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ppt
《抗菌药物临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ppt(10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若干问题,严重的感染可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及其他微生物所致,它可以使机体处于严重危险状态,可致感染性休克、肺呼吸功能衰竭,心、肝和肾功能等脏器的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死亡。自1928年苏格兰人亚力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及10年后1938年牛津大学3位研究人员找到此种霉素并提纯为药物而应用于临床,至今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抗菌素治疗的出现代表了许多感染性疾病可以控制和治愈的一个历史的里程碑。使有些致命性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可以得到控制和治愈。,一、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应用抗菌药物应遵守如下原则 1、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特点及细菌药物敏感结果选用药物
2、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主要药效学表现是对细菌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不同种类的病原菌感染,应选择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同种病原菌的不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度和耐药性亦可悬殊较大,故应参考药物敏感结果来选用药物。且同种病原菌在不同年代对同一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亦可以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亦应适当更换抗菌药物。,1、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特点及细菌药物敏感结果选用药物,如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从1993年的36发展到1995年的54,且80的耐药株为高耐性。这可以解释近年来用环丙沙星治疗大肠杆菌感染疗效越来越不满意的原因。因此,若临床上疑为细菌感染或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就应尽早留血、尿、痰、脓液和其他分泌物
3、等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包括普通菌、厌氧菌和真菌等),以明确病原菌,并根据细菌药物敏感结果来选择抗菌药物。在此同时,应注意一些少见细菌如L型细菌、结核菌、军团菌等病原菌的检测。,1、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特点及细菌药物敏感结果选用药物,细菌的药物敏感度结果的临床意义:一般认为如果细菌对正在应用的抗菌药物敏感,治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保证绝对成功,因为要取得治疗成功还应考虑其他多种因素如病灶情况、患者的免疫力、脓液排泄情况以及药物使用的剂量和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细菌对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则治疗可能失败。,1、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特点及细菌药物敏感结果选用药物,同时,应注意到同一种细菌
4、在同间医院不同病房对同一种抗菌素其敏感率及耐药率可以不同。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北京某医院19931995年普通病房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啶(复达欣)的耐药率均为12左右;而在ICU病房其耐药率1993年为13,1994年为25,1995年为50,明显高于普通病房,这与ICU病房的特点有密切关系。,1、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特点及细菌药物敏感结果选用药物,近年了解到临床病房常见的细菌随着年代不同其细菌种类亦可发生变化:1960年以G+菌为多见;1970年以G菌为常见;1980年G+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1990年又以G菌为常见;2000年又转为以G+菌为主。这些细菌的变化,在选用抗菌素时应加
5、考虑。,1、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特点及细菌药物敏感结果选用药物,常见重症细菌性感染的发病率:败血症0.02(人群中),院外感染肺炎1.5(人群),院内感染肺炎0.51(住院人数),腹膜炎(继发性)腹部手术7(尸解8),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症40(接受化疔患者)。重症细菌性感染的相关死亡率:败血症休克50;院外感染肺炎15(门诊病人),25(住院病人);院内感染肺炎2050;腹膜炎:随感染部位而异80(涉及大肠/小肠或胰腺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症11。,1、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特点及细菌药物敏感结果选用药物,重症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败血症主要是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沙雷氏菌
6、属、绿脓杆菌等。一般认为目前革兰阴性杆菌是菌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败血症的重要病因;院外感染肺炎主要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等。,1、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特点及细菌药物敏感结果选用药物,院内感染肺炎主要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粘质沙雷氏菌等)、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感染常见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杆菌科、绿脓杆菌等。继发性腹膜炎常见的细菌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属、拟杆菌属和梭状菌属等。,
