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施工操作规程.docx
《挂篮施工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挂篮施工操作规程.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一、概述11.1挂篮概况11.2挂篮构造21.2.1主桁承重系统21.2.2行走及后锚系统31.2,3底篮及悬吊系统31.2.4模板系统4二、挂篮拼装62,1挂篮拼装流程62,1.1拼装流程框图62.L2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62.2拼装标准62.3挂篮拼装72.3.1测量放样72.3.2铺设轨道72.3.3拼装挂篮主桁82.3.4安装挂篮锚固系统92.3.5安装挂篮前后悬吊102.3.6安装挂篮底篮102.3.7安装挂篮行走小车122.5拼装检查14三、加载试验153,1试验目的153.2试验方案153,2,1试验方法概述153,2,2试验荷载163,2.3变形观测项目193.2,4测点布置
2、193,2.5观测方法203,3试验加载程序203.4卸载程序213.5人员组织223.6加载试验注意事项223.7试验成果22四、挂篮及模板前移234.1施工流程234.2挂篮前移必备条件234.3连体挂篮解体及前移234.3.1改制的三角挂篮234.3.2改制的菱形挂篮254,4,1施工流程264.4.2操作细则264,4,3人员组织294.5模板前移304.5.1外模前移304,5,2内模前移30五、挂篮检查315.1碎浇注前检查315.2碎浇注过程检查31六、台风季节挂篮施工应急措施326.1施工工况326.2应急措施32七、挂篮拆除33挂篮施工操作规程一、概述1.1挂篮概况K6桥、K
3、12桥和K24桥均采用挂篮悬臂现浇工艺施工,挂篮概况详见下表。东海大桥IV标挂篮概况一览表副通航孔挂篮形式数量单只重量*、K6桥改制的菱形挂篮(包括模682.9改制的三角形挂篮(包括465.0新加工三角挂篮(包括模269.5二、K12桥新加工三角挂篮(包括模1269.5三、K24桥新加工三角挂篮(包括模1264.6K6桥、K12桥挂篮总体布置详见图1.1.1图1.1.3oK24桥挂篮总体布置和K12桥基本相同,在此不再示意。图1.1.1改制的菱形挂篮总体布置示意图(K6)图1.1.2改制的三角形挂篮总体布置示意图(K6)主堂干眼加长收1#块2100(】 900图LL3新制挂篮总体布置示意图(K
4、6/K12)1.2挂篮构造三座副通航孔桥挂篮的组成部分基本一致,主要由主桁承重系统、底篮及悬吊系统、后锚及行走系统、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1.2.1主桁承重系统改制的菱形挂篮主桁承重系统由两片主桁、前横梁、中横梁组成。主桁片为菱形,前横梁、中横梁均为桁架结构。改制的三角形挂篮主桁承重系统由两片三角形主桁、前横梁、中横梁组成。主桁由立柱、斜拉带、主梁组成。前横梁、中横梁均为桁架结构。K6桥、K12桥和K24桥新制三角挂篮主桁承重系统由两片三角形主桁、前横梁、中横梁组成。主桁由立柱、斜拉带、主梁组成。前横梁、中横梁均为桁架结构。行走系统:由行走轨道、行走小车、前支腿和后支腿组成,除了改制的菱形挂篮采
5、用走棍滚动前移外,其余挂篮均采用在行走轨道顶面设置四氟滑板滑动前移。后锚系统:由扁担梁、箱梁竖向预应力筋和连接精轧螺纹钢筋组成。当挂篮行走到位后,挂篮尾部通过连接筋和箱梁腹板中的竖向预应力筋连接锚固。单片主桁设置46个锚固点,一只挂篮共设置812个锚固点。1.2.3底篮及悬吊系统底篮:改制的菱形挂篮及K24桥新制三角形挂篮底篮由前横梁、后横梁、纵梁和底模组成。底篮纵梁为桁架结构。改制的三角形挂篮、K6桥及K12桥新制三角形挂篮底篮由前横梁、后横梁、纵梁和底模组成。底篮纵梁有型钢纵梁和桁架纵梁两种,其中腹板位置为桁架纵梁,其余均为型钢纵梁。底模均采用大块钢模。悬吊系统:由底篮前悬吊、后悬吊、模板
