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疾病的针灸治疗.ppt
《骨伤科疾病的针灸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科疾病的针灸治疗.ppt(7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骨伤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扭 伤,扭 伤,扭伤,中医又称“伤筋”,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的软组织损伤,以受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创伤性疾病。中医所谓扭伤一般只包括肌肉、肌腱、血管、韧带的损伤,而不包括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症。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软组织扭挫伤。,病因病机,多由剧烈运动或用力不当,或不慎跌仆、牵拉和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软组织的痉挛、撕裂,瘀血肿胀,以致筋脉损伤,气血壅滞,不通则痛,从而影响关节的功能。,临床表现,症状为扭伤部位局部肿胀疼痛,伤处肌肤青紫,关节屈伸不利。新伤局部微肿、肌内压痛,表示伤势较轻;如红肿、疼痛较甚,关节屈伸不利,表示
2、伤势较重。陈伤一般肿胀不明显,常因风寒湿邪侵袭而反复发作。可发生于全身肩、肘、腕、腰、髋、膝、踝各处。,鉴别诊断,本病当与肌腱断裂、韧带断裂等症鉴别:肌腱断裂可出现畸形或该肌腱支配的运动功能丧失,韧带断裂可出现关节的活动异常。,针灸治疗,治则:通经活络,祛瘀止痛处方:肩部 肩髃 肩髎 肩贞 条口透承山 阳陵泉透阴陵泉肘部 曲池 小海 天井腕部 阳池 阳溪 阳谷 外关腰部 肾俞 委中 人中 腰阳关髋部 环跳 秩边 居髎膝部 内外膝眼 足三里 膝阳关 梁丘踝部 解溪 昆仑 丘墟 商丘颈部 风池 天柱 后溪 落枕穴,本病证亦可用缪刺法,用患处相应的对侧压痛点针刺,即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方法,手足部扭
3、伤亦可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方法,取同侧的手或足部的相应压痛点。疼痛较重配合谷,太冲,瘀血肿胀甚者配血海,三阴交。操作:新伤毫针刺,用泻法,或加灸;复发者,用毫针平补平泻或补泻兼施手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其它疗法,(1)刺络拔罐法取穴:阿是穴(红肿疼痛处)操作: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肿胀明显部位,微出血后拔罐。本法对新伤局部肿胀明显及陈伤气血瘀滞者效好。,其它疗法,(2)穴位注射法取穴:阿是穴 上述针灸处方穴位操作:或选用当归注射,丹参注射液,或氢化可的松及0.5%普鲁卡因混合液作穴注药液,每穴注射上述药液12mL,23d1次。,按语,1.针灸治疗急慢性扭挫伤均有很好的消肿止痛
4、效果;2.对于慢性陈伤及反复发作患者应嘱其注意扭伤部位的保护,恢复期内不作剧烈长时间的关节活动,并辅以适度煅炼。,落 枕,定义,落枕是指患者颈项部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又称“失枕”、“失颈”。主要由于项部肌肉感受寒邪或长时间过分牵拉而发生痉挛、或颈部用力不当所致。多见成年人。西医学的颈肌劳损、颈肌风湿病、颈部扭挫伤、颈椎退行性变以及颈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关脱位或肌肉筋膜的炎症等疾病所引起的颈项强痛、活动障碍,可参考本节治疗。,病因病机,病因:睡眠姿势不当,或枕头高低不适,或颈部扭伤,或风寒湿侵袭项背引起颈部经气不利、气血不和,筋脉拘急而致病。病变经脉:少阳、太阳为主。,临床表现,一般多在早晨
5、起床后,突感一侧颈项强痛,不能俯仰转侧。疼痛可向同侧肩背及上肢扩散。体检: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但无红肿。,针灸治疗,治则:疏筋活络、行气止痛。取穴:以阿是穴、手足少阳、太阳经穴为主。局部:大椎、阿是穴,天柱、风府,风池、肩井远端:落枕穴、后溪、悬钟另外,可选用肩外俞、天宗、秉风等穴。,其它疗法,1.指压2.推拿3.皮肤针4.拨罐5.耳针,按语,1.针灸治疗落枕疗效快而显著。治疗的关键在于局部取穴,强调“以痛为输”,远端穴强刺激,并令患者配合颈项部运动。注意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枕头高低适中,枕于颈项部;避免风寒等外邪的侵袭。,颈椎病的应用解剖及治疗,定 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
6、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及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部分症状分别见于中医学的“项强”、“颈筋急”、“颈肩痛”、“头痛”、“眩晕”等病症中。,病因病机,现代医学:由于颈椎间盘慢性退变(髓核脱水、弹性降低、纤维环破裂等)、椎间隙变窄、椎间相应缩小、椎体后缘唇样骨质增生等压迫和刺激颈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而致。,颈椎的骨性结构,脊柱的顶部,上端承托颅骨,下端与脊柱胸段续连,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部位。由7节椎骨借椎间盘、椎间关节和韧带构成的复杂结构。,颈椎的一般特征,颈椎承重最小,其椎体相对于椎弓和椎孔
7、的尺寸来说较小且薄,横向尺寸大于前后方向尺寸。,第1、第2和第7颈椎的形态独特,而第36颈椎有共同的形态特征。,颈椎的一般特征,颈椎的一般特征,包括椎体和椎弓两个部分。椎体的上、下面均呈马鞍状,使相邻椎体的连结更加稳固。,钩突结构,多呈椭圆形,中国人钩突以第5颈椎最大。,钩突的前方为颈长肌,外侧为横突孔,后外侧参与构成椎间孔前壁,内侧为椎间盘,其附近通过的均为颈部的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所以钩突结构十分重要。,钩突结构,随年龄增长,椎体钩突骨质增生越来越明显,如向后外方增生,使椎间孔变窄,压迫脊神经,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因素。,钩椎关节,椎体上部外侧缘向上隆起形成钩突,相邻颈椎体的钩突与唇缘相对合构
8、成钩椎关节。,椎间孔,在侧面观上,椎弓根和上、下关节突分别形成了椎间上、下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等结构通过。颈椎椎板较窄,上缘锐利,如椎板增厚或椎体后缘增生,可使椎孔变窄。,棘 突,两侧椎板在后正中线会合处有分叉棘突,为颈半棘肌的附着处;寰椎的棘突为一向上的结节,可以防止颈部过度后伸;枢椎的棘突最大;C7棘突在颈椎中最突出,但较胸棘突稍低。,颈椎棘突不分叉状况:C7占96,C6占50,C5占14,C4占13,C3占23,C2占2。,横 突,颈椎横突短而宽,较小,其上面有沟,有颈神经通过。横突前根,自椎体侧面发出,向外终止于前结节即肋突,横突的前根和前结节是肋骨退化
9、的遗迹,在下部颈椎,特别是在第7颈椎可变肥大而成为颈肋。横突后根,自关节突的前方发出。,横突孔,2.横突上有横突孔,其内有椎动脉穿过。,颈部活动时,特别是颈椎不稳定时,横突孔内部结构易受到牵拉和挤压。,后关节突,呈短柱状,位于横突之后。侧面:相邻颈椎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形成圆柱形骨柱,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形似圆柱形骨柱上的斜行切面。两侧小关节突形成的骨柱和颈椎椎体构成一个三柱支撑的柔性柱,支持头部,关节突关节,病因病机,1中医古籍中属“痹证”、“痿证”、“瘫证”、“痉证”和“眩晕”等证。其病位主要在脊背和督脉,并可窜及四肢经络,导致项背和四肢痹痛,或麻木,或无力。(1)气血不足,肝肾亏损(2)外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科 疾病 针灸 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