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全套.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全套学生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世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孙也。少家釜,体羸多病而嗜学。四库馆开,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咸荐先生,遂为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薨,先生乃乞养归。归里后,主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门为幸。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虽学术与先生异趣者,见之皆亲服。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诋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腥,神采秀越,澹荣利,有超世之志。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礼恭
2、亲王薨,遗教必得姚某为家传。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称桐城派。(节选自清先正事略选卷一)材料二:安庆府治,始于南宋嘉定年,黄勉斋先生之所营建。此府学之兴,亦必始勉斋矣。恭维我列圣御宇,以朱氏之学训士,而勉斋,朱子之高弟也。其守此郡,以朱子之学教于一方。虽当时支撑江、淮,戎马之间,不竟其志事,而其意可思也。昔当朱子时,有象山、永嘉之学,杂出而争鸣。至明而阳明之说,本乎象山,其人皆有卓出超绝之姿,而不免贤智者之过。及其徒沿而甚之,乃有猖狂妄行,为世道之大患者,夫乃知朱子之教之为善也。
3、近时阳明之焰熄,而异道又兴。学者稍有志于勤学法古之美,则相率而竞于考证训诂之途,自名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猥杂。其行曾不能望见象山、阳明之藩,其识解更卑于永嘉,而辄敢诋朱氏之学,庸非今日之病哉?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门戾阶砌及旁附祠,靡不整饬。吏民请志其事,余幸当海宇清晏、庠序大兴之日,临勉斋之旧治。余仰企勉斋道德,而渺不可追,惟近推圣天子崇教之心,而远循朱子勉斋之旧训I。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至其修建兴革之细碎者,则不足载云。(节选自姚鼐安庆府重修
4、儒学记)【注】1象山:陆九渊,因其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创立心学,与朱熹理学相异。永嘉:即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与朱熹理学、陆九滴心学成鼎足之势的学术思想流派。阳明: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自望溪A方氏B以文章称C海内D上接震川F推文家G正轨H刘海峰继之IL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指总共、一共,与琵琶行并序中凡六百一十六言的凡词义相同。B.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文风不重堆
5、砌辞藻,力求清真雅正。C竞,指完毕、终了,与成语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竞词义相同。D.庸,表示反问语气,与师说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鼐幼年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自己也体弱多病,但十分好学;四库馆开设后,他被举荐为编修人员。B.当时的评论者认为,方苞的文章凭借理性取胜;刘海峰的文章则以才华见长,但他在学识上可能比不上姚鼐。C安庆府学由朱熹的得意弟子黄勉斋所建。他作为郡守忙于军政事务,最终无法实现以朱子之学教化一方的志向.D.姚鼐认为,陆九渊、王阳明等人都有卓越的才能,但仍然不免犯下贤智之人的过错,他们的学徒甚至给世间带来祸患。
6、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译文:(2)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译文:14姚鼐修安庆府学的背景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0分)答:【参考答案】10.DFH(原文标点: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ILC(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竞表示终于,最终,用作副词。)12.B(在学识上可能比不上姚鼐错,根据原文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可知,刘海峰学识可能比不过方苞,对姚的文章评价则是理性与文采兼具。)13.(1)王兰泉称赞他和气友善、孝顺父母、
7、友爱兄弟,有儒者的气度,其文章的名气尤其被天下人看重。(弟通梯1分,气象古今异义1分,重1分,句意通顺1分)(2)希望进入这所府学学习的诸生,完全遵循程朱之法,把朱氏之学作为学习的对象,不要学习其他学说。(第一个是1分,诸生入是学者定语后置1分,毋1分,句意通顺1分)14姚础任安庆巡抚,正逢安庆府学年久失修,破败不堪。2时值天下太平、学校大兴。姚鼐想推崇天子崇尚教育之心,遵循朱子、黄勉斋的旧训。(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祖上为桐城的姚氏一族,是端恪公姚文然的玄孙。姚鼐幼时家中釜困,身体瘦弱多病但爱好读书。四库馆开设后,