7、2、应排除非适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疾病,虽然发热是细菌性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但不应凡有发热就使用抗菌药物。如在病毒感染的普通感冒和任何种类的病毒性肝炎以及病毒性脑炎等病毒性疾病。在没有加杂有细菌感染情况下,不应使用抗菌药物。,3、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选用抗菌药物,不同抗菌药物其抗菌作用特点、抗菌谱及体内过程均不尽相同,选用时应加注意。如以头孢菌素类为例:第一代头孢菌素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有高度的抗菌活力;而第三代头孢菌素则对革兰阴性杆菌(如肠杆菌科等)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又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等口服吸收差,达不到治疗需要的血中药物浓度,故必须注射治疗,一般不采
8、用口服给药来治疗全身感染。,3、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选用抗菌药物,对全身性感染的治疗,要求有足够的血中药物浓度(称血药浓度),目前,多数学者都同意把抗菌药分为:浓度依赖型抗菌素和时间依赖型抗菌素。(1)浓度依赖性抗菌素 即提高血药浓度会增加杀菌活性。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其血药浓度峰值(或称AUCMIC)越高,药效越佳。这与其在体内半衰期较长有关。,3、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选用抗菌药物,(2)时间依赖型抗菌素 此类抗菌素的杀菌作用由时间决定,药效取于血中游离药物浓度高于MIC(最小抑菌浓度)持续的时间。这与其体内半衰期较短有关:属这类型的抗菌药物以内酰胺类抗菌素最多见。内
9、酰胺类抗菌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内酰胺类(如氨曲南)及碳青霉烯类(如泰宁等)。,3、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选用抗菌药物,为了取得这些特点所带来的优越性(即最大效应,同时减少毒性)。氨基糖苷类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大剂量给药;而内酰胺类抗菌素可以连续输注给药或应缩短给药间歇期,否则一旦血药浓度低于必须的抗菌浓度后,又延迟用药,则细菌又可大量繁殖,甚至产生抗药性,导致抗感染治疗的失败。新近有人就内酰胺类抗菌素的持续静脉输注法提出下列见解,3、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选用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当它的浓度在对病原体最低抑菌浓度(MIC)在45倍范围内时,其杀菌作用会随着药物浓度升高而
10、增强。青霉素类对G+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具有抗生素的后效作用(PAE)。但对G细菌则无此效应。实验证明,该药在血中浓度超过对病原菌MIC几倍的时间长短,能决定其疗效。故用青霉素作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是可行的、有益的。,3、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选用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此类药物浓度超过对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几倍的时间长短来决定其疗效。对各种感染病人每日持续静脉输注常规剂量(如头孢三代、头孢他啶等)易使血药浓度达到稳定浓度(CSS),有资料表明,持续静脉输注头孢菌素可增强该药对G细菌感染的疗效。单环内酰胺类:此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资料尚少,未有明确的结论。,3、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
11、作用特点选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它具有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又有时间依赖性抗菌素作用。它对G+和G-细菌均具有抗菌素的后效作用(PAE)。此类抗菌素对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在45倍,其PAE可达1.52.6小时,如增加此类抗菌素药物浓度,可增强抗生素后效作用(PAE)。此类抗生素的血中浓度超过对病原菌MIC时间的长短,亦是决定其疗效的因素之一。,3、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选用抗菌药物,为了迅速使病人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CSS),除了应将每日常规治疗药物总量通过静脉持续输注外,在治疗刚开始时亦应快速静注一剂药物。应监测血药浓度,测定对感染细菌的MIC值,以确保抗菌素浓度维持在MIC
12、以上。,4、应保证感染局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在临床治疗用药过程中,应保证药物在感染部位如脑脊髓液、浆膜腔、关节腔、骨骼、前列腺、胆汁的药物浓度。因不同药物在不同器官其浓度不甚相同。如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适用于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颅内感染。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等在脑脊液浓度均不同,达不到治疗药物所需要浓度,故此类药物不应作为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或颅内感染的首选药物。而第三代头孢菌素进入脑脊液较多,可达到治疗浓度。结核性脑膜炎时,口服利福平,脑脊液也可达到治疗所需浓度,故亦可获良好效果。,4、应保证感染局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抗菌药物一般不易进入骨骼组织,但洁霉素(氯洁霉
