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ppt
《第三章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ppt(8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章 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矿物质在有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食物中有满足机体所需的能量,并且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都很丰富,但矿物缺乏,会导致动物最终发病以至死亡。动物体内的矿物质元素,根据其含量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常量元素指占动物体重0.1%以上的元素。除C、H、O、N以外,还包括Ca、P、K、Na、Cl、S六种元素。当某种必需元素缺乏或不足时,则导致动物体物质代谢严重障碍,并生产力降低,甚至死亡,但必需元素过量又能引起中毒。本章主要介绍钙、磷代谢紊乱,镁缺乏,钾、钠缺乏或中毒,硫及含硫氨基酸缺乏症等疾病。,第三章 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一、钙、磷营
2、养紊乱性疾病概述 在矿物质元素中,钙、磷含量最多,占第1、2位。在常量元素中,排在氢、氧、氮、碳之后,为第5、6位,体内钙的99%、磷的8090%存在骨质与牙齿之中,二者约占动物灰分的70%,钙在硬组织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羟磷灰石3Ca3(PO4)2Ca(OH)2,少量为无定型钙,硬组织以外1%的钙,其中一半与柠檬酸鳌合或蛋白质结合;另一半则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这一部分称为混溶钙池。这部分钙与骨质中的钙进行交换,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体内的有关机能。,第三章 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一)钙的生理作用 1构成骨骼及牙齿 钙是骨骼及牙齿的主要成分,牙齿中的钙一旦沉积以后,很
3、少动员出来,不因以后体内钙的多少而变化;相反,骨质中的钙一直处于不断溶解与沉积的动态平衡之中。即一方面骨质中的钙在破骨细胞作用下,不断释放,进入钙混溶池;另一方面,混溶池中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成骨细胞中,在机体生长发育阶段,这一代谢方式主要是保证了骨质的不断发育与成熟,在机体发育成熟后,这一代谢方式除了不断更新骨质外,更主要是维持血钙浓度的相对恒定。,第三章 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2维持神经肌肉的活动 这一功能主要由钙混溶池中的离子钙完成,只有钙、镁、钾、钠等离子保持一定比例时,组织才能表现出适当的感应性。已知红细胞、心脏、肝脏及神经等细胞膜上有钙的结合部位,当钙离子从这些部位释放时,细胞
4、膜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如对钾、钠离子的通透性改变。体液中离子钙浓度的变化会引起神经、肌肉相应出现兴奋异常。如血清离子钙含量下降,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抽搐;反之可控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3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 钙对许多参与细胞代谢的酶活性有调节作用,如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脂肪酶以及一些蛋白分解酶等。4钙还参与血凝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以及细胞内胶质稳定性。,第三章 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二)钙的吸收与排出 钙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其吸收比例受膳食成分、体内钙、VD的营养状态与生理状况如生长、妊娠、泌乳、产蛋等因素影响。一般吸收约2060%,肠道对钙的吸收机
