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ppt
《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ppt(9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各部门的消毒隔离要求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消毒隔离重要性,盘点重大医院感染事件1993年沈阳市妇婴医院4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患儿死亡1998年深圳市妇儿医院292例患者手术,发生168例手术后患者感染龟型分支杆菌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病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2004年陕西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发生沙门氏菌感染2005年宿州眼科医院眼球摘除事件2008年西安交大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导致8名新生儿死亡2009年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5名新生儿死于院内感染-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太原市公交职工医院20名透析患者
2、感染丙肝病毒09-11年,霍山县医院、安徽、广东、吉林等地多处发生血透事件2010年汕头市谷饶镇华侨医院18名产妇感染龟型分支杆菌2011年安徽发生168名肌肉注射患者注射部位感染,各部门消毒隔离方法,换药处置室、治疗室、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室内布局合理,各区分区明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无菌物品存放柜,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灭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各种医疗用品应达到灭菌要求,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戊二醛浸泡器械应注明浓度、有效期。灭菌的器械应不低于10小时,使用前应用灭菌水冲洗。缝合针、缝线、刀片不得用戊二醛浸泡
3、,戊二醛不得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皮肤黏膜消毒。消毒方法: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30分钟后取出后灭菌用水冲洗并擦拭干净(无菌纱布)使用中的戊二醛应每周用试纸测试浓度,每二周更换一次.灭菌用戊二醛每月进行生物监测.,碘伏、酒精应注明开启时间,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碘伏、酒精原包装应按规定使用(7天)。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剂开启后注明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手消液),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使用小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棉签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
4、小时。,开启的静脉输入液体及抽出的药液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各种溶媒冰箱内保存,不超过24小时;无菌持物镊每4小时更换一次,污染立即更换,注明开启日期、时间等。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每天清洁、消毒)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手套、一次性用品随处乱放,锈迹斑斑的无菌干罐,口腔科诊室医院感染管理,有报道称在手机上分离出了乙型肝炎病毒(H B V)、艾滋病病毒(HIV)等,手机等口腔器械无疑是口腔临床上造成交叉感染最具危险性的器械之一。现在,口腔科开展的诊疗项目越来越多,且大多是侵入性操作,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
5、性已日趋突出。口腔科医院感染受到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口腔科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口腔科门诊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人员流动性大侵入性操作多特殊器械消毒难度大,口腔科门诊人员流动性大,口腔科门诊由于病人多,流动性大,易发生医院感染。这些病人除患口腔疾病外还可能患有传染病、慢性病,或是病原的携带者,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侵入性操作多,口腔科许多治疗措施带有创伤性,并常伴随大量飞沫。如开髓、牙体制备、根管治疗、洁治等等。消毒隔离工作稍有松懈,病原体就很容易经病员的血液、飞沫、医疗器械、医务人员的手造成严重的交叉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特殊器械消毒难度大,
6、涡轮手机、吸唾器、洁牙机手柄等结构复杂、腔隙多,不易清洗消毒,尤其是涡轮手机在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的空气成负压状态,可以导致病人口腔中的唾液、切割碎屑、血液等回吸入手机内部,当再次使用时,回吸物质可随转动喷出的水雾进入患者口中,造成交叉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口腔科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任务。,口腔科门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区域划分明确,布局合理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器械消毒、灭菌程序重视手卫生加强管理,监督落实 灭菌效果的监测,加强无菌操作,口腔科医护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时戴口罩,必
7、要时戴防护镜。为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戴一次性无菌检查手套。诊室应设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可以防止洗手时的二次污染。诊疗前,要求病人用含漱剂漱口,减低细菌经血液、唾液、气雾播散的机会。复杂的拔牙手术进行口周消毒并铺手术巾,术者戴灭菌手套。,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程序,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初洗酶洗/超声清洗消毒/灭菌”的流程进行。先对器械进行初洗,将器械表面明显的血液、组织碎屑等清除干净;然后将器械置于超声波器械清洗器内浸泡在稀释后的清洗剂中至少2分钟后筛洗,带轴节的器械应打开轴节。已凝固或污染特别严重处可用刷子沾着稀释后的清洗剂在水面下刷洗。刷洗时勿离开水面避免污染水飞溅。最后流动水冲洗干净,包装后
8、用压力蒸气器灭菌(压力:2kg/cm3、温度132、时间12 min)。不能耐热耐湿的器械、物品等采用环氧乙烷等低温灭菌方式进行灭菌,加强管理,监督落实,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规范化操作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严格实行“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器械配备充足,避免因器械数量不足难以周转而缩短消毒时间甚至未消毒重复使用现象的发生。手机采取集中收集、供应,专人养护、灭菌的方式。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查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医疗机构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通过监测,严格保证器械的灭菌效果。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
