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管理.ppt
《传染病的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的管理.ppt(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传染病的管理,一、概述 概念;传染病的主要特征二、传染病流行过程:三环节、两因素、流行特征。三、传染病的分类:(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等)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五、学校传染病预防六、常见的传染病,一、传染病概述(一)概念:,传染: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传染过程-传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一)概念:,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生物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二、传
2、染病的主要特征:,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4有免疫性(1)再感染(2)重复感染(3)复发(4)再燃,二、传染病流行过程:,即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及终止的过程。“三环节两因素”(一)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人;病原携带者;阴性感染者动物传染源。,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常见环境传播因素可分为以下:空气、尘埃、飞沫传播 水与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 虫媒传播
3、 土壤。其他:血液和血制品、垂直,性传播等。,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二)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和生态条件等。2、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条件、文化水平、风俗习惯等。而在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中,又以社会因素为主导因素。,三、传染病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大类,共35种。修订后增加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共计37种传染病。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
4、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3、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传染病的分类管理,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中的肺炭疽虽然属于乙类传染病,但分
5、类管理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四、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传染病的报告(1)报告人(2)报告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报告病种分甲、乙、丙三类。(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报至县级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12小时以内报告;发现传染病爆发时,应以最快方式报告。,2、对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措施,对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二)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三)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
6、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五、学校传染病预防,(一)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学校传染病极易发生 2、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3、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4、学校传染病的季节性变化 5、学校传染病的年龄特点,(二)、学校传染病的监控,1、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加强疫情报告,控制传染病蔓延 执行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隔离患者和疫情点的消毒工作学校发现传染病人后,除及时将病人隔离治疗外,还应及时的对病人居住的宿舍和学习活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消毒持续时间应以一周左右,没有发现新病人为标准。保护易感染人群,做好学
7、生预防工作,采用口服药物或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对呼吸道传染病爆发要经常开窗,下课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2、传染病发生后的工作:,学校时有散发传染病发生,学校散发病例的工作程序是:散发病例 通知到医院就医;确诊。确诊是传染病隔离治疗、同时向疾控中心报告。进行环境消毒保护周围易感人群加强晨、午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无新发病例而隔离期满愈后持医院证明返校如有新病例做到隔离消毒,持续时间应以一周左右,没有发现新病人为标准。,3、传染病疫情管理,疫情登记 学校里发生疫情后,应由校医或保健教师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作好疫情登记工作。登记的内容可以由卫生防疫部门统一规定,按照疫情报告卡的内容登记,也
8、可以按照不同传染病自行拟定内容,列成表格,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登记。登记时注意病人的姓名,性别,病名,详细地址,发病时间,确诊时间的准确性。,疫情报告,学校的校医和有关责任人是法定的疫情报告人,必须要作好传染病报告工作,迅速而准确地掌握疫情是及时地采取防治措施,是防治传染病的关键。因此,传染病诊断或疑似诊断确定后,应迅速地向主管行政部门和当地疾控中心用电话或书面报告。,疫情管理,健全学校的疫情档案工作。疫情档案的内容: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学生的年龄、性别,班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包括年龄分布,班级分布,时间分布,传入传出的途径,学校的自然情况,包括学校地貌景观,周围环境,气候条件等。,4、经
9、常性的预防措施,改善学校的卫生条件: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卫生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学校要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根据卫生防疫部门的意见,制订好针对各类程度疾病流行时的防范预案。建立和完善学校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体系的保障制度。,六、常见的传染病,(一)流行性感冒1、由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潜伏期短,传染性强3、临床表现特点:急起高热、全身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4、病毒最大特点极易发生抗原性变异病毒不耐热、酸,对乙醇、紫外线等敏感。,5、【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天内,以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经呼吸道空
10、气飞沫传播为主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流行特征:常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流行以冬春季节为主;大流行主要由甲型引起,6、有历史记录的大流行,希波拉底记载公元前412年希腊流感疫情1918年 西班牙流感 H1N11933年 第一次分离出人流感病毒1957年 亚洲流感 H2N2 1968年 香港流感 H3N2 1977年 俄罗斯流感 H1N1国家卫生部提供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报告:截至2009年12月31日,内地三十一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十二万零四百九十八例,已治愈十一万零六十四例,在院治疗七千零九十二例,死亡六百四十八例。,7、【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各
11、形流感病毒所致症状基本一致,但轻重不同。单纯型流感:分普通型和轻型轻型类似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型:全身症状重,:头痛、肌痛、乏力 呼吸道症状轻:部分病人有鼻塞、流涕和干咳等。急起高热,于12天内达高峰,34天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肺炎型流感:,起病相似,但于发病12天内迅速加重,分轻型和重型 轻型:症状较轻,无明显体征,X线呈肺炎,12周后恢复。重型流感:全身衰竭、剧烈咳嗽咯血性痰、呼吸急促,抗菌治疗无效。双肺呼吸音低,满布湿罗音、哮鸣音。痰液分离出流感病毒【并发症】继发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肺外并发症,8、【诊断要点】,流行季节、流行区呼吸道症状轻而全身中毒症状重血WBC减少,病原学、血清
12、学阳性9、【治疗要点】按呼吸道隔离病人支持对症治疗早期给予抗病毒治疗:继发细菌感染者,应使用抗菌药物,10、【隔离措施】,按呼吸道隔离病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11、【预防】疫情监测,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病例。隔离治疗病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房间空气流通锻炼身体,12、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我国目前使用三种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每种疫苗均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3种流感灭活疫苗或抗原成分。接种后2周左右可发挥作用。接种时间:每年911月。DNA疫苗、减毒活疫苗在研究中。,13、接种禁忌:,对鸡蛋或疫苗其他成分过敏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儿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急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严重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