5、理,目前认为有三个步骤:首先从肠腔通过刷状缘膜进入肠黏膜细胞,这一过程顺电化学梯度为扩散方式;第二步为细胞内转运,即进入细胞的钙离子与钙蛋白结合;第三步钙离子从基侧膜转运出肠黏膜细胞,这一过程逆电化学梯度,属耗能过程。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是机体对钙的迫切要求,如生长阶段动物、高产奶牛、产蛋家畜等对钙吸收量大。此外VD、乳糖、某些氨基酸均可促进钙的吸收,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主要是饲料中的草酸、植酸、食物纤维等。,第三章 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钙的排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体内大部分钙的排出是通过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消化液的分泌排入肠道。其中的一部分可重吸收,其余的与食物中未消化吸收的钙一起排出
6、。通过尿液排出。尿钙的排出主要取决于钙的吸收量,吸收率高时排出增加,当血钙下降时,肾脏可提高钙的重吸收量,减少排出。汗液分泌。高温环境动物出汗可分泌大量钙。通过个个相当的钙支出。通过蛋壳排出,这是蛋主要的钙支出渠道。此外补液、酸中毒、高蛋白饲料、高镁,以及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液增高、卧地不起等均可增加钙排出。,第三章 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三)血钙的代谢调节 如前所述,维持血钙的平衡,一方面是为了把从消化道吸收入血液的钙及时转入骨质之中,从而保证骨的钙化;另一方面维持血钙的相对恒定浓度又是保证钙离子浓度有关的各种生理活动、生化过程的正常进行。所以血钙的调节是钙代谢的重要环节。参与
7、血钙调节的主要因素有VD、甲状旁腺素(PTH)及降钙素。1VD VD在体内起作用的主要形式是1,25(OH)2VD3,目前认为1,25(OH)2VD3既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也可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其作用在小肠12h内便可完成,但在肾脏则较弱。,第三章 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2甲状旁腺素 PTH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其生理作用是维持血Ca2+水平。调节PTH分泌的主要信号就是血Ca2+浓度。当血Ca2+升高时,立即抑制PTH的分泌;当血Ca2+降低时,PTH分泌增加。这一反应非常敏感,血中PTH可增至5-10倍。PTH维持血Ca2+水平主要是通过肾、骨的直接作用及小肠的间
8、接作用实现的.PTH对肾作用最快,它促进肾小管吸收钙,抑制近曲小管吸收无机磷,使血Ca2+升高,血磷降低。对骨的作用是通过破骨细胞促进骨盐溶解,大剂量的PTH在23h内便可使骨盐溶解。对小肠钙、磷的吸收作用是通过间接完成的,因而作用缓慢。PTH与VD的不同在于,它总体上是升高血Ca2+,降低血磷(促进磷从尿中排出),而V D则是既升高血Ca2+,也升高血磷。,第三章 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3降钙素 降钙素由甲状旁腺的C细胞分泌,其生理作用是降低血Ca2+、血磷。它的分泌也受血水平的调节,血水平升高时,降钙素分泌增加,反之则分泌减少,其靶器官也是肾和骨。降钙素对骨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破骨细胞活
9、性,从而抑制骨盐溶解,减少骨钙、磷的动员。它对肾的作用是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钙和磷,对肠道主要是间接抑制1,25(OH)2VD3 的合成。总体上讲,降钙素作用较弱,尤其是当其使血钙降低后,立即可引起PTH分泌,所以作用时间短,其意义可能不在调节血钙、血磷,而在于保护骨的钙化,这对幼儿有一定的重要性。,第三章 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关于钙、磷比例,一般杂食动物维持在2:11:1左右,但草食放牧动物有人认为达到5:17:1仍可适应,因为牧草中的磷随牧草成熟不断下降。具体到一种动物,如果饲料中钙缺乏或磷缺乏,或二者都缺乏,或比例不当,或其他元素的过量拮抗或钙太多,均可引起钙、磷代谢失调从而发生机能
