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ppt
《【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ppt(1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白血病(Leukemia),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可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特点: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功能,CD34+、CD33-、CD38-、HLA-DR-、Lin-。CD34+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1%,在外周血中这一数字约为0.05%。,多能(全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淋巴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粒、单核系祖细胞,嗜酸粒祖细胞,嗜碱粒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T淋巴系祖细胞,B淋巴系祖细胞,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红细胞,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分叶核,原单,幼单,单核细胞,巨噬(组织)细胞,原巨,幼巨,颗粒巨,产板巨,血小板,T原淋,T幼淋
2、,T淋巴细胞,B原淋,B幼淋,B淋巴细胞,浆细胞,(同上中性粒细胞),概念,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分类,按白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分为:,急性,急淋,急非淋,L1,L2,L3,M0,M7,慢性,慢粒,慢淋,多毛细胞性,幼淋细胞性,发病情况,我国发病率为2.76/10万,死亡率在恶性肿瘤的第六位(男)和第八位(女),在儿童及格35岁以下成人居第一位。男:女为1.81:1,急性:慢性为5.5:1。成人以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见
3、,儿童以急淋较多见;慢淋多发生在50岁以上者。,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不清楚。,1、病毒:HTLV-1(C型逆转录RNA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2、电离辐射:使骨髓抑制和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断裂和重组,染色体双股DNA有可逆性断裂。3、化学因素:苯类物质。烷化剂。4、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慢粒白血病ph染色体即t(9;22)(q34;q11),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ab1易位至22号染色体的断裂集中区(bcr)形成bcr/ab1融合基因,其产生一和新的Mrna,此再产生一和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P210。5、其他血液病(MDS、骨髓增殖性疾病、慢粒等)最终可能发展为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
4、病(Acute leukemia),概念,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和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感染、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急性白血病分类、分型特点,常按1986年我国根据FAB(1976年)分类标准而修订的标准。近来增加了M0型。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染色体检查的进展,有条件的实验室采用MIC分型。,急非淋共分8型,急非淋共分8型,M1(粒细胞未分化型),BM原始细胞I型及II型占非红系细胞(NEC)的90%及以上。,M2(粒细胞部分分化型),BM原始细胞I型及II型占NEC的3079%,各
5、阶段单核细胞10%。,M3a(早幼粒细胞粗颗粒型),BM中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在NEC中30%。又分三种亚型:粗颗粒型(M3a),M3b(早幼粒细胞细颗粒型),细颗粒型(M3b),M3(早幼粒细胞型变异型),变异型(M3v)BM形态近似 M3a或M3b,但周围血早幼粒细胞胞核为双叶、多叶或肾形,胞浆中嗜天青颗粒少,甚至缺如,而部分细胞仍呈典型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M4(粒-单细胞型),BM中NEC的原始细胞30%原粒及以下各阶段粒细胞占3079%各阶段单核细胞20%和/或外周血原粒细胞35109/L。,M4E0(粒-单细胞变异型),嗜酸粒细胞NEC的5%,且胞浆中同时出现嗜硷性
6、颗粒,和/或不伴嗜酸性粒细胞。染色体畸形(ivt 16)。,M5(单核细胞型),M5a(原始单核细胞型):BM中原始细胞80%M5b:BM中原始细胞80%。,M6(急性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I型+II型)30%骨髓原红细胞胞体巨大,易见多个核和核分裂相,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30%原始细胞增多,核呈圆形、深蓝,胞浆呈伪足状,急淋共3型,L1,胞体小,较一致;胞浆少;核形规则、核仁小而不清楚,少见或不见。,L2,胞体大,不均一;胞浆常较多;核形不规则,常呈凹陷、折叠,核形规则,核仁清楚,一个或多个,L3,胞体大,均一;胞浆多,深兰色,有较多空泡
7、,呈蜂窝状;核形规则,核仁清楚,一个或多个。,临 床 表 现,1、贫血:多为首发表现,呈进行性发展。2、发热:多为低热,若为高热,多为继发感染。感染部位多为口腔、咽喉、肺部、肛周,严重者可致败血症,甚至死亡。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他有球菌、真菌、病毒等。3、出血:高达40%,以皮下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M3易致DIC,出现广泛出血。出血为急性白血病死亡的常见原因,约占62.24%,其中87%为颅内出血。,临 床 表 现,4、器官与组织的浸润表现:(1).骨髓和关节:常有胸骨下端压痛,关节和骨骼疼痛,儿童多见。(2).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急淋多见。(3).口腔和皮肤