8、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都推荐先生(参与编撰)他于是担任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籍编成,应当评议纂修官员的升职问题。刘文正以御史身份推荐了他,已经记下了名字。适逢文正去世,姚先生就请求回乡奉养老人。回归故里后,他先后主持了梅花书院、钟山书院、紫阳书院、敬敷书院的讲席,前后共有四十年。先生所到之处,士子们把能到先生门前拜问他作为荣幸。他与人谈论,终日不烦,但不可以用浅陋庸俗的问题冒犯他。有人前来求问,他一定竭尽诚意告诉那人,提携才俊如恐不够。即便是学术上与先生见解不一致的人,见到先生后也都觉得他亲切和蔼,令人信服。纪晓岚撰写四库书目录,多有诋毁宋儒之言,先生直接斥责其态度轻率。先生形貌清瘦,神采清秀
9、超越,淡泊荣誉和利益,有超凡脱俗的志向。王兰泉称赞他和气友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有儒者的气度,其文章的名气尤其被天下人看重。礼恭亲王逝世,临终教诲家人说一定要请姚先生来作家传。自从望溪先生方苞凭借文章称誉天下,上接归有光,推崇做文章的正道,刘海峰又接续其后。评论者说:望溪先生的文质常以理性取胜,刘海峰以才华取胜,学识上或许赶不上(望溪先生);姚鼐先生则是理性与文采兼具。三人祖籍都是桐城,所以世人有的称他们为桐城派。材料二:安庆府治,开始于南宋嘉定年间,是黄勉斋先生营建的。这府学的兴建,也是从黄勉斋先生开始的。颂扬我历朝皇帝统治天下的功绩,用朱氏之学教导士人,而勉斋先生,是朱熹的得意弟子。他担
10、任安庆郡的郡守,用朱氏之学教育一方之人。虽然当时他主持江、淮一带政务,军务繁忙,不能最终完成他的志愿,但是他的用意可以引人深思。过去和朱熹同时代的,有象山、永嘉的学说,这些学说纷纷出现,百家争鸣。到了明朝有阳明学说,阳明学说以象山之说为本源,这些人都有超出他人的卓著的才能,但是仍然不免犯下贤明之人的过错。等到他们的学徒们沿用这些学说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就有了猖狂胡乱的行为,成为世间的大祸患,这才知道朱子学说的高明啊。近来阳明之说渐趋衰落,但异道邪说又兴起。求学之人稍有志于勤学、效法古人的美德,就争先恐后地追逐考证训话,自名为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繁杂。他们的行为远远比不上象山、阳明,他们的见
11、解更低于永嘉学说,但他们却总敢诋毁朱氏之学,这难道不是当今的祸患吗?安庆府学,历朝历代多次损坏修复。现在我来到这儿担任巡抚,又逢它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于是召集官民商量计议,拿出钱财修绻它。从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完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门房、台阶和旁边附祠,没有不修整的。官吏百姓请求记载这件事,我有幸遇到天下太平、学校大兴之日,来到黄勉斋先生以前的府治。我仰望黄勉斋先生高尚的道行,但这已是邀远不可追赶的了,只有于近推崇天子崇尚教育之心,于远遵循朱子、黄勉斋之旧训。希望进入这所府学学习的诸生,完全遵循程朱之法,把朱氏之学作为学习的对象,不要学习其他学说。至于那些修建兴革方面的琐碎的事情
12、,就不值得记载了。教师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世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孙(玄孙,曾孙的儿子)也。少家釜,体羸(瘦弱)多病而嗜学。四库馆开,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咸荐(推荐)先生,遂为(担任)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凭借.身份)御史荐,记名矣。会(恰逢)文正薨,先生乃乞(请求)养归(即归养,回家奉养父母)。归里后,主(主持)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指高僧,儒师讲经讲学的席位),凡(总共)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门(正式登门拜师受业的学生)为幸。与人言(谈论),终日不忤(抵触,在这指厌烦),而不可以鄙(粗鄙浅陋的问题)私
13、干(冒犯)。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引荐提拔)才俊如不及(够)。虽(即使)学术与先生异趣(不一致,不一样)者,见之皆亲服(令人信服)0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很,甚)诋(诋毁)宋儒,先生直斥其妄(狂妄)。先生貌清腥(清瘦),神采秀越,澹(通淡,淡泊)荣利,有超世之志。王兰泉称其蔼然(和气友善的样子)孝(孝顺父母)弟(通悌,敬爱兄长),有儒者气象(气度),而文名尤重(被看重)天下。礼恭亲王薨,遗教(临死时的教诲)必得姚某为家传(叙述父祖事迹以传示后人的传记)。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常常)以理(理性)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达到);先生则理与
14、文(文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有的)称桐城派。(节选自清先正事略选卷一)材料二:安庆府治,始于南宋嘉定年,黄勉斋先生之所营建。此府学之兴(兴建),亦必始勉斋矣。恭维(称赞,颂扬)我列圣(历代帝王)御宇(统治天下),以朱氏之学训士,而勉斋,朱子之高弟(弟子中成绩优良者)也。其守此郡,以朱子之学教于一方。虽当时支撑(主持)江、淮,戎马之间,不竟其志事,而其意可思也。昔当朱子时,有象山、永嘉之学,杂出(学说纷纷出现)而争鸣。至明而阳明之说,本(本源)乎象山(状语后置),其人皆有卓出(超出他人的卓著才能)超绝之姿,而不免贤智者之过(过错)。及(等到)其徒沿而甚之,乃有猖狂妄(胡乱)行,为世道之