10、性或器官性钙、磷代谢性疾病。因此,钙、磷代谢性疾病可归为三大类。,第三章 常量矿物元素营养紊乱性疾病,(1)机能性钙磷代谢紊乱 主要是钙、磷混溶池中的离子钙、磷浓度下降,使相应生理机能受到急性影响,如生产瘫痪、搐搦、产后血红蛋白尿、地方性血红蛋白尿等。(2)骨质性钙、磷代谢紊乱 主要是钙、磷长期缺乏导致骨质钙化不良,如佝楼病、骨软病、纤维性骨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症、笼养鸡疲劳综合征等。(3)钙、磷的异位沉积 即在非钙化组织出现钙化结石等,如尿道结石、胆结石、肠结石等。,第三章 第一节 笼养鸡疲劳症,因钙、磷比例严重失调,钙从体内丢失过多,引起笼养鸡无力站立或移动,长骨变薄、变脆,肋骨与肋软骨结合
11、部呈串珠状膨大,即产生骨折的现象,称为笼养鸡疲劳症,又称笼养鸡软腿病(Cage Soft Leg)。本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鸡,尤其是产蛋后期母鸡,产蛋率越高,发病的可能性越大,发病率在1020之间。但不同品系母鸡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生产率高,饲料利用率高的幼母鸡亦可发生。,第三章 第一节 笼养鸡疲劳症,病因 真正的原因尚未最后确定,但有些实验证实钙、磷比例失调,磷供给量过少,钙消耗过多,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有人用低磷合适钙(3.0)和合适磷(0.70)和钙(3.0)及合适磷(0.70)与低钙(2)饲喂产蛋母鸡,90d后,低磷组母鸡发生的软腿病较多,其余两组未见明显异常(胡祥壁等译1981),
12、就证明钙、磷比例严重失调,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维生素D供应不足,或维生素D在体内吸收代谢障碍,可促使本病发生。产蛋应激与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第三章 第一节 笼养鸡疲劳症,发病机理 笼养蛋鸡全部矿物质必须从饲料中获得,每产一只蛋需23g的钙,年产约250一300枚蛋的鸡形成蛋壳所需要的纯钙不低于600700g,其中60来自消化道吸收,40%来自骨骼。这意味着在一个产蛋周期中,母鸡要消耗相当于体重两倍的碳酸钙。产蛋母鸡日粮中含钙应为3.03.5,含磷应为0.90。平养鸡尚可从地面和垫料中获得少量钙、磷,可略少于这一比例。当日粮中钙供给不足时,必然会过多地动用本身的钙、磷储备。通常情况下
13、,用于蛋壳合成而动员的骨钙,可从消化道吸收及时加以补充,使骨钙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若钙供给不足,或钙代谢障碍,则骨钙得不到及时补充,处于钙的负平衡,骨骼最终变薄、变脆。,第三章 第一节 笼养鸡疲劳症,V D3供给不足,或V D体内代谢障碍,亦可促使本病发生;V D不仅有利于钙的吸收,而且有利于钙矿物质在骨骼中沉着。但肝机能不全,肾出现尿酸盐沉着,或因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肾炎、肾病综合征时,或因脂代谢障碍时,干扰了V D的吸收和代谢,也影响了钙的吸收和利用,可诱发本病。此外,产蛋应激与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产蛋越多,发病也越多。,第三章 第一节 笼养鸡疲劳症,症状 病鸡表现腿肌无力,站立困难,常
14、伴有脱水、体重下降的现象。体况越好,生长越快,产蛋越多的鸡,越易发生本病。病禽躺卧或蹲伏不起,接近食槽、饮水器很困难。由于骨骼变薄、变脆,肋骨、胸骨变形,有的在笼内可能已发生骨折,有的在转换笼舍或捕捉时,发生多发性骨折。肋骨骨折引起呼吸困难,胸椎骨骨折引起骨索变性,截瘫。淘汰鸡于屠宰、拔毛、加工过程中,因多处骨折,肌肉夹杂碎骨片或出血,使肉的等级下降。,第三章 第一节 笼养鸡疲劳症,组织学变化显示,除骨质疏松、正常骨小梁结构破坏以外,关节呈痛风性损伤,组织出血性炎症,肾盂有时呈急性扩张,肾实质囊肿,甚至有尿酸盐沉着。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汤艾非1992)。尽管病鸡呈严重缺钙,但产蛋量、蛋壳和
