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解剖及定位.ppt
《大脑的解剖及定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脑的解剖及定位.ppt(17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节 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脑,大 脑 间 脑 脑 干 小 脑,脊髓,上、下行传导束,灰质,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概 述,一、大脑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岛叶 扣带回 边缘叶 海马回 钩回 杏仁核 丘脑前核 下丘脑,边缘系统,大脑半球,一、大脑半球,优势半球,在语言、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及计算功能等方面占优势,多位于左侧,只有一小部分右利手和约半数左利手者可能在右侧,非优势半球,多为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几何图形和人物面容的识别及视觉记忆功能等
2、方面占优势,一、大脑半球,占大脑半球表面的前三分之一,位于外侧裂上方和中央沟前方,是大脑半球主要功能区之一(图2-1),(一)额叶(frontal lobe),额叶的主要功能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有关。其主要功能区包括:,位于皮质运动区前方,额中回后部,运动前区,皮质侧视中枢,位于中央前回;身体各部位代表区在此的排列由上向下呈“倒人状”,皮质运动区,(图2-4),(一)额叶(frontal lobe),(一)额叶(frontal lobe),1.外侧 面:,以脑梗死、肿瘤和外伤多见,额极病变:,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可有欣快或易怒,以精神
3、障碍为主,表现为:,(一)额叶(frontal lobe),中央前回病变:,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 搐(Jackson癫痫)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刺激性病灶,多引起单瘫,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痪下部受损产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对侧偏瘫,(一)额叶(frontal lobe),(一)额叶(frontal lobe),额上回后部病变:,强握反射(grasp reflex)摸索反射(groping reflex),强握反射(grasp reflex)是指物体触及患者病变对侧手掌时,引起手指和手掌屈曲反应,出现紧握该物不放的现象摸索反射(groping reflex)是指当病变
4、对侧手掌被物体触及时,该肢体向各方向摸索,直至抓住该物紧握不放的现象,额中回后部病变:,额中回更后部位病变,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双眼向病灶侧凝视,破坏性病灶,产生书写不能,(一)额叶(frontal lobe),优势额下回后部病变:,产生运动性失语,2.内侧面:,大脑前动脉闭塞矢状窦旁脑膜瘤,多见于:,对侧膝以下瘫痪,旁中央小叶(paracentral lobule)病变,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一)额叶(frontal lobe),3.底面:,额叶底面的挫裂伤嗅沟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多见于:,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 对侧视乳头水肿,福斯特-肯尼
5、迪综合征(Foster-Kennedy syndrome):,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热、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一)额叶(frontal lobe),位于中央沟后、顶枕沟前和外侧裂延线的上方。,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二)顶叶(parietal lobe),皮质感觉区:,(二)顶叶(parietal lobe),运用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的缘上回 与复杂动作和劳动技巧有关,又称阅读中枢 位于角回,靠近视觉中枢 为理解看到的文字和符号的皮质中枢,(二)顶叶(parietal lobe),顶叶病变主要产生皮层性感觉障碍、失用
6、和失认症等,1.中央后回和顶上小叶病变:,病灶对侧肢体复合性感觉障碍如实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 和皮肤定位觉的减退和缺失,(二)顶叶(parietal lobe),可出现病灶对侧肢体的部分性感 觉性癫痫如扩散到中央前回运动区,可引 起部分性运动性发作,也可扩展 为全身抽搐及意识丧失,2.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病变:,(1)体象障碍:,顶叶病变可产生体象障碍,体象障碍的分类及特点详见第三章,(二)顶叶(parietal lobe),(2)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 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
7、读,主要表现,(3)失用症:,优势侧缘上回病变时可产生双侧失用症,(二)顶叶(parietal lobe),位于外侧裂的下方,顶枕裂前方,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三)颞叶(temporal lobe),感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 区):,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嗅觉中枢:,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的传入,(三)颞叶(temporal lobe),与记忆、联想和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颞叶前部:,此区域属边缘系统,海马是其中的重要结构,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功能有关,颞叶内侧面:,(三)颞叶(temporal lobe
8、),颞叶病变时主要引起听觉、语言、记忆及精神活动障碍,1.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损害,患者能听见对方和自己说话的声音,但不能理解说话的含义,即感觉性失语(Wernicke aphasia),(三)颞叶(temporal lobe),2.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患者对于一个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但说不出它的名称,可出现幻嗅和幻味,做舔舌、咀嚼动作,称为钩回发作,3.颞叶钩回损害,4.海马损害,可发生癫痫,出现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相识感、情感异常、精神异常、内脏症状和抽搐,还可以导致严重的近记忆障碍,(三)颞叶(temporal l
9、obe),可出现视野改变,表现为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5.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可出现精神症状,多为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记忆障碍、精神迟钝及表情淡漠,6.颞叶深部的视辐射纤维和视束受损,(三)颞叶(temporal lobe),其后端为枕极,内侧面以距状裂分成楔回和舌回,图2-2 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及功能区,(四)枕叶(occipital lobe),围绕距状裂的皮质为视中枢,亦称纹状区,接受外侧膝状体传来的视网膜视觉冲动,距状裂上方的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膜传来的冲动 下方的视皮质接受下部视网膜传来的冲动 枕叶主要与视觉有关,(四)枕叶(occipital lobe),枕叶