15、大患者,夫乃知朱子之教之为善(好)也。近时阳明之焰熄(渐趋衰落),而异道又兴。学者稍有志于勤学法(效法)古之美,则相率(一个接一个)而竞(争着)于考证训诂之途(经历),自名汉学,穿凿(牵强地解释)琐屑(琐碎的事情),驳难猥杂(繁杂,杂乱)。其行曾不能望见象山、阳明之藩,其识解(见解)更卑(低于)于永嘉,而辄(就)敢诋(诋毁)朱氏之学,庸(难道)非今日之病(祸患)哉?安庆府学,历代屡(多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巡抚)此土(状语后置),又值(适逢)其年久功(土木营造之事)敝(破败不堪),乃合(聚集)官民计量(商量计议),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万几千几百两。门房(
16、与门屋相连的廊屋)阶砌(台阶)及旁附祠,靡(没有)不整饬。吏民请志(记载)其事,余幸当海宇清晏(天下太平)、庠序(学校)大兴之日,临(到)勉斋之旧治(地方政府所在地)。余仰企(仰慕企望)勉斋道德(高尚的德行),而渺(遥远)不可追,惟近推圣天子崇教之心,而远循朱子勉斋之旧训I。愿(希望)诸生入是(这)学者,一(完全)遵(遵循)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不要)迁异说(不同的学说)。至其修建兴革之细碎(琐碎)者,则不足(值得)载云。(节选自姚鼐安庆府重修儒学记)【注】1象山:陆九渊,因其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创立心学,与朱熹理学相异。永嘉:即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与朱熹理学、
17、陆九滴心学成鼎足之势的学术思想流派。阳明: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自望溪A方氏B以文章称C海内D上接震川F推文家G正轨H刘海峰继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指总共、一共,与琵琶行并序中凡六百一十六言的凡词义相同。B.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文风不重堆砌辞藻,力求清真雅正。C.竞,指完毕、终了,与成语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竞词义相同.D庸,表示反问语气,与师说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词义相同。12.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鼐幼年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自己也体弱多病,但十分好学;四库馆开设后,他被举荐为编修人员。B.当时的评论者认为,方苞的文章凭借理性取胜;刘海峰的文章则以才华见长,但他在学识上可能比不上姚鼐。C.安庆府学由朱熹的得意弟子黄勉斋所建。他作为郡守忙于军政事务,最终无法实现以朱子之学教化一方的志向。D.姚鼐认为,陆九渊、王阳明等人都有卓越的才能,但仍然不免犯下贤智之人的过错,他们的学徒甚至给世间带来祸患。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译文:(2)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
19、是为学,毋迁异说。译文:14姚鼐修安庆府学的背景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参考答案】10.DFH(原文标点: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11.C(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竞表示终于,最终,用作副词。)12.B(在学识上可能比不上姚鼐错,根据原文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可知,刘海峰学识可能比不过方苞,对姚的文章评价则是理性与文采兼具。)13.(1)王兰泉称赞他和气友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有儒者的气度,其文章的名气尤其被天下人看重。(弟通梯1分,气象古今异义1分,重1分,句意通顺1分)(2)希望进入这所府学学习的诸生,完全遵
20、循程朱之法,把朱氏之学作为学习的对象,不要学习其他学说。(第一个是1分,诸生入是学者定语后置1分,毋1分,句意通顺1分)14.姚础任安庆巡抚,正逢安庆府学年久失修,破败不堪。2时值天下太平、学校大兴。姚鼐想推崇天子崇尚教育之心,遵循朱子、黄勉斋的旧训。(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祖上为桐城的姚氏一族,是端恪公姚文然的玄孙。姚鼐幼时家中釜困,身体瘦弱多病但爱好读书。四库馆开设后,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都推荐先生(参与编撰)他于是担任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籍编成,应当评议纂修官员的升职问题。刘文正以御史身份推荐了他,已经记下
21、了名字。适逢文正去世,姚先生就请求回乡奉养老人。回归故里后,他先后主持了梅花书院、钟山书院、紫阳书院、敬敷书院的讲席,前后共有四十年。先生所到之处,士子们把能到先生门前拜问他作为荣幸。他与人谈论,终日不烦,但不可以用浅陋庸俗的问题冒犯他。有人前来求问,他一定竭尽诚意告诉那人,提携才俊如恐不够。即便是学术上与先生见解不一致的人,见到先生后也都觉得他亲切和蔼,令人信服。纪晓岚撰写四库书目录,多有诋毁宋儒之言,先生直接斥责其态度轻率。先生形貌清瘦,神采清秀超越,淡泊荣誉和利益,有超凡脱俗的志向。王兰泉称赞他和气友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有儒者的气度,其文章的名气尤其被天下人看重。礼恭亲王逝世,临终教
22、诲家人说一定要请姚先生来作家传。自从望溪先生方苞凭借文章称誉天下,上接归有光,推崇做文章的正道,刘海峰又接续其后。评论者说:望溪先生的文质常以理性取胜,刘海峰以才华取胜,学识上或许赶不上(望溪先生);姚鼐先生则是理性与文采兼具。三人祖籍都是桐城,所以世人有的称他们为桐城派。材料二:安庆府治,开始于南宋嘉定年间,是黄勉斋先生营建的。这府学的兴建,也是从黄勉斋先生开始的。颂扬我历朝皇帝统治天下的功绩,用朱氏之学教导士人,而勉斋先生,是朱熹的得意弟子。他担任安庆郡的郡守,用朱氏之学教育一方之人。虽然当时他主持江、淮一带政务,军务繁忙,不能最终完成他的志愿,但是他的用意可以引人深思。过去和朱熹同时代的