15、蛋的质量并不明显下降。病鸡照常采食和饮水(如果能够接近食槽和饮水器的话,轻型病鸡如移至地面平养,并人工饲喂,使其吃到饲料和引水,亦有自然康复的可能)。诊断 根据临床特征变换、病理剖解,测定饲料中钙磷含量、血钙水平,可以作出诊断。,第三章 第一节 笼养鸡疲劳症,防治 由于病因尚不完全明确,预防措施可适当采用下述方法。母鸡,尤其是产蛋高峰期应供给含3.5的钙、0.9的磷和含23植物油及V D31000单位/kg体重的日粮,以便使V D、石粉和贝壳粉充分粘附于饲料表面,防止沉积在饲槽底部,而末真正食用。小母鸡舍饲、平养期间应供给足够的钙、磷及V D3,使其骨骼发育坚实,至1920周龄就移入笼内供给蛋
16、鸡日粮,即在开始用产蛋期饲料,日粮中磷供给比平养增加0.2。鸡舍内温度应控制在2027之间,尽量减少应激刺激,让母鸡有适当的活动空间,不要使鸡在笼内过度拥挤,每只鸡占有面积不少于380cm2,使其能较方便地接近饲槽和饮水器等措施,可防止疾病的发生。,第三章 第二节 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生产瘫痪又称为乳热(Milk Fever),是母畜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病。主要发生于奶牛、肉用牛、水牛、绵羊、山羊,猪也有发生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年发病率在3.58.8,有些农场发生率低,在1.2左右;但有些竟可高达
17、2530。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青年母牛很少发病,95以上的病牛是59岁或第37胎;易患病牛的乳产量均高于平均产乳量为未发病牛的23倍;品种不同,对本病的易感性不一样,娟姗牛最易感,占33,而其他品种的牛易感性较低,约占9.6%。,第三章 第二节 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生产瘫痪在猪、羊种亦可见到,母猪发病甚少,仅呈散发,多见于饲喂单一饲料的母猪。母猪母多于第3、4、5胎次发生,与牛、羊相比,发病较低,第6胎以后很少发病。多于产后不久或25d内发生,但亦认为于泌乳高峰期(分娩后2140d)发生。但绵羊有时可呈暴发流行。同一群羊中可能有25受影响。绵羊
18、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早期,年青羊有的在1岁龄时采食绿色燕麦时容易发生。母羊在46岁龄时最易受影响,一般多在分娩前后发生,但有的在分娩后3周内发生。本病在妊娠肉牛、水牛中也可发生。特别是妊娠期间饲以饲料单一、品质较差的饲料,或在它们发情期间,或于饥饿48h后,亦会出现瘫痪。,第三章 第二节 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病因生产瘫痪一般是认为由于钙的吸收减少和(或)排泄增多所引起的钙代谢急剧失调。血钙降低是生产瘫痪的基本特征,母牛在分娩中或临近分娩时,常存在一定程度的低血钙,但只有当血钙明显降低时,才有可能发病,并往往伴有低血磷、高血镁及高血糖。正常血浆(清)钙含量为2.22.6
19、mmol/L儿,血钙的恒定有赖于钙进出血液速率的平衡。血钙的来源有二:一是肠道吸收的钙;二是骨骼贮存钙的动员。肠吸收钙因动物对钙的需要量和饲料中可利用的钙及V D的含量而异。肠吸收钙和骨骼钙的动员均接受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V D及其代谢产物的调节。血钙的移除途径有四:是内源性钙由粪便和尿液排出,是妊娠期胎儿骨骼和胎盘发育所需,是泌乳期间由乳腺向乳汁中分泌(12g/L),是在自身骨骼中的沉积。,第三章 第二节 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三个因素可造成低血钙症:妊娠后期,动物处于钙的负平衡状态;钙不能迅速从钙库中被重新动员;分娩应激和初乳分泌加速了钙负平衡的进程。饲料中V
20、 D不足,钙、磷比例不当都可加速钙的负平衡。如妊娠后期,粪便和尿液排泄的内源性钙为l0gd,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钙也为10gd。产犊之后,内源性钙的排泄保持不变,但分泌初乳所需的钙达30gd。可见在产后数小时之内,机体对钙的需要量至少增加了32倍。机体为了维持钙的平衡,必须加强肠道对钙的吸收和骨钙的动员。这种适应性调节是在甲状旁腺激素和1,25二羟钙化醇的介导下实现的。,第三章 第二节 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血钙降低时,刺激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使肾脏合成1,25二羟钙化醇增多,以致肠吸收钙和钙动员量增加。骨钙的动员极为迅速,可动员的钙在1020g之间,还不及日粮需要量
