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不经讲述就是不存在的”—杨本芬访谈.docx
《“故事不经讲述就是不存在的”—杨本芬访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事不经讲述就是不存在的”—杨本芬访谈.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故事襁讲述就是不存在的T本芬嬲图访谈人:陈蔚文杨阿姨,您好!首先要祝贺您的三本书获彳导如此广泛的好评,成为现象级热销书,也祝贺您的小说浮木获得江西省作协2021年度优秀小说奖。谢谢你也非常感谢江西省作家协会的厚爱。章红,你这次回南昌,在我印象中,是这些年回来待得最久的一次,也因为要帮助妈妈接受各种采访吧?对。自从18岁到南京上大学后又定居,就很少长时间与父母待在一起了。这几十年都是他们帮助我。但这次回来,感觉他们确实老了,我想是到了需要我来为他们付出一点的时候了,所以决定多留一会儿。挺好的,我想你父母一定非常高兴你这次能待久点。事实上,我感觉你和父母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你妈妈的写作开始于在南京
2、帮你照看女儿时,有次她看到一位男作家写母亲的书,非常触动,一连看了三遍,由此想到自己的与亲,想到母亲这一生,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她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就被全部抹去了。是的,在许多媒体的采访中,都写到她在我家由阳台改建的狭小厨房里,在抽油烟机的轰鸣声中,坐在一张矮髡上,以另一张略高的凳子为桌,在一叠方格稿纸上书写我外婆的一生。杨阿姨,我知道您母亲梁秋芳去世时,在遗物中您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是她对自己一生简略的总结,最后一句是“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这句话让您非常感慨,也促成了您后来拿起笔来回顾母亲的一生,这便是秋园的肇始。对,通常人们会认为,人到了60岁,人生似乎巳不再需要目标与方
3、向,只需顺天应命。但那时我想到母亲,就觉得还应该做些什么,而且要抓紧,因为再不做就来不及了。是,我看到您在秋园序言中写道,“人到晚年,我却像一趟踏上征途的列车,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推着我轰隆表隆向前赶去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工我喜欢这种不是为取悦读者,也不是为功名利禄,而是真诚于命运与人生的书写。秋园一开始是我帮妈妈贴在天涯社区的。她写一些,我贴一些,在这过程中,我会做一些简单的编辑。贴出后,也得到不少网友的喜爱与支持,我想就是因为文字中的真诚打动了他们。写秋园时,我是拿笔写,看一逋不满意就改,看一遢不满意又改,一篇文章看七八次,字迹改得自己都不认得了。有时边改边哭,纸也湿了,
4、不知多少眼泪在里面,很伤心。近年来,个人史的写作非常活跃,私人史以其与个体有关的诸种细节,显示出可信可感的温度,就像在某件故人衣服上掉落下来的纽扣,或者.遗忘在口袋里的半截电影院的票根”。当然,这其中还面临着一个问题,从公共角度看,什么样的个人史才具备书写的意义?秋园系列收获了来自文学专业工作者与普通读者的双重好评,这说明它除了作为私人记忆,也抵达了公共经骏的领域,从故事到表达,都具备了文学上的价值。据我所知,文学评论家丁帆先生、李建军先生、张远山先生都对秋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秋园位居2020年度豆中国文学(小说类第二名,入选新浪年度好书,同时也入选文学报年度好书、由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
5、等发起的首届PAGEoNE文学奖短名单这些都说明文本本身的价值得到了公认,而不仅仅是老年人写作引起的话题性。今天的采访,我主要想聊一期阿姨今年2月推出的新作我本芬芳这本书,这是杨阿姨继秋园浮木后的第三本书。这本书的写作始自何时?写了有七八年了,当时我已经会用电脑了,是在电脑上写的。是的,主体的情节很早以前就完成了。图书公司表示出版意向后,我妈妈做了一些修改,加了一些东西。比如尾声这一章,女主人公惠才问吕医生,“我们这辈子快结束了,如果有下辈子,你还愿不愿意跟我在一起?吕医生答不愿意”,这个结尾就是新添加的。这个“不愿意”的确让人印象深刻。两个都是好人的人,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却都没有感受到幸福
