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1讲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讲ATP.ppt
《第5章第1讲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讲ATP.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第1讲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讲ATP.ppt(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回归教材,构建知识网络,一、酶本质的探索,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发酵与整个活细胞的活动有关,发酵与细胞中某种物质有关,酵母细胞中的某物质能在细胞外起作用,酶是蛋白质,巴斯德之前,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提取脲酶,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切赫和奥特曼,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酶与激素的比较:,如何探究某种酶的本质?,例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是由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有的从食物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凡是活细
2、胞都能产生酶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固醇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酶只是起催化作用A BC D,C,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酶和一般催化剂的比较,酶促反应,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酶促反应过程示意图,底物,活性部位,酶,产物,合成反应,酶促反应过程示意图,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如合成反应或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底物,产物,酶和一般催化剂的比较,共性:
3、具催化效率,用量少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 数量均没有变化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同:酶的催化效率高,即高效性。,逐:探究一P43、例1,二、酶的特性及实验,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酶可在1s内完成非酶体系需要3年-30万年时间的反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如何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原理:教材P78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酶分解成水和氧。,观察比较产生气泡的量,以及收集到的氧气使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得出结论。,比较过氧化氢
4、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无关变量,对照组,实验组,对照实验原则,2ml,2ml,2ml,2ml,3%,3%,3%,3%,常温,90,FeCl3,肝脏研磨液,2滴清水,2滴清水,2滴,2滴,不明显,少量,较多,大量,不复燃,不复燃,变亮,复燃,设计实验的主要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设置对照实验原则,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要研究的变量)。因变量:因(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实验过程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可变因素为无关变量。,对照组:一般来说,是指保持原有状态(未做处理)或已知影响因素所造成结果的一组实验。实验组:人为改变条件(人为特别处理)或未知实验
5、结果的一组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对照组:实验组:自变量:无关变量:因变量:,试管1,试管2;试管3和4,温度;催化剂的种类,H2O2的浓度与剂量、催化剂的浓度与剂量等,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原理。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减法原理。,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方式,实验要排除无关变量干扰:,所有用生物材料要相同(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大小、型号等)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成分、浓度、体积等)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培养条件等),问题如何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实验原理:淀粉(非还原糖)麦芽糖(还
6、原糖)蔗糖(非还原糖)葡萄糖+果糖(还原糖)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实验探究淀粉酶对蔗糖的作用,淀粉酶,水浴加热,实验设计思路: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水解产物,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出现来判断淀粉酶对二者是否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究酶的专一性。,蔗糖酶,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蔗糖溶液,60OC 5min,淀粉溶液,沸腾 2min,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反应,酶具有专一性,自变量:因变量:,讨论:,1.这个实验说明酶具有什么特性?,2.该实验中能否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探究:酶的特性,酶的催化作用(1)一般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组
7、: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 对照组:底物+等量蒸馏水检测底物不被分解(2)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底物性质利用相应试剂检测,若底物被分解,则 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否则不具有催化作用。(3)实验变量:,自变量是相应酶液的有无,因变量是底物是否被分解。,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淀粉遇碘形成蓝色化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形成蓝色化合物。,实验原理:,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变蓝,变蓝,变蓝,结论:温度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有两个方面:,1、在一定温度内,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酶分子本
8、身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热变性,且变性速率加快,升高到一定温度,酶将变性失活。,结论:在最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酶促反应速率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一般地,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细菌和真菌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差别较大。,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和缓冲液(pH5.0、pH6.0、pH7.0、pH8.0)一起加入试管中,再加入等量新鲜肝脏研磨液液,观察试管中气泡的情况,来探究pH对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缓冲液是pH7.0 时,量筒中收集 的气体的体积
9、最大。,思路:,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2、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最适pH,结论:,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三、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1.什么是酶的催化活性?2.怎样用坐标图表示酶催化化学反应的高效性?,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 学反应的平衡点。(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3.怎样用坐标图表示酶专一性?,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与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而
10、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一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4.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甲曲线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乙曲线表明:酶的催化能力的发挥有一个最适pH,在低于最适pH时,随着pH的降低,酶的催化能力逐渐降低;高于最适pH时,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不同酶的最适PH值不同,最适温度也不同;高温、过酸和过碱的环境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低温并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但使酶的活性下降,温度升高可恢复其活性。,5、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酶量一定的条件下,在
11、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6、用坐标图表示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且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怎样表示酶的活性大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底物减少的量或产物生成的量(即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活性的大小。,在底物的量有限的情况下酶制剂的量不同 温度不同(或PH不同)皆可导致酶的活性不同,从而导致出现上图中的现象。,例1:出现下图情况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哪些?,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若酶浓度一定,酶反应速率随底物(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是怎样的?,若酶的浓度增加时,曲线应如何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降低 反应 活化能 ATP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3045.html