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诊断的理念与策略.ppt
《课堂诊断的理念与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诊断的理念与策略.ppt(6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课堂诊断的理念与策略,2,主要演讲专题:课堂诊断的理念与策略做人、做事、做学问解读名师之路中小学教师的价值取向与自我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江苏名教师的成功机制学校教育科研的定位、问题与思路有效:课堂教学的生命走近陶行知陶行知教育人生,3,汇报三个问题:一、课堂诊断:教育科研的校本化、师本化变革二、课堂诊断:理念、策略、形式与路径的整合三、课堂诊断:文本成果表达的基本规范和要求,4,一、课堂诊断:教育科研的校本化、师本化变革(一)“课堂诊断”的缘起:基于对当下教育科研行为的追问理性思考: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透视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研写论
2、文不等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一定要写论文,5,系统的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具体的教学反思也是教育科研创造理论与经验的研究是教育科研把理论与经验转化为实践与效益的研究也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内容的丰富性与教育科研形式的多样性教育科研神圣而不神秘,教育科研平常而不平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功能实现三个服务:1.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2.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3.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指向三个提升:1.指向学校品位的提升 2.指向教育质量的提升 3.指向教师素质的提升,6,指向三个提升 是中小学可以而且应当实现的功能1.指向学校品位的提升解决学校办学中的问题 校长的办学思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潜在危机打造学校的品
3、牌与特色 校长的自身品位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7,2.指向教育质量的提升发现与化解教育的矛盾个别学科考试成绩特别好课堂教学不怎么好,考试成绩却比较好改变与优化教育的行为叶澜: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提升与放大教育的效益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教学有效性 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8,3.指向教师素质的提升厚实教师的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形象优化教师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 教师作为研究者与学者的形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实现专业化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 1.中
4、小学教育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 2.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微观研究为主 3.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研究 4.中小学教育科研以行动研究为主5.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校本研究,课堂诊断,9,实现功能,提升价值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进行校本化、师本化变革课堂诊断着眼于教师学观念与行为改进与改善的立体整合课堂诊断着眼于教师全员素质与教学全面质量的同步提升课堂诊断着眼于教师教学特色保持和问题消解的协调统一教育科研的地位与作为:以位求为,以为固位,课 堂 诊 断,10,典型个案:老教师不会上课 实践反思(研究)高质量、高素质 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 低质量、低素质 对日常“听课、评课”的批判日常的“听课、评课”,所指
5、的是当下不少学校正在不断重复进行的通常情况下或一般意义上的“听课、评课”日常的“听课、评课”搞了一次又一次,一轮又一轮、一年又一年,就是不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11,日常“听课、评课”的不足和弊端:1表面化:人到教室,听听了事;只听不评,或听多评少;评也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少数人包场,多数人当看客2任务式:停留在量的指标或形式的考查上,究竟听的深度怎样、效度如何?却很少有人问津和考量3从众性:评课意见一边倒,一人说好,大家跟着讲;讲好话多,真正提出有价值、实质性的意见少,评与不评差别不大4缄默性:评课时都显得很谦虚、很拘谨,总是他推你让,尽量保持缄默,生怕说多了、说错了,
6、有碍面子有失面子,12,日常“听课、评课”已很少具有“教育科研”的氛围和含量,甚至可以说,已经很难再将其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育科研”。因而,它必须改造、必须完善、必须提升、必须进步倡导和推广“课堂诊断”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赋予日常“听课、评课”以“科研”的含量,特别是“校本教育科研”的内涵和属性,以使之能真正肩负起改革课堂教学、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方式,进而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从日常的“听课、评课”转换或上升为“课堂诊断”研究,就成为提高校本教育科研品位与效能的必由之路和应然选择(日常“听课、评课”与“课堂诊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3,实践探究2007年
7、4月8月实践调查、理论准备、研究策划、起草文件2007年9月印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深入开展“课堂诊断”与“教学反思”研究的通知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全市教师中开展“课堂诊断”与“教学反思”研究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1400多篇2008年4月 6月对研究情况进行实地与书面调研,14,2008年8月 10月编辑征文集课堂诊断101(后因压缩,改名为课堂诊断80例),11月交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课堂诊断:教师成长的第一“阶梯”在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12期发表2009年1月课堂诊断80例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2月将课堂诊断80例分发给全市教师,15,2008年10月
8、召开全市深入开展“课堂诊断”与“教学反思”研究推进会2009年2月 3月着手江苏教育研究 专题版典型:课堂诊断通州范式组稿2009年3月 5月分别召开小学、初中(分五个片进行)和高中(全市)“课堂诊断”与“教学反思”研究现场推进会“课堂诊断”的三个误区:把“课堂诊断”的具体目标定位于文本写作把“课堂诊断”看成是精英者的超常规活动把“课堂诊断”和“应试”的要求对立起来,16,2009年6月 9月研究和制定深入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意见等配套文件,以实现“课堂诊断”校本化、师本化、常规化,2009年11月承办南通市中小学“课堂诊断”校本教育科研范式推进会 2007年9月 2008年12月重点进