23、,有象山、永嘉的学说,这些学说纷纷出现,百家争鸣。到了明朝有阳明学说,阳明学说以象山之说为本源,这些人都有超出他人的卓著的才能,但是仍然不免犯下贤明之人的过错。等到他们的学徒们沿用这些学说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就有了猖狂胡乱的行为,成为世间的大祸患,这才知道朱子学说的高明啊。近来阳明之说渐趋衰落,但异道邪说又兴起。求学之人稍有志于勤学、效法古人的美德,就争先恐后地追逐考证训话,自名为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繁杂。他们的行为远远比不上象山、阳明,他们的见解更低于永嘉学说,但他们却总敢诋毁朱氏之学,这难道不是当今的祸患吗?安庆府学,历朝历代多次损坏修复。现在我来到这儿担任巡抚,又逢它年久失修,破败不
24、堪,于是召集官民商量计议,拿出钱财修绻它。从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完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门房、台阶和旁边附祠,没有不修整的。官吏百姓请求记载这件事,我有幸遇到天下太平、学校大兴之日,来到黄勉斋先生以前的府治。我仰望黄勉斋先生高尚的道行,但这已是邀远不可追赶的了,只有于近推崇天子崇尚教育之心,于远遵循朱子、黄勉斋之旧训。希望进入这所府学学习的诸生,完全遵循程朱之法,把朱氏之学作为学习的对象,不要学习其他学说。至于那些修建兴革方面的琐碎的事情,就不值得记载了。学生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30分)苏秦说赵王日: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
25、隅鱼盐之地。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候。夫割地效实,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计也。夫秦下狼道则南阳动,劫韩包周则赵自销铢,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
26、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候畔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渲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约日: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以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握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赵王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干镒,白璧百双,锦绣干纯,以约诸侯。(节选自战国策苏
27、秦从燕之赵始合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接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B.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接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C.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撰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D.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撰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伯,即五霸,指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个诸侯盟主;文中的赵王不属于五霸
28、。B.山东,指峭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不同。U朋党,又称集团、派别,多是指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结合起来的集团。D.百乘,即一百辆兵车。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百乘之家称拥有百辆兵车的士大夫之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秦对赵王说,只要赵王真的听从他的忠言就能得到别国土地,并使父兄外戚等得以封侯。B.苏秦告诉赵王,如果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国必然削弱楚国,楚国被削弱,赵国就孤立无援了。U苏秦认为,如果秦国东向的想法一旦施行,就必然会举兵攻打赵国,占领邯郸,赵国就会灭亡。D.苏秦认为,如果赵王使六国缔结盟约,全力抵抗秦国,秦国就不敢
29、危害六国,赵王霸业就可完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2)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5.苏秦是如何打动赵王同意合纵的?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3分)【参考答案】1解析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句中,先背约者是动词有的宾语,动词伐的逻辑主语是五国,应在五国前断开,排除A、C两项。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句中于函谷关是出兵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答案B2.解析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不同错误,二者均指峰山以东。答案B3解析C项,占领邯郸,赵国就会灭亡错误,原文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