8、:M4、M5多见,表现为牙龈增生、肿胀,皮肤隆起、变硬,呈紫兰色皮肤结节。(4).眼部:粒细胞肉瘤(绿色瘤)(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因血脑屏障,药物难以通过,常发生在缓解期,急淋多见,可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颈强直、昏迷。(6).睾丸:多表现为一侧无痛性肿大,常为男性急淋患者缓解后髓外复发的根源。(7).其他器官,如肺、心、消化道、泌尿系统等,并不一定有表现。,实 验 室 检 查,血象,白细胞计数不定,多在(2050)109之间,亦可正常或减少。超过100109/L,称为高白细胞白血病;低于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生性白血病。血涂片常可找到原始细胞和(或)幼稚细胞(
9、占30-90%),但白细胞不高者难以找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中度或重度减少;血小板多明显减少。,骨 髓 象,绝大多数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原+早幼(粒)细胞30%。细胞停滞在原始细胞阶段,中间细胞缺如,少量成熟细胞,称“裂孔”现象。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约10%急非淋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原+早30%,胞体大,核仁明显,核浆比例增加。Auer小体常见于急粒、急粒-单、急单,但不见于急淋,具有鉴别意义。,细胞化学,白血病,POX(过氧化酶),急淋,急非淋,NSE(非特异性酯酶),急粒,急粒-单、急单,NaF(氟化钠抑制试验),完全抑制,部分抑制,急单,急粒-单,(),(+),(),(+-)(
10、+),细胞化学 常见的细胞化学反应,其它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CD13、CD33均(+),为急非淋,(-)为急淋(CD19、20+为B-淋,CD7+为T-淋)。染色体改变:8085%白血病检出染色体异常。M3:t(15;17)(q23;q21)。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培养:CFU-GM集落减少,CFU-GM集簇增多。血液生化改变:尿酸在化疗期增高,CNS-LE有脑脊液的改变。,ANLL各亚型免疫标记,ALL免疫表型,急性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和基因特异改变,诊 断,临床+血象+骨髓象,确诊及分型须依靠骨髓细胞学检查。,鉴别诊断,1、MDS:原+早30%,骨髓活检
11、。2、感染引起白细胞异常:应注意与类白血病反应和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出现异淋)。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中原+早30%,幼红细胞PAS反应常为阴性。4、再障、ITP:临床及血象有时难以鉴别,但骨髓象可鉴别。5、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原+早虽高,但小于30%,血小板正常,早幼粒细胞无Auer小体。,治 疗,治疗原则 改善患者一般状况,防治并发症,为抗白血病治疗创造条件,;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促进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复,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化学治疗原则是联合应用作用较强的药物诱导缓解,缓解后早期强化及维持治疗;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方法 支持
12、治疗 化学治疗 联合化疗 特殊类型的治疗 髓外白血病的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支持治疗,1、防治感染:因为白细胞少或无功能,易感染。故应有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或入层流病房,清洁口腔、鼻腔、皮肤、肛周。感染发生后应高档联合抗生素,同时行咽拭子、血、尿培养。2、纠正贫血:成份输血,同时给予化疗,因化疗为最有效的方法。3、控制出血:输浓集血小板,使血小板大于3万。M3合并DIC时,可适当抗凝。鼻出血可给予填塞止血。4、尿酸性肾病的防治:别嘌呤醇片0.2 每日三次(化疗时血象高者可常规使用)。5、维持营养:注意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必要时经静脉补充。,化学治疗(化疗)
13、,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治疗。,化疗原则,第一步:诱导缓解化疗,使尽快达CR(完全缓解即症状、体征消失,血象Hb100g/L(男)或90g/L(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无白血病细胞,骨髓象原+早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最好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标志均消失。常采用联合化疗方案(M3可用全反式维甲酸或砷剂)。第二步:缓解后治疗:巩固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足量,4-6个疗程,可用原方案或交替方案。维持治疗:长期,中小剂量,急淋需3-5年,急非淋不超过2年。,化疗方法,1、标准方案:急淋为VP、VDP、VLDP。急非淋为DA、HA
14、、HOAP。(详见附表,剂量仅参考,应个体化用药)。2、特殊类型:M3可用全反式维甲酸(维A酸胶囊20mg tid);低增生性或老年性白血病可使用小剂量阿糖胞苷或小剂量HA方案。,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方案,成人急非淋白血病的联合化疗方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一、诱导缓解治疗 迄今,蒽环类药常用柔红霉素(DNR)或4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仍是国际最通用的AML诱导缓解一线方案。用法为DNR 45 mg/m23天(或Ida 10 12 mg/m23 d),AraC 100 200 mg/m2 连续静脉输注7 d(或100 200 mg/m2 每日分2次静脉注射
15、10 d,AraC的上述两种用法疗效相同),报道CR率60 85。Ida的生物活性比DNR高,血浆半衰期长,可透过血脑屏障,且不诱导细胞P-gp表达,心脏毒性低。DFS和整体生存(OS)时间(12.9个月比8.7个月)也更长,但IA方案的暂时性肝损害较多见,骨髓抑制期通常比DA方案更长,合并感染的机会也将更多。在蒽环类联合AraC的基础上增添第三种药物,以提高AML疗效的探索,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加用6TG已显示并不改善CR率、DFS和OS;加用VP16(etoposide,足叶乙甙)Bishop等认为仅对55岁的患者可能延长缓解生存,也不提高CR 率和OS。,成人AML诱导缓解常用方案举例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 医学 课件 白血病 Leukemia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