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章重点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一节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环境的控制1.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墙壁和天花板应无裂缝,能耐受水和清洁剂冲洗,地面应光滑。2.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区及灭菌区应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带)。3.缓冲间(带)应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接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4.各工作区环境及
2、工作台面及桌面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地板和环境消毒。5.去污区的地面每日用含有效氯5(X)mg/L的消毒剂清洁;若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O(X)mgL的消毒剂倒在污染地面,作用30分钟后再用拖把拖干净。工作台面的桌布每日更换。6.无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区内放置灭菌后物品的柜子、架子等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并做好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工作。二、物品的控制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等基本工作流程。所有的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区放置。(一)污染器械和物品的回收1.使用科室应及时清除用后污染器械上明显的污
3、物,避免干燥,封闭暂存,尽快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特殊感染性疾病污染的器械和物品应放在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并标明感染疾病类型。2.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时到使用科室收集使用后的器械、物品,51收应使用封闭式l三l收车或收集箱,按照规定的路线,封闭运送。3.收5的污染器械、物品,应及时进行清点,检查和记录,尽快进行去污处理;避免在使用科室清点,减少交叉污染概率4.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物品等医疗废物不得进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同收和运转处理。5.回收车或收集箱每次用后应清洗或消毒,干燥存放。(二)器械和物品的清洗1.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污染状况进行分类。2.根据器械类型和性质,采用不同的
4、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机械清洗。耐热、耐湿的器械与物品宜采用机械清洗方法;复杂的器械应先手工清洗,再采用机械清洗方法或手工精洗(1)手工清洗的操作步骤包括初步冲洗,清洁剂浸泡,刷洗(超声清洗),漂洗与干燥。(2)严重污染或有机物干固器械初步处理的步骤包括清洁剂浸泡,冲洗(刷洗),再采用机械清洗方法清洗(3)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方法包括冲洗,清洁剂浸泡,冲洗(刷洗),再采用机械清洗方法清洗3.人工清洗时做好个人防护,清洗过程中应将器械轴节完全打开,复杂的组合器械应拆开;在流动水中进行冲洗,在清洗液面F进行洗刷,防止产生气溶胶。4.人工清洗使用的专用器械清洗水槽,专用酶清洁剂与专用的刷子或海绵,
5、每日用后清洁消毒。5.机械清洗的用水根据污染情况及时更换;器械上有锈渍时必须先除锈,然后再进行机械清洗;器械轴节必须充分打开,容器、管状类放在专用冲洗架上清洗;器械表面和管腔内必须充分接触水流。6.机械清洗的设备清洗仓或水槽每日用后须清洗;每周检查自动添加清洗剂泵管是否通畅,准确控制清洗剂用量;带电源的器械不得使用浸泡清洗方法,可用沾有清洁剂的纱布或海绵进行清洁。7.器械的清洗与保养应严格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选择器械专用清洁剂和润滑剂,其使用和操作应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进行。8.用水原则应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并根据清洗方法和程序使用不同水质的水。9.清洗、消毒后的器械禁止采用放置在空气中自
6、然干燥,可采用机械烘干;不适用高温干燥的可用清洁纱布擦拭干燥或采用95%乙醇擦拭干燥。(三)器械和物品的检查1.清洗质量的检查: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是否光洁、无残留物质、无血溃、污渍和水垢,器械表面包括关节、齿牙等处不得有锈斑。不合格器械应退回重新处理。2.器械功能的检查:检查器械功能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度等。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3.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清洗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不合格器械重新清洗。(四)器械和物品的包装1.包装前检查包布有无破洞,新包布使用前需洗涤去浆处理,重复使用的包布必须一用一清洗,干燥后利于蒸汽
7、穿透。2.盘、盒、碗类物品,应单个包装,包装时应打开盖子;多个包装时,所有器皿的开口应朝向同一个方向;摞放时,器皿间用吸湿毛巾、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以利于蒸汽穿透。3.需要拆卸的器械应拆卸,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必须撑开;管腔类物品盘绕放置,不可打折,接头的开关应打开,保持管腔通畅,以利灭菌因子接触所有物体表面.4.器械包装时必须核对器械种类与数量;锐器应加保护套.5.用于器械包装的包布层数不得少于两层;使用的包装材料应符合包装材料要求。6.用于器械包装使用的盒式等硬质容器必须一用一清洗,清洗方式与器械清洗相同;使用的滤纸应一用一更换。7.用于器械包装使用的一次性塑封包装材料,密封宽度应大
8、于6mm,保证热封严密完整。8.器械包的重量不得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预真空和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装体积不得超过30CmX30CmX50cm;F排气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装体积不得超过30cmX30cm25Cmo9.灭菌物品包必须包装严密,捆扎松紧适度,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10.灭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人员代号、灭菌器锅号、锅次等。(五)灭菌物品的装载I.装载时物品不要堆放,应用专用的灭菌架或篮筐:各类物品应按要求摆放,器械类包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或倒立,纺织类物品应竖放,自动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平放,并打开筛孔:
9、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灭菌包内容器开口应一致,以利于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灭菌包之间应间隔-定距离(N2.5cm),以利蒸汽置换空气;物品不能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以防止产生冷凝水。2.尽量将同类物品同锅灭菌(特别是自备包),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则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为准,纺织类物品应放在上层,金属类物品应放在下层。3.装载时消毒员记录灭菌时间、锅号、锅次、科室名称、灭菌包种类、数量等。4.灭菌的方法应根据器械、物品的用途、性质等选择适宜的(压力蒸汽、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等)灭菌方式.(六)灭菌物品的卸载1.压力蒸汽灭菌物品的卸载:物品取出后放置于远离空调或冷
10、空气入口的地方冷却,物品完全冷却前,不要放到冷的台面上,防止产生冷凝水。2.灭菌物品的卸载:检查灭菌包装的完整性,干燥情况,如有破损、湿包,应该视为灭菌失败必须重新灭菌处理;灭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污染必须重新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处理。(七)灭菌物品的存储1.无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按规定着装,并注意手的卫生,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2.所有灭菌物品存放前应仔细检查,符合要求才能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储存。3.灭菌物品应放在洁净的橱柜内或存放架上;存放架(橱)必须离地面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处储存。4.无菌物品存放区应清洁、干燥。温度应在2024C,相对湿度应70%。5
11、.灭菌物品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志清楚,按有效期顺序排列,过期物品应重新灭菌。6.灭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在温度2024C、湿度低于70%的存放条件下,棉布包装材料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温、湿度要求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纸塑包装、医用无纺布、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及硬质容器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7.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物品须去除外包装后方能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入库时检查并应记录入库日期、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期等。8.己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八)无菌物品的发放1根据使用科室的需要,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封闭运送车或
12、容器进行发放,并做好发放时的记录,包括物品发放日期、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发放者、领用者等内容。2.发放无菌物品时应注意:(1)发放前首先检直包装的完整性,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有效期或是否湿包。有疑问时,应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2)发放无菌物品的运送车、容器等工具应每日清洁,有污染时消毒干燥后备用。(3)从无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过期无菌物品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3.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专人监管,发放时应检查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标志是否清楚、包装有无污溃、水渍、霉变、破损、变形等。4.定期进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盘点并记录,发
13、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发放和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追回。三、人员的控制1.工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压力蒸汽灭菌器械操作人员还必须取得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2.进入工作区前需穿工作服,戴帽子。3.执行各项工作前、后应彻底洗手,工作过程中手有污染也应及时洗手.4.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除穿工作服、戴帽子外,还需戴口罩、穿防水隔离衣、手套、防水鞋.5.当回收各科室使用过的器材时,均视为感染性物品,应小心谨慎处理,避免锐利物品导致的锐器伤。6.工作人员除非必要,应减少在无菌物品存放区进出。人员不可在去污区、准备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相互穿梭,不得在工作区内
14、进食。7.若皮肤有伤口或有传染性疾病者,应调离本工作岗位。8.工作人员应随时掌握有关感染控制及消毒灭菌相关信息。9.非消毒供应室内的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各工作区.第二节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环境的控制1.布局合理,根据功能和消毒隔离要求,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2.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排水系统良好,便于清洗和消毒。3.手术间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物面无尘,地面无碎屑、无污迹。4.手术间按需要分为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设1张手术床。5.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
15、,手术问有限时,应先行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严禁同时在一室内施行无菌及污染两种手术。6.手术室入口处应有隔离带,接送患者应当使用手术对接车。无对接车时,进入手术室的平车应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接送隔离患者的平车必须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7.洁净手术室净化系统应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手术结束30分钟后关闭。8.洁净手术间每周清洗回风口及滤网,设备层专人进行管理,定期更换过滤网。9.手术间只允许设置必要的器械和物品,如手术床、无影灯、器械桌、麻醉机等设施。10.手术间的清洁工作应采取湿式清扫,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间的卫生工具不得混用,应分别放置。11.每日手术前、接台手术、手术结束后均对物体表