30、。泰甲涉河瑜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意谓秦国发动军队进攻赵国一定会在邯郸城下交战,并非占领邯郸,也未提及赵国就会灭亡。答案C4.解析采分关键点:Q)垂拱:形容不费气力。是.也,判断句。愿:希望。(2)会于恒水之上,状语后置句,在迥水之上集会。通质:互派人质,交换人质。刑:割,杀。答案如今大王不费气力就可以拥有这两个好处,这是我希望大王得到的东西。(2)让天下的文武大臣,一齐在水之上集会,交换人质杀白马来缔结盟约。5.解析解答本题应综合苏秦的说辞梳理概括。苏秦的说辞始终站在赵国的角度上,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段先从为大王愿的角度,说明合纵能够割地效实、封侯贵戚,让大王垂拱而两有之
31、;然后从为大王患的角度,说明与秦或与齐都会对赵国不利,让秦军长驱直入,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第二段则描绘自己谋划的合纵的前景,只要秦军攻打任何一国,其余五国都会救援,秦国不敢出兵于函谷关,进而成就霸业。由此可组织出答案。答案先是分析形势啖以厚利,然后指明不合纵的严重后果,最后描绘合纵成就霸业的愿景。参考译文】苏秦游说赵王说:请您屏退身边的人,让我禀告陈述它们的不同。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燕国一定会献上盛产毡裘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上海边盛产鱼盐的土地,楚国一定会献上盛产橘柚的云梦之地,韩国魏国也都可以让他们献上自己分封的土地和收取赋税的私邑,大王的亲族和父兄都可以得到封侯的赏赐。割让土地表示诚
32、意,是五霸不惜军队覆灭、将领被擒而追求的;给内外亲族封侯的赏赐,是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诛杀殷纣王而争夺的。如今大王不费气力就可以拥有这两个好处,这是我希望大王得到的东西。大王如果和秦国结交,那么秦国必然会削弱韩国、魏国;大王如果和齐国结交,那么齐国然会削弱楚国、魏国。魏国被削弱就会割让河外的土地,韩国被削弱就会献上宜阳。宜阳被献上那么通往上郡的路就会断绝,河外之地被割让那么道路就不畅通。楚国被削弱赵国就没有了后援。这三项计策,是不能够不仔细谋划的。秦国攻下软道那么南阳就会震动,胁迫韩国包围周室那么赵国就会自行削弱,占领卫地夺取淇水那么齐国必然会到秦国称臣。假如秦国的想法在峭山以东得到了施行之后
33、,就必然会发动军队进攻赵国。秦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两国军队必将在邯郸城下交战。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忧的原因。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杜绝猜疑远离谗言,摒弃流言的痕迹,堵塞为私利相互勾结的门径,所以使君主尊贵疆土扩大军队强盛的计策,我才能在大王面前陈述忠心。所以我私下为大王谋划,不如联合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让六国合纵相亲结为联盟,来共同抵御泰国。让天下的文武大臣,一齐在恒水之上集会,交换人质杀白马来缔结盟约。立下誓言说: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齐、魏两国各自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楚国,韩国军队切断秦军运粮的通道,赵国军队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军队守卫常山以北地区。假如秦国攻打韩国、魏国
34、,那么楚国军队切断秦军的后路,齐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韩国、魏国,赵国军队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军队守卫云中。假如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军队切断秦军的后路,韩国军队守住成皋,魏国军队堵住午道,赵国军队越过黄河、漳水、博关,燕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齐国。假如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军队守住常山,楚国进军驻扎武关,齐国军队渡过渤海,韩、魏两国各自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燕国。假如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进军驻扎宜阳,楚国进军驻扎武关,魏国进军驻扎河外,齐国军队渡过渤海,燕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赵国。诸侯中有先背弃盟约的,其他五国就共同讨伐他。六国合纵相亲结成联盟来抵抗秦国,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发动军队来危害
35、六国了!这样,大王的霸业就可以完成了!赵王于是封苏秦为武安君,赐给他一百辆有装饰的兵车、一干镒黄金、一百对白玉璧、一千纯锦绣,让他来邀约五国诸侯结盟。教师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30分)苏秦说(游说)赵王日:请屏(屏退)左右,白(禀告)言所以异(不同)。大王诚(果真,如果)能听臣,燕必致(送达,献纳)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韩、魏皆可使(之)致封地汤沐之邑(指天子赐给诸侯的王畿以内的一块土地,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地,也可以指国君、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表达)实(诚意),五伯(即五霸,指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