9、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化学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时,每包外贴3M硫磺胶条,内置3M包内指示卡,以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并做好详细记录,每次监测结果保留1周以便查询。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化学监测,化学指示卡,3M硫磺胶条,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生物监测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
10、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诊疗环境,口腔诊室尽量通风,以自然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细菌含量;每天早晚紫外线消毒各一次,30min/次,采用有定时装置的紫外线设备,于每天开诊前、诊疗结束后进行消毒并登记,定期更换灯管,每季度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季度空气培养1次;诊室内的工作区域如治疗台、隔断、门把手等每日开诊前由护工用清水擦拭一次,每天诊疗结束后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1、;对可能造成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用清水湿式拖擦即可,每天早晚各1次。如有血液、分泌物污染及时用吸湿材料吸取污染物,再用500mg/L的含氯溶液拖擦处理,以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清洗、消毒区域也应每日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高危器械,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涡轮手机一直是口腔科发生医院感染最危险的器械之一。,涡轮手机,手机的回吸手机在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的空气成负压状态,可以导致病人口
12、腔中的唾液、切割碎屑、血液等回吸入手机内部,微生物可以在手机内部死角处定居并形成菌落,进行生长繁殖。当再次使用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喷出的水雾进入患者口中,造成交叉感染。手机的回吸特点增加了手机清洗和灭菌的难度,大大增加了患者间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和危险性。,高危器械,涡轮手机,水道污染手机使用结束后,由于水压的下降产生瞬间负压导致手机上污染的细菌通过回吸作用进入水道,造成水道污染。手机回吸水源及残留在治疗台水管内的牙科用水污染一直是牙科治疗中的隐患。供水系统很难进行消毒,预防水道污染已成为预防口腔科手机媒介交叉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高危器械,多项调查发现灭菌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是人为错误,很多口腔
13、科医护人员对手机灭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操作时未严格按照灭菌及养护程序进行:手机未进行彻底的灭菌而只是用化学消毒剂做简单的表面消毒,其内部却残存着大量的微生物。应用高压灭菌,但事先未进行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因而大量的有机物存留手机;或不重视手机注油,多次高压灭菌后严重影响了手机的使用寿命。灭菌后的手机未经无菌存放,暴露于空气中造成2次污染。操作时未戴无菌手套,用同一把无菌持物镊更换污染车针和安放无菌车针等。,高危器械,手机灭菌,方法不当,不仅容易损坏手机,而且达不到灭菌目的。环氧乙烷灭菌法对手机损害小,灭菌效果可靠,但由于价格昂贵、对场地要求高,短时间内很难推广。目前条件下最有效实用及
14、最容易推广的手机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危器械,选择有效而适用的手机灭菌方法,手机选择,选择防回吸和耐高温的手机在选择手机时,应选用非金属配件是耐高温材料的手机。如果条件许可,应选用防回吸手机。防回吸手机与常规手机比较,相同细菌浓度、相同转动次数下手机在菌液中转动停止后,手机内部各取样点的细菌回吸量明显降低,说明新型防回吸手机的“逆止阀”结构能够阻止回吸物进入手机内部,从而减少口腔科治疗中,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一次性手机如能在性能上满足牙科临床治疗的要求,在价格上能够为医院和病人所承受,也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高危器械,9、储存发放,8、灭菌,遵循严格的手机灭菌及养护程序用压力蒸汽灭菌
15、器对手机进行灭菌必须遵循严格的手机灭菌及养护程序,这些程序不仅能保护手机的性能,同时可减少污染物的载量,提高灭菌效率。,1、预处理,7、检查包装,6、干燥,2、清洗,3、干燥,4、消毒,高危器械,5、内部 保养,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每日开诊前由工作人员用清水擦拭一次,每天诊疗结束后再500mg/L的含氯溶液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痰盂一人一用一消毒,以500mg/L的含氯溶液擦拭进行消毒处理;牙科综合治疗椅表面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方法),无菌物品管理要求,未经包装的口腔科器械和物品灭菌后置于无菌储物罐内,使用时以无菌持物镊夹取。无菌储物罐内的器械不论是
16、否用完,一经打开,注明开包日期、时间,每24h需重新灭菌。无菌持物镊置于无菌镊子筒内,4h更换1次。,无菌物品管理,手术室 手术室应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人、物和洁、污流向符合要求;手术间使用面积应能满足工作需求,建议25m2、每手术间内设1张手术床;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口罩、鞋;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开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在有效期内使用;手卫生设施完善,刷手间(处)设置在手术间附近,医务人员实施手术前进行洗手与外科手消毒;手术室工作区域,应每天清洁消毒一次,连台
17、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喉镜一人一用一消毒,存放符合要求;可复用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手术间配备空气消毒设备,并每日进行消毒,做好相应记录。,诊疗环境、病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洗与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制定消毒隔离制度时具体到日)患者床单元的清洗与消毒: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对床单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基层 医疗机构 感染 相关 知识 培训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