16、面、地面等进行清洁、消毒,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12.每周固定卫生日,对手术间及辅助用房的天花板、墙面、地面、物体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13.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1次,结果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二、物品的控制1.手术室器械和物品必须严格一人一用一灭菌。手术包灭菌标志明显,按日期顺序摆放,使用前核对有效期:备用刀片、剪刀、纱布等采用小包装,干燥保存的无菌持物锻罐,应每4小时更换。2.使用后的手术器械、敷料和各种物品应及时清洗和消毒。隔离患者用过的手术器械必须采取消一洗一消原则。尽量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可用低温灭菌,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精密
17、仪器表面一般可用75%的酒精擦拭,或使用经制造商同意的消毒剂.3.各类无菌容器中的消毒剂,根据有效期定期更换和监测。高压(预真空)灭菌器及低温灭菌柜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4.麻醉器具接触患者的用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麻醉机、各类呼吸导管、螺纹管、贮气囊等,应清洁后用低温等离子灭菌。5.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患者用过的手术器械,用含有效氯100O2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进行常规清洗消毒处理。6.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手术后的废弃物品必须置于黄色垃圾袋中,可辨认的四肢肢体,应送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理。三、人员的控制1.手术人员经专用通道、更换洗手衣、裤、
18、鞋,戴口罩、帽子后方可进入手术间,帽子要将头发全部遮住。2.思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其他传型病的医务人员,应限制进入手术室。3.除参与手术的医师、护士、麻醉师外,应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手术室。尽量减少手术间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手术室工作人员因事外出,必须更换外出衣、外出鞋。4.实施手术者应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方可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不应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用物,坠落在手术器械台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5.患有感染性疾病(包括气性坏疽、破伤风和传染病)的患者手术,经管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诊断,手术必须在隔离手
19、术间进行。6.手术问使用的物品应尽量准备齐全,参加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后不得随意外出除非手术人员、患者、器械通过,手术室所有的门都应关闭。巡回护士应设内外两名,如果需耍从外面拿取物品,应由外巡回护士传递。7.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不得已时须将头转离无菌区。8.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结果符合卫生学标准。9.凡进入手术室的患者,应脱去鞋、袜,换穿清洁衣服。10.手术前护士应仔细检查患者的手术部位皮肤,是否清洁、有无界肿、红肿或皮肤损伤,一旦发现,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延期手术。四、特殊感染手术的预防与控制1.对特殊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隔离手术间(最好
20、负压)进行,有隔离标志,禁止参观。2.参加手术人员应穿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戴双层手套、防渗功能性的口罩、面罩或防护眼镜。如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应避免参加手术。进入手术间后,不得随意出入。3.手术间物品尽可能准备齐全,不用的物品术前移出手术间。巡回护士应安排2人,其中1人负责手术间外物品供应。4.除各种手术所需器械外,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治疗巾、大孔巾、手术衣、敷料、针、线、吸引瓶、吸引管、床单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5.术中接触伤口的敷料、一次性医疗用品,应放置在防水防漏的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尽量减少地面的污染。切除的可辨认肢体用黄色垃圾袋包扎,交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理。6.严格医疗操作程序
21、,手术操作中应当小心谨慎,避免意外损伤。使用后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内,禁止对使用后一次性针头复帽。7.手术后的医疗器械按“消毒一清洗一再消毒、灭菌的处理方法。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在手术问内先用含有效氯1(X)0-2OOOmgZL的消毒剂浸泡3060分钟后,然后在感染清洗池内进行清洗,再进行消毒或灭菌8.手术结束后,地面、墙壁、仪器、设备等物表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擦拭。使用后的器械用含有效氯2()00mg/L消毒剂就地浸泡30分钟后进行常规处理。各种瓶、桶等用含有效氯2OOOmgZL的消毒剂浸泡3060分钟。9.使用过的布类和手术衣装入双层塑料袋内,有效封口并在袋外做好标记,高压灭菌
22、处理后送洗衣房进一步清洗、消毒。10.参加手术人员离开手术间时应将隔离衣、口罩、帽子、拖鞋、手套脱在手术间,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在门口换上清洁拖鞋、帽子。11.负压手术间手术结束后继续运转负压15分钟后再擦拭消毒,达到自净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手术。12.非负压手术间用2%过氧乙酸20ml(3g/)放置在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2小时,密闭24小时后方可将各种物品移出手术间,彻底通风后做空气监测,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第三节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环境的控制1.ICU内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相对独立。2.每个ICU管理单元,至少
23、配置2个单人房间,用于隔离患者。有条件应以设正压病室和负压病室各1个。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尽量多设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3.1CU每病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9.5n?,建议1518m-床间距应在Im以上:单人房间的每床使用面积建议为18-25m4.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和手套,洗手设施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并配备干手纸,每张病床旁须放置快速手消毒剂。5.保持室内清洁,普通ICU开窗通风换气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或用动态空气消毒器净化空气,洁净ICU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12次.6.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无尘和清洁,