9、行文本诊断2009年1月 2009年12月重点进行现场诊断,17,(二)“课堂诊断”的性质:校本教育科研的重要范式和方法“课堂诊断”一般是指诊断者通过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师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活动、表现、情感、态度)、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发言和由此反映出的思维状况)、问(了解教师的执教意图与学生的内心感受)等手段,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总结与提炼执教者的教学经验与特色,发现与研究执教者的存在问题与不足,并及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与意见的一种校本教育科研范式和方法 表定义的理论抽象性与实践操作性,看听问思改表,18,根据诊断者和诊断对象的不同,“教学反思”可以看作是“课堂诊
10、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执教者站在诊断者的角度,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包括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动态过程、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等)所进行的自我反省或诊断“课堂诊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现场诊断”,即诊断者在现场上课或听课之后,通过说课、评课等方式对课堂教学做出诊断与分析;二是“文本诊断”,即诊断者在非现场的时过境迁之后,通过回忆和叙述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案例(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一段情景、一个故事),对课堂教学作出诊断与分析,“课堂诊断”包括他诊与自诊(教学反思),19,“课堂诊断”作为校本教育科研范式和方法,是 对日常“听课、评课”所进行的具有教育科研意义的改造与完善“
11、课堂诊断”具有校本教育科研的内涵和属性1观察观察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始端,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必要的举措和手段。“课堂诊断”十分强调诊断者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看”,还强调“听”。这就是教育科研中的“观察”,或“观察法”的运用 2调查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课堂诊断”中的“诊”不仅包含了“看”和“听”,还包含了“问”,通过“问”去了解教者的“执教意图”与学生的“内心感受”,进而更全面、细致的把握课堂教学的真实面貌和情况,20,3分析教育科研离不开分析,离不开理性思维和判断。“课堂诊断”,不仅有“诊”,还有“断”;不仅有“听”,还有“评”;“评”即为分析,即为推敲,即为一种
12、理性的运作,其目的在于“总结”(总结与提炼执教者的教学经验与特色)、“发现”(发现与研究执教者的存在问题与不足)、“建构”(及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与意见)4行动校本教育科研,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教育行动研究”,其核心理念是“基于行动”、“在行动中”和“为了行动”。“课堂诊断”是“基于行动”的,它所关注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行为;它又是“在行动中”的,研究的场域就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场景之中;它更是“为了行动”的,要通过对课堂的诊断,使被诊断者和诊断者的教学行为都得以改进和完善,21,“课堂诊断”的确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育科研的重要范式和方法。从通常情况下或一般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到真正具
13、有教育科研内涵和属性的“课堂诊断”研究,可以说,是校本教育科研范式的一次变革和提升,是校本教育科研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校本教育科研与原来的课堂教学研究(也即教研的)的一次成功的牵手和联姻。倡导它、运用它,学校原来意义上的“教学研究”就一定能更好的走上“科研”的轨道,走上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轨道,也走上促进教师专业快速发展的轨道,22,(三)“课堂诊断”的价值:指向教育质量与教师素质的提升 1“课堂诊断”直接指向教育质量的提升(1)“课堂诊断”直接指向教学环节的内核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忽视教学科学性,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大,如教学目标不明,教
14、学流程或节奏不清,师生双边活动低效,甚至无效,不能及时把握和运用课堂的生成资源,课堂教学的气氛僵滞、呆板,缺乏应有的灵动和生气等“课堂诊断”研究的目标指向是发现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商讨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使课堂教学从结构到流程,从教法到学法,从预设到生成,都行走在科学的轨道上,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23,(2)“课堂诊断”直接指向有效教学的根本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诊断和反思,为什么要特别指向课堂。因为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抓有效教学,根本的是要抓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育科研的引领和支撑,“课
15、堂诊断”所面对的是课堂,所指向的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从而也就指向了有效教学的根本如果把诊断的视角放在其他环节,如作业、辅导等环节上,虽然也可能有效果,但就不能起到纲举目张的功效抓住“课堂诊断”这个中心环节,其它环节也就能被带动起来,24,(3)“课堂诊断”直接是指向校本科研的关键校本科研的基本特征就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和“在学校中”,就教学而言,其基本特征也就是“基于教学”、“为了教学”和“在教学中”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必须密切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课堂诊断”把科研工作指向了教学,指向了课堂。教学现实向科研提出课题,课题研究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这就真正实现了教育科研的校本化、师本化
16、、高效化,让全体教师投身到与自己所从事工作联系最密切的研究中去以此为抓手,校本科研就一定能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校本科研就一定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彰显它的功效,从而也更好的凸显其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中的巨大生命力,25,2“课堂诊断”直接指向教师素质的提升(1)“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对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问题与不足的发现和把握“课堂诊断”中的核心词是“诊断”,诊断主要偏重于对“问题”、“病症”的辨析与判断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是教师在专业素养上的一种不良反映,必然制约和影响着教师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消除和克服这些存在问题和不足,也就成了促
