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的ct诊断.ppt
《脾脏疾病的ct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脏疾病的ct诊断.ppt(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脾脏疾病的CT诊断,脾脏的解剖位置与构成,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进行免疫的功能。脾脏位于左季肋部,胃底与膈之间,第9-11肋深面,长轴与第10肋一致。可分为膈、脏两面,前、后两端和上、下两缘。膈面平滑隆凸,朝向外上,与膈相贴。脏面凹陷,近中央处为脾门,是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出之处。在脏面,脾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脾曲毗邻。上缘较锐,朝向前外方,下部有2-3个切迹,称为脾切迹,脾肿大时可作为触诊脾的标志。下缘较钝,朝向后下方。前端较宽,朝向前外方,达腋中线。后端钝圆,朝向后内方,距离正中线4-5cm。,脾脏的正常CT解剖,横断面多呈弯月形。外缘呈圆滑
2、弧形凸出,内缘常呈分叶状内凹,脾门部见大血管出入。成人平均长约为12cm,宽约7cm,厚约4cm。脾实质密度低于肝实质约10Hu(40-50Hu)。强化动脉期不均匀,静脉期变均匀,延迟期可发现小病灶。,脾脏疾病,一、脾先天发育异常;二、脾外伤;三、脾脓肿;四、脾囊肿;五、脾肿瘤;六、脾弥漫性疾病;七、脾梗死;,一、脾先天发育异常,1、游走脾:指脾位于正常位置以外的腹腔内其他部位,多系脾蒂及脾有关的韧带松弛或过长所致,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扭转时可出现疼痛。2、副脾:为正常脾组织构成,多近脾门,结节状或球状,一或多个,数毫米至数厘米,密度或增强特征均与脾脏相同,出现率为10%-40%。3、无脾综合征
3、:指脾脏缺如,多合并其他如心血管异常。4、多脾综合征:一或多个副脾;伴多脏器异位症,个别可见胆囊缺如,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全、畸形等。,二、脾外伤,CT是首选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可达95%;易发现腹部多器官的复合外伤,如肝、肾、胃肠道损伤。,1)脾外伤分型:挫伤;包膜下血肿;包膜完整性实质损伤;脾破裂;2)临床表现:外伤可引起早发性、迟发性脾破裂,感染、肿瘤、血液病可引起自发性脾破裂;外伤后,可出现左腹部疼痛,脾大、压痛,腹膜激惹症状及体征;完全破裂时:血红蛋白急速下降,出现休克等严重症状。,3)CT表现:挫伤:可无异常表现;包膜下血肿:半月形高密度区,随出血时间延长,逐渐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4、区;包膜完整性脾内破裂:血肿随时间不同,表现为脾内局限性高、稍高或低密度影,早期境界不清、晚期为清晰椭圆形低密度影;脾破裂:脾大、外形不整、实质内见撕裂裂隙贯穿,脾周高密度血凝块。,三、脾脓肿1)脓肿可分为细菌性脓肿和微脓肿,脾脓肿不常见,常由于延误诊治而有较高的死亡率。2)脾脓肿常为败血症脓栓的结果。最常见的病因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腹部脏器的严重感染也可侵犯脾。3)临床表现:脾脓肿病人常存在败血症症状,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和白细胞计数升高。,据脾动脉分支先后关系可将脾实质由内而外划分为脾门区、中间区、周围区。据此,把脾脓肿的发病部位也分为三区即脾门区、中间区、周围区,脾的中间区与周
5、围或两者交界区为脓肿的好发部位。,CT表现,早期:多数脾脓肿均有轻至中度脾肿大。但脾肿大的原因多种多样,故脾肿大不能做为诊断依据。但结合病史,应考虑到脾脓肿的可能;进展期:即不完全液化、坏死期。此期部分病例具有可逆性,当感染控制后,脾大多可恢复正常。CT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细线样不规则血管增强影是诊断进展期脾脓肿的CT特征性表现;晚期:病灶表现为低密度,其周围为等密度。脓肿内可见气体或气-液平,增强扫描后边缘增强是诊断脾脓肿的可靠CT征象;,四、脾脏囊肿,1)脾脏的先天性上皮样囊肿:又称为真性囊肿,周围为完整的上皮性囊壁。脾内圆形水样低密度,密度均匀,增强后边界更清楚,其内无强化,少数囊肿可见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脾脏 疾病 ct 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1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