6、。这也是让许多读者共鸣的一点,他们的父母或他们自身,也会遭遇这样的婚姻越境。杨阿姨,您当时如何想到选取这个题材来写?我已经是楚耋之年了,到了湖南人说的“今天脱了鞋,不知明天穿不穿的年龄。回顾这一生,就这么一下子活到了80多岁。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老年女性的情感生活很孤独,其实老龄人也同样需要婚姻、温情、爱护等等,我也没想到书出版后会这么红火。我本芬芳讲述了一个长达60年的婚姻故事,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没有跣宕起伏的戏剧性情节家暴、出轨、逃寓,诸如此类通通没有。它心无旁鹫地讲述了一对平凡男女的家庭生活,作品非常好读,语言质朴。我就想写一个女人的情感经历。一桩普通的婚姻,没有坏人在里面,男女主人公
7、同病相怜,都有皴苦无告之处,开头也都互有好感,在婚姻中也有许多相滞以沫的成分,只不过更多时候,女主人公惠才从婚姻中感受到的是深深伤害。这里面有我对人生的一些观察,对女性境遇的同情,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的感受和困惑。您的这个困惑,在书写完后,得到解答了吗?没有得到解答,一点也没有,既没有得到解答,也没有放下。令人感慨的也在于这里,人生比小说更难,人生比小说更复杂。我也是从我母亲身上看到,一位女性,因为终生未能获得情感满足所带来的遗悌,并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消失。岁月流逝,创伤并不会弥合,反而因为生命向终点日益接近,人更容易检视一生所得所失,那些强烈渴望而从未获得的情感化作利刃再次刺伤心灵,因为知道无从
8、补救。那触目的缺博将永远伴随,只有死亡才能终止心灵的疼痛。老年女性通常是一个不被看见的群体,她们的情感生活更是被忽视的。在她们年轻的时候,生存常常处于危机中,精神生活便不免被视为一种奢侈品。但,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人类的独一性便在于精神需求始终是一种正当的、自然而然产生、无从回避的需求。我认为从题材上说,我本芬芳填补了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空白。明明有那么多类似的婚姻,表面平价无澜,深处却涌动着精神危机的暗流,却罕有作家来探索来书写这一领域。而我母亲写了,没有粉饰,直面了自身的经验与婚姻的真相,既写下了婚姻中的满目疮痍,也写下对男女主人公来说都弥足珍贵的一些记忆。她自己说这是一本勇敢的书,我也这
9、么认为。的确,我本芬芳写出了女性作为主体的发声,她们的心理与情感需求,这是被许多人忽略的。事实上,这种被忽略有时从很早就开始,不过是延续到了老年,成为一种1老年女性危机”。杨阿姨的书写将这部分群体被遮蔽的需求显现了出来。其实当初我不太喜欢这个书名,我觉得太夸超自己了。出版方说那你有更好的想法吗?我想了一个字就是感工我在章红转发的一则微博上看到,一位女读者谈到读我本芬芳的一点感受:“就我所见证过的母亲一代、祖母一代的夫妻,或者专说妻子,她们往往更有毅力和耐心,去守护和探索一场甚至连自己也并不十分清晰的婚姻。仿佛她们更加懂得,对方可不可爱是一回事,而自己会不会爱则是另外一回事。所以,纵使她们心中也
10、充满了愚痴、怨憎与妄想,可她们依然竭尽所能地克制着自我的感受,来为婚姻这片或许贫瘠的土壤持续地供输着养分。哪怕直到晚年,这片土地才雨润风舒,初显肥沃;哪怕直到晚年,这片土地才草木苏生,开出花朵。”一这个解读其实引出这本小说的另个思考,就是婚姻中的相处,当伴侣不是那么符合理想时,是抱怨争吵还是去努力沟通,去争取改善的可能一有时婚姻的问题也是双方的性格问题,以及有无爱的能力问题。我知道章红的婚姻非常美满,这与你的爱的能力与方式有关,熟悉你的朋友都知道,你常常不有公开表达对先生老唐的赞赏与感谢。表达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我常常直接说出来,是因为我个性上可能有奔放的一面吧。但不管说不说出来,你对伴倡有没有
11、赞赞、喜爱、体贴、爱护,对方一定都会有感知的。这就是爱不爱的问题,或者说有没有爱的能力的问题。如果伴侣几乎难以感受到来自你的爱护,那就是不爱。我想知道,你怎么看待“吕医生”这个形象?一些读者视吕医生为“渣男”,但我认为贴标签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情。也有读者说,吕医生像极了身边熟悉的男性,他不是个体,而是群像。我同意后一种看法。吕医生是男权文化孕育出的一个典型男性形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大男子主义者。有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少吗?当然不少。“吕医生”并不少见,也不奇怪。他拥有正常的人性,而他令我们愤懑的一部分是文化观念的产物。比如对病人、同事他都体现出一种慷慨无私的品格,而妻子是自家人,是可以“随便对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事 讲述 就是 不存在 访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