24、不允许出现霉斑。通常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含有效氯100O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7.所有地面,包括患者房间、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日可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擦2次。对于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的ICU,必须用含有效氯IOoOmg/L的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1次。地面被血迹、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等污染时,用含有效氯IO(X)mg/L的消毒剂擦拭。不同房间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每日至少消毒1次,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墙壁1次。每月室内彻底擦拭次。8.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
25、或盆栽植物。9.不宜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不宜在ICU入口处放置踏脚垫、喷洒消毒剂。二、物品的控制1.呼吸机及附属物品的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日1次。耐高热的物品如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热的物品如些种类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可用0.1%过氧乙酸或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亦可选择环氧乙烷灭菌,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2.其他医疗仪器如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皮尺等医疗用品-床一套。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13用75%酒精擦拭。对于感染或携带MRSA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医疗
26、器械、设备应专用,或-用一消毒。3.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定期用75%酒精擦拭消毒。当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含有效氯Io(X)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4.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枕芯、被相等使用时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扫床做到一床一巾,一桌-布。5.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定期消毒(用含有效氯100o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腹泻患者应一用一消毒。6.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收集、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地,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集中无害化处理。
27、三、人员的控制(一)工作人员的控制1.凡进入ICU的工作人员必须穿专用工作服、换拖鞋或穿鞋套,接触特殊患者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患者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2.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患者,应戴N95U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3.一般性接触患者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4.接触黏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其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
28、洁手套。护理不同患者或医护操作在同一患者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患者和急诊患者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5.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操作前后、脱手套后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6.工作人员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7.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8.尽量控制入室工作人员,减少人员流动。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患者,可以分组固定医师和护理人员。91CU工作人员每年前应进行医院感染控制
29、相关知识的培训,卫生保洁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二)患者的控制1.应将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安置,感染患者在开始抗感染治疗前,尽可能先留取相应标本做病原学检查。2.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标志。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3.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患者,应安置于正压病房。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患者。4.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5.重视患者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三)探视人员的控制I.严格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探视者必
30、须戴口罩、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2.若被探视者为隔离患者,应穿探视专用的清洁隔离衣,戴一次性口罩。3.对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4.进入病室探视患者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5.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患者周围物体表面。6.探视者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探视.7.在ICU入口处,可以用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探视者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四、监测与监督1常规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2.