6、悬吊组成。改制的菱形挂篮底篮前悬吊4根吊带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上前横梁;后悬吊5根吊带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已浇段和中横梁。改制的三角形挂篮底篮前悬吊4根吊带为050mm丝杠和16Mn钢板带组合结构,锚固于上前横梁上;后悬吊6根吊带均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已浇段上和中横梁上。K6桥、K12桥新制三角形挂篮底篮前悬吊4根吊带均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上前横梁上:后悬吊5根吊带均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已浇段上和中横梁上。K24桥新制三角形挂篮底篮前悬吊4根吊带均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上前横梁上;后悬吊6根吊带均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已浇段上和中横梁上。两侧外模和内模系统均采用632m
7、m的精轧螺纹钢锚固于已浇箱梁顶板和上前横梁上。改制的三角形挂篮底篮前悬吊的升降及标高调整采用穿心式千斤顶进行,后悬吊及模板系统的升降及标高调整则采用螺旋式千斤顶进行。其余挂篮的前悬吊、后悬吊及模板系统的升降及标高调整均采用螺旋式千斤顶进行。1.2.4模板系统挂篮内、外模板系统均采用滑梁吊挂模板于挂篮上前横梁和已浇块段上。外模采用钢木组合结构,面板为竹胶板,龙骨为型钢;内模亦采用钢木组合结构,内、外模板通过对拉螺栓连成一体。模板总体布置示意详见图L2.1、图1.2.2。图L2.1模板构造示意图(一)图1.2.2模板构造示意图(二)二、挂篮拼装2.1挂篮拼装流程2.1.1拼装流程框图图2.1.1挂
8、篮拼装工艺流程框图2.1.2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各座副通航孔桥挂篮拼装流程见图2.1.2图2.1.7,包括改制的三角形挂篮拼装流程、改制的菱形挂篮拼装流程和新制三角形挂篮拼装流程。图2.1.2改制的三角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一)图2.1.3改制的三角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二)图2.1.4改制的菱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一)图2.1.5改制的菱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二)图2.1.6新制三角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一)图2.1.7新制三角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二)2.2拼装标准行走轨道:轨道轴线偏位1cm,片主桁两根轨道高差1mm,两侧主桁轨道高差5mm。轨道和箱梁顶面紧密接触。
9、轨道接长允许错台为1mm。主桁:三角桁片顶紧,主梁前端销子处上挠值不大于1.5Cnl2cm(除了K24桥挂篮为2.Ocm外,其余挂篮为1.5cm)。斜拉带居于销子中央,偏位不大于ICn1。两组斜拉带紧固良好,受力均匀。立柱倾斜偏位小于IOmnio吊带:接长顺直,连接板和吊带夹紧,最大间隙不大于2mm。后锚:锚筋数量、位置和设计一致,最大偏位不大于IOcm,锚筋紧固不松动。底篮:纵梁和横梁栓结完好,接触紧密。底模板接缝密实,平整度等指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行走轨道锚固扁担梁:锚固扁担梁位置、数量及相邻两根锚固扁担梁之间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一10cm。模板:模板就位后其高程及位置应满足技术
10、规范要求。底模板横桥向的偏位小于Icm02.3挂篮拼装2.3.1测量放样待0号块施工完毕,张拉压浆且满足要求后,在箱梁0号块顶面设置施工测量控制点。由测量组在箱梁两侧腹板顶面位置放出每组轨道(一个挂篮共两组轨道)的中心线;然后再由现场施工人员根据中心线放出轨道单根型钢的中心线和单根型钢的翼缘边线,所有放样线均采用弹墨线形式。放样完毕,经技术员复核无误后进行下一道工序。2.3.2铺设轨道用M20级砂浆调平行走轨道铺设位置,调平层高差必须满足规定要求。待砂浆达到强度要求后恢复放样线并且铺设行走轨道,受箱梁横坡影响,为调平挂篮一侧需设置枕梁或方木,在前支点位置必须加密。轨道接长时,相邻两根轨道的对接