21、50,一旦这种适应性调节不能维持机体钙的平衡,则不仅血钙含量会进一步降低,组织中的钙水平也降低,以致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除甲状旁腺激素和1,25二羟钙化醇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能影响低血钙应答反应的速度和强度。如前所述,本病很少发生于青年母牛,但随年龄和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主要原因是产乳量随胎次的增加而提高,相反骨钙动员能力却随之下降。分娩时,雌激素分泌增多,可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抑制骨钙的动员。亚临床性低镁血症,也可减少骨钙的动员。,第三章 第二节 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低钙血症,也可在非分娩前后发生。如过食容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的早期和中期,静脉注射氨
22、基糖甙类抗生素,如新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也可引起血清钙离子浓度下降。并产生与乳热症类似的症状发作。因此在治疗生产瘫痪的过程中,使用这类药物要慎重。在母山羊分娩时,血清钙、磷浓度下降时,与母牛类似。但母绵羊在产羔时,并不降低,还需其他辅助因子的作用,如突然禁食,强迫运动,才引起血清钙明显下降。在早期泌乳过程中,由于钙的负平衡,血钙浓度可明显下降,并产生瘫痪现象。,第三章 第二节 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临床症状牛 依据血钙降低的程度,本病可分为三个病程阶段:第一阶段病牛食欲不振,反应迟钝,呈嗜眠状态,体温不高而两耳发凉,有的瞳孔散大。第二阶段,后肢僵硬,飞节过度伸
23、展,站立摇晃,运动不稳而易跌倒,头部和四肢肌肉震颤,磨牙;有时表现短时间的兴奋不安,感觉过敏,大量出汗。第三阶段,呈现软瘫,卧地不起呈昏睡状态。先取伏卧姿势,头颈弯曲,抵于胸腹部,有时挣扎试图站起,而后取侧卧姿势;最终陷入昏迷状态,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体温低下,鼻镜干燥,肢端发凉,心音减弱,心率维持在60-80次min,呼吸缓慢、浅表,濒死期心率失常,呼吸节律紊乱。瘤胃鼓气,瘤胃内容物返流,肛门反射消失,排粪、排尿停止。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因瘤胃鼓气或吸入瘤胃内容物而死于呼吸衰竭。,第三章 第二节 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羊 大多于妊娠后期或泌乳初期发病,临床症
24、状与牛相似,病初运动不稳,肌肉震颤,随后伏卧,头部触地,四肢集于腹下或伸向后方。精神沉郁或昏迷,反射减弱。脉搏细速不感于手,呼吸加快。猪 症状在产后数小时内发作。病初表现不安,食欲减退,体温正常,不能站立,食欲下降,随即躺卧、昏睡,反射消失,泌乳大减或停止。临床病理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用作田间监测,用EDTA法测定血清钙,仅起半定量作用。因在制备血清时,会有部分钙随凝血损失。尽管如此,目前还使用测定血清钙来估计生产瘫痪的可能性和作诊断依据。,第三章 第二节 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乳牛正常血清钙的浓度为2.353.0mmol/L(9.4-12mg100m1),而病牛血清
25、钙含量可降为0.5-2.0mmo1从(2-8mg100m1)。通常状况下,病牛血清钙降低,并不总是降低。降低越多,病情越重。健康乳牛的血镁浓度通常为0.49-1.44mmo1从(1.2-3.5mg100m1)。生产瘫痪牛,血镁浓度可升高到1.64-2.06mmo1L(4-5mg100m1)。但在有些地区血镁浓度还有所下降,特别是在草地放牧的牛,血镁浓度可降低。血镁无机磷浓度通常为1.45-2.97mmo/L(4.5-9.3mg100m1)。病牛可降低到0.48-0.97mmo1/L(1.5-3.0mg100m1)。血糖浓度变化不大,但伴发酮病时,血糖含量降低,病程长的病例,血糖浓度甚至高于正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常量 矿物 元素 营养 紊乱 性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