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类传染病.ppt
《(1)甲类传染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甲类传染病.ppt(10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基层医务人员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治技术,内容,总论个论-霍乱,疫情发现与报告,传染病报告标准和程序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二、传染病个案报告(一)传染病个案1、法定传染病(39种):(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
2、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3)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如恙虫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二)传染病个案报告要求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3、。2、病例分类与分型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3、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求执行。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要求1、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
4、、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2、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时间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
5、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二)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总的原则是提高敏感性!1、传染病2、食物中毒3、职业中毒4、其他中毒5、环境因素事件6、意外辐射照射事件7、传染病菌、毒种丢失8、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9、医源性感染事件10、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1、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监测,疾病监测 是指有计划地
6、、连续地和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疾病监测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1、连续、系统地收集相关疾病的数据和资料;2、汇总、分析、解释和评价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使之成为可用的信息;3、及时将监测信息发送给相关机构和人员,这些人员不仅包括使用监测信息用于决策的机构和人员及处于监测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参与者,还应将监测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向公众发布。,现场工作开展(调查、处置)(现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目的是什么?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危害)因素,为进一步调查
7、研究提供依据。控制疾病及危害的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理工作内容 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理要完成如下工作:1、对现场工作人员的保护性预防。2、隔离治疗患者。重症病人立即就地治疗,症状好转后转送隔离医院。3、实施医学观察。对病人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4、据情提出和实施封锁。发生在学校、工厂等人群密集区域的,如有必要应建议停课、停工、停业。5、严格实施消毒。6、圈养疫区家禽家畜。如有必要,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后,对可能染疫的野生动物、家禽家畜进行控制或捕杀。7开展健康教育和
8、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做到群防群治。,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暴发调查,个案调查,调查目的通过个案调查(即对单个病例的调查)核实发病情况查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基本信息、发病的原因和条件,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追踪其密切接触者,搜索疑似病例,判断疫点范围及可能蔓延的范围,评估已经采取的措施质量,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止续发,控制疫情扩散。,调查内容1、一般项目:即病人的基础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工作单位等。2、临床部分:发病日期,症状,体征,化验结果等。3、流行病学部分:预防接种史,病前接触史,可能感染的日期和地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接触者等。4、防疫措施部分:对传
9、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个案调查,个案调查,调查步骤:1、核实诊断2、查明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3、确定疫源地的范围 4、调查并登记密切接触者 5、提出控制措施6、在当地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7、对疫情控制措施进行评估,暴发调查,暴发调查的目的一是确定疫情性质,就是确定本次暴发的性质;二是查清暴发危害程度,就是疾病三间分布;三是查明病因和暴发影响因素,如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等;四是确定高危人群,并且予以有效的保护;五是制定切实措施,控制疾病暴发和流行,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暴发调查,调查步骤 现场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系统地收集病例,并列
10、出一览表;开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如果必要,重新考虑/修正假设和进行另外的研究;实施控制和预防措施(越早越好、边调查边控制);准备书面报告;继续监测以便监控发病趋势和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效果。,防控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隔离传染源,(一)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传染病控制过程中的隔离又叫留验,即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实施诊察、检验和治疗(二)隔离的目的隔离是为了控制传染病流行,针对传染源采取的强制性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隔离主要用于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
11、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医疗机构隔离 不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居家隔离在进行居家隔离前,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要书面并口头告知被隔离者采取医学观察的缘由、期限以及法律依据、内容和注意事项等介绍该疾病科学防控知识,包括疾病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感染等信息同时告知负责实施居家医学观察措施的医疗机构及其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居家隔离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1、家庭内应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减少接触。2、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3、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4、呼吸道病例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
12、温,肠道传染病要记录腹泻次数,并做好记录。5、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密切接触者出现症状加重,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居家或住院治疗。6、医学观察期限为最长潜伏期。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无发热或腹泻等症状,可解除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管理,(一)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是曾与传染源有过密切接触,并有可能成为感染者及新的传染源的人员。(二)密切接触者管理对于某些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尤其是传染期内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已经被感染,而存在发病的可能,因此,要对密切接触者及时进行调查和管理。对不同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的措施及管理期限不同。管理期限一般为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密切接触者管