36、个诸侯盟主)之所以覆军禽(通擒,捕捉,捉住)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不费力气)而两有(拥有)之,是(这)臣之所以为大王愿(希望)也。大王与(结交)秦,则秦必弱(削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呈献,献)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断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仔细,周详)计也。夫秦下R道则南阳动,劫(威逼,胁迫)韩包周则赵自销铢(削弱,衰微),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状语后置),则必举(发动)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越过)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状语后置)。此臣之所以(.的原因)为大王患也。臣
37、闻,明王绝疑去(远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为私利相互勾结)之门,故尊(使尊贵)主广(使扩大)地强(使强盛)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状语后置)o故窃为大王计(谋划),莫如一(联合)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合纵相亲),以候(排斥,抵御)畔(通叛违背,背叛)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一起)会于渲水之上(状语后置),通质(互派人质,交换人质)刑(杀,害IJ)白马以盟之。约日: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援助)之,韩绝食道,赵涉(渡过)河、漳,燕守常山以北。秦攻韩、魏,则楚绝(断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泰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堵住)午道,赵涉河、漳、博关,
38、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驻扎)宜阳,楚军武关,魏军(驻扎)河外,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先背约(背弃盟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振(抵抗,排斥)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状语后置)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赵王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干纯(tun,量,匹),以约(约定)(于)诸侯。(省略句,状语后置)(节选自战国策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接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B.诸侯有先
39、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接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C.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推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D.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携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伯,即五霸,指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个诸侯盟主;文中的赵王不属于五霸。B.山东,指峭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不同。C.朋党,又称集团、派别,多是指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结合起来的集团。D.百乘,即一百辆兵车。春秋战
40、国时期常用百乘之家称拥有百辆兵车的士大夫之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秦对赵王说,只要赵王真的听从他的忠言就能得到别国土地,并使父兄外戚等得以封侯。B.苏秦告诉赵王,如果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国必然削弱楚国,楚国被削弱,赵国就孤立无援了。C.苏秦认为,如果秦国东向的想法一旦施行,就必然会举兵攻打赵国,占领邯郸,赵国就会灭亡。D.苏秦认为,如果赵王使六国缔结盟约,全力抵抗秦国,秦国就不敢危害六国,赵王霸业就可完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Q)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2)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5苏秦是
