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纵隔的影像检查.ppt
《肺与纵隔的影像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与纵隔的影像检查.ppt(19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肺与纵隔的影像检查,应用最普遍的是胸部摄片和CT多数疾病可经平片结合透视和CT作出诊断,密度较低容易穿透良好的自然对比图像质量好气管与外界接触易于患病体循环回流的血液经肺泡过滤,多种疾病可有肺部异常,肺与纵隔的检查技术,X线检查:透视、拍片、体层、造影等CT:平扫、增强、螺旋MRI:T1、T2超声成像:仅用于纵隔、心脏、胸膜疾病,肺与纵隔的透视检查,简便、经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功能变化辐射量大无永久纪录清晰度差多数大医院已作为胸部摄片的补充检查,胸部摄片Chest radiography,常规:站立后前位侧位:病变定位,体层检查Tomography,显示肿块、空洞、支气管、肺门结构显示病变的纵剖
2、面和气管的整体结构较好,高千伏摄影high KV radiography,120KV以上管电压,5-7mAS减少胸壁结构干扰,清晰显示细节,支气管造影,显示支气管扩张的程度、范围以确定手术方式,支气管动脉造影,了解咯血原因、咯血或肺肿瘤的介入治疗,肺动脉造影,确诊肺血管畸形,CT平扫:直接自肺尖扫描至肺底,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分辨血管与病变,高分辨率扫描:薄层、高分辨率计算螺旋扫描:快速不间断扫描,CT扫描要点,用不同的窗位和窗宽分别观察肺与纵隔-肺窗:-700-400;10001500HU-纵隔窗:3060;300500HU自肺尖到肺底不遗漏兴趣区薄层扫描,必要时增强,肺与纵隔的MRI应
3、用,在肺部作为X线和CT的补充检查对纵隔肿瘤和心脏大血管具很高价值T1横断和冠状成像,T2矢状成像,肺与纵隔的USG,仅在检查胸膜病变和纵隔肿瘤时应用,胸部的正常X线表现,是胸腔内外各种组织结构的综合投影,胸壁软组织,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乳房乳头前锯肌内缘逐渐消失,外缘一部分边缘伸向肺外,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与前踞肌,乳头与乳房,胸廓骨骼,肋骨胸骨锁骨肩胛骨胸椎,肋骨和肋间隙常作为 胸部病变定位的标志,第6前肋相当于9-10后肋肋软骨钙化顺序1,10-2肋软骨钙化形式多样变异:叉状肋、颈肋、肋骨融合,锁骨,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菱形窝,肩胛骨,胸骨与胸椎,胸 膜,脏层与壁层胸
4、膜间为潜在的胸膜腔斜裂胸膜:第4-5胸椎前肋隔角后数cm水平裂:肺门向外下平第6后肋,副叶裂-奇叶,肺 野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和CT上显示的透明区域,纵向等分为内中外带横向分为上中下野(第2、4前肋下缘),肺野示意图,肺门,正常肺门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等结构组成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4前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肺门结构2,右上肺静脉分支与右下肺动脉干相交处为肺门角右下肺动脉干直径小于15mm(小儿与气管直径相当)左上肺静脉与左下肺动脉相交处为肺门点,肺门异常,肺门增大肺门血管扩张肺门淋巴结增大支气管肿瘤肺门缩小肺门移位密度增高,肺纹理,肺纹理主要由肺动脉分支形成观察肺纹理的变化主要依
5、据印象、划线和对比等方法,肺叶 肺段,是肺脏的解剖结构,影像检查时只能大致判断其空间位置,胸廓疾病时判断位置有一定难度.,肺叶-右上肺叶,肺叶-右中叶,肺叶-右下叶,肺叶-左上叶,肺叶-左下叶,上叶肺段,下叶肺段,肺小叶是具有纤维间隔的最小肺单位,肺腺泡(呼吸性小叶),终末细支气管支配的远侧肺结构是肺实质的基本组织学单位是x线所能显示的基本病变单位,肺实质与肺间质,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肺含气间隙及结构主要是肺泡及肺泡壁,肺间质肺组织的支架结构主要由血管、支气管及肺泡间隔的结缔组织构成,气管,宽度1.52cm长度1113cm第5-6胸椎水平分支气管分叉角(隆突角)6085度,支气管,左右侧支
