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全科).ppt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全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全科).ppt(6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和处理,2,一、新规范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管理,2009年规范: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2011年规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3,?,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事件1,2002年9月14日7时30分:L市某区汤山镇部分学生和民工今晨因食用了某饮食店内的油条、烧饼、麻团等食物后发生中毒已有数十人死亡初步估计该镇有几百名群众食物中毒。发病死亡人数还在不断上升中事件发生原因正在调查之中,5,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发生日军残留生物武器芥子气中毒事件:8月4日凌晨4时,齐齐哈尔市某公司一台挖掘机在施工时,从1.5米深的地下挖出5个铁
2、桶,其中两个已完全破损,两个除表面生锈外整体完好,1个被挖破,不明化学物品喷溅到挖掘机和司机身上上午9时许,收购废品的河南籍农民李某买下这5只铁桶,与另一人一起将铁桶两头的铅块和铜帽卸下。在拆卸过程中,有两个铁桶内的油状液体泄漏出来。两人将重约1公斤的液体倒入废品收购站门前的水坑里,然后将铁桶卖给废品收购站业主当晚6时,李某、废品收购站业主等3人相继出现头痛、眼痛、呕吐等症状,先后被送往医院治疗,怀疑为中毒,但中毒物不明晚8时,中毒人员家属报案,事件2,6,2003年8月4日 齐齐哈尔 日军残留生物武器芥子气中毒事件,齐齐哈尔北疆小区施工现场挖出5个铁桶,84芥子气毒剂伤人事件中最重的患者李贵
3、珍(男)在隔离病房里,7,1、突发性不太可能事先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2、不可预知性人们很难以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准备。3、多发性2004年仅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处理的中毒事件就高达5401起,几个故事/事件的共同点,8,4、多样性微生物源、理化源现在全球已登记的化学物种类超4,000万种,对其毒性认识较深刻的仅数千种5、复杂性很难预测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同类事件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处理也难用同样的模式来框定;,9,6、群体性群体多人,跨地区7、严重性 轻者中毒、患病对健康的长期影响,重者死亡公众不安和焦虑情绪诉讼和赔偿对经济的打击社会稳定国家安全,10,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
4、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以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类1、重大传染病疫情。上海的甲肝流行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非典发生之初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汤山镇的投毒、白沟的苯中毒4、新发传染性疾病。如非典5、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安徽泗县疫苗接种事件、奥美定事件。6、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7、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疾病流行8、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5、2,(二)分级,13,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 及相关人群,2009版,辖区内服务人口,2011版,2、服务对象的变化 服务对象从相关人群到全人口,对象扩大化。,14,3、把风险管理作为服务内容的一项重要工作,首要工作,并在服务流程上增加了风险管理的内容。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2011年版规范中,明确提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疾控机构或其他专业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15,发现、登记,基础性工作各项制度、对诊断标准的掌 握、门诊日
6、志、报告卡、网络报告,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 线 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 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 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更具体,16,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更具体 一是增加2011年版规范“三大本”的填写主体更明确;二是增加要求医疗机构医师要随时关注疫情,如怀疑为突发事件时,要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17,“三大本”的填写: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
7、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 项基本内容,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18,检验和影像(包含放射科、B 超室等)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和影像部门必须建立异常检测结果返回送检科室或医生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19,5、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和方式上更具有可操作性,加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要求。一是明确了上报单位。二是明确了
8、报告内容。新版对相关信息报告的订正报告和补报中,明确提出,对漏报的应及时进行补报。,20,我国法定传染病的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89年9月1日起施行,21,2004年8月28日修订,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报告种类 甲(2)、乙(25)、丙(10)三类,共37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三条 同时,本条规定: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9、。,22,现在甲(2)、乙(26)、丙(11)三类,共39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0、,23,报告范围,1、法定报告传染病:甲、乙、丙2、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3、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详见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4,报告程序与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执行首诊负责制。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 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的网络直报人员应及时检查报告卡,如发现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应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报告卡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防治 突发 公共卫生 事件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