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PPT】 .ppt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PPT】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PPT】 .ppt(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NTRODUCTION,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学的重要进展之一,现将与溶栓治疗有关的问题介绍如下:,一、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1、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的原因七十多年来,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与心肌梗死的因果关系问题曾是热烈争论的主题,近年来AMI临床病理研究表明,透壁性AMI病理解剖显示冠状动脉内闭塞血栓的发生率高达7090%,新鲜血栓均发生在与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内,并且3/4的血栓发生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提示冠状动脉急性血栓闭塞是透壁性AMI的原因。七十年代末期,AMI患者急症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开展,进一步阐明了血栓与AMI的因果关系
2、。De Wood 等对322例发病24小时内的A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此后,又对96名行急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AMI患者,用Fogarty导管回收到血栓,证明了冠状动脉造影对血栓形成的诊断,这种血凝块的出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有力地证明了血栓形成是透壁性AMI的原因而不是后果。,目前认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斑块破裂、血管痉挛和血小板激活间相互动态作用的结果。斑块破裂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病理研究表明,心肌坏死是从心内膜下向心外膜下发展的。在犬的AMI模型,冠状动脉闭塞后18分钟发生心内膜下坏死,45小时可进展到外膜坏死,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对一支闭塞的冠状动脉及时进行再
3、灌注可使6070%的危险区域,而闭塞后3小时进行再灌注仅减少1020%梗死面积,6小时进行再灌注,则几乎不能挽救任何处于危险状态的心肌。因此,溶栓治疗应尽早开始。人类冠状动脉闭塞性血栓通常发生在长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梗塞区侧支循环常较丰富、发达,因此,AMI患者的溶栓治疗固然开始越早越好,但发病6小时后灌注也仍有可能挽救某些心肌,选择适应症时不应单纯根据时间,若发病时间虽超过6小时,但患者有时显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仍很明显而Q波不甚明显,则仍可试行溶栓治疗。,再灌注可挽救濒死的心肌,保护左室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被挽救的心肌虽然组织学检查可示正常,然而功能却不能立即恢复,这种功能恢
4、复延迟的现象,称为心肌顿抑(stunning)。一般若冠状动脉闭塞2小时后再灌注,则非坏死缺血区功能要二周以后才能恢复。,二、溶栓剂概述,1、作用机理溶栓剂为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激活纤溶系统,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其作用机理见(图一:3KB)。,2、各种溶栓剂简介,溶栓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选择性的(如链激酶、尿激酶),无论对血栓部位或循环中的纤溶系统均有激活作用,通过直接或原员转变为纤溶酶。循环中的纤溶酶少部分附着在血栓表面,使纤维蛋白溶解,一部分在循环中被2抗纤溶酶迅速耗竭,其余大量游离的纤溶酶在循环中存在,产生全身高纤溶血症状态。纤溶酶是一种非特异性蛋白水解酶,使血浆中的
5、纤维蛋白、凝血酶及凝血因子、等分解,产生大量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的明显减少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聚集,可导致全身出血。另一类溶栓剂为选择性的(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单链尿激酶纤溶酶元激活剂及乙酰化纤溶酶元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这些药物选择性地作用到血栓部位,使血栓部位结合的纤溶酶原激活,起到溶栓作用,而不产生全身纤溶状态。,(1)链激酶(SK):是C组B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血浆半衰期1833分钟,SK通过与纤溶酶原结合成SK纤溶酶元复合物,间接激活纤溶系统,使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SK价格便宜,在国外是应用最早、最广的溶栓剂。使用剂量已标准化。静脉溶栓时一小时内输入1500000u,