11、应平顺,接头应满足拼装标准要求,轨道连接螺栓紧固。在行走轨道上安装锚固扁担梁,锚固扁担梁采用竖向预应力筋通过千斤顶张拉后锚固。轨道铺设完毕,由技术主管组织人员检查铺设情况,包括轨道底部和梁顶的接触是否紧密、轨道位置和高差、锚固间距和紧固情况等等。前支腿支点反力很大,该处两根轨道之间增设2根型钢(型号和行走轨道相同)。轨道铺设完毕,对于改制的菱形挂篮还需在轨道上安放走棍。2.3.3拼装挂篮主桁挂篮主桁由驳船运输至墩位后,采用塔吊提升至箱梁O号块顶面进行组拼,挂篮主桁拼装起重设备主要采用塔吊和浮吊。在行走轨道上安放主梁前后支腿(对于K6桥和K12桥新制挂篮还需在行走小车附近设置临时支腿);然后安放
12、主梁并将其锚固(对于连体挂篮还需将长短两根主梁对接),再将主梁和前后支腿栓结固定。在主梁上安装立柱底座(K6桥改制的三角挂篮和K24桥新制挂篮设有底座),立柱底座和主梁用长螺栓临时栓结。安放中横梁(如无立柱底座则应在立柱安装好后再进行安装)。安装立柱,使其和主梁栓结固定,对于有立柱底座的则将立柱穿入中横梁后和底座销结固定。然后安装立柱平联和主梁平联。安装斜拉带,由于斜拉带和立柱、主梁之间采用销棒连接,穿入销棒时需用葫芦配合安装,穿入销棒后应调整斜拉带的位置,使其位于销棒中央,且偏位应满足规定要求,此时主桁片安装完毕。为消除主桁片非弹性变形,用螺旋千斤顶将立柱顶起对主桁片施加预应力,在此之前,应
13、先测出挂篮主梁前端顶面的高程。施加预应力时一只挂篮的两片主桁必须对称进行;在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应以斜拉带受力是否均匀和主梁前端上挠值控制,当斜拉带受力均匀且满足2.2的规定要求后即可停止预应力的施加,如果已经满足2.2的规定要求而斜拉带受力仍不均匀时应停止预应力施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在相邻两根斜拉带间嵌入钢楔等措施,将相邻两根斜拉带同时绷紧、均匀受力。立柱上顶后,其底部和主梁之间有一定空隙,应采用大块钢板垫实(宜事先在钢板上割出立柱和主梁的连接螺栓孔的槽口以便于安装),钢板厚度采用6m10mm不等。2.3.4安装挂篮锚固系统锚固系统主要有挂篮锚固和行走锚固,均采用扁担梁及L32精轧螺纹钢筋连
14、接锚固。挂篮后锚点设置原则尽量靠近后支腿或后销棒中心,施工过程中如须调整锚固位置必须按照此原则执行。行走轨道相邻锚点的最大间距不超过设计的规定(相邻间距设计值为1.5m),在挂篮行走时,需不断转换锚固位置,以保证锚点之间相邻间距满足要求。在安装轨道和主梁的同时,应安装锚固系统。锚固系统由扁担梁、接长筋和箱梁竖向预应力筋组成,通过千斤顶张拉每根锚筋来实现锚固。最后安装后横梁(如有),并将其和主梁栓结固定。2.3.5安装挂篮前后悬吊吊带应在驳船或承台上接长,吊带接长必须顺直,为确保连接板和吊带接触紧密,宜采用小圆钢将连接板和吊带捆绑固定。接长后的吊带顺直度和接头应满足规定要求。安装上前横梁,将其和
15、主梁栓结固定;安放前吊带锚固扁担梁,并和上前横梁栓结固定;用吊车或塔吊提升前吊带,穿进锚固扁担梁后,用吊带承重销锚固;安放千斤顶和提升扁担梁(对于改制三角挂篮前吊带采用液压穿心式千斤顶,应注意丝杠和吊带连接牢固)。按照上述方法安装后悬吊,即安装后吊带和行走吊带;箱内后锚带则安装在底篮上,在箱内只需将锚固扁担梁、千斤顶及提升扁担梁安放好即可。2.3.6安装挂篮底篮底篮拼装平台搭设根据底篮平面尺寸,在承台上设置底篮拼装平台,详见图2.3.1所示。首先在箱梁O号块临时支架的钢管桩上焊接支撑牛腿和反压牛腿,然后安装4根承重梁(1160)悬臂伸出承台及套箱外,并将其固定后作为底篮拼装平台。立面图图2.3
16、.1底篮拼装示意图底篮拼装在拼装平台上放出底篮横梁及吊带位置,以便拼装底篮及拼装好的底篮垂直正位安装。根据放样线安放底篮前后横梁,并在底篮前后横梁上安装吊带的锚固扁担梁,均采用栓结固定,箱内后锚带扁担梁则临时栓结固定。在横梁上安装底篮纵梁,纵梁和横梁间采用栓结固定,如孔眼位置误差较大无法连接时,重新打孔应在纵梁上进行。铺设底模板,底模板拼缝间应设置双面胶,底模板和底篮纵梁应固定,底模拼装时应控制好其横桥向的偏位。底模拼好后在箱内后锚带位置切割出吊带预留孔。为便于悬吊系连接,在底篮上事先将最底一节吊带安装并固定;箱内后锚带也事先安装好,待底篮提升后再下放至纵梁顶面。底篮安装就位底篮拼装完毕并经检