31、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木作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3.应进行ICU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4.定期对ICU病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结果符合卫生学标准。5.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短期内同种病原体如MRSA、鲍照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连续出现3例以上时,应怀疑感染暴发。通过收集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检验等,分析判断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并据此制订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第四节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环境的控制1.产房应与产科病房、母婴室相邻近,周困环境应清洁干净,无污染源,形成
32、相对独立的区域。2.产房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室内要进行通风换气,室温保持在2426C,相对湿度50%60%。3.产房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4.产房应明确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非限制区应设在最外侧,包括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问、卫生间、值班室、休息室、换鞋及推车转化处。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洗涤室、敷料准备间、器械室、刷手问。限制区在最内侧,主要包括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室等。各区之间用门隔开,或设立明显的分界标志。5.产房应设隔离待产室(床八隔离分娩室(床)。6.产房应分别设患者通道、工作人员通道和污物通道。7.一个
33、分娩富内最多设两张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6n8.手术或助产前、后应采用紫外线或空气净化装置进行空气消毒。9.工作拖鞋保持清洁,每周至少彻底清洗、消毒1次。10.待产室、分娩室、隔离室等卫生用具(拖布、抹布等)分区专用,设有标志。11.产房、洗手问、待产室的地面、墙面以及各物体表面,通常用清水或清洁剂拖擦,当受到病原体污染时,用含有效氯5001OoOmg/L的消毒剂作用30分钟后擦拭。室内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次30分钟,每周大扫除1次.12.在连续两台分娩之间要清洁地面、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若有血迹或污染则用含有效氯IoOomg/L的消毒剂擦拭,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用品,并使用消毒剂擦拭
34、床单位。13.每日接生后分娩室要终末消毒,地面受到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并用含有效氯1Ooomg/L的消毒剂擦拭、拖地14.空调、窗帘、空气消毒器过滤板、过滤网定期清洗,保持清洁。15.分娩中产生的废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16.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分娩室空气中的细菌总数200cfum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数不得超过5cfu/Cm-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二、物品的控制1.接生用的器械、胎头吸引器等用品,必须一用一清洗、灭菌。2.无菌物品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包装,器械、敷料等无菌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及灭菌标志是否合格,否则不得使
35、用。3.无菌产包临产前打开,打开暴露3060分钟未用者需重新更换。4.助产包内备断脐专用剪、结扎用品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5.无菌持物钳、罐高压灭菌处理,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器械盒每13更换,碘酒、酒精瓶每周更换2次,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消毒后干燥保存。6.每次分娩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清洁、消毒产床,待产妇的臀垫一人一用一消毒,用过的接生器械,送消毒供应室清洗、灭菌后备用。7.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如吸耳球、喉镜、简易呼吸复苏器等,每次用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8.吸引器管路、吸引瓶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用含有效氯5(X)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干燥保存,一次性吸氧管
