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ppt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ppt(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一 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定义: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与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产生健康影响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放射、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分类:1.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1.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
2、素等十大类。,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2.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化学因素 包括:外源性化学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等;生产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粉尘、金属粉尘、炭系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等。物理因素 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2.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续):生物因素 如引起职业性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引起谷痒症、稻田皮炎等的昆虫和尾蚴。职业损伤性因素 如精神紧张、劳动性疲劳、强迫性体位、不合理工具、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紧张等。社会心理因素 如职业性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因素等。,二 职业病与分
3、类,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与分类,分类:我国的职业病分为10大类共115种。职业病的10大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疾病,生物因素所致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三 检测评价,化学物质检测,职业接触限值,采样,粉尘检测,物理因素检测,(一)职业接触限值,1.定义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职业接触限值,
4、2.分类(1)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2)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主要是指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1)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2)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作业、射频辐射、工
5、频电场、振动、采光和照明、紫外辐射、激光、体力劳动分级和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时间有直接关系,可以理解为时间加权平均能量值。,我国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电磁辐射、高温作业气象条件、高温作业分级、激光辐射、局部振动、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作业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紫外辐射,3.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使用范围: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人单位监测工作场所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条件以及劳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的重要技术依据,也可评估生产装置泄漏情况、评价防护措施效果等。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6、是用于监督监测工作场所工作人员接触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状况和生产装置的泄漏情况,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对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做以下6点说明:,(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代表性采样,劳动者各时间段与对应浓度之积的总和除以8。ECiTi/8(i=1 to n)E为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Ci 为第i时间段的浓度Ti为第i时间段持续时间个体采样器采样测定的浓度,直接计算主要为防止长期接触导致的慢性健康损害,(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配合使用,当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符合要求时,仍不应超过的短时间接触限值。对职业危害因素变化幅度大的情况下,要求进行采样测定15
7、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样15分钟。防止劳动者接触波动的高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和其它有害效应。,(3)最高容许浓度,作业场所和地点采集的有代表性样本,不允许超过的限值。对急性毒性、刺激作用和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制订此标准。保护劳动者免于急性毒性和刺激作用。,(4)经皮吸收物质,对标有“皮”字的有毒物质,应当防止经皮肤污染而导致的危害。应当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经皮肤吸收而导致的中毒。,(5)总尘与可吸入尘,分别制订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PC-TWA和PC-STEL。建议尽可能进行呼吸性粉尘的评价,当不具备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条件时,可以测定总粉尘浓度。,(6)存在两种以上职业性有害因素时
8、,无联合作用的资料时,分别测定浓度,与标准对比进行分析评价;当存在联合作用时,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和相同的作用。或者已知存在相加作用时,应当分别测定浓度,按照下述公式计算联合作用系数:I=C1/OEL1+C2/OEL2+Cn/OELnI1 超过接触限值I=1或者1未超过接触限值存在其它联合作用模式时,尚无明文规定。,(二)采样,采样前准备,采样方法,采样,1.采样前准备:(1)现场调查(2)采样仪器的准备,1.采样前准备,(1)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
9、,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现场调查,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2)采样仪器的准备,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的性能和规格,应符合GB/T 17061要求。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的空白、采样效率、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校正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病 危害 因素 监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