较相似药物的异同点。如麻黄与桂枝、陈皮与青皮、附片与干姜、生姜、干姜、炮姜、高良姜等。4、抓住各药物的个性特点,如祛风湿药各药的作用部位不一样。5、归纳不同章节药物功效某部分的共同点,如安胎药、止呕药、止泻药、祛风湿强筋骨药、升白药等6、注意某些药物的特殊用量、用法。如茸片的服法、细辛的用量等。,总 论,【概述】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能充分反映我国历史、哲学、文化、自然资源等特点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的传统药物的总称。理解:1、认识 和使用中药必须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2、反映我国历史、哲学、文化、自然资源等特点;3、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药
3、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 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药的来源:动物、植物、矿物。本草:由于中药来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本草纲目,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一节:中药的起源我国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们认识药物的艰难过程,说明了中药应起源于人们的医疗与生活实践第二节:中药学的发展一、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药学已初具规模;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标志着中药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黄连止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猪苓利水、半夏止咳、茵陈退黄,大多扑实有验,历用
4、不衰。,二、三国、魏晋南朝时期:(公元220581)汉末以来医家应用的药物种类日渐增多,本草著作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大增加。代表作: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经验,总结了:炮制十七法。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三、隋唐时期(公元581960)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经济文化日渐繁荣,交通、外贸更加发达,医药学也有较大的发展。贡献:1、苏敬等新修本草,特点:图文对照,成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2、陈藏器本草拾遗提出十法为中药临床按功效分类奠定了基础,关于中药的分类(1)三品分类神农本草经(2)自然属性分类本草纲目(3)功效分类 本草拾遗、现代。3、
5、以脏补脏的理论逐渐形成。,四、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由于雕版印刷的应用,为宋代本草学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代表作:唐慎微证类本草五、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了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内容:全书52卷,载药1892种,绘图1109幅、附方11000首分类:16部60类成就: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六、清朝时期:(公元16441911)清代的本草著作数量众多,达400种左右,代表著作有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七、民国时期: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床
6、运用需要的中药学讲义,本草学的现代研究亦开始起步。八、现代的中药学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有力措施,发展中医事业。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具体表现(一)影印、重刊或校点评注了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数十种重要的古代本草专著(二)编写了大量的中药学专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药典(三)按现代植物、动物、矿物学分类定种法标准统计,目前中药的总数达到12800种。(四)中药分支学科的发展很快(五)中药教育事业的振兴,为本草学和中药事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六)中药产业发展迅速。,历代中药学
7、代表著作,历代中药学代表著作,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天然中药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的关系。道地药材的概念:真正名产地所出的特定药材,其疗效比其他地区所产者优,药效较其它地域的佳。道地药材的确定:与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关键因素。著名的道地药材:四川:黄连、川芎、附子;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茯苓、三七、山东:阿胶;宁夏:枸杞。,道地药材与人工栽培药材的关系:道地药材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所以进行药材的引种和药用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地道药材的重要途径。如、人参、牛黄、麝香、虫草、鹿茸等均可通过人工栽培或驯养来取得
8、,合理采收对保证药材质量、医疗效果以及 大保护资源十分重要。一、植物类药材的采收 原则: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进行为好(一)全草类 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二)叶类 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开放时进行(三)花类 一般在花开时进行。,第二节中药的采集,(四)果实和种子类 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成熟后或成熟实采收,少数应当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五)根和根茎类 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这种认识是很正确的。(六)树皮和根皮类 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树皮。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中药材采收
9、后,除规定用鲜品外,须先经过产地加工,以利于运输和储藏。目前中药的储藏养护的方法主要有:(1)干燥处理储藏(2)密封贮藏(3)吸潮养护(4)化学药剂养护(5)气调养护。,第三节中药的储藏,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炮制的含义: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过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炮制意义: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而少数毒性和烈性药物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第一节炮制的目的,1.减毒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2.增效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3.变性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临床的需要;4.变形改变药物的某些性
10、状,便于贮存和制剂;5.纯净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6.矫味矫臭、矫味,便于服用。,第二节常用炮制方法,一、修治 1 纯净处理 2 粉碎处理 3切制处理二、水制 1 润 2漂 3水飞三、火制 1 炒 2炙 3煅 4煨 5烘四、水火共制 1 煮 2蒸 3惮 4淬五、其他制法:1制霜 2发 3发芽,第四章中药的作用,第一节 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1.含义:是指中药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的反应。2.原理:用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偏盛偏衰,以恢复生理的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3.特点:包括作用与副作用,中药治病原理阐述致病因素机体,邪正斗争,阴阳失和,升降失调,疾病,中药偏性机体,
11、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恢复气机,治愈疾病,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1.含义:中药功效是中药治疗作用的同义语,亦称为中药的“功能”。2.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中药的主治,是指其所主治的病证。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3.功效的分类:(1)对因治疗功效:麻黄解表寒(2)对症治疗功效:茵陈蒿、白头翁,4.一味中药往往具有多种功效。不少药物往往既具有对因治疗功能,又具有对症治疗功效。临床选药物应尽量利用该味药物多种功能的综合作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川芎既可活血,又可止头痛,第五章中药的性能,1.中药的性能含义: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
12、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2.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药物性状是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得到的认识;药物性能则是根据机体用药反应,通过逻辑推理,对药物作用进行的概括和抽象。,第一节 四 气(四性),1.含义:四气,即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微寒、微热、平性等2.划分依据: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应的,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3、四气的确定:寒凉: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石膏治疗里热证属寒。温热: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附子温中散寒属
13、热药药性,寒性,大寒石膏,寒黄连,微寒(凉)芦根,热性,大热附子,热干姜,温麻黄,微温三七,4.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必须明确两点:(1)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药性寒热是从特定角度概括药物作用性质,它只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一个侧面,而非所有方面。必须与其它性能结合才能全面了解药物的功效。,第二节 五味,1.含义:即辛、甘、苦、酸、咸五种味。2.确定依据(1)药物的滋味,(2)药物的作用。3.五味的作用: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等作用。具有辛味作用的药物有:解表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活血化淤药、开窍药,甘:能补、能和、能缓,即有补虚、和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 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2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