10、损害主要引起视觉障碍,1.视觉中枢病变,出现闪光、暗影、色彩等幻视现象,可出现视野缺损,视野缺损的类型取决于视皮质损害范围的大小,(四)枕叶(occipital lobe),产生皮质盲,表现为全盲,视物不见,但对光反射存在,双侧视觉中枢病变,可产生偏盲,特点为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而中心视力不受影响,称黄斑回避(macular sparing),一侧视中枢病变,距状裂以下舌回损害,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距状裂以上楔回损害,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四)枕叶(occipital lobe),2.优势侧纹状区周围病变,患者并非失明,但对图形、面容或颜色等都失去辨别能力,有时需借助于触觉方可辨认如给患者看钥
11、匙不能认识,放在手上触摸一下即能辨认,称之为视觉失认,可出现视物变形 患者对所看物体发生变大、变小、形状歪斜及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症状有时是癫痫的先兆,3.顶枕颞交界区病变,(四)枕叶(occipital lobe),又称脑岛(insula),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可以引起内脏运动改变,如唾液分泌增加、恶心、呃逆、胃肠蠕动增加和饱胀感等,多引起内脏运动和感觉的障碍,(五)岛叶(insular lobe),包括隔区、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旁回和钩回(图2-2、2-3),杏仁核 丘脑前核下丘脑 中脑被盖岛叶前部 额叶眶面等结构,边缘系统,边缘系统与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有广泛联系,参与高级神经、精神(情
12、绪和记忆等)和内脏的活动,(六)边缘叶(limbic lobe),边缘系统损害时可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碍,(六)边缘叶(limbic lobe),图2-5 行经内囊的纤维束,二、内 囊internal capsule,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1.完全性内囊损害,“三偏”综合征:,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2.部分性内囊损害,由于前肢、膝部、后肢的传导束不同,不同部位和程度的损害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偏身共济失调、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中的12个或更多症状,二、内 囊(internal capsule),亦称基底节
13、(basal nucleus),位于大脑白质深部,其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成(图2-6、2-7),三、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图2-6 基底节组成图,图2-7基底节的构成,三、基底神经节,运动异常(动作增多或减少)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1.新纹状体病变,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三、基底神经节,2.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三、基底神经节,丘脑(thalamus)上丘脑(epithalamus)下丘脑(hypothalamus)底丘脑(subthalamus),四 间 脑Diencephalon,图2-8 间脑,图2-9 丘脑,前核群,内
14、侧核群,外侧核群,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一)丘脑(thalamus),丘脑综合征,1.丘脑外侧核群尤其是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受损产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具有如下特点,各种感觉均发生障碍,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一)丘脑(thalamus),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可有深感觉障碍所导致的共济失调,感觉异常,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血压增高或血糖增高,疼痛部位弥散、不固定,疼痛的性质多难以描述,疼痛可因各种情绪刺激而加剧,(一)丘脑(thalamus),产生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即当患者大哭大笑时,病灶对
15、侧面部表情丧失,但令患者做随意动作时,面肌并无瘫痪,2.丘脑至皮质下(锥体外系统)诸神经核的纤维联系受累,(一)丘脑(thalamus),产生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可出现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产生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及强哭强笑,3.丘脑外侧核群与红核、小脑、苍白球的联系纤维受损,4.丘脑前核与下丘脑及边缘系统的联系受损,(一)丘脑(thalamus),下丘脑的核团分区,(二)下丘脑(hypothalamus),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束,中枢性尿崩症,散热和产热中枢,体温调节障碍,饱食中枢和摄食中枢,摄食异常,视前区与后区网状结构,发作性睡眠综合征,腹内侧核和结节区,生殖与性功能障碍,后
16、区和前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二)下丘脑(hypothalamus),主要结构有:,(三)上丘脑(epithalamus),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上 丘受损)神经性聋(下丘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可出现由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引起的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 syndrome):,(三)上丘脑(epithalamus),常见于:松果体肿瘤,丘脑底核,苍白球和额叶运动前区,出现对侧以上肢为重的舞蹈运动,表现为连续的不能控制的投掷运动,苍白球,黑质,红核,中脑被盖,偏身投掷运动(hemiballismus):,损害,(四)底丘脑(su
17、bthalamus),1.脑干神经核:,为脑干内的灰质核团,中脑有第、对脑神经核,脑桥有第、对脑神经核,延髓有第、对脑神经核,除上述脑神经核以外还有传导深感觉的中继核(薄束核和楔束核)及与锥体外系有关的红核和黑质等,五、脑 干 Brain Stem,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图2-10 脑干内颅神经核团(背面),图2-11 脑干内颅神经核团(侧面),3.脑干网状结构,2.脑干传导束,深浅感觉传导束锥体束锥体外通路内侧纵束等,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脑干中轴内呈弥散分布的胞体和纤维交错排列的“网状”区域,其中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为网状核,