13、素)、红霉素及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等进入骨骼组织较多,故较适用于治疗骨髓炎。前列腺炎时,可选用氧哌嗪青霉素、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等。用这些药物在前列腺组织有足够的浓度。,4、应保证感染局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洁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等,在胆汁中的浓度较高,适用于治疗胆道感染;而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多粘菌素及万古霉素等在胆汁浓度较低,在胆道感染时,不应作为首选药物。在尿液中,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浓度,适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5、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和特点来选用抗菌药物,患者如为新生儿、老年
14、人、孕妇、哺乳妇女各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有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感染患者又具有不同的病理基础,上述特点均直接影响到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等。,6、抗菌药物在下述情况应尽量避免应用或严格控制使用,(1)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有明显指征。目前认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下述情况有一定的指征:口腔手术时,预防使用抗菌素可使术后发生菌血症致感染性心内膜炎机率减少;心脏外科手术时;无菌的颅脑手术。,6、抗菌药物在下述情况应尽量避免应用或严格控制使用,(2)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局部使用,因其易导致耐药性和过敏反应的发生。(3)不要随意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应有比较明确的指征。,二
1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已是非常普遍和常用的方法。有指征和恰当的联合治疗其合理性表现在:(1)对病原未明的严重感染,联合治疗比单一种抗菌药物能提供一个更广、更全面的抗菌谱;(2)使用联合用药可以根治一些使用单一药物不能根治的感染青霉素对肠球菌只是抑菌剂,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利福平就可以对深部感染灶(如心内膜炎)有杀灭作用;(3)联合用药是混合感染治疗的指征,因为不可能多种病原体都对一种药物敏感;,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4)联合用药可以减少耐药菌株出现的机会,这在结核病治疗是一个很好的佐证;(5)联合用药可以起到累加或协同的抗菌作用,因此联合用药可以增加抗菌活性和或增加杀菌效率,后
16、者可导致感染快速消除,缩短治疗时间;联合用药可以减少一种或多种药物的剂量,特别是毒性大药物的剂量,因此可达到保持疗效又可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或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后,前者剂量可减少,疗效保持,但可降低毒性反应。,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联合用药时应选择具有协同作用(俗称1+12)或相加作用(俗称1+1=2)的药物。一般二联即可,多联仅在少数情况,特别是在混合的严重感染时才考虑使用,而多数情况并无必要。对细菌感染而言,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之一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使用最为普遍,该联合常可起到协同的抗菌效果,可提高疗效。而氨基糖苷类抗菌素与红霉素、氯霉素、交沙霉素等联合使用,有时
17、可达到相加作用。,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但联合抗菌药物若使用不当,亦可产生不利方面:包括产生拮抗作用、增加产生不良作用的危险性、重复感染和费用增加等。拮抗作用是指联合用药所得的抗菌活性比单用其中的在一种的药效小(俗称1+11)。最典型的例子是应用杀菌剂(如青霉素)与抑菌剂(如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等)联合应用,仅能起到抑菌效果,达不到杀菌作用,疗效比单一用药相当或更低。,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新近有资料提示:临床上出现拮抗作用常常是由于一种药会诱导内酰胺酶分泌,而第二种药则遇内酰胺酶时不稳定,就有可能产生拮抗作用。文献报道:头孢西丁(美福仙Cefoxitin)和亚胺培南(Imipenm)能
18、使细菌(包括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诱导内酰胺酶产生。一般不主张把内酰胺酶强诱导剂与其他内酰胺类抗菌素联合使用。,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拮抗作用还可能由于一种或多种抗菌素被化学灭活所致。如青霉素(特别是抗假单胞菌的青霉素类如替卡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和美洛西林等)与氨基糖苷类抗菌素联合使用,从药理学方面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达到协同作用;但若把这两种药物同在一瓶补液中一起静脉长时间滴注,就可使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灭活,这种药物的灭活作用的程度取决于相互作用的持续时间、温度和所用的液体。,联合用药的原则与方法,联合用药在选择种类时,首先应从药理学角度提供的能取得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的