36、、吸痰管、吸引管等不得重复使用。9.传染病患者用过的器械,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的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送消毒供应室清洗、灭菌后备用。10.手术器械高压蒸汽灭菌,如有浸泡消毒、灭菌物品应有时间标志,浸泡消毒器械的消毒剂每周更换1次。11.必须在更换待产床上的全部被服后,才能接受新的待产者。12.使用后的一次性敷料弃入黄色塑料袋中焚烧处理,重复使用的布类物品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三、人员的控制(一)医务人员1.进入产房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得涂指甲油。2.医护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非本室工作
37、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3.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行助产及手术操作。4.手术或助产中,避免或减少人员活动和进出。限制参观、实习人员,减少人员流动。5.收集和清洗器具时,应穿专用的工作服及戴手套,防止血液污染。(二)产妇1.产妇产前应进行HBV、HCV、HIV、梅毒抗体的检测,阳性者应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2.待产妇人室更换全部衣物及拖鞋,个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3.当疑有或己患某种感染的孕妇临产时(如病毒性肝炎、单纯性水痘、风疹、化脓性感染灶等患者),按以下要求进行隔离。(1)安排到有隔离措施的待产室或待产床.(2)如果无隔离待产室,可将患者安置到隔离分娩室或分
38、娩床。(3)根据病原体感染种类进行相应的隔离、消毒方式。(4)孕妇生产后将产妇转入原待产室或隔离病房,并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5)产妇的-切物品单独使用,分娩后所有布类、器械均用消毒剂浸泡后再分别送消毒供应室或洗衣房。(6)产妇分娩离开产房后,用消毒剂擦洗分娩室桌面、地面,室内通风,然后用空气消毒器消毒1小时。(7)助产时按规定操作,胎儿娩出后须更换手套再处理新生儿,新生儿用无菌巾包裹,直接送隔离婴儿室(隔离床)四、助产和手术中的预防与控制1.手术或助产前,应严格外科手消毒。2.手套被刺破及处理脐带和缝合伤口前,应更换新的无菌手套,有条件的应戴防护镜.3.助产使用的器械应视为污染,必须与处理脐
39、带的器械分开使用,严禁用侧切剪刀处理脐带。4.处理脐带前必须用消毒剂棉球擦手;缝合侧切伤口前应更换无菌手套;脐带应使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5.剪刀、针头等锐器应远离新生儿,或用治疗巾覆盖,防止误伤新生儿。6.及时清理新生儿口腔和上呼吸道内吸入物,以防止吸入性肺炎。羊水有臭味或疑有宫腔感染时,应留取标本做培养,以便指导产后或术后抗菌药物的应用。7.接生后应更换产床被服及臀垫,橡胶臀垫用消毒剂浸泡后,再刷洗晾干备用。产床应用消毒剂擦拭后备用。8.隔离产妇所用过的布类和物品均应消毒处理后,方可送出清洗灭菌。第五节母婴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环境的控制1.母婴室房间每间面积1820r,每组母婴床位
40、占地面积不少于5mL每个房间不超过3组母婴床位。房间宽敞明亮,通风条件好,室内无灰尘,环境清洁,空气清新。2.母婴室每日上、下午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1530分钟;必要时用空气净化设备进行室内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30分钟。3.病房卫生工具专用。每日用清水或清洁剂湿抹物体表面,防止灰尘飞扬。早交班前完成病房整理工作,抹布一桌一布,扫床一床一巾,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4.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应进行床单位的终末处理。医疗仪器设备要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二、物品的控制1.母婴室中婴儿的医疗护理用品必须是一婴一用一消毒,药膏必须一婴一专用。所有器械、物品均应固定专用,不得外借。2.新生儿沐浴时
41、,应采用按压式的婴儿沐浴露,沐浴池内覆一层一次性的塑料薄膜,薄膜一婴一换。3.沐浴用的小毛巾、擦干用的大毛巾以及新生儿的衣服一婴一用,用后清洗灭菌:医务人员给新生儿沐浴时使用的围裙及袖套每日一用一换一消毒。4.拆包台与打包台应分开,台布每日一用一换,用后清洗灭菌。三、人员的控制1.母婴室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不得在母婴室工作。2.工作人员进入母婴室前应戴好帽子、口罩,每次护理婴儿前后均应该认真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注意指甲、指缝、指间的清洁。3.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弃去最初12滴奶然后再哺乳,以防病菌经口传播。4.产妇如果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
42、、病毒性肝炎或病原不明的发烧等症状时,应根据情况决定中止授乳,必要时将婴儿和母亲隔离。感染性疾病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产妇的婴儿应隔离,用具与正常新生儿严格分开,患者要实行隔离,病案夹、床头卡有乙型肝炎标志,所用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用后消毒处理。5.严格控制探视人员,最好每床每次只限-人入室,在规定的时间内探视,探视人员不得随意触摸新生儿及任意将新生儿抱出室外。第六节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环境的控制1.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间、配奶间、奶具清洗间、治疗室、处置室、接待室等,并加强区域间管理。2.室内温度应维持2226C,湿度保持在55%65
