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奇偶性—偶函数》教学设计.docx
《《函数的奇偶性—偶函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函数的奇偶性—偶函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3.L4函数的奇偶性一一偶函数教材版本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2人家规划新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授课班级15会计班授课教师王玉碧授课时间40分钟班级人数48人课题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一一禺函数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函数的奇偶性共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本次授课为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初中学习的点的对称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它也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函数的研究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在中职数学的学习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L知识层面:对于一年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
2、掌握了在直角坐标系中求对称点、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等知识;2 .能力层面:大多数的学生能按前置任务自主学习,课堂上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能依据课前制定的课堂评价标准,及时准确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调整,争取最大的进步;3 .认知层面:他们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感兴趣,在讲解偶函数时,首先利用生活中成轴对称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函数图像也具有关于y轴成轴对称的特性,由特殊到一般,总结出偶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定义,符合中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标教目1 .能够利用偶函数的图像特征判断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提高看图能力与数形结合能力;2 .利用偶函
3、数的定义,能准确判断函数是否为偶函数,培养学生的计算和综合应用能力.3 .利用偶函数的定义,已知/(X)的值,能够求出了(X)的值.教材分析重点偶函数的图像特征及定义.难点应用偶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教具资料微课、学案、纸板、黑板磁块、代分币、多媒体课件、智能一体机.法法教学教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教学策略根据“非线性”的教学理念以及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突出“先试后学、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整节课以学案为牵引,引导学生自学,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小组活动解决教学难点,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小结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充分体现“非线性”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一、复习回顾:(一)同学们,我们初中学过坐标轴中的对称点,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利用学生熟悉H(-3,2)21P(i2)/乙,IX-3-2/-1-2A(T-2)c,12ItI耳-2)1 .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点其坐标为;2 .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点,其坐标为:3 .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点,其坐标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结合投影的
5、生活中例子组织学生根据放映观察并结导入,激发学课前完成的学合课前完成的生学习的兴案,准确回忆学案,以小组趣.同时,通过出以往知识.展示的方式回问题引导学生答问题回忆初中学习的坐标轴中点的对称及轴对称图像的知识,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合探学新作究习知(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探究一偶函数的图像特征1.观察下列函数的图像,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形成新知:偶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不是偶函数?教师播放动学生观察图片由现实生活中画,引导学生和动画思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函数的奇偶性偶函数 函数 奇偶性 偶函数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