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DB45T-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5T-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西地方标准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3)2257号)精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三江县供联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广西标准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项目编号2023-1125),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标准编制工作组分工表见表1。表1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标准编制工作组分工表姓名职务/职称单位分工何金旺推广研究员
2、三江县农业农村局主持编制陈爱秋站长/高级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框架构建参数设置杨澜主任/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参与编制杨天锦站长/推广研究员广西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协调杨为芳推广研究员广西农业技术推广站起草草案李明灌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广西农业技术推广站文稿审核潘玉萍局长/-级主任科员三江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协调石仁俊副局长/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参与编制梁丽娟副主任/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收集覃代胜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参与编制覃正维助理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整理陆樟松助理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文献查询杨家昌农业技术员三江县农业农村局材料收集杨金雄二级主任科员/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宣贯培训
3、杨凤婕校长/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宣贯培训侯新妹副校长/助理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宣贯培训郑浩助理农艺师广西农业技术推广站宣贯执行刘家仪农艺师广西农业技术推广站宣贯执行吴单日副站长/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参与编制曾严总经理/助理经济师三江县供联投资有限公司参与编制杨月策高级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参与编制梁雨珍站长/高级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参与编制龙海春主任/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材料整理杨春利助理农艺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宣贯执行荣毅姣助理会计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宣贯执行曹巧梅助理兽医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宣贯执行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4、远景目标纲要(桂政发(2021)11号)提出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打造广西香米、富硒米等特色品牌,做强主粮加工业。稻田综合种养是广西主要推广的生态水产养殖模式之一,包括稻鱼共养、稻虾共作、稻嫌共生、稻鳖虾鱼共生等几种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以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稻渔生态综合种养,以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稻田单位产出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稳粮增收和提质增效。目前,我区按照宜鱼则鱼、宜虾则虾、宜螺则螺、宜蟹则蟹、宜鳖则鳖”的指导思想,先后总结创立了三江一季稻+再生稻+鱼、
5、灌阳稻+鱼叙龟鳖等品种混养、全州稻+禾花鱼、融水稻+河蟹、钦南稻+南美白对虾”等具有广西地方特色,并可在全区复制推广的H种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新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稻田养鱼后几乎不再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大大提高了水稻和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两者互利互补。三江侗族自治县自古就有无鱼不成宴的乡俗民情,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均需有鱼来待客,故鱼产品在民间消费量较大。而稻田鱼恰恰能够满足群众的这一生活习俗。同时,因当地独特的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所产鱼产品肉质鲜美、鱼汤清甜,备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每年自产鲜鱼3000吨,远
6、远不能满足本地消费需求,还需从外地调入30多吨鲜鱼供应本地市场。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一季稻+再生稻+鱼”立体生态综合种养的生产模式及其先进技术,提高农田利用效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鱼类产品供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县域经济和民族特色经济发展,三江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对全县发展稻田养鱼作出了专门的安排部署,整合水产、水利、农业等部门工作,要求把全县稻田生态种养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继该县两茶(茶叶和油茶)一木(杉木)”之后的又一特色农业优势产业,打造“两茶一木“种稻养鱼+中药材和小黄牛的5+2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关于印发三江县2018-2020年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工
7、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三政办发2018)2号)中提出2018-2020年全县计划推广优质稻+再生稻+鱼(螺)稻田综合种养3.6万亩,每年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4500亩以上。计划头季稻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再生季稻平均亩产200公斤以上,鲜鱼平均亩产35公斤以上的目标任务。2018-2020年当地政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共投入1061.04万元,在全县15个乡镇累计示范推广应用4.25万亩,建立示范片(基地)13个、示范面积1.71万亩,并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经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稻谷平均亩产由项目实施前2017年的461.0公斤提高到775.1公斤(头季稻514
8、.7公斤、再生稻260.4公斤),鲜鱼由平均亩产23.4公斤提高到43.0公斤;稻谷(一季稻+再生稻)比种植单季稻增产68.12%,亩增收1837.78元,增幅高达99.33%,从而将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乡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二由此可见,标准化稻鱼生态种养模式的示范推广,充分体现了共生系统农业的系统集成、资源多重利用、“大生态、大系统、大循环”的整体关怀和复杂系统的共生构建,使种植业与养殖业广义杂交,多种技术集成,实现生态控制的自动化产生,使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因而具有创新性。通过制定广西地方标准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以标准为抓手,统一规范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
9、术要求,从而促进“再生稻+鱼”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应用,满足日益增长的稻鱼绿色生态产品的市场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带动农民参与,对实现丘陵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三、主要起草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广西地方标准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起草单位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三江县供联投资有限公司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完成。编制工作组下设三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
10、、草案编写组、标准实施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外有关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情况和目前科学界对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标准实施组负责广西地方标准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发布后,组织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会,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让相关人员了解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进行规范化操作,