43、%。3.每张婴儿床占地不少于3,床间距不少于1m。4.新生儿室应尽可能减少物品摆放,物品的摆放按照无菌、清洁、污染有序分开。5.新生儿病房入口处、病室、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处置室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水龙头应采用肘、脚、或感应式开关,擦手用的毛巾应为灭菌后的小毛巾或纸巾。6.配奶间应设在新生儿室的清洁区内,室内配备专用水池,有操作台、电冰箱、乳具存放柜及加热消毒装置。室内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不得交叉使用。7.病室内空气要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每日定时用动态空气消毒器消毒,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1次并记录。8.地面每日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拖布专
44、室专用,如疑似污染时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拖擦。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扫1次。9.病室窗台、桌面等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2次,一桌一布,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等物体表面应每日进行清洁擦拭,如有污染随时消毒。二、物品的控制1.暖箱和蓝光箱应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1次,用后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时,可拆除的部分应拆下来进行擦洗和消毒。2.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等。3.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服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1
45、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4.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压力蒸汽灭菌。配奶使用的漏斗、容器等用后充分刷洗、冲净,经压力蒸汽灭菌,在有效期内使用。配奶室冰箱及奶制品存储箱要定时清洁与消毒。5.喂奶时颈下垫的小毛巾,应做到一次一换一消毒,严禁用尿布或其他物品替代。6.婴儿用的眼药水及粉扑、油膏均应消毒后单独使用,一人一份。7.更换的尿布和衣物应集中放入污物袋中,禁止随意抛落在地面上。8.新生儿室设沐浴设备,新生儿所用毛巾、浴巾、衣服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尿布一次性使用,用后统一处理。9.配乳室的清洁工具固定专用,特别是配乳台
46、抹布应固定专用,不可与污染区混用。三、人员的控制1.在新生儿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卫生清洁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肤化脓性疾病等暂停与新生儿接触。2.进新生儿室之前应换鞋、戴好帽子、口罩,更换隔离衣。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要认真地洗净双手。离开时应脱去专用服装。3.严格限制新生儿病房的探视,探视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手。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4.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以及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进行隔离,安置在隔离病房,床头有隔离标志。护理人员固定,诊疗用品专用,接触患儿应穿隔离衣、戴手套。第七节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环境的控制1.血液透析
47、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2.血液透析室设有普通患者血液透析间(区)、隔离患者血液透析间(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分开设置。3.血液透析室应当设置4个以上透析单元。每个透析单元由一台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组成,每个透析单元面积不少于3.2m一床间距不少于0.8m。4.血液透析室应当设置护士站,护士站应当便于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技术操作。5.保持室内清洁、干燥,每日通风换气不少于2次。治疗室内每日空气消毒1次,每次30分钟。6.透析室地面、桌面、透析机表面等物体表面保持清洁,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剂擦拭。床单、被套及枕套一人一用一更换,做到每班清场。7.透析室的水池和拖布要与其他房间分开使用,拖布用后先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再用清水冲洗、晾干。透析室清洗用水,应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8.每月对空气微生物监测1次,空气中微生物不得超过500cfu/m,每月对透析用水、透析液监测1次。二、物品的控制1.透析器和透析管专人专用,原则上应一次性使用。有明确标志可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的复用应遵循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3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