19、药物进行联合;同时,尽可能避免联合后可能增加毒性的药物进行联合,若必须联合时应密切观察其副作用并及时作用出必要的处理。选入作为联合应用药物应具备的条件:(1)抗菌谱较广,这种在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尤为重要;(2)选择药物中,至少有一种抗菌药对病原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3)在可能情况下,进行体外试验证明有协同或相加作用为最佳;(4)最好有相似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联合。,表1 抗菌药物分类,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在选择联合用药时,通常类+类可获协同作用;类+类可能发生拮抗体作用;类+类常为无关作用;类+类常为协同或相加作用;类+类常可获得协同或相加作用;类+类常呈相加作用。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应尽
20、可能避免采用工类与类药物的联合。,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联合使用抗菌素有可能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目前认识到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有:肾毒性、肝脏毒性、凝血病、腹泻(包括继发于艰难梭芽胞杆菌感染的腹泻)、癫痫的发作和过敏反应等。联合使用抗菌素有可能导致重复感染。,三、常见细菌的联合抗菌素治疗,1革兰阴性细菌 11铜绿假单胞菌 大多数感染专家认为,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必须采用联合治疗,其中要有一种全剂量抗假单胞菌内酰胺类抗菌素和联合一种氨基糖苷类抗菌素12肠杆菌在确诊为肠杆菌菌血症时,建议用一种内酰胺类和一种氨基糖苷类抗菌素联合治疗。万一发生了抗药性,也只是对其中的一种药物,而另一药对病原
21、菌仍可能敏感,可以继续发挥杀菌作用。,三、常见细菌的联合抗菌素治疗,13不动杆菌、粘质沙雷菌和柠檬酸菌 目前多数学者观察到,所有不动杆菌、粘质沙雷菌和柠檬酸菌除对亚胺培南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外,对其他所有抗菌素都有存在抗药性的可能。因此,对上述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肺炎)、有并发症的泌尿道感染、脑膜炎、菌血症和心内膜炎,应采用亚培南和丁胺卡那霉素的联合治疗,常可以获得协同作用,取得好的效果。,三、常见细菌的联合抗菌素治疗,2、革兰阳性细菌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 应采用抗葡萄球菌青霉素如萘夫西林(新青霉素、oxacillin)等与一种氨基糖苷类抗菌素联合使用,这样对MSSA有协同抗菌作用。对MRS
22、A的感染治疗相当困难,目前主要依靠万古霉素(vencomycin),但疗效并不乐观。有临床家对MRSA感染在万古霉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利福平联合治疗,取得成功。对金葡菌败血症另一种疗法是采用:万古霉素(2克天,分2-4次静滴)联合头孢曲松(2克天,分2次静滴)治疗有效。,三、常见细菌的联合抗菌素治疗,22 肠球菌 一般多数临床家同意对肠球菌感染者采用青霉素类或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素联合治疗。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则联合使用糖肽素(如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菌素。有报道在肠球菌败血症抗菌素选择有三种情况:(1)氨苄西林;(2)氨苄西林联合一种氨基糖苷类;(3)万古霉素联合一种氨基糖苷类。疗程至少1
23、0-14天,成功率92。,三、常见细菌的联合抗菌素治疗,对能产生内酰胺酶肠球菌的感染,建议采用内酰胺类抗菌素和内酰胺酶抑制剂,如优立新或替门汀、特美汀抗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常见有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可联合使用头孢曲松(菌必治)加万古霉素及庆大霉素(或一种氨基糖苷类)为三联;亦可采用氨苄青霉素加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或一种氨基糖苷类)亦是三联,进行治疗。一般认为前种方案更有效。推测是由于对糖肽类抗菌素的抗药性增加了头孢曲松后与细菌受体结合能力加强。,四、严重感染的“经验”治疗,尽可能估计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还是消化道;是泌尿道感染还是肝胆道感染;是皮肤感染抑或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估计发生感
24、染的部位以后,应考虑在该部位发生感染的常住细菌及其对药物敏感度大概情况,同时应注意流行病学情况。,四、严重感染的“经验”治疗,应有本地区或本单位前12年该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情况的报告。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性(4)在严重感染特别是院内感染,要充分考虑到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在“经验”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一般认为应用抗菌药物若有效,应在应用48小时后,最迟72小时后体温高峰应有所下降,其他感染的表现应有一定程度好转。若无此表现则表示所选抗菌药物可能不合适,五、降阶梯治疗的概念,有学者新近提出降阶梯治疗的新策略。什么叫降阶梯治疗?它是抗感染的经验性治疗的一种方案,它具有两个特性:(1)
25、开始即使用广谱抗菌素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菌;(2)随后(48-72小时)根据微生物学检查结果调整抗菌素的使用,使其更有针对性。降阶梯治疗的步骤有两个:起始用广谱强力的抗菌素治疗,以防止患者病情迅速恶化;随后,根据病原体学检查结果及临床反应适时地降阶梯换用窄谱抗菌素,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并可能减少费用。,五、降阶梯治疗的概念,降阶梯治疗比较适合的治疗对象:1.高度怀疑患者为耐药菌感染及明显具有死亡危险因素的患者。2.重症肺炎(高热、呼吸频率快、感染性休克患者)3.在ICU中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特别是曾接受抗菌素治疗、住院时间长、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在降级使用窄谱抗菌素时,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临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2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