17、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质量的必然选择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在不断地发现他人和克服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中,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优秀的,26,(2)“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对他人或自己成功教学经验与特色的发掘和积累教师成长的过程,也是对他人或自己成功教学经验及特色不断发掘、汲取和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成功走向成功的过程“课堂诊断”正好具有这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因为“课堂诊断”不仅仅限于对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把握和纠正,它同样关注对他人或对自己课堂教学中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经验与特色的总结和提炼这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对教师课堂教学信心的增强,对教师课堂教学优势的
18、发挥,进而对教师个体或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必然会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7,(3)“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的提炼和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着教育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一个教师只要善于思考事实的本质,思考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它就能预防许多困难和挫折,避免一种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很有代表性的而又非常严重的缺点即令人苦恼的意外情况。”“课堂诊断”正是引导教师更好地去关注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学会去深入“思考事实的本质,思考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因而它必然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中的“第一个
19、阶梯”,28,二、“课堂诊断”:理念、策略、形式与路径的整合(一)“课堂诊断”的基本理念:1以理论学习为根基2以现实情境为场域 3以细节把握为切入 4以多向思维为引领 5以智慧增长为鹄的,29,1以理论学习为根基“课堂诊断”首先是建立在诊断者已有的教育理论素养基础之上的。只有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课堂诊断”才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提高其诊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诊断者的理论素养有多高,其诊断的水准和品质就有多高;诊断者的理论功底有多深,其对经验与特色及问题与不足的发现和把握就有多深 理论脱离实际与实际脱离理论的危害性提高“课堂诊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作为诊断者的教师,一定要重视理论学习,重视理
20、论素养的提升,因为它是有效进行“课堂诊断”的前提和基础舍此,“课堂诊断”也就成了“盲人摸象”或“庸医疗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概括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提升,30,2以现实情境为场域“课堂诊断”一定是进入现场或来自现场的。只有以现实情境为场域,其诊断才可能是客观的、真实的,从而也才是具有真实意义的,这同校本教育科研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校本教育科研,从本质上讲是来源于实际、面向实际和改造实际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来源于现场、面向现场和为了改造现场开展“课堂诊断”一定要真正进入现场,而且这种进入不只是一般的“身入”,而是要切实做到“心入”,也即要以教育研究的科学态度和要求认真的进入惟有如此,
21、现实的情境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诊断和研究的对象,成为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平台,教条主义,31,3以细节把握为切入“课堂诊断”的切入点在于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课堂诊断”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细节的关注和留意。从教师对某一教学环节的处理,到教师某一教学语言的运用;从课堂教学中某一次的师生互动,到教师某一教学方法或手段的使用;从教师的某一表情或情绪的变化,到由此在学生中所引起的细微的变化等,“课堂诊断”才是真正进入了深处,也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教学中的那些经验与特色亦或成功之处,那些问题与不足亦或失败所在,往往就存在或隐匿于某些细节之中,因此,我们抓住了细节,也就抓住了提升“课堂诊断”实效的
22、关键和核心,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32,“我们走进教室。一种令人担忧的感觉控制了我:这里是白白的浪费时间,学生上完这节课就更没上时一个样,他们的技能毫无长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教师没有提出正是应当在这里提出的主要目的,即:教给所有的儿童(不只是那喊到的几个儿童)阅读,发展他们的阅读技巧。教师对孩子们说,当被喊到的同学在朗读时,大家应当仔细的听,记住他读的错误,然后大家来纠正。一年级的阅读课文是很简单的,词也很容易记住,所以孩子们记住那些读错的地方并不难。当发现同学朗读中的错误以后,孩子们就不再听了,他们也忘记了要仔细的看着课本的要求,因为他们害怕忘记了错误。接着孩子们纷纷举手,要求纠正同学的错
23、误。气氛是很热闹,但是益处甚少,孩子们并没有学习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听课和分析课?),33,4以多向思维为引领在“课堂诊断”中引领教师思维的应该是多向、开放、发散的思维状态和走势,其中尤其要重视求异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在进行“课堂诊断”时,要注意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对同一现象或同一方面的问题,也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观察和思考,要善于多问几个“是什么”或“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样”或“还可怎么样”要注意克服不良思维定势或思维从众现象,要善于从平凡中看出奇崛,从看似没有问题中发现和找出问题。要将“课堂诊断”的过程,切实作为教师历练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提升自己教学判断和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 诊断 理念 策略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