6、大规模临床试验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血管再通率为50%左右(3655%)。冠状动脉内溶栓,首先给予20000u冲击量,继之以20004000u/分的速率注入梗死相关侧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后减半量继续输注0.51小时,总量约12万50万u(12小时),平均25万u,成功率7080%。,SK具有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及低血压,因此给药前应静注地塞米松3mg,给予SK后,体内抗SK的抗体滴度迅速增加,持续46月,因此,半年内不宜重复应用。SK输入过快可引起低血压,须予以注意。,(2)尿激酶(UK):是肾脏制造的一种活蛋白质,首先由尿中提取,近年来由人工培养的人胚肾细胞提取,价格较昂贵,国外
7、应用不多,国内有若干厂家生产,价格相对便宜,目前为国内首选的溶栓剂。UK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化为纤溶酶,半衰期1622分,无抗原性,不引起过敏反应,血中也不存在抗UK抗体。,UK应用的剂量尚未标准化,各家报道差异甚大,国外静脉溶栓的剂量自半小时内给予96万u至300万u不等。国内报道的剂量差别也较大,有报道应用进口UK,半小时内给予96万u,再通率约54%,无严重出血。阜外医院等应用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的UK,可在半小时内给予150万u,冠状动脉内溶栓的给药方法不统一,国外报道输注速度6000u24000u/分,总量40万u96万u,阜外医院一般首先给予40000u冲击量,继之以24000u
8、/分的速度输注,再通后剂量减半,再输注半小时。UK溶栓成功率大体与SK相似。,(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半衰期约58分。其本身对纤溶酶原的亲和力低,而对纤维蛋白的亲和力高,故能选择性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形成t-PA纤维蛋白复合物,该复合物与纤溶酶原有高度亲和力,使之将血栓部位结合的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溶酶,从而使血栓溶解。因此,t-PA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由于它不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故不产生全身纤溶状态。,rt-PA的剂量:按TIMI给药方案,在体重65kg的患者首先给以10mg冲击量,在2分钟内注入,继之以50mg/hr的速度输注
9、1小时,以20mg/hr的速度输注2小时,3小时内总量100mg;体重65kg的患者,3小时内总量按1.25mg/kg计算。阜外医院应用上述剂量静脉溶栓治疗10例AMI患者,即刻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再通率为70%,无严重并发症。,近来在GUSTO临床试验中使用Neuhouse的加速给药方案,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即首先给予15mg冲击量静推,继之0.75mg/kg於30分钟内输入(不超过50mg),0.5mg/kg於60分钟内输入(不超过35mg),总量不过100mg,辅以静脉肝素治疗,阜外医院牵头的TUCC研究协作组,近来探讨了国人rt-PA的适宜剂量,给予rt-PA 8mg冲击量静推,继之42m
10、g在90分钟内输入,在用药前给肝素5000u推注,rt-PA在用药结束后立即开始肝素静注滴注1000u/h,根据TPTT或AC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共输注48小时。经90分钟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此方案可获得较理想效果。,(4)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元激活剂(CU-PA)尿激酶前体(Pro-uk):为选择性溶栓剂,据报道静脉给药4070mg(1小时内)再通率75%。,(5)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活剂复合化物(APSAC):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半衰期为105120分,一次注射其作用可持续数小时,故勿需滴注维持。据报道,静注30mg再通率可达80%。,(6)蛇毒制剂:近年来我国应用去纤酶、蝮蛇抗栓酶、蝮蛇清栓酶等
11、进行溶栓治疗,据初步观察具有一定疗效,但对其药理作用、血管再通率及副作用等尚需进行系统、周密的研究。据阜外医院牵头的“八五”改革课题研究,尿激酶与去纤酶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8.1%和40.6%,4周病死率分别为8.1%和17.6%;出血并发症分别为11.0%和27.0%,尿激酶疗效明显优于去纤酶。初步认为,目前在尚未将蛇毒剂提纯以前不宜做为溶栓剂。,三、适应症及禁忌症,AMI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作为溶栓适应症:1.自胸痛开始计时,发病时间0.2mv(胸导)或0.1mv(肢导);3.含硝酸甘油后ST段不下降;4.年龄:原则上无上限,但应因人而异,在高龄患者需特别注意脑血管及肝肾功能。,有下列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PT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PPT】 急性 心肌梗死 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