6、气管分支形式与 肺叶一致,了解双侧支气管的分支有利于判断肺部病变的解剖位置主-叶-段-亚段-小-细-呼吸-肺泡管-肺泡囊-肺泡(38级),左右支气管的差别,纵隔,纵隔,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与性质上意义重大,六分区法食管前缘、气管心血管前缘胸骨角与第4胸锥体下缘连线,纵隔分区,纵隔的变化,增宽变窄移位局部包块,膈,内前侧高的圆顶状右侧较高一般位于第9-10后肋或第6前肋水平呼吸幅度1-3(3-6)cm与胸壁相交肋隔角与心脏相交心膈角,膈(变异),局限性膈膨升,波浪膈与梯状膈,纵膈CT正常淋巴结不能显示,前纵隔淋巴结 前胸壁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中纵隔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支气
7、管肺淋巴结 隆突下淋巴结后纵隔淋巴结,正常纵隔CT解剖,胸腔入口:8大血管胸骨柄:头臂血管主动脉弓主动脉窗气管分叉左心房层面,正常纵隔CT解剖,正常肺野与肺门CT解剖,肺野为透亮区域下叶后部血管坠积效应肺门上界为尖段支气管,下界为下叶肺段支气管肺纹理呈条状、椭圆或圆形,与伴行支气管直径接近,纵膈CT正常淋巴结不能显示,前纵隔淋巴结 前胸壁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中纵隔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支气管肺淋巴结 隆突下淋巴结后纵隔淋巴结,正常肺段与肺小叶CT解剖,肺叶之间的叶间裂表现为无肺纹理的透明带肺段的区分以支气管分支判断次级肺小叶是CT观察的基本肺单位,正常胸部的MRI表现,主要显
8、示纵隔内和肺门部的血管、支气管结构,正常胸部检查报告-1,片序 胸部 站立后前位 胸廓对称,照片条件适中,气管居中;双侧肺野清晰,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双侧肺门大小、位置、形态正常;纵隔未见增宽、移位及变形;双侧膈面圆滑,肋膈角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上肋骨未见明显骨质病变。意见:双肺及心膈未见明显病变。,正常胸部检查报告-2,片序 胸部 站立后前位意见:双肺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心膈正常。,胸部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现,同病异影,异病同影基本病理决定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支气管阻塞及其表现,支气管阻塞原因管腔内堵塞:肿瘤、异物、分泌物、凝血块等管壁增厚:肿瘤、创伤、炎症、畸形管壁外压迫:肿瘤、淋
9、巴结肿大,支气管阻塞的病理生理学和影像学 与胸腔的压力和小支气管壁肌肉的舒缩有关,支气管部分阻塞引起支气管的呼气性障碍,导致肺泡过度充气膨胀和肺泡壁破裂肺气肿,支气管完全阻塞后肺内气体18-24小时血液交换吸收,导致肺泡萎缩肺不张,肺气肿,直接征象肺野透亮度增高(吸气相与呼气相接近)肺纹理细、少肺大泡,间接征象桶状胸膈肌低平、活动减弱心影缩小、肺血管内粗外细萝卜根状,局限性肺气肿较大支气管病变,小儿多为异物,成人多为肿瘤,弥漫性肺气肿终末细支气管节段的阻塞,检查肺气肿CT敏感度高,深呼吸时CT值变化小于100HU可明确,阻塞性肺不张表现形式与不张部位和有无原发病变有关,直接征象肺叶密度增高肺叶
10、体积缩小叶间裂向心性移位肺血管纹理聚拢,间接征象肺门移位代偿性肺气肿纵膈心脏移位胸廓塌陷膈肌上升,右上叶肺不张,右中叶肺不张,左下叶肺不张,右下叶肺不张,盘状肺不张,肺实变,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细胞及蛋白所代替见于急性炎症、结核、肺水肿等,片状密度均匀增高影密度均匀边界模糊叶间裂为界大支气管气相,肺实变(图示),增殖性病变(腺泡结节病变),肺组织肉芽肿、血管及其周围炎、间质浸润见于慢性肺炎、结核、结缔组织疾病、肿瘤早期,结节点状阴影梅花瓣状密度较高边界较清晰直径4-6mm,增殖性病变(图示),肺肿块,肿瘤组织增生堆积或炎症组织被纤维组织包裹,直径20mm以上阴影数目、部位、边缘、轮廓、形
11、态、密度、与肺门和胸膜的关系、合并空洞的特性是判断肿块性质必须参考的条件,良性肺肿块(图示),恶性肺肿块(图示),肺肿块的MRI,分辨肿块的性质脂肪性:T1高,T2高液性:T1均低,T2高实性:T1中低,T2中高,分辨肿块与肺门大血管的关系,胸部肿块(MRI图示),空洞,肺组织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空洞壁的形态及厚度反应空洞的性质,厚壁空洞=壁厚大于3mm,多见于肺脓肿、肺癌、部分肺结核等癌性空洞:壁厚、不规则、偏心、壁结节,薄壁空洞=壁厚小于3mm,多见于肺结核长期存在的结核空洞内可继发真菌感染(内部出现可移动的团状真菌球),无壁空洞=虫蚀样空洞,见于肺结核的干酪性肺炎,空腔肺内正常腔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纵隔 影像 检查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