17、查后,即可将底篮安装就位。在箱梁O号块顶设置3台5t卷扬机作为提升设备,其中前吊带位置设置1台,后吊带位置设置2台(卷扬机牵引钢绳从后吊带孔穿出)。底篮设置3个吊点,和卷扬机提升钢绳位置相对应,每个吊点设计荷载为IOt0启动3台卷扬机同步提升底篮至安装位置,然后用2个葫芦牵引微调底篮就位。分别将前吊带、后吊带及行走吊带和底篮连接。连接好后可放松吊点,所有荷载由吊带承担。在箱内用葫芦配合提升后锚带并安装锚固,箱内后锚带底部的扁担梁和底篮后横梁可不栓结,但必须保证挂篮每次就位时扁担梁居于设计位置。底篮安装就位,外侧模前移到位后,调整底篮标高,把所有吊带用千斤顶提升就位,上好吊带承重销,挂篮主体拼装
18、完毕。底篮拼装施工流程详见图2.3.2所示。图2.3.2底篮拼装流程示意图2.3.7安装挂篮行走小车挂篮主桁系统、底篮及悬吊系统、锚固系统安装完毕后,根据不同挂篮的拼装情况安装行走小车。对于改制的三角挂篮采用连体形式,行走小车暂不安装,须待挂篮解体时或解体后安装;对于改制的菱形挂篮由于O号块长度不足,只能安装一侧改制后的行走小车;对于新制挂篮可在其组拼时将行走小车安装好并和主梁栓结固定;所有挂篮的行走小车均应事先套入行走轨道内。2.3.8外模板就位挂篮外侧模板采用箱梁O号块外模,从O号块纵移就位。首先安装一侧模板滑梁(另一侧模板滑梁待一侧模板滑移就位后再安装),将滑梁和模板栓结固定,安装前端滑
19、梁分配梁以形成整体,后分配梁须待模板前移到位后安装。拆除外侧模板钢管支架,卸落模板,用两个葫芦牵引模板前移就位。详见图2.3.3所示。图2.3.3模板前移示意图2.4人员组织及施工周期一只挂篮拼装人员组织及施工周期工序操作工人技术人员负责人施工周期(d)测量放样2人3人(含测量)技术主管0.5轨道铺设4人1人技术主管1.0拼装挂篮主桁10人2人技术主管2,5安装挂篮锚固系统4人1人技术主管0.5安装挂篮前后悬吊6人1人技术主管1.0安装挂篮底篮6人2人技术主管2.0安装挂篮行走系统2人1人技术主管0.5外模板就位6人2人技术主管1.0合计(d)9.02.5拼装检查挂篮拼装检查应包括过程检查和最
20、终检查。过程检查主要由现场技术人员执行,技术主管负责;最终检查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检查后必须填写挂篮拼装验收单,并将结果上报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备案。三、加载试验3.1试验目的挂篮加载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挂篮在各级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了解挂篮在工作状态时和设计期望值是否相符。消除挂篮主桁、吊带的非弹性变形。测出或推算出挂篮前端在各个块段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为施工控制提供参考。3.2试验方案3.2.1试验方法概述挂篮加载试验拟采取“水箱加载法”,水箱悬挂于底篮前横梁上,以水箱和水的自重作为试验荷载,采取逐级递增加载逐级测量的试验方法。加载总重量为最不利块段荷载的1.25倍。水箱加载布置示意见
21、图3.2.1所示。立面图图3.2.1水箱布置示意图利用底篮拼装平台作为挂篮加载试验的操作平台。在平台上放置水箱(水箱采用直径6320Cm钢护筒),一只挂篮共设置2个水箱,一个水箱上设置两个吊点。然后将水箱和底篮之间用2根精轧螺纹钢筋连接,在未加水前用千斤顶提升水箱脱离平台30Cm左右。然后采用水泵逐级加水直至试验完毕。经分析,须对四种不同设计的挂篮均进行加载试验,每种挂篮选择1只进行试验,则三座副通航孔桥共计4只挂篮。其中K6桥两只改制挂篮(菱形挂篮和三角形挂篮),K12桥1只新制三角形挂篮,K24桥1只新制三角形挂篮。3.2.2试验荷载为了能绘制出挂篮总挠度曲线,了解箱梁各个块段施工时挂篮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挂篮 施工 操作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3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