18、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五、脑干(Brain Stem),与大脑皮质、间脑、脑干、小脑、边缘系统及脊髓均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神经调节中枢,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五、脑干(Brain Stem),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网状结构的一些核团接受各种信息,又传至丘脑,再经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中继后传至大脑皮层广泛区域,以维持人的意识清醒,如网状结构受损,可出现意识障碍,五、脑干(Brain Stem),(1)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2)延髓中腹侧损害:延髓内侧综合征(Dejerine syndrome),1.延髓(medulla
19、 oblongata),五、脑干(Brain Stem),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前庭神经核损害: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病灶侧共济失调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Horner综合征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 脊髓丘脑侧束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图2-12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延髓内侧综合征表现为:舌下神经损害: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锥体束损害: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内侧丘系损害: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
20、图2-12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1)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2)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 syndrome),2.脑桥(pons),五、脑干(Brain Stem),图2-13 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表现:展神经麻痹: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 面神经核损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锥体束损害 对侧中枢性偏瘫 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损害: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表现为:前庭神经核损害: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展神经损害:病侧眼球不能外展面神经核损害:病侧面肌麻痹脑桥侧视中枢及内
21、侧纵束损害:双眼患侧注视不能三叉神经脊束损害:,图2-13 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 脊髓丘脑侧束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内侧丘系损害:对侧偏身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病侧Horner征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和脊髓小脑前束损害:病侧偏身共济失调,图2-13 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3)脑桥腹内侧综合征,又称福维尔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损害)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多见于脑桥旁正中动脉阻
22、塞,五、脑干(Brain Stem),(4)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能保留),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五、脑干(Brain Stem),3.中脑(mesencephalon),(1)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2)红核综合征(Benedikt syndrome),五、脑干(Brain S
23、tem),大脑脚综合征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疝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锥体束损害: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图2-14 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红核综合征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黑质损害:对侧肢体震颤、强直红核损害:舞蹈、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内侧丘系损害:对侧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图2-14 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一)小脑的结构,图2-15 小脑的结构,六、小 脑Cerebellum,四个小脑核 由内向外依次为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图2-15 小脑的结构,六、小 脑(Cerebellum
24、),脊髓小脑束 前庭小脑束 脑桥小脑束 橄榄小脑束,(二)小脑的纤维及联系,1.传入纤维,六、小 脑(Cerebellum),齿状核红核脊髓束 参与运动的调节 齿状核红核丘脑束 参与锥体束及锥体外系的调节 顶核脊髓束 小脑顶核发出纤维经小脑下脚至延髓网状结构和前庭核,一方面经网状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至脊髓前角细胞,参与运动的调节,另一方面经前庭核与内侧纵束和眼肌神经核联系,参与眼球运动的调节,2.传出纤维,六、小 脑(Cerebellum),维持躯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三)小脑的功能,上半部分代表上肢下半部分代表下肢 蚓部则代表躯干,代表区,功能,六、小 脑(Ce
25、rebellum),四肢强直 角弓反张 神志不清,小脑病变最主要的症状为共济失调,小脑占位性病变压迫脑干,可发生阵发性强直性惊厥出现去大脑强直状态(称小脑发作):,六、小 脑(Cerebellum),躯干不能保持直立姿势,站立不稳、向前或向后倾倒及昂伯征(Romberg sign)阳性。呈醉酒步态。睁眼并不能改善此种共济失调 但肢体共济失调及眼震很轻或不明显,肌张力常正常,言语障碍常不明显,小脑蚓部损害,出现躯干共济失调,即轴性平衡障碍,多见于儿童小脑蚓部的髓母细胞瘤等,六、小 脑(Cerebellum),肢体共济失调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笨拙常有水平性也可为旋转性眼球震颤往往出现小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脑 解剖 定位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3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