41、如何打动赵王同意合纵的?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3分)【参考答案】1解析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句中,先背约者是动词有的宾语,动词伐的逻辑主语是五国,应在五国前断开,排除A、C两项。泰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句中于函谷关是出兵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答案B2.解析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不同错误,二者均指峰山以东。答案B3解析C项,占领邯郸,赵国就会灭亡错误,原文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瑜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意谓秦国发动军队进攻赵国一定会在邯郸城下交战,并非占领邯郸,也未提及赵国就会灭亡。答案C4解析采分关键点:Q)垂拱:形容不费气力。是.也,
42、判断句。愿:希望。(2)会于恒水之上,状语后置句,在洞水之上集会。通质:互派人质,交换人质。刑:割,杀。答案如今大王不费气力就可以拥有这两个好处,这是我希望大王得到的东西。(2)让天下的文武大臣,一齐在水之上集会,交换人质杀白马来缔结盟约。5解析解答本题应综合苏秦的说辞梳理概括。苏泰的说辞始终站在赵国的角度上,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段先从为大王愿的角度,说明合纵能够割地效实、封侯贵戚,让大王垂拱而两有之;然后从为大王患的角度,说明与秦或与齐都会对赵国不利,让秦军长驱直入,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第二段则描绘自己谋划的合纵的前景,只要秦军攻打任何一国,其余五国都会救援,秦国不敢出兵于函谷关,进而
43、成就霸业。由此可组织出答案答案:先是分析形势啖以厚利,然后指明不合纵的严重后果,最后描绘合纵成就霸业的愿景。【参考译文】苏秦游说赵王说:请您屏退身边的人,让我禀告陈述它们的不同。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燕国一定会献上盛产毡裘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上海边盛产鱼盐的土地,楚国一定会献上盛产橘柚的云梦之地,韩国魏国也都可以让他们献上自己分封的土地和收取赋税的私邑,大王的亲族和父兄都可以得到封侯的赏赐。割让土地表示诚意,是五霸不惜军队覆灭、将领被擒而追求的;给内外亲族封侯的赏赐,是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诛杀殷纣王而争夺的。如今大王不费气力就可以拥有这两个好处,这是我希望大王得到的东西。大王如果和秦国结
44、交,那么秦国必然会削弱韩国、魏国;大王如果和齐国结交,那么齐国必然会削弱楚国、魏国。魏国被削弱就会割让河外的土地,韩国被削弱就会献上宜阳。宜阳被献上那么通往上郡的路就会断绝,河外之地被割让那么道路就不畅通。楚国被削弱赵国就没有了后援。这三项计策,是不能够不仔细谋划的。秦国攻下软道那么南阳就会震动,胁迫韩国包围周室那么赵国就会自行削弱,占领卫地夺取淇水那么齐国必然会到泰国称臣。假如秦国的想法在峭山以东得到了施行之后,就必然会发动军队进攻赵国。秦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两国军队必将在邯郸城下交战。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忧的原因。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杜绝猜疑远离谗言,摒弃流言的痕迹,堵塞为私利相互
45、勾结的门径,所以使君主尊贵疆土扩大军队强盛的计策,我才能在大王面前陈述忠心。所以我私下为大王谋划,不如联合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让六国合纵相亲结为联盟,来共同抵御秦国。让天下的文武大臣,一齐在恒水之上集会,交换人质杀白马来缔结盟约。立下誓言说:假如泰国攻打楚国,齐、魏两国各自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楚国,韩国军队切断秦军运粮的通道,赵国军队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军队守卫常山以北地区。假如秦国攻打韩国、魏国,那么楚国军队切断秦军的后路,齐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韩国、魏国,赵国军队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军队守卫云中。假如泰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军队切断秦军的后路,韩国军队守住成皋,魏国军队堵住午道,赵国军队越过黄河、漳水、博关,燕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齐国。假如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军队守住常山,楚国进军驻扎武关,齐国军队渡过渤海,韩、魏两国各自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燕国。假如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进军驻扎宜阳,楚国进军驻扎武关,魏国进军驻扎河外,齐国军队渡过渤海,燕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赵国。诸侯中有先背弃盟约的,其他五国就共同讨伐他。六国合纵相亲结成联盟来抵抗秦国,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发动军队来危害六国了!这样,大王的霸业就可以完成了!赵王于是封苏秦为武安君,赐给他一百辆有装饰的兵车、一千镒黄金、一百对白玉璧、一干纯锦绣,让他来邀约五国诸侯结盟。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3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