13、理方式:1、医学观察对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每日通过询问、测量体温、检查咽部、饮食情况、大便性状等,注意观察有无早期症状。如发现可疑发病,应做进一步检查。接受观察者可照常参加工作、学习及日常活动。2、留验将接触者收留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其行动和活动范围,不准许接触其他人员,同时对其实施诊察和检验等。3、应急接种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可施行预防接种。4、药物预防,疫点疫区划定及管理(一)疫点、疫区的划分1、疫点:指发生病人、带菌者的地方。要根据流行病学指征来划定疫点。一般指同一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带菌者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2、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
14、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疫区。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为疫区。,(二)疫点、疫区的处理在疫点和疫区要采取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多项措施各项措施应做到迅速、彻底、全面。尤其是传染源隔离治疗、疫源检索、食品和饮用水监管、密切接触者管理等必须做到“同步进行,一次到位”,切忌零打碎敲。,1、疫点处理(1)传染源转运和隔离治疗(2)消毒(3)密切接触者管理(4)健康教育,2、疫区处理 一旦划定疫区,就应在疫区内立即实施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病例、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再感染。(1)及时
15、发现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2)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3)加强饮食卫生监管(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粪便管理(5)健康教育,3、疫点和疫区的解除(1)疫点解除:疫点内各项措施均已落实,所有人员经过连续两次采样检测结果阴性,或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发病例出现,可以解除该疫点。(2)疫区解除:疫区内所有的疫点解除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发病例出现,可以解除疫区。,切断传播途径,消毒肠道传染病通过粪-口途径污染环境,因此应加强被污染物品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及空气等途径污染环境,通风和空气消毒至关重要;消毒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消毒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16、。只有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如霍乱、鼠疫、伤寒、病毒性肝炎、结核、炭疽、白喉等。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的疾病如水痘、流感、麻疹等一般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保护易感者,个人防护个体防护是指为了保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现场工作人员免受病原微生物污染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常用防护用品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等,二、预防服药与应急接种(一)预防服药对于某些有特效防治药物的传染病,对受到某种传染病感染威胁的人群,为了防止其发病,可对其采取预防服药(用药)措施。如强力霉素预防霍乱,乙胺嘧啶或氯喹预防疟疾,利福平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7、等。因为药物预防作用时间较短,因此,需在受到感染可能时才给予预防服药(用药),或者在整个流行季节按期投药,才能起到预防作用。,(二)应急接种 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应急条例的规定执行。,传染病健康教育重点内容,(一)肠道传染病1、不喝生水(未消毒),不吃直接用生水洗过的食物、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不用生水漱口、刷牙。2、饭前便后洗手,碗筷要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要防蝇灭蝇。3、不随地大便,不乱
18、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发现吐泻病人及时报告。4、不到疫区外集镇赶集,不到病家或病村串门,不举办婚丧酒宴和节日聚餐。5、市场购买的熟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加热煮透。6、饮用水消毒。,(二)呼吸道传染病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2、尽量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3、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4、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5、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6、
19、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7、有呼吸道病例的家庭: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中去,注意室内通风、勤洗手、勤晒被;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注意休息和营养。要出门的话,注意采取措施如戴口罩、不要与其人密切接触,避免传染他人。,(三)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1、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患病原因和防治基本知识;2、加强灭鼠、防鼠或灭蚊、防蚊;3、提倡家禽和家畜圈养;4、不接触相关疫水,由于需要接触时要加强个人防护;5、严禁私自捕猎旱獭等动物;发现自毙旱獭和死鼠时及时进行报告;6、避免接触水禽、候鸟等。如确实需接触时应戴口罩、穿工作服、戴手套,接触
20、禽类粪便等污染物后要洗手,并保持工作环境中空气流通。7、出现发热等相关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8、条件许可时,要接种相关疫苗。,霍乱及其调查处理,内容,概述:病原学、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日常监测发现与报告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防控措施控制措施评价保障措施,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危害严重等特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也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一、概述(一)病原学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大
21、致相同霍乱弧菌的营养要求简单,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属兼性厌氧菌。O1群霍乱弧菌依菌体抗原的不同分成小川、稻叶和彦岛三个血清型。O139群霍乱弧菌不再分血清型。埃尔托霍乱弧菌可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流行株可引起霍乱的流行和暴发非流行株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病例。,(二)临床表现 平均潜伏期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5天大多急起,少数在发病前12天有头昏、疲劳、腹胀、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1、典型病例:病程分为3期。(1)泻吐期绝大多数病人以急剧腹泻、呕吐开始。腹泻为无痛性,少数病人可因腹直肌痉挛而引起腹痛不伴里急后重。大便开始为稀便或水样便,尚有粪质;迅速成为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无粪臭,微
22、有鱼腥味,含大量片状粘液少数重症病人偶有出血,则大便呈洗肉水样,出血多可呈柏油样,以埃尔托型所致者为多。大便量多,每次可超过1000ml,每日十余次,甚至难以计数。呕吐多在腹泻后出现,常为喷射性和连续性,呕吐物先为胃内容物,以后为清水样。严重者可为“米泔水”样,轻者可无呕吐。本期持续数小时至12天。,(2)脱水期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大量水和电解质丧失,病人迅速出现脱水和微循环衰竭。病人神志淡漠、表情呆滞或烦躁不安,儿童可有昏迷。肌肉痉挛多见于腓肠肌和腹直肌。腹舟状,有柔韧感。脉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低。体表体温下降,成人肛温正常,儿童肛温多升高。此期一般为数小时至23天。,(3)恢复期病人脱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