11、保证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准确性,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团体标准提出修正意见。(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1.相关标准DB23/T2790-2021稻鱼共作生产技术规程;DB3311/T227-2022优质稻生产技术规程;DB42/T1462-2018再生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DB45/T2016-2019三江稻田鲤鱼养殖生产技术规程;DB45/T2409-2021固化坑沟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DB50/T864-2018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DB50T935-2019优质中稻再生稻生
12、产技术规范;DB5108/T82018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DB51/T2750-2021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DB5306/T80-2022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T/CMHXXH003-2020稻鱼共生技术操作规程T/GXAS560-2023稻渔综合种养优质稻+再生稻生产技术规程等;2.相关政策三江县2018-2020年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等;3.发表论文学术论文不同药剂对稻渔综合种养”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评价;三江县纯稻作(稻鱼共作)模式中稻再生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及关键技术探讨;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绿色高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稻
13、鱼共作模式下头季稻施氮量对全年水稻产量的影响;山区稻田鲤鱼放养密度对优质稻全年产量的影响;坑沟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的示范推广及存在问题分析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等。(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2023年1月2023年3月,根据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征集2023年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函(桂市监函(2023)317号)精神,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开展了广西地方标准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项目申报和研制工作。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择、
14、稻田工程建设、品种选择、播种育秧、头季稻田间管理、再生稻田间管理、生产档案等内容。(四)调研、形成草案、征求意见稿2022年2023年,为使得标准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由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三江侗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三江侗族自治县经济作物工作指导站、三江县供联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起草、编制了团体标准稻渔综合种养优质稻+再生稻生产技术规程,期间,起草单位也向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广西水产学会、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产科学
15、研究院、天峨县农业农村局、巴马农业农村局、龙胜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东兰县农业农村局、南丹县农业农村局、融水农业农村局、灌阳县农业农村局、田阳县农业局、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柳城县农业农村局等17家单位专家对团体标准稻渔综合种养优质稻+再生稻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征求意见,经过一年的研究编制,于2023年7月31日,通过了广西标准化协会组织的专家审定;2023年8月28日正式发布实施。2023年3月2023年7月,标准编制工作组进行了广泛实地调研工作,深入古宜镇、丹洲镇、斗江镇、程村乡、老堡乡、和平乡、高基乡、林溪镇、八江镇、独峭镇、同乐乡、良口乡、洋溪乡、富禄乡、梅林乡进行实际调研,对坑沟式稻
16、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的实践情况进行系统总结,调研的同时,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召集相关人员开展了标准研讨会,对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相关文件进行系统总结,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并先行开展了团体标准稻渔综合种养“优质稻+再生稻”生产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经团体标准实践验证,开展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023年8月2023年10月,标准编制工作组通过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实践验证,掌握各方关于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的具体技术要求,提炼核心技术细节,广泛地针对国内不同区域开展技术对比和总
17、结,并在征求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和三江县供联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意见基础上,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研究讨论。标准编制组进一步讨论完善标准草案,形成广西地方标准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一)编制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文件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当前现状,调研广西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情况,在现有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18、等单位多年的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及起草单位的实践经验而总结起草的,符合稻鲤共作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市场需求,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规范并推广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协调性原则本文件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文件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本文件在兼
19、顾当前广西区内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广西区内稻鲤共作、稻谷产量需求快速发展的趋势和结构调整需要,因地制宜,集成技术创新,总结了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操作性强,可供广西地区稻鲤共作蓄留再生稻农户或基地参考与应用,有助于促进稻鲤共作产业高质量发展。(二)编制依据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标准主要内容参考DB45/T2016三江稻田鲤鱼养殖生产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药剂对稻渔综合种养”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评价三江县纯稻作(稻鱼共作)模式中稻再生配套技术
20、的试验研究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及关键技术探讨坑沟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的示范推广及存在问题分析一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确定,并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后起草制定。(三)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本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无冲突。经查阅,与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的标准有DB45/T2016-2019三江稻田鲤鱼养殖生产技术规程,DB45/T2409-2021固化坑沟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DB50/T864-2018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DB5108/T8-2018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DB51T2750-2021山区稻渔综合种养
21、技术规范,与稻鱼共作(或稻鱼共生)相关的标准有DB23/T2790-2021稻鱼共作生产技术规程,DB5306/80-2022稻鱼共生大米生产技术规程和T/CMHXXH003-2020稻鱼共生技术操作规程;与优质稻和(或)再生稻相关的标准有DB3311/T227-2022优质稻生产技术规程,DB42/1462-2018再生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DB50/T935-2019优质中稻一再生稻生产技术规范T/GXAS560-2023团体标准稻渔综合种养优质稻+再生稻生产技术规程。以上标准分别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稻鱼共作或稻鱼共生)的渔业和水稻生产,优质稻生产和(或)再生稻栽培的部分内容进行规范,尚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5T 坑沟式稻鲤共作蓄留 再生 